恩慕寺
位于今北京大学西校门外,与思佑寺相邻并列。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皇帝圣孝思衰,绍承家法,于恩佑寺之侧修寺,名曰“思慕寺”,为圣母皇太后广资慈福。至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系军火烧圆明园时寺遭火毁,因其山门坚固异常,余存至今。此后,人们即管此地叫“黄亭子”。 寺院被烧毁之前,庙貌严谨肃观,坐西朝东,两进院落,外临通衢,山门内正殿五楹供奉药师佛一尊,左右奉药师佛一百八尊,南配殿三楹供奉弥勒佛,北配殿三楹
! h3 D* y2 |' } 供奉观音像左右立石幢一,一刻全部药师经,一刻御制恩慕寺瞻礼诗。诗云:尊养畅春历廿廿冬,欲求温清更何从?天惟高矣地惟厚,慕述祖兮思述宗。山门额题:敬建恩慕寺。二层山门额曰:慈云广荫。大殿额曰:福应天人。殿内额曰:慧雨仁风。联写:慈福遍人天,祥开佛日;圣思留法宝,妙现心灯。皆御书。(见《日下旧闻考》) 现在思慕寺山门一座,门为歇山式砖石结构,无木无钉,黄色琉璃瓦顶,象征着皇权的尊严无上。石拱券门,券面刻有缠枝花纹,以喻富贵仙门。门额处镶嵌“敬建恩慕寺”,石匾四围刻有仰莲纹饰,十分精美。书乃乾隆皇帝御笔,楷法风流,有肉无骨,人曰“乾隆体。”山门四角处皆有琉璃纹饰,设计精严,烧工细腻。整个恩慕寺山门与恩佑寺山门一模一样不敢越制,但细一观赏,该门的工艺水平远高于恩佑寺,这倒不是乾隆皇帝有超越其父之心,而是负责施工的艺人有不让前人之举,要与前贤一比手艺高低。故此该山门深得古建专家的青睐。为了保护这一凝固智慧的历史文物,北京市文物局、海定区文化文物局先生出资修葺。1998年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该山门虽吊影孤存,但“敬建恩慕寺”的匾额,与恩慕寺瞻礼寺等合看分析,它实际上是乾隆皇帝宣传从孝治天下的广告牌。
恩佑寺
位于今北京大学西校门外,与恩慕寺并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此处为康熙年间畅春园东垣内的一处名胜――清溪书屋,因此处有泉水涌出,形成溪流,皇宫莳花以此泉水喷洒久不萎容,故有“梅花泉”之誉,圣祖皇帝极喜此泉,常宴寝于此,后来也死在这里。雍正皇帝为给康熙皇帝荐福将清溪书屋改成供佛之寺,赐名恩佑寺。至清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连及畅春园、恩佑寺俱被火毁,然其山门因为砖石结构坚固异常遂免于难,余存至今。 寺院从西朝东,两进院落,外临通衢,门内跨石桥,正殿五楹,内供三世佛,左为药师佛,右为无量寿佛,中为释迦牟尼佛祖。山门额嵌“敬建恩佑寺”楷书石匾。三层山门额曰“龙象庄严”,正殿额曰“心源统贯”,皆世宗御书。殿内龛额曰“宝地昙霏”。联曰:万有拥祥轮,净因资福;三乘参慧镜,香界超尘。皆皇上御书。(见《日下旧闻考》) 现存恩佑寺山门,门为歇山式砖石结构,无木无钉,黄色琉璃瓦顶,石拱券门,券门饰有缠枝牡丹纹,门额嵌“敬建恩佑寺”石匾,雕刻十分精美。山门四角处有精美的琉璃缠枝石榴饰件,为琉璃工艺之精品。该寺山门堪称清代无木砖石结构建筑凝固的文物,常引来古建专家前往描画或拍照。为使之妥善保护,1985年北京市文物局、1997年海淀文化文物局先后资修葺。1998年被列为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恩慕寺
恩佑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