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16|回复: 26

[原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9-6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杭大运河这个名字对于各为朋友一定是很熟悉的!下面就请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财富和人类共同的历史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

中国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万里长城一样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奇迹而闻名于全世界。德国人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曾高度评价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最早的建筑成就之一,运河的修建把大的水路联系起来,这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业”。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m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治理乃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一项宏伟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优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重大结晶与战天斗地的丰硕成果,蕴藏着相当丰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无比伟大的精神思想。

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主要分为三个开凿时期:

一是春秋战国的邗沟、鸿沟、漕渠、白沟等,沟通了江、淮、河、济水系;

二是隋唐的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等,形成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运河体系;

三是元明修浚和开凿的京杭大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大运河,始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史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至隋代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此线于唐宋时繁盛一时;元代截弯取直,由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等河段联络而成,开凿的时间前后不一,形成了今天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明代和清前、中期,京杭大运河成为漕运通道,屡加疏通。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注:图中粗红线为大运河的走向

. X+ ?6 e6 A8 `1 L8 E, 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6 21:28:5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



注:图中粗红线为大运河的走向


- n8 s7 {* g4 B7 u6 ^3 Y7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6 21:29:4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在近二千五百年的漫长时期内,各个王朝都把运河作为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以水运纽带有效支持了元明清京都中心的地位,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作为一条搏动不息的大动脉,一直沟通着中国南北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维护着国家统一和社会进步,清嘉庆以后,海运渐兴,大运河失修,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大运河昔日辉煌终成过去。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目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里程约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约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运河河道流经浙江省境内的为江南运河,最早开于隋代,当时多利用或遵循旧时的河流或水体加工开凿、掘深、拓宽、截直、连结。古代江南运河路线,自嘉兴至崇德、崇福经海宁长安到临平镇,然后走上塘河,元末才形成现行走余杭塘栖的走向。而今,运河航道在浙江境内自北而南依次流经嘉兴市、桐乡市、杭州市余杭区、杭州市,目前仍通航。

 

大运河作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水利史、漕运史、经济史、工程技术史、交通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运河沿线独有的自然景观风貌和历史文化遗迹,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遗产。特别是沿岸汇聚的几十座城镇、地面遗址,如城址、衙署、驿站、钞关、仓库、寺庙、桥梁等,丰富的地下遗址,如古墓、沉船、关闸、石坝等,都有着意境别具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内河特色的文化特质。大运河塑造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形象,为文明悠久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


 


发表于 2007-9-6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

 


发表于 2007-9-6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境内的运河保存情况怎么样?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下面对大运河所流经的区域以今天的省、直辖市所辖行政区来分别介绍运河的变迁。

大运河——北京段

北京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通州区贯穿着大运河的首段,是连接首都北京与江淮辽东的水陆要会,旧时河面上帆樯林立,舳舻蔽水,“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就通间冠盖交驰,车水马龙,“百商车碾挂轮烟”,较之3500余里大运河任凭其他城市更加繁盛,因而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区段,运河文化载体越为丰蔚,内蕴越为厚实。虽然经过浩劫,文物古迹尚遗存较多,闪耀着运河文化不可磨灭的灿烂光辉。

在隋唐与金、元、明、清时期,大运河北端一段河道在今通州区域内变化较大,下面对北京市通州区内运河及相关文物古迹基本情况择要记述。

一、运河码头遗址:通州大运河北关闸起至永顺镇小圣庙村之间西岸数座,现地面下掩存:

A、黄船坞:清宫专用码头,柳荫龙舟处,为通州八景之一,为北京独具。

B、砖木码头:明嘉靖七年(1528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间营造北京,由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制造城砖、金砖及由云贵、湖广、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运输珍贵木材,来此上岸存储待用,岸畔有皇木厂、金砖厂等二自然村因此得名。“文革”间,附近出土两根巨大铁梨木,其中一根锯为两截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砖木码头是北京建设的历史见证,二厂遗址应仍有遗迹可寻。

C、石坝码头:通惠河口以南,原为石阶式构造,明嘉靖七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间设用,为宫廷、官府白粮漕船专用,白粮验收合格后上岸装袋,扛至葫芦头装入剥船,沿通惠河向北京转运。属皇家建筑,有重要历史价值。

