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散客月下

1860年代初,北京早期老照片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


北京贡院,远看明远楼和至公堂(1870-1880年代)


北京贡院旧址位于今建国门内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今贡院东街、贡院西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贡院三条等。会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三月,叫“春闱”。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3天。考取的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中了便成进士,前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各地乡试在8月举行,叫“秋闱”。顺天府乡试,也在这个考场。光绪初年来应试的达15000多人。 
  
  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明远楼、至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明远楼前有株明朝载的槐树,称文昌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停止科举考试。民国后,贡院所在地渐为民居。现如今,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个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明远楼前(190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明远楼后的考棚(190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的考棚(190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远看龙门、明远楼、至公堂(1901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明远楼(1901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贡院的考棚(?未知拍摄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世纪晚期的北京老照片

(附注的日期仅作参考,不一定准确)


安定门附近的城墙(1860年10月)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墙上的清军大炮(1860年10月21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西北角楼(1860年10月)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186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区俯瞰(1860年,北海白塔?)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区俯瞰(1860年,地点未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区俯瞰(1860年,地点未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祈年殿(186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雍和院牌楼(1860年代)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186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园万寿山(1860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城墙(1870-1880年代)

这张照片最令人心痛。

圆明园毁于外国人之手,而北京城墙毁于……

明代北京城城垣是在元大都土城垣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元城垣全部是板筑夯土墙,高12米,宽约31米,此即为明代北京内城城垣的前身。整个城墙内外均下石上砖,内为土心,墙体高约11米,雉堞高约1.8米,通高约13米,墙底层宽约19米,城垣顶部宽为16米。城垣外侧围筑"马面",城垣上内侧筑宇墙。马面后城垣上都建有硬山顶铺房,供守城士兵休息或堆放武器等物之用。

清代定都北京之后,对明城垣基本未动,只是在城墙倒塌、城楼破坏或城濠堵塞时,进行局部修缮、疏浚。1949年后,大部分城墙被野蛮拆除,只有崇文门以东到东南角楼范围内,还保存了约500米明代修筑的城垣,此外在西便门地带也保存了数十米的城垣残迹。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城东南角楼(东便门角楼1874年)


有一本外国人写的书值得推荐——

《北京的城墙和城门》(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1924年出版),瑞典学者喜仁龙(Osvald Siren,1879—1966)的著作。不但有二百多幅老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珍贵照片,而且有测绘图,还有工程勘察记录,尽管由于专业素质所限,有的测绘图不够规范,但此书仍然是现在记录老北京城墙城门的最翔实可靠的文献,是一本至今无人超越的盖棺之作。全球共发行了800册。作者在1920、1921年曾访问中国,考察过北京当时尚存的城墙和城门,于1924年著此书。书共八章。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第二章 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
第三章 北京旧城墙垣
第四章 北京旧城墙垣的内侧壁
第五章 北京旧城墙垣的外侧壁
第六章 北京外城墙垣
第七章 北京内城城门
第八章 北京外城城门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1886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1886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老人抄录的《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碑》

我看《北京城城墙遗迹维修记碑》
 
   魏洲平

  退休后,每天早晚,都要到离家不远的北京城城墙遗迹公园去锻炼。北京城城墙遗迹公园坐落于新华通讯社向西两站,西便门立交桥东桥头,复兴门向南一站地的三角地区。应该说这是一个较大的街心公园。这公园目前还有一个公共功能:重要的“紧急避险地带”。

     作为北京城城墙遗迹重建的这段城墙,始建于明朝初年。西便门和它的近邻,它西南面的广安门(即原彰仪门)正是李自成首先攻破的城门。李自成的部队,就是由这两个门蜂拥而入,踏上太和殿的。
 
     或许是个人爱好的关系,我喜欢这段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北京城城墙和残存的一点北京古城墙遗迹。尤其喜欢这里二十年前树立的,由地理学大师侯仁之先生撰文,已故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书丹的《明北京城墙遗迹维修记》碑,以及城墙上竖立的由已故书法家康雍先生题写的《明北京城墙遗迹》

     笔者觉得,《明北京城墙遗迹维修记》碑碑文,是北京城三千多年历史的一个缩印本。他最简捷明了,也最为丰富、生动的记述了北京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任何一位自称是北京人的人,都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作为明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时代要求我们自己多了解一些北京人文历史,多向世界宣传我们悠久的中华文化。

     为此,笔者花了两天锻炼的时间,一字一句将碑文全文抄录下来转载于此,与大家共同学习。 原碑文没有标点,标点为笔者所加。另,原碑文为繁体字,为了便于大家阅读,笔者也都改写成了简体字。因此,其错误肯定不少,望大家多多批评。

