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我们现在称五月节为“端午”,而古人常说“端阳”,为什麽?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始,引申为初。了解到古代按地支纪月,五月正好是“午”称端午。而“阳”字,我觉得是阳数的意思,古代称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五是单数,所以又叫端阳节。九九之所以叫重阳节,就是因为两九(阳数之极)相重。而且民间也有重九的说法。所以端阳节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说得很有道理,不错。
另外,午和阳直接相关。太阳中天,就是午。在方位上,北为子,南为午。经天穹成一线,为“子午线”。
中国民间节日的别称真是多,今天了解了一下相关资料,咱们说的关于端午节别称的理由都对,但也都对应了端午节的其他一些别称。
我提到的从“重阳节”名称引申,并且古代按地支纪月对应了“重午节”这个别称。果然有重阳,也有重午。
您提到的太阳中天,视为“午”,对应了端午节的另一个别称“中天节”。五月初五,太阳重人中天。
而您提到的太阳中天,方位在上,正对应了“端阳节”这个名称。有个资料: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
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另外,还有女儿节、菖蒲节、解粽节、玉兰节等别称,均是和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自身的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我爱我的祖国。同意楼主及各位。什么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单五等等,应是中国乃至各国最早的节日。还有好些其他的日子:十五(月半)、三十(满月)等,都应是人类幼年的节日。有意思就定节。连易经的算法都是长大后研究的结果了。纪念某人,包括寒食节(有人说是韩国独有的,错!是中国独有的。)更往后了。
可虽然是我们祖宗的东西,我们扔了,别人继承,就是人家的遗产了呀!最大的节——春节如果就剩下吃饺子(还不会讲究老例儿)、看不怎么样的春晚的“风俗”,那也快成人家的遗产了。连孟繁贵都不知道“大年初一扭一扭”!——不过这两年市长倒是领一群老头儿、老太太去巴黎扭。所以,想保留祖宗留下的宝贝,先得自个儿珍惜。自己个不要了,人家拾起来,还跟人家打,这是不讲理。北京拆了。异族进京没拆,烧了个圆明园还被世界文明钉在了耻辱柱上;战争没毁,各方都为保护文明做出了让步。以后还能说是北京是遗产吗?对不起儿孙哪!我们这一代是败家子,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16:35 , Processed in 0.172295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