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L! `, [6 ?/ o3 w H7 r3 f3 g/ I6 o* _& W
) o2 T4 \7 J6 ]) v- Q! g) V
" Q0 j9 P8 Y( j D$ Q. d 2 x$ a8 U, M2 T! q9 ^4 m6 m# R
4 v2 G+ m# I1 T) h( V3 j
2 a+ }* J' z( \3 ^& G
% \7 e5 t0 S. r8 \9 M- D0 Q! M4 v# B
|
+ \+ \6 u* _& @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
3 `' e5 [# W7 T: V2 `. x' @, \8 U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 单弦的演出形式最初是一人手持八角鼓击节,一人以三弦 伴奏演唱,时称“双头人”。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有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乐)自编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贴出的海报上写着“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自此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传开。 清末民初,许多单弦票友下海卖艺,出现了不少著名唱家,很受群众欢迎。他们当中有善唱时调小曲者,有善唱昆高曲牌者,这些曲调多被纳入单弦唱腔曲牌中,使单弦唱腔曲牌增多,表现力增强,目前所知单弦曲牌计有一百余支。这一时期,是单弦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众多的名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最享盛名的有荣、常、谢、谭四大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