D、土坝码头:位于东关大桥以北土坝居民区,据传为排桩与跳板结合式构造,明嘉靖七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间设用,为军粮漕船专用,军粮验收合格后上岸装袋,扛至护城河剥船内或装入大车,转运至通州城内大运中仓、西仓、后南仓等军仓内存储。民国后渐被拆毁,遗址尚存。北京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E、商业码头:东关大桥以南至玉带河大街东端,长千m,为南北方商船停泊之处,岸边是南北物资交易之所,形成傍河巨大条形市场,销往华北、西北、东北乃至蒙古、俄罗斯等地的各种物资自此起运,是繁荣北京、稳定北京的重要基地,北京独具。今码头遗迹尚存,岸下或河中埋藏有众多文物。

F、客船码头:位于永顺镇小圣庙村以北西岸,是江淮、岑南、云贵地区官员吏役、文人墨客、中外使节与其他各种行旅出入北京登船上岸之处,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G、潞河驿码头:位于东关大桥以南橡胶十厂东墙外,是水陆驿,有船有马,故也设一处驿站码头,北京地区独此。

以上是明代嘉靖七年后大运河北端的几座码头。

A、黄船坞:清宫专用码头,柳荫龙舟处,为通州八景之一,为北京独具。

B、砖木码头:明嘉靖七年(1528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间营造北京,由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制造城砖、金砖及由云贵、湖广、江西、浙江、福建等省运输珍贵木材,来此上岸存储待用,岸畔有皇木厂、金砖厂等二自然村因此得名。“文革”间,附近出土两根巨大铁梨木,其中一根锯为两截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砖木码头是北京建设的历史见证,二厂遗址应仍有遗迹可寻。

C、石坝码头:通惠河口以南,原为石阶式构造,明嘉靖七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间设用,为宫廷、官府白粮漕船专用,白粮验收合格后上岸装袋,扛至葫芦头装入剥船,沿通惠河向北京转运。属皇家建筑,有重要历史价值。

D、土坝码头:位于东关大桥以北土坝居民区,据传为排桩与跳板结合式构造,明嘉靖七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间设用,为军粮漕船专用,军粮验收合格后上岸装袋,扛至护城河剥船内或装入大车,转运至通州城内大运中仓、西仓、后南仓等军仓内存储。民国后渐被拆毁,遗址尚存。北京独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E、商业码头:东关大桥以南至玉带河大街东端,长千m,为南北方商船停泊之处,岸边是南北物资交易之所,形成傍河巨大条形市场,销往华北、西北、东北乃至蒙古、俄罗斯等地的各种物资自此起运,是繁荣北京、稳定北京的重要基地,北京独具。今码头遗迹尚存,岸下或河中埋藏有众多文物。

F、客船码头:位于永顺镇小圣庙村以北西岸,是江淮、岑南、云贵地区官员吏役、文人墨客、中外使节与其他各种行旅出入北京登船上岸之处,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G、潞河驿码头:位于东关大桥以南橡胶十厂东墙外,是水陆驿,有船有马,故也设一处驿站码头,北京地区独此。

以上是明代嘉靖七年后大运河北端的几座码头。

发表于 2007-9-6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今天怎么有时间上网

发表于 2007-9-6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山东济宁以北已经断流.
发表于 2007-9-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收藏了。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发表于 2007-9-7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清中期的漕运景象,很可贵。

中国古代漕运关系国家生存,运河又是漕运命脉。明朝重臣董其昌《浚路马湖记》开篇首句:“国家转漕唯河是仰,谋国者急防河如边备云……”说的就是运河如此重要,堪比边防。好在中国自先秦就掌握成熟开凿技术,保证民族发展。

看过几十篇关于古代漕运的论文,体会漕运对于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遗憾我在东北地区,不能参加有关的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清嘉庆十三年运河改道之前,大运河北端大型码头设在张家湾镇一带,今北马头村、土桥村和张家湾村分别设之为上码头、中码头和下码头,因码头与不同功能曾形成了砖厂、皇木厂、盐厂、花板石厂、骆驼店、长店等自然村落。

