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更习惯叫东陵福陵,北陵昭陵
您说的松涛是什么
举报
你从北陵北门进去,就可以看到北陵古松,古松磅礴高耸,异树奇形,独具特色,让你目不暇接。但是北门不好找,所以外地人不知道有此景,但是沈阳人一般知道
北陵古松至今已有300多年,仅存2106棵,由于年迈古松的正常生理机能已日趋下降,加之生态环境变化,将对局部区封闭三年。
http://blog.sina.com.cn/u/4a93087401000b4u
嘿嘿,原来如此
不过油油对植物花草都不是特感冒,就知道有松树的地方就必然有坟地.
从古至今都是.
史前!
不愧是考古专业!
史前生物呢
史前是什么概念,我的概念很模糊.
史前吧,就是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各地时代不一样,中原商代中期以前是史前时代,就是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文化以前的所有历史;东北在战国时代以前都是史前时代,辽北以北直到西汉的时候还是史前时代。马马乎乎的说就是这样。
史前文化可以依靠考古发现进行研究,器型呀、工艺呀、等等,是一个即迷糊又简单的东西。虫大人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当然了,辽金遗迹、高句丽古城墓葬、肃慎到女真历史文化这些不太靠近主体思想的东西,如果有闲空也瞧瞧。
看看我亲手发掘的陶器,夏家店下层文化直领罐和陶鬲。时代公元前2150年左右,直领罐少见,这种有蓖纹和乳钉的更少;陶鬲则是东北地文化区受中原文化影响出现的,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这是夏家店燕北类型陶器,北京地区存在夏家店燕南类型文化,修建天通苑居住区、十三号线、五环路的时候发现好多处。
原来如此啊。北陵小的时候常去玩,我就喜欢爬城墙,后边那一大片树林不敢去,大家都说有狼,哈哈哈。
没错啊,这可不是一般松林,这是满山遍野的古松,她们陪伴着主人已经300年了,有谁能享受到如此的礼遇,只有这一代帝王爱心觉罗皇太极
尤其在秋风咋起的时候,躺在北陵的山坡上,倾听着不绝于耳的松涛之声,使你的心情放飞到远古的遐想之中
那是生物学家的事,虫大人不管。
在吉林调查的时候,当地人说拾到过文物,拿来一看是冰川时代的野牛膝盖化石,就是一个巨大的噶啦哈。谁都不要,被虫大人公饱私囊啦哈哈哈。
真好。
我可是每次去北陵都担心回家被妈妈骂,提心吊胆的。
中国对这些感兴趣的貌似不多吧?
去了也是糟蹋,在文物上刻字,我宁愿像现在这样
12岁完婚,还是孩子呢,谈什么生活,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和耿聚忠育有一女
一定有兴趣,现在不管懂不懂,老百姓都在复古,因为现代的东西太多了,大家都看腻味了,又都念起封资修来了
你的这组公主坟照片比其他的照片文物要多,有开发价值
开发不是好事,简直是糟蹋
我宁愿不开发
维持现状挺好的
《清稗类钞》书不错!
太佩服油油了~ !别的就说不出啥了,不懂....哈哈~
我也不懂呢,一起学习.
嚣张,哈哈
我挺嚣张的
完蛋了!!U姐,你看见的宝顶位置那两个石柱,难道就是秃柱子么??上面没有狮子吗???
我看你说的那香炉座,其实应该是那两个石阙顶部的,以前狮子蹲在上面!肯定是丢了吧!!
经与老五沟通发现最新情况,我在考察时发现的类似香炉座的石构件
并不是香炉座,也不是宝顶须弥座,而是阕(QUE四声,相当于门)上面石兽的座,在宝顶之前建有阕的,在北京地区仅此一处.
这白色的柱子就是阕,现在只剩下两个秃秃的方柱子了,上面原有的狮子已经被盗,而散落在地上的石构件就是阕上的遗物.
现在油油心情很沉重,不知道该怎么表达,短短数月就有如此之大的变化,感谢老五的细心,感谢老五为我们大家留下的影象.现在也只能从照片上去体会原来的风貌了.
宝顶旁的阕被盗前,照片由老五在此提供
现在已经是两跟秃秃的柱子,我以为是固定农作物的,咳......
丢了,老五要不说,我以为是香炉座,那俩柱子我以为是固定农作物的呢
另外,目前有三统碑,还有一个埋在土里的赑屃,现在是夏天草太多,看不到
埋在土里的,照片有老五在此提供
学习了,小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9:49 , Processed in 0.198606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