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胡同坐落着襄阳、怀庆、三原、淮安、浙江、兴宁、高州、饶州等会馆
- {% E9 m) |. l/ F9 a 潘家胡同,老人都叫它“潘家河沿儿”,此处系金中都东护城河西侧,是大吉片里南北向第二长的胡同,第一是与之平行的米市胡同。潘家胡同南口连通南横东街,北口则是相交北堂子胡同。但正是北堂子胡同这一巷之隔,才使得潘家胡同没有与骡马市大街相通,与比它稍长的米市胡同相比,自是多了几分的宁静。胡同里,坐落着襄阳、怀庆、三原、淮安、浙江、兴宁、高州、饶州等会馆,有9个之多。 历史上,饶州在西晋之康元年称为鄱阳郡,直至隋开皇九年改称饶州。饶州会馆位于潘家胡同的正中间路西,是江西省饶州等七个县出资修建的一所会馆。 会馆原来是坐西朝东,大门在院子的东北侧。两进的院子,各有十二三间房。小院儿也非常宽敞。 曾经在街门上边,还有一块匾,上书饶州会馆,并记录着立匾的年份。算一算此匾大概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惜,此匾后来被住在西屋的一户人家取走了,当做床支了一段时间,就卖掉了。现在已经无处可寻了。 现在的会馆里,居住着的当年会馆的老门房儿胡淑珍老人。在抗日时期,老人从广渠门嫁到了这里,当时,会馆里已经没有了赶考的学生,也很少有来往办事的人员。只有邹家与何家两户人家住在这里。她现在住的那间房,便是当时的“传达室”。因为婆家当时是会馆的门房,她便也在这里干起了门房的工作。目睹着会馆的变迁。 因为会馆处于胡同的中间,在本就清静的胡同里,自然是取得了宁静中的宁静。 可后院的十二间房,由于长期无人修缮,以至于损毁严重。抗日时期,日本人在后院儿堆放木料,成立了木器厂,之后,木器厂改为了乐器厂,不久,乐器厂又改为了皮毛厂,皮毛厂之后又改成了做翻毛大衣的,再往后,又改成了拉锁厂,几经变革,终于到此告一段落,会馆的后院儿,被归到拉锁厂的范围之内,正式与会馆断绝了关系。 后院一个劲儿地折腾,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会馆前院儿的安宁,老人说,当时前院儿可安静着呢!唯一的这么两户人,相安无事地居住在会馆里。除了住人,其他的屋子里都堆满了杂物。 平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来办事,更没有什么大人物来过,只有邹家的人管管账,每月支付门房三块钱的“笤帚簸箕钱”,她每天只是扫扫院子,为晚归的人留门,仅此而已。即使是在战争时期,也不例外。午后时分,挑担的小贩路过门前,吆喝两句,清晰的叫卖,反而衬托出一股宁静。可谓不折不扣的“清静会馆”。 现在,原来的街门门楼已经被封起来,并在旁边的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儿。其他各房经过修整,加之院内私搭的“小房儿”,堆放的杂物,勉强还可以看出院子的格局。堆放的杂物和满地的落叶,凸显着院子的无声无息,老人依然住在她嫁过来时住的那间小房,守着清静的院子和她清静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