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36|回复: 50

[求助]请教东坝来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7-1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晚上路过东坝,其中有一站叫"东坝西北门"

请教各位,东坝来历,还有原来这里四面有城墙吗?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7-17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坝就是郑家坝,好象是坝河的一个坝闸.因为正好在都城的东边而叫叫东坝.
发表于 2007-7-17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7-17 22:23:30的发言:

昨天晚上路过东坝,其中有一站叫"东坝西北门"

请教各位,东坝来历,还有原来这里四面有城墙吗?

东坝是皇家军马场(御马苑),没有城墙,是砖墙或土围子.民国年间仍然很繁华.

东坝位于朝阳区东北部。东起三岔河,西至北岗子,北起北马房,南至辛街村。明朝大航海家郑和原来姓马,后来之所以改姓郑,说来这还与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发生在东坝的一次大战有关呢。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1368年即帝位,定都应天(今南京)。

朱元璋把他的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亡,1698年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继位,是建文帝。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的措施,严重威胁到藩王的利益。13997月,坐镇北平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抗,《明史》称“靖难之役”。当年11月燕军与南军在郑村坝激战,郑和在军中出奇谋,使朱棣燕军以少胜多。

郑村坝即今东坝。东坝为东汉安乐城遗址,晋时称安德乡。《潞城考古录》载: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人称曰北坝,都人称曰东坝,即郑村坝也”。

16997月明建文帝以伐燕布告天下,调大军北伐。8月大将李景隆合兵50万至河间。虽大兵压境,朱棣毫无惧色,他认为“李九江(景隆)膏梁孺子,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未常习见阵,辄予以五十万,是自坑之夜。赵括今复见也”。于是诱敌深入,9月离开北平率军向北至大宁(今赤峰市宁城县)。李景隆见北平兵力空虚,遂领军北进,10月底,一路经卢沟桥围攻北平,一路攻打通州。朱棣之子朱高炽率兵监守北平,谴勇士夜缒出城,袭击李景隆大营,后又往城墙上浇水,天寒结冰,给李景隆军攻城造成困难。

朱棣到大宁,诱拘宁王朱权,尽收其精锐,其中朵颜三卫蒙古士卒骁勇善战,愿为朱棣效力。这样,朱棣既解除了北平后顾之忧,又使自己军力大增,然后回师。11月李景隆攻北平(今北京)不克,令东路军“结九营于郑村坝,亲督之以待燕王”。初四日,燕王朱棣自大宁(今内蒙古宁城)返回孤山(今北京通县东40),获悉建文帝军队列阵于白河(即北运河)西,遂乘河水结冰,挥师而西,击败李景隆军前哨都督陈晖所部万余人。初五日,几十万人奋死拼命厮杀,打得天昏地暗。战局陷入僵持状态这对朱棣很是不利,因为他并不适合打消耗战,为了能够尽快解决战斗,他向身边的人征求作战意见。

此时燕王府宦官马和明确指出,南军的要害就在于李景隆的中军,只要李景隆移动位置,便可趁其立足未稳之机以奇兵左右夹击,定可获胜。朱棣经过思考,采纳了马和的意见,并任命马和为部将,一同参加战斗。此时已经天黑,李景隆果然按捺不住,亲自带领中军前来作战,朱棣立刻派出奇兵从其两翼发动猛烈攻击,连破李景隆7座大营。燕军占领郑村坝,李景隆南逃德州。朱棣挥师直进抵达北平城下,城中留守部队出城参战,内外夹攻,大败建文帝南军,北平之围遂解。

马和那年28岁,郑村坝战役中燕王朱棣七次冲锋陷阵马和都随侍左右,战后燕王论功行赏,提拔马和为内官监太监。明代内官监是侍奉皇族的专门机构,它主管宫室陵墓的建造,采办宫廷婚丧礼仪所需珍宝、香料及珍奇异物。另有其他赏赐。1402年朱棣率靖难军攻陷南京,第二年朱棣宣布为永乐元年,是为明成祖。
  1404年正月初一,永乐帝在宫中大摆宴席,宴请群臣,席间忆起当年郑村坝战役中马和立下的功勋,随即提笔写了一个斗大的字,赐予马和,从此马和便改名为郑和,《明史郑和传》转记南京《抄郑和家谱首叙》有“郑和数功于郑州,因赐郑姓”就是指的京东郑村坝战役”。在此次战役中,朱棣的坐骑青鬃马因救驾有功,明成祖敕建马神庙。其遗址位于郑村坝北门外路旁。明代从此设御马苑于郑村坝。东坝地区至今还有北马房、驹子房等地名。并在东坝地区“筑庐盖舍,安棲流离,顿将荒芜之地改为辐辏之乡”东坝地区兴盛起来。

! k/ V, L3 n/ O)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7 23:07:3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7-1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井儿胡同和师傅

我家着还停有来头,有的说了

不比北苑差啊

发表于 2007-7-1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家的松园也很有来头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7-7-20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油家不是在常营吗,那可是好地方啊,和常玉春有关。在东坝南边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的貌似不远

发表于 2007-7-22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园啥来头阿??