张家湾设为码头,始于辽圣宗统和年间(1002––1010年)开凿萧太后运粮河之后,河口在今张家湾城东南;继而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后,河口在今张家湾村东、皇木厂村南,码头自然也设于此。辽、元时期及明代嘉靖七年前,漕船至此,然后由剥船转运到京城,商业百货亦此,或由陆路车驼转运。皇家专用码头如城砖、皇木、食盐、嘉石、漕粮等都在今张家湾城东通惠河河口附近,遗址尚存一小部分(皇木厂村楼区以南),曾在1998年取土垫路工程中出土船跳板以及不计其数的元、明瓷片,还有称盐巨大石权和重约20吨的竹叶纹石灰岩方石。今张家湾镇村古时称长店,村东口外即大运河故道,曾是商业码头,长约千米,因南北方物资交易而形成傍河条形街巷,店铺货栈栉比故曰长店,清嘉庆十三年运河改道后,此处不再是码头而衰落下来,因北近张家湾城,亦改称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发表于 2007-9-7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60年英法联军和清军蒙古骑兵在这还干了一仗~
发表于 2007-9-7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沿京杭大运河走一趟,是我久有的愿望。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1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1938年日寇侵华罪证碑:





发表于 2007-9-7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啊这碑
发表于 2007-9-7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县????
发表于 2007-9-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9-7 17:50:18的发言:
在哪啊这碑

京津公路旁边,小街南口.

发表于 2007-9-7 2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八通线临河里站下车.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日寇侵华罪证碑位于梨园镇小街村南京津公路左侧。原碑座为花岗岩石块所砌长方高台,台中随形铺砌抛光石块,中心凿一方卯,上立花岗岩碑身。碑身高242厘米、宽93厘米、厚49厘米,上端部位纵刻篆书题额8行,身纵刻楷书铭文。1938年8月,由汉奸政府所组此碑“建设委员会”建。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嘉庆十三年运河改道前,大运河北端客船码头始终设在张家湾,码头在张家湾南门外通运桥处,客船泊在城西南角外宽阔水面处,至今尚存。中外使节、官员文士以及凡夫俗子大都于此出入北京。因此,张家湾名称载入中外史籍内,享誉环宇。张家湾也为建设、巩固、保卫、繁荣北京城做出重大的历史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07-9-8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运河桥梁

通州多河富水,河上石桥众多,解放后多被拆毁:

一、永通桥:横跨在通惠河(京通间运河)上,西距通州州治八里,又俗称八里桥。明正统十一年八月(1446年)兴工,当年十二月告竣。此桥南北向,长60米(明曰200尺),东西宽宽16米(明曰50尺),为三券石拱桥。中券尚8.6m、宽6.7m,侧券高3.5、宽5.5m。桥面侧设汉白玉望柱雕狮护栏,33对望柱,柱头雕狮,情态各异;32副栏板,板面刻纹,刀法流畅,乃护卫京师四大桥(余为卢沟桥、朝宗桥、马驹桥)之一,乃通州八景之一——长桥映月所在处。1860922,中国军民于此与英法联军决战,以大刀长矛和血肉之躯英勇抗击侵犯北京之敌,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纪念意义及教育意义。日寇侵华时期,为便于掠夺物资通车,将此桥两端路面垫高。20世纪80年代两场大雨,先后冲毁侧孔东端,后按原貌修复,但两端添建水泥桥各一座,改变了原貌。现在通车使用中。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07-9-9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边在通州,北边在通州。南通州就是南通。有副对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这幅对联有意思!还真有才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二、卧虎桥:此桥横跨在通惠河河口处,因石护栏戗栏兽圆雕卧虎故俗称之。明正统六年(1441年)建,位于通州城北门外,乃古代京榆(山海关)间陆路交通的一座重要石桥。隆庆二年(1568)秋大雨,通惠河洪水泛滥,桥被冲毁,车马断行。万历六年(1578),工部郎中李熹与内官监太监李奉,请朝廷出资并主持重建此桥。公私便利,取道路贯通之义而赐名“通济”。桥南北向,为三孔联券平面石桥,长约21米,宽约6米。1966年,极左思潮泛起,以“四旧”除之,改建为石墩水泥桥,石墩乃古桥石料。1987年再拆除向东移建钢筋水泥桥,石墩被毁,此乃大运河北端第一座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9 21:21 , Processed in 1.21604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