 

明北京城墙遗迹维修记
 
  北京城的兴起,始于周初,去今已三千余年。其原始聚落,曰,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蓟为燕侯都城,名满海内。后世或称北京为燕京,来源于此。自秦以后,封建王朝相继建立,历代名都先后崛起。北京后来居上,遂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建都之地。在辽为陪都,号称南京。金朝正式建都,扩展旧城,改名中都。公元一二六七年,元朝始筑大都新城,于东北郊外。明朝初年,改造大都,先于公元一三六八年,移其北墙,至今安定门、德胜门一线。其后五十年,又将南墙外移至今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线。东西两墙基址如旧。只是缩减其北段,延长其南端。及至公元一五五三年,更在其南,加筑外城,内外两线,合成凸形。清朝相沿不变。是即今日首都中心之北京旧城。
 
  按,我国古代营建都城,必有城墙,既利于防卫,又是城市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城内道路系统工程分区以及建筑布局,无一不为城墙所制约。成书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的周礼考工记,谓国都之营建,九里见方,城墙四面各有三门。方城之内纵横干道各九条。依此格局,又以城市定位,面向正南,中轴线纵观其间。遂有宫廷在前,市场在后,左有太庙,右有社稷之总体布局。都城规划的要求粲然大备。但是我国封建时代都城的营建于此最相符合者,只有元朝大都城。明朝改建之后,内城宫阙以及太庙、社稷,分布一如古制。外城有天坛、先农坛并列于全城中轴线左右两侧。是为历代都城设计的重大发展。西方城市规划专家,每多高度评价,推为世界城市设计史上一大杰作。且有瑞典学者著有《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一书流传于世。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古之城墙已完全失去其固有作用。北京城墙与城楼,以其雄阔、巍峨的形象与建筑工艺,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根据古为今用的原则,理应加以保护和利用。遗憾的是,在未及进行缜密研究的情况下,竟被拆除。幸而,内城正阳门城楼、德胜门箭楼,以及东南角楼得以保存。今经维修,已列为首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于旧日城墙残存,今者唯有崇文门,以及与此处各一段。此段城墙原是明朝前期所建。南墙最南端,西与后筑之外城西便门相距甚近。两城相接处,上建城楼一座。此段城墙以东,原属内城。西南隅地处偏僻,又较低洼,尝有积水,曰,太平湖。现因市区扩建,昔日一隅之地,今且为交通要冲,目前,西便门西南古代蓟城旧址,及莲花池一带,正在进一步开发中。此地将日益显示其交通上的枢纽地位。必须兴建大型立交桥,始得通畅无阻。而这一处明代城墙,近在咫尺,是存、是废,必须善加抉择。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及专家意见后,决定今昔兼顾,新旧并与,以便古城风貌就地重现于现代化建设之中。为此,特责成西城区人民政府,多方筹款,尽力维修。但工事艰难,墙上南端原有角楼已难恢复,仅两城相接处之城楼得以重建。为展现古城墙内部原始结构,维修时,有意保留墙体的数处墙芯。多年湮没地下的条石,墙基与城砖保存完好,经过清理,方得重见天日。又在墙之东侧加筑台级,以便游人登临。重修墙体高十一点六米,基宽十九点三米,顶宽十五点六九米,总长二百一十米。共用新制城砖十三万块,一九八八年七月全部竣工。
 
   念及我人民首都为举世瞩目之历史文化名城,三千多年来,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而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其主题思想,亦在与时俱进。自社会主义新中国创建迄今,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立足于此,环顾四方,更当满怀信心,奋发前进。爱我首都,乐为之记。
                                                     公元一九八八年八月
                                                          侯仁之  撰文
                                                         刘炳森  书丹 
 

   

     此碑的其他参数(均为笔者测量):
 
  此碑为一整块汉白玉(石根)。高:2.9m ;宽:2.3m ;厚:0.36m。上刻碑文约1200字,烫金隶书体。 
 
  现城墙最南端墙面,镶有大理石标牌一块,上镌: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北京城城墙遗迹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一九八四年九月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未经确认的城门(1870-1880年代)


热切盼望北京朋友确认!

发表于 2007-9-21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你朋友的收藏?!不错啊,好几张Thomas CHILDE和Beato的片子。48楼那张我在一个朋友处见过一次。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箭楼(1886年)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张未经确认的城墙(1870-1880年代)


请北京朋友考证。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庸关大理石门


 楼主| 发表于 2007-9-21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口高速路(英文注释原文如此)


发表于 2007-9-21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东西也太经典了吧,喜欢的不行不行的了,很少这么大量的看,感谢楼主分享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5 18:14 , Processed in 1.17492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