油油,石佛营有啥来头阿

 楼主| 发表于 2007-7-22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研究研究去啊
发表于 2007-7-23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文化人儿在2007-7-22 11:18:37的发言:

松园啥来头阿??

是昌平东关外的那个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松2爷家
发表于 2007-7-23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园

    松园位于昌平县城东门外1.4公里,城北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村。明代成村。村址原在县城东门外1公里处,是明十三陵的附属机构--松园苗圃,管理人员聚居此处形成村落。1989年,因中国政法大学建设用地,村落向东迁至今址。

    明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朱棣钦定天寿山为万年吉壤之后,建造陵寝的工程即于同年五月八日(6月20日)破土动工,其后不久,为皇帝陵寝培育松、桧等常青乔木的苗圃也随之建立。经过150年的精心营造,至嘉靖晚期崔学履编写《昌平州志》时,已经颇为壮观:方圆数里皆是郁郁葱葱、莽莽苍苍、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松树林。林中株株松桧横竖成行,枝干挺拔,森森戟列,亭亭玉立;树冠硕大,圆圆如盖,似撑巨伞;林木之间枝杈相接,针叶相覆,遮天蔽日,清荫幽雅。登高远望,松林自河边、沃野直接山巅,满目苍翠;风过山林,枝叶随风摇摆,如碧海扬波;松涛飒飒,充盈耳谷,似闻人喊马嘶之声。崔学履被眼前的天然画卷所倾倒,命名为"松盖长青",将其冠为"燕平八景"之首。

    在历史上,松园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而且还曾是一个战场。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1550年9月26日),蒙古俺答部(驻地在今呼和浩特)大举进犯密云县的古北口,守关将士溃散,俺答兵长驱直入,袭扰京师,劫掠财物。朝廷闻警,急命京师戒严,诏令大同总兵仇鸾及山东、河南等处兵马驰援京师。各路人马陆续抵京后,朝廷命仇鸾为大将军,节制各路援兵。仇鸾(?-1552年),字伯翔,陕西镇原(今属甘肃省)人,出身将门之后,曾任甘肃总兵,因为官贪虐被革职。后来勾结严嵩父子,乃得重用。此次挥师勤王,他驻守昌平,负责保护皇帝陵寝。八月二十六日(10月6日)俺答兵掠扰通州等地后,直扑天寿山东山口。守将陈灿率领3000名兵马迎敌,因调度无方,人马损失过半。俺答兵乘势掩杀,抢掠了康陵园、工部厂,出东山口杀奔昌平城东门。优鸾闻报,将士兵们埋伏在松林中,待俺答兵过后,突然杀出,斩获首级56颗,敌军大乱,向西逃窜,仇鸾率军尾随追杀。俺答兵欲出白羊口,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此时追兵又到,在腹背受敌之际,俺答兵突然回师杀向仇鸾,仇鸾无备,兵马溃败,死伤千余人。俺答兵追杀仇鸾败兵至昌平,恐松林内有伏兵,绕过松园,逃出古北口。在此次战斗中,松园伏击战作为一个亮点写入史册,被后人传为美谈。

    1644年,明朝灭亡后,松园苗圃也遭到一场浩劫。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后,为了稳定政局,安抚民心,于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命工部修葺明陵。因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率领农民起义军从北路进攻北京时,途径昌平,将十二陵享殿和昌平城内的衙署焚烧殆尽;所以,修茸明陵和重建昌平城内的衙署需要大量木材。清王朝在重整河山、百业待兴之际,绝不会耗费巨资去多方采购,只能在松园和陵区内就地取材。于是,明王朝经营200多年的松园苗圃和一代胜景--松盖长青,就在斧锯声中消失了。
发表于 2007-7-24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东坝三岔河地区正在修建码头闸坝呐。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边挺偏僻的,尤其是晚上.
发表于 2007-9-17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万历年间在东坝建了城墙。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看见宝顶了,城墙没见到
发表于 2007-9-17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坝现在新修了不少河道,码头也重修了一个。街里面老房子也有不少,是个不错的地方。
发表于 2007-9-18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厂、东岗子、三岔河、后街村等的界限划分?听说三岔河南还有古墓?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汉墓,有完颜家族墓地,有和敬公主坟,有费扬古碑,好多好多东东

发表于 2007-9-19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单店小学的松树圈值得调查调查看是谁的墓。

发表于 2007-9-20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井儿胡同在2007-7-23 17:38:05的发言:

松园

    松园位于昌平县城东门外1.4公里,城北街道办事处所辖行政村。明代成村。村址原在县城东门外1公里处,是明十三陵的附属机构--松园苗圃,管理人员聚居此处形成村落。1989年,因中国政法大学建设用地,村落向东迁至今址。

