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京景物记略之三) 9 z$ y9 `+ I0 c" ]0 u& A
; t$ G* |: a6 e4 u* f8 D3 X 太庙9 G. H; Q( q' C2 R1 ?
作者:非墨
5 T8 ?9 o2 s+ X# {4 M* c$ @
& p2 w0 } r+ w; Y% V, {! r& O! B# n# G
太庙是个好地方。我已去过三次。
; Q" I0 W% T& F* y2 Q% n
a" ^. U6 B0 z5 X% T L4 U 室友萝卜因冯小刚电影《大腕》里的“葬礼”场景是在太庙拍的,所以就跑去看了一回。回到宿舍只是一再地说好,却不细说究竟好在哪里。忽然便联想起苏轼在《石钟山记》里的感慨:“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心里就有些着急,但也没更好的办法。
5 s# J9 A$ F9 N* p
, ^# L9 h+ e+ w- J: P 所以,在一个周末没事时,我便独自也跑去看了一回。看了,觉得果然是好。因为喜欢,生了些牵挂,第二周又独自跑去玩了一圈,徜徉在太庙的高墙下,待了一天。细想去,我究竟喜欢太庙什么?却也说不上。我喜欢太庙里的空气,清新里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峻。我喜欢太庙的建筑,威严中透着一股子人情味。我喜欢太庙里一排排苍劲而扭曲的古柏,枝杆秃秃地伸向天空,像在扑捉点什么,又像在企求点什么,远望近仰都让人生出一股子莫名的感叹和忧伤来。
0 P8 S; }6 h; O' g
7 `* _, v. B9 [; X% V$ N0 o 太庙的建筑可与紫禁城媲美,人去得又少。紫禁城太喧哗,烟火气重,杀伐气盛。嘈杂之地,再好,也就没多大意思了,不宜游玩和痴坐。此外,太庙上空的老鸦叫得也很有些趣味和诗意,呱呱几声,很有些穿透力,我并不因此而生出半丝恐惧和凄凉的心境,反倒感到异乎寻常的安静和平和。这很奇怪。
% ~0 N6 ?. N' k3 ~- |( x% O- M3 [( {
太庙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位于紫禁城午门左前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清将前朝皇家家庙变成自家家庙,而非简单地一焚了之,说明清入关时很大器,包容性强,难怪得天下。明正统十一年(1446)、天顺元年(1457)、 弘治四年(1491)、正德十五年(1520)均进行过修葺和增筑。清顺治五年 (1648) 和乾隆时又有过较大规模增修。我以为,反反复复地维修和修缮,说明中国皇家和百姓处理一样,对家庙其极重视。! t& ]; ~9 j8 P) B! G
# h- Y4 `- g& b4 A/ q! O
清帝逊位之后,太庙仍归清室保管。民国十三年(1924) 由清室缮后委员会接收,改为和平公园。十七年(1928) 由故宫博物院管理,废除园名继续开放。1951年1月划归北京市总工会,同年4月30日改名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这是太庙最不好的地方,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被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占着,所以我去的几次,都没能进到房建里面去看一看。4 j4 E1 u& C' E0 D' ^9 L( L' B
5 ?8 D# ^2 ~2 C' R/ S
第三次去,好像是从贵阳来了一个女子,让我带着她去逛北京城。逛完天安门广场,我极力推荐她去太庙看看。其实,我还是为了心底里的一点私心,趁机再看一回太庙。匆匆看完太庙后,她似乎什么感觉也没有,也不觉得太庙有多好。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似乎又独自游了一遍太庙似的。现在回想起来,却怎么也记不起同游的那个贵阳女子究竟是谁了……
# Z) p" K+ R( V- Z
$ o* \; H3 u& i4 ?4 ] 太庙的好也许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好,一种不可言传的好,一种只有用心体会才品得出味道的好,一种有慧根佛性和缘才感受得到的好。难怪室友萝卜吱吱唔唔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 b' p& d0 F% @7 I. q9 R
! ]) _9 m2 U: c# d( m
) e$ m+ Y4 ^! | R"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6 11:27: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