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二千五百年的漫长时期内,各个王朝都把运河作为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以水运纽带有效支持了元明清京都中心的地位,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作为一条搏动不息的大动脉,一直沟通着中国南北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维护着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清嘉庆以后,海运渐兴,大运河失修,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大运河昔日辉煌终成过去。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目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里程约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约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运河河道流经浙江省境内的为江南运河,最早开于隋代,当时多利用或遵循旧时的河流或水体加工开凿、掘深、拓宽、截直、连结。古代江南运河路线,自嘉兴至崇德、崇福经海宁长安到临平镇,然后走上塘河,元末才形成现行走余杭塘栖的走向。而今,运河航道在浙江境内自北而南依次流经嘉兴市、桐乡市、杭州市余杭区、杭州市,目前仍通航。 大运河作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水利史、漕运史、经济史、工程技术史、交通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运河沿线独有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遗迹,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特别是沿岸汇聚的几十座城镇、地面遗址,如城址、衙署、驿站、钞关、仓库、寺庙、桥梁等,丰富的地下遗址,如古墓、沉船、关闸、石坝等,都有着意境别具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内河特色的文化特质。大运河塑造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形象,为文明悠久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