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二年写的段子。最近这一年,光忙孩子了,没写什么新段子,自己都觉着挺可惜。重温一下老作品吧。
(鞠躬)
乙:咱俩给大家说段相声儿。
甲:相声分五门功课。
乙:分说、学、逗——哎,您等等。
甲:怎么?
乙:差点儿让他糊弄过去(对观众),应该是四门功课(伸手指头),分说、学、逗、唱,哪儿来的五门啊?
甲:不,是五门。
乙:哪五门?
甲:说、学、逗、唱,吃。
乙:吃?没听说过!
甲:没听说过?你没听人讲过,说“这相声说好了可真" Z$ }( X& h% N$ i* S
吃——功夫!”7 o; w+ a+ k$ E; k+ r+ m$ m
哎,所以这吃占一门功课。
乙:哦,吃功夫就算吃啊?
甲:这是说句玩笑。相声分四门功课,说、学、逗、唱。
乙:哎。
甲:不过说到吃,我这人还真好吃。
乙:看你这肥头大耳儿的就知道好吃。
甲:哎——谁呀?你说的那是贪吃,我讲的是好吃。
乙:怎么?
甲:我说的好吃,是喜好研究吃的文化。
乙:这么一说,您是位美食家了?
甲:那我可不敢当。中国饮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我怎么敢称家呢? X+ H: k4 C+ y5 d. y; v5 I
我也只是对北京的小吃, 小有点儿研究。
乙:哦?
甲:你知道我国的菜系是怎么分的吗?
乙:知道啊,分鲁川粤闽、苏浙湘徽5 t1 J$ O! o' B: j( ?$ v3 C
八大菜系。
甲:对。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8 t* K9 Y5 O
当中并没有北京菜。
乙:怎么呢?
甲:北京菜是以鲁菜咸鲜为主要口味,结合全国各地菜肴精华而成。若要分,可分为:宫廷菜,官府菜,酒楼菜和小吃。
乙:干吗这么分呢?
甲:这是按照社会地位分的。你看宫廷菜,像北海的仿膳、颐和园的听鹂馆儿,搁早年间以你们家的地位吃的起吗?
乙:吃不起。
甲:还是啊。以谭家菜为代表的官府士大夫菜,搁早年间以你们家的身份吃的起吗?
乙:吃不起。
甲:还是啊。以八大居,八大楼,十大堂为代表的酒楼,搁早年间你们家的家产吃的起吗?
乙:吃不起。
甲: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北京小吃把你们家的家底儿都算上吃的起吗?
乙:吃不起——哎,这吃的起!8 q5 w7 e4 s0 L6 J- g& U
这再吃不起就甭过日子了。
甲:所以你看,旧社会的吃食都分着阶级呢。有钱有势力的阔人吃大饭庄子,普通老百姓小吃吃的多。
乙:是啊,新社会不一样了,人们平等了,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听鹂馆,仿膳我都吃过了。对了,您刚才说北京小吃种类繁多,到底有多少种啊?
甲:北京的小吃可是太多了,据我统计,不下两百多样。
乙:是啊?
甲:你看有: 牛舌饼,螺丝转儿,韭菜合子,炸排叉儿。2 T" c3 t7 g: ^0 s# z2 A
驴打滚儿,绿豆糕,扒糕,蜂糕,炸元宵。, c% k9 I6 w- Q0 i; X* Z5 X8 M. s
麻豆腐,烤红薯,爆肚儿、羊杂和卤煮。 馓子脆,卷果香,龙嘴儿铜壶冲茶汤。 茄子汆儿(也有叫茄子卤),炸酱面,吃面最好就瓣儿蒜。 吃灌肠儿,喝炒肝儿,酸不溜的豆汁儿就焦圈儿。 炸回头儿,开口儿笑,冰糖葫芦上有红果儿和山药。
/ s8 }) X1 M, e
乙:刮得儿刮得儿刮儿刮——
甲:哎——怎么给我上上板儿了?
乙:我当你要唱数来宝呢。
甲:我这儿说的还不够十分之一。
乙:是够多的。
甲:够多的呀?这些你都吃过吗?
乙:你这话问的,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祖辈儿都是北京人,这些个我怎么没吃过?
甲:那我考考你,可别让我问住了。
乙:你说。切~问不住我!
甲:说这样儿吃食,用的全是下水,把心、肝儿、肺,肠儿,胃洗干净了,支上大锅,要用老汤炖煮,吃的时候,作料要放,韭菜花儿,豆腐乳,大蒜汁儿,香菜末。这东西——
乙:打住,别说了,这是羊杂汤呀。
甲:不对,是卤煮火烧。
乙:哦,我这羊下水,你那猪下水……那也不对啊,那火烧呢?
甲:我还没搁呢,就你嘴急,我这儿刚要放火烧,你在边儿上——“打住,别说了!”
乙:哦,和着怨我着急了。/ K! K" j- L! y
你再来一个。
甲:说这样儿吃食是面食,先把矾、碱、桂花等放水里化了,放上面和匀,做成形状,放锅里一炸,是酥脆可口。
乙:我猜着了,是排叉!
甲:不对,是馓子。
乙:哦,炸馓子啊。
甲:馓子是不是也这么做的?
乙:你这两头儿堵谁受的了啊。
甲:两头儿堵哇?嘿嘿——就让你堵,你也猜不着。
乙:你就说刚才那个,我就不信我猜不着。
甲:行啊。说有一样儿吃食,先把矾、碱、桂花等放水里化了,放上面和匀,做成形状,放锅里一炸,是酥——
乙:炸排叉,炸馓子。
甲:炸麻花儿。
乙:走!,他又多拧了几个圈儿。
甲:开个玩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小吃已经在市面儿上不常见了。
乙:对,有很多小吃只能在庙会上见着。
甲:也有的小吃,已经深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几乎天天都吃的着。
乙:比如?
甲:比如,早点里的炒肝儿和豆腐脑儿吧。
乙:对,这两样儿我也总吃。
甲:你知道炒肝儿里都有什么吗?
乙:就是,肥肠儿,猪肝儿,加上炒蒜末儿,勾浓欠呗。
甲:对啦。肥肠儿和肝儿哪个多呢?
乙:当然是肥肠儿比猪肝儿多多了。
甲:那为什么不叫炒肥肠儿呢?
乙:……不知道。
甲:不知道?我告诉你,炒肝儿里原来不是只这两样儿,而是猪肠、肝、心、肺都有,就是清汤猪杂,你知道吗?
乙:哦,知道了。
甲:因为清汤猪杂口味儿不好,就没推开,清末最早由前门外鲜鱼口的会仙居给改进了,将心、肺去掉,改名儿炒肝儿。虽说肝儿和肠儿的比例实际上是三比七,可他还叫炒肝儿,你知道吗?
乙:哦,知道了。
甲:北京人形容你有句老话儿,说“你这人怎么跟炒肝儿似的——没心没肺”就这么来的你知道吗?
乙:哦,知道了……谁呀!说谁没心没肺呀?
甲:呵呵,我就打一比方。
乙:以后这比方说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