    明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朱棣钦定天寿山为万年吉壤之后,建造陵寝的工程即于同年五月八日(6月20日)破土动工,其后不久,为皇帝陵寝培育松、桧等常青乔木的苗圃也随之建立。经过150年的精心营造,至嘉靖晚期崔学履编写《昌平州志》时,已经颇为壮观:方圆数里皆是郁郁葱葱、莽莽苍苍、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松树林。林中株株松桧横竖成行,枝干挺拔,森森戟列,亭亭玉立;树冠硕大,圆圆如盖,似撑巨伞;林木之间枝杈相接,针叶相覆,遮天蔽日,清荫幽雅。登高远望,松林自河边、沃野直接山巅,满目苍翠;风过山林,枝叶随风摇摆,如碧海扬波;松涛飒飒,充盈耳谷,似闻人喊马嘶之声。崔学履被眼前的天然画卷所倾倒,命名为"松盖长青",将其冠为"燕平八景"之首。

    在历史上,松园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而且还曾是一个战场。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六日(1550年9月26日),蒙古俺答部(驻地在今呼和浩特)大举进犯密云县的古北口,守关将士溃散,俺答兵长驱直入,袭扰京师,劫掠财物。朝廷闻警,急命京师戒严,诏令大同总兵仇鸾及山东、河南等处兵马驰援京师。各路人马陆续抵京后,朝廷命仇鸾为大将军,节制各路援兵。仇鸾(?-1552年),字伯翔,陕西镇原(今属甘肃省)人,出身将门之后,曾任甘肃总兵,因为官贪虐被革职。后来勾结严嵩父子,乃得重用。此次挥师勤王,他驻守昌平,负责保护皇帝陵寝。八月二十六日(10月6日)俺答兵掠扰通州等地后,直扑天寿山东山口。守将陈灿率领3000名兵马迎敌,因调度无方,人马损失过半。俺答兵乘势掩杀,抢掠了康陵园、工部厂,出东山口杀奔昌平城东门。优鸾闻报,将士兵们埋伏在松林中,待俺答兵过后,突然杀出,斩获首级56颗,敌军大乱,向西逃窜,仇鸾率军尾随追杀。俺答兵欲出白羊口,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久攻不下,此时追兵又到,在腹背受敌之际,俺答兵突然回师杀向仇鸾,仇鸾无备,兵马溃败,死伤千余人。俺答兵追杀仇鸾败兵至昌平,恐松林内有伏兵,绕过松园,逃出古北口。在此次战斗中,松园伏击战作为一个亮点写入史册,被后人传为美谈。

    1644年,明朝灭亡后,松园苗圃也遭到一场浩劫。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后,为了稳定政局,安抚民心,于顺治四年(1647年)四月,命工部修葺明陵。因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率领农民起义军从北路进攻北京时,途径昌平,将十二陵享殿和昌平城内的衙署焚烧殆尽;所以,修茸明陵和重建昌平城内的衙署需要大量木材。清王朝在重整河山、百业待兴之际,绝不会耗费巨资去多方采购,只能在松园和陵区内就地取材。于是,明王朝经营200多年的松园苗圃和一代胜景--松盖长青,就在斧锯声中消失了。

我说大有来头吧,o(∩_∩)o...哈哈

谢谢井儿胡同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07-9-19 14:50:29的发言:

现单店小学的松树圈值得调查调查看是谁的墓。

同意

发表于 2007-9-26 0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坝不就在常营北边儿嘛,挺近的。

常营东边的 东公主坟儿,好像也有公主墓地。

好像和海淀的公主坟儿呼应吧?也不知道是不是。。。。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0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ETA在2007-9-26 2:18:09的发言:

东坝不就在常营北边儿嘛,挺近的。

常营东边的 东公主坟儿,好像也有公主墓地。

好像和海淀的公主坟儿呼应吧?也不知道是不是。。。。

只有和敬公主坟

只剩下松树林和一对狮子了

发表于 2007-11-7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坝即郑村坝,为元代阜通河(今坝河)上七座坝闸之一。《潞城考古录》载:“通州西北二十里有安德乡,地名坝上,通人称曰北坝,都人称曰东坝,即郑村坝也。”东坝名自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沿用至今。据《明史》载,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十二月曾与明惠帝派将李景隆部在此激战,大破李军七营,解北平之围。在此战役中,朱棣的坐骑青骢马因救驾有功,明成祖敕建马神庙。其遗址位于村北门外路旁土阜上。明代御马苑设于此。 据传,清乾隆帝御封东坝北门的舞狮为“金铃祖狮”,为清代京城十三档太狮之首。保存下来的一对青黄色狮子,现收藏在首都博物馆。

 楼主| 发表于 2008-1-5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
发表于 2008-2-22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朝阳区东坝乡的三岔河村,因坝河与北小河交汇形成三岔而得名。
发表于 2008-2-22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9-18 22:04:28的发言:

有汉墓,有完颜家族墓地,有和敬公主坟,有费扬古碑,好多好多东东

除了费扬古,和敬公主坟,其他地方我还真不知道阿。在哪?油油能不能说的具体点?

[em02][em02]
发表于 2008-3-21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东坝地区以前有些的墓地,大概是在七十年代初都给平了。不知墓地是在现在的什么位置?有知道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00:37 , Processed in 1.19379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