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20|回复: 86

[转帖]老北京的五行八作[图]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7-23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五行八作”

一、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载:“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果团、后市街柑子团,浑水闸鲞团。又有名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城北鱼行、城东蟹行、姜行、菱行、北猪行、候潮门外南猪行、南土北土门菜行、坝子桥鲜鱼行、横河头布行、鸡鹅行。

更有名为‘市’者,如炭桥药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义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等作分。”

元、明、清至民国,这种“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业仍沿用。

二、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又有把“车船店脚衙” 说成“五大势利人”者,其中“脚”指挑夫,有的地方叫做“赶脚的”或“脚夫”。. q" L: s+ x8 z) I1 o ?

八作:金匠 银匠 铜匠 铁匠 锡匠 木匠 瓦匠 石匠。

三、现代汉语中“五行八作”解释为泛指各行各业。近义词:各行各业。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席: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蜡烛:将羊油烧化,将油浇在灯芯上制成蜡烛,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颜色分红白两色。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什不闲”乞丐: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闲”乞丐,打著小钹,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槟榔:叫卖槟榔糕的,槟榔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药。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售卖者背着盛有槟榔糕的木制匣子,并带着一个布口袋。买时可收现钱,也可用妇女梳落的长发换取,其布袋即装头发用的。售者的吆喝为“乱头发换槟榔糕!”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吹糖人儿: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据说吹糖人儿的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制糖人的糖稀还有一种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贩都以“香印”作为叫卖声。到了宋朝,赵匡胤作了皇帝,“印”、“胤”同音,而封建时代,为了避讳,吹糖人儿只好以打小铜锣来代替吆喝。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来,打铜锣就成了吹糖人儿这个行业的标志。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琉璃喇叭: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琉璃即玻璃。喇叭有两种:一种是小孩玩的,约一尺多长;另一种是成人玩的,长约三尺。同时出售的还有一种用极薄的玻璃烧制,状似葫芦的玩具,名曰“响葫芦”,北京又管它叫“倒掖气”、“扑扑噔儿”。所谓“倒掖气”是必须用呼吸的方法吹出声音;“扑扑噔儿”则是象声,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来回震动,发出“扑噔、扑噔”的响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拾粪的:也就是掏厕所的,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铁勺,晚上时还会拿一三面用纸一面玻璃的诸葛灯。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药小贩或行医看病的先生使用的响器。北京人叫其为“虎撑子”或“镯子”因像妇女所带手镯。此铃是以带有圆孔的熟铁片翻卷打成的圆环,比镯子略小,环内装几位铁制小圆珠,外面留有一条缝。郎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伸入铁铃的中间的大孔内,用大指轻轻一托,手臂弯到比肩稍高再摇动,小圆珠发出一连串的铃声,随走随摇。卖药者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一幌子,左手摇铃。听到铃声或看到幌子,就知道卖药行医的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耍耗子: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锁呐。他身后跟的孩子较少,因为他平时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讲价钱,叫到家内去演。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冰床:北京冬天的冰,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这便是冰嬉与冰床。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在关外拥有一支善于滑冰并配有冰橇、装备精良的作战部队。以后在清宫的御林军中的健锐营也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上部队。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花酪: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是用刨床,将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干)、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半饮半嚼。其名称传说不一,有的说叫“冰果酪”,有的说叫“雪茶”。说“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雪”字与“血”同音,中间加了一个“花”字,成了“雪花茶”。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耍火流星:耍者以绳子一根,两头拴铁丝笼,内盛炭火,名曰“火流星”。耍时,两手弄绳、飞旋,铁丝笼内炭火,上下飞舞,火花飞溅,形似流星。耍火流星或双手飞舞,或倒地翻滚,或凌空盘旋,有“二龙戏珠”、“飘洋过海”、“背流星”等名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跟头:桌子上面放一板凳,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将头放在板凳腿上,两脚也放在另一头的板凳腿上,然后翻身。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衣: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所谓估衣,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称“下剪子为估衣”。估衣的成色很杂,上至绫罗绸缎,下至粗细棉布,款式能够隔朝接代,相差半个世纪,而且新旧程度也很难辨认。因此从当时社会人们的消费水平看,干这行确实有利可图。估衣行的经营方式很特殊,以吆唤做宣传。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报:送报的多为山东人在京开设报房,所有外省奏折及谕旨都由内阁发到报房,报房印刷后发到各官宅。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水泡: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仙鹤灯:用断香或庵观庙寺之残香,水浸令烂,捣和每料一斤。用樟脑二两,松香末一两,再捣烂和做成圆锭。每锭寸半长,如手指粗,一头平,一头圆,用针由平头处刺六七孔,约深寸二三分,不可刺得对穿,然后放入玻璃灯内,其烟自从嘴管而出,若灯芯一条,即可将火点其烟上,火即燃于烟际,离灯嘴半寸许。少顷,烟渐浓自能将火推开,极浓时能推火离嘴二三寸远,且超过其火光越亮,直至香锭烧烬,然后火始灭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拾锡器:肩背口袋内装铁锉钳子等工具,手拿竹杆上拴灯台茶壶等器到住户门前吆喝,为人收拾锡器。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煎饼:用小米黄豆加水磨成糊,将其倒在饼铛上,用竹扒摊成薄饼即成。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拾冰水: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门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内盛凉水,上面放块大冰,上挂黄布四块写"皇恩浩荡",如果是民间施舍就写"普结良缘"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云雀:是一种训化表演。表演者将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抛出二三丈高,小鸟用嘴接住又连打三个。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称巫婆而称瞧香的。由于昔日迷信成风,对于疾病成因及治疗法缺乏起码的知识,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妇女们将治病的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这种瞧香的便出现了。一般是有病人家将瞧香的请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进行招待,然后要照她的嘱咐设上香案摆上供品,她先磕头,接着她便胡言乱语装神弄鬼起来。这时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许愿,最后瞧香的取点香灰充作仙药,让病人服下治病。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吊炉烧饼:其人用泥炉一个,内烧劈柴,铁链挂在梁间,以白面做成烧饼,上粘芝麻,放在泥炉之下铁盘内,少刻竟熟,名曰吊炉烧饼。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瞽目人,在清初以前,也归“教坊司”所辖,而又单称“太仆院”,据传说有铁印一颗,铁马竿(杖)十三根,后雍正间裁除乐籍,瞽人也同时没了系属。至于传说:雍正帝因未登大宝前,传瞽人作乐未到,于是后来取消,这乃是齐东野语,不足置信。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技勇石 :清代考选武童用物,私家练武亦用之.此图表现的是考试中的一个场景.清代武举考试分四个等级进行。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戗剃刀:剃头店的剃刀不快找此人戗磨就可锋利如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冲石磨:实就是修理石磨的,谁家的石磨有了毛病找他来修理拾缀。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卖糖瓜: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祭灶王爷。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耍钹:表演者多为戏班中人,扮作道姑模样,在殿中完毕后耍手中铜钹,但见铜钹上下翻飞精彩异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4 21:34 , Processed in 1.21564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