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鹰风筝在曹雪芹时代就已有之,资料记载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曹雪芹曾为友人在太平湖畔放“苍鹰”风筝,风筝在空中盘旋如真鹰一般。在清末吴友如绘当时上海张园春日“风筝会”中,也可以看到其中放飞鹰风筝的场面。 盘鹰风筝源于北京的鹰风筝,从现在已发表的关于风筝的公开信息当中,也只有北京的鹰风筝具有盘旋的特点。特别是经过近二十年来,由全国各地风筝玩家的的改进,盘鹰风筝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之中已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风筝中的一枝独秀,也是国内传统风筝玩家最终的保留放飞品种之一。盘鹰风筝本身为软翅风筝,与其不同的一点就是能在空中盘旋俯冲,也就是说它跟其他风筝一样,很平衡、很正、两膀兜松紧度一样,它是不会打盘的,正因为能打盘之理,是它本身不平衡、不太正、两翅兜风不一、轻重不一,所以能在空中盘旋。 盘鹰风筝能在空中打盘,是中国风筝中的一种绝活,它本身灌注了历代风筝艺人的心血,使它在空中活灵活现。盘鹰风筝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当无风,或是风力很小时,可以放飞盘鹰风筝,一圈一圈逐步将风筝盘飞到非常高的地方,盘鹰风筝就是一种这样的风筝,在没有风筝能飞的情况下,盘鹰风筝独显其秀。(在网上摘的,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