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胡同不用多说了,北京人都知道,那是老年间声色场所和梨园行的聚居地,这两者比较起来,我对后者更感兴趣。有句老话叫“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四大徽班进京后,程长庚、杨月楼的“三庆班”就在于此,但是一直未能找到可信资料,这次没能辨门认户,以后弄清楚了再补吧。 走过现在的八大胡同发现虽然还是老胡同老房子居多,但是哪怕和10年前比起来都变化很大了,有些资料以无法查证,算是小小遗憾,不过像梅兰芳、谭鑫培的老宅子、梨园公社还在,多少弥补一下。 不多言表,边看边说。 樱桃斜街65号的“梨园公会”早年间是梨园人士的一个群众组织,几经迁址,最后是定址于此,现在也是宣武区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目前已经是私人住所了,可惜门上贴字警言,也不好私自进入打扰。 下面这个就是大角儿的宅子了 大外郎营头号——谭鑫培故居 谭鑫培是清光绪年间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也就是“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的爷爷,谭鑫培可有钱,记载说当年有6套院子,小50间房子。谭家上下总共在这里住了130多年。这座小楼有一个特色就是西墙上开了个窗子,为的是可以使下午的阳光从南面射进来,老谭同志真有心啊。 梅兰芳的出生地——铁树斜街101号 大多人都知道后海的“梅兰芳纪念馆”,那个是解放后周总理送给梅家的。早年间梨园行的人属下九流,哪有出身就能住那种宫廷院落的。梅自幼丧父,家境也贫寒,后来这个101号也住了没多久就卖了,娘俩和亲戚搬到离这里不远的百顺胡同东头租房子去了,好像是和杨小楼界丙儿吧。唉~这么大的艺术家也是这么过来的。 上面这个三个地方虽然都没有“挂牌保护”,但是一般还都能为人所知,下面我说的这个估计知晓的人就不多了。就是“爱因子”背后这个院子——石头胡同61号院,京师老祖宗“余三胜”的故居。 要说余三胜,那应该也算是梨园行要顶礼膜拜的祖师爷人物了。说他本尊可能知道人不多,但一说他孙子,一准知道,余叔岩。老“四大须生”余、高、马、言里的“余”就是余三胜的孙子——余叔岩。 像“梅尚程荀、谭马杨奚”等等这些个名家是为了京剧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余老祖人家是对京剧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此乃开山鼻祖也。 其实还有很多名家的故居也都在八大一区,比如杨月楼、杨小楼、刘赶三等等,但是现在变换太大,拿着史料都难以查找,改天吧,换上夜行衣,我在茁茁实实的打探一番。 后面窑子铺的事儿就不熟了,没赶上当年那个好年代…… 为什么说北京的老房子好,好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玩意儿”多。花鸟鱼虫,尽显老北京那种能够处处找乐儿的精神。 花花草草的 生命力顽强 哪哪都是 几个拍洋画儿的小朋友。凑过去看了会儿,好像是新的玩法,本来想凑个热闹,后来看了看人家的年龄 我这个岁数……残念了 小大人儿似的 这个角度看上去真像德云的何伟 一直忙活的李老爷子 肚囊儿宽绰 知道的东西真多 连“妓女证”人家都有 ---------我喝口水,歇会…… 夜里2:10分了 头一会参加拍记,第一个认识了wiky,去之前小丫头一人喝了三碗豆汁儿……乖怪,您就算输血也没这么猛吧……下回悠着点,关键是我看着怕。 小可乐……是挺可乐的 没六儿的俩人 很有才气的爱因子 这天第四个说我像“窦维”的朋友 4个正好开杠 特此纪念 大家在研究清真澡堂子 傍晚时分,大家开始谋划晚上的“正事儿”,途中也有美景无数。 一看见花花草草的我就高兴 老礼儿老师告知老年间的钱庄和粮店要安装铁门防盗,长学问了,之前一直认为防盗门是个高科技,敢情早有了。 地形勘查完毕……战斗打响~ 我军占领了关中要道 热气腾腾的…… 火! 帖完最后这几张我又饿了,哪说理去…… 谁说的来着:人生就是一个选择接一个选择,不断地在选择间挣扎。 而我现在要在吃与不吃夜宵间挣扎……人生真好~ 8 u. A! M _! j; N9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0 2:46: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