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夏天,云儿进入宽街小学开始启蒙。当初,宽街小学有两个,一个在西院,一个东院。西院的是私立小学,东院的是公立小学。云儿进入的是西院的私立小学,校长是个三十来岁的女老师,姓吴。后来,取消私有制,一九五六年前后两校合并,吴老师仍担任校长。
宽街小学原来是清朝大将曾格林沁(注一)家的词堂。前大殿是老师的办公室,两侧房子是教室。中间有亭,亭外种有榆叶梅,春天开满了花。后院正对着门的大殿和西侧房子是教室。东侧一个小门进去是幼稚园。五岁的时候,云儿在此处幼稚园呆过,一至五年级是在西院上的,六年级是在东院里院的西屋和后大殿上的。后大殿的西边是个豆腐块大的操场。操场北边有个后门,平常是不开的。
一九五二年,学校召开“抗美援朝”捐款动员会,宣传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和常香玉个人捐了一架飞机的事迹。读二年级的云儿摸了摸口袋,把中午吃饭的二毛钱交了出去,虽然不多,但一生难忘。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响彻云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是同学们的英雄偶像,激励着少年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决心长大以后一定参加志愿军,打倒美国佬,这是当年孩子们的崇高理想。“嘿啦啦,嘿啦啦,天空出彩霞呀......”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至今,仍在许多老人的耳边回荡。
1956年春,云儿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大街上高举着“拥护公私合营”旗帜的游行队伍,爆竹连天。街上的私营工厂、商店家家都挂上了红幛,张灯结彩。
同年春,天安门广场红旗飘扬,锣鼓喧天,各界群众约20万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宣布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胜利完成。
1957年春,云儿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有一天,到南水关胡同的奶奶家,走到一个胡同(记不清了),一个不太大的红漆门的门外贴满大字报,写的是“打倒章乃器(注二)....”云云。什么是“右派”?云儿小,不明白。
1958年,云儿上初二了。每天都要走过东直门南小街,许多墙上写着“超英赶美”、“十五年超过英国”的标语口号。老百姓想,云儿也是这么想,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呀,用不了几年,就要赶上、超过老英老美了,共产主义就要实现了。
在学校操场的一角,老师和工友挖了一个大坑,支了一口大锅,下面烧着昼夜不熄的劈柴。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月,火熄了,从锅里倒出“水”,凉了,成了一块锭,老师说这是铁。
农村成立了人民公社,各家的锅全给收了去练钢铁。农民每天只管下地干活,不许回家做饭,全都到大食堂去吃饭,随便吃,不许往家拿。城市也向农村学习,胡同成立了居委会,云儿的妈是卫生委员,除了检查卫生以外,还负责街道食堂蒸馒头。家家户户不用做饭了,可以到食堂里吃。云儿妈馒头蒸得好,很受欢迎。当时食堂就开在四条胡同甲五号。
1959年,十年大庆,学校组织同学们排练。练正步走,要求步伐一致,整齐地通过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练集体舞,参加天安门广场晚上的联欢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通过了采排。十月一日那天早上,学校的老师、学生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景山东街集合,待命。十点队伍开始移动,向天安门方向走去。手里高举着学生们自己做的纸花,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一队接一队地通过天安门前,看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了,同学们兴奋无比,跳跃着,欢呼着,这是多么地幸福时刻啊!晚上,兴奋有余的同学们参加联欢会。男女同学手牵手,围成圆圈,跳起集体舞。五彩缤纷的礼花染红了天空,探照灯射向万里长空,在阵阵的礼花的烟雾中,时而飘下降落伞。突然,人群微微有些骚动,不约而同地将头朝向一个方向望去,“毛主席从天安门城楼上下来啦。”夜半,晚会在人们的欢乐中结束了,人们兴奋地慢慢散去,还有三五成群地交头结耳,“我看到毛主席了。”“毛主席从天安门下来,和我们跳交际舞了。”一种自豪而又光荣的感觉深深地埋在人们的心中,伴随着许多人一生。
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参加了1959年的十年大庆,和毛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频频向游行队伍招手。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中国。据说是中共“九评”后下了台,实际是苏共内部斗争的结果。2004年去俄罗斯时,云儿参观了这位在中国人心中极“臭”的“修正主义者”,在俄罗斯人民中有争议的、功过各半的赫鲁晓夫墓地。正和俄罗斯人民的评价一样,塑像采用了两色各半的石料碉塑而成。
1959年,云儿初中毕业了,由于学习成绩好,学校要保送几个学校,云儿没有去;而是选择了一个冷门而又新兴的专科学校。从入学起,云儿与同学们开始了“勒紧裤腰带”的日子,但比一些农村、一些只有24斤定量的居民好多了。为了减少热量消耗,学校压缩了体育课。每天晚上八点钟,老师到宿舍检查学生是否已经上床睡觉。有的同学锇了睡不着,悄悄起来到老乡地里偷白薯。为了份量公平公正,学校的食堂做了一些加工模具,如:窝头模子、馒头模子等。云儿斑上有个同学因为吃不饱,气愤地把饭盆摔在地上,一天没有吃饭,班主任拿来自己的饭给他吃,才算解决了“思想”问题。有的同学实在饿得不行了,到老乡的果园里摘柿子。生柿子不能吃,学生小,不知道,再加上饿得不行了,狼吞起来。结果,涩得咽不下去,出不了气,干流泪,还一连几天拉不出屎来。还有一个老师,也是饿得受不了了,从窗户跳到食堂里,拿了几个馒头,被食堂值班的逮着,不仅受了处分,还被开除了公职。为了使“量”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加拿大进口的小麦,运到前苏联换成黑麦,一斤变三斤。学校做成窝窝头,不是黄色的,而是棕黑色的,同学都管它叫“塑料”窝头。现在,每当老同学相聚的时候,都会提到“塑料”窝头。此时,已不是少年的伤心眼泪,而是沟壑纵横的脸上,略带苦涩的哄堂大笑。
1964年夏天,一群天真浪漫的青年,抱着“服从党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棵红心,两手准备”的决心,踏上飞驰的列车,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几十年过去了,有的已不在人间;有的已扎根红土地;有的幸运地回到了北京--这块热土。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与青年,充满了幻想与梦想,只有“天才”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目标,但过多的是五彩缤纷的肥皂泡。如同走马灯一样,一代又一代在历史的长河中逝去。
车厢里里充满了欢笑,飞驰的列车载着幸福和美好向远方奔去。永远没有人知晓,每根钢轨上留有多少血和泪;永远没有人知晓,这块热土上撒下多少人的青春年华;为了真理、为了人民永远奋斗。
一条望不尽的胡同,路旁高高的老槐树依然努力地伸着脖子向上生长着。几百年来,老槐树看见了从这条胡同走过的将军、官人、商人、平民,还有侵略者和强盗。
骑着高头大马的信差,飞驰到四条胡同,将僵绳套在拴马槽上,大步走进一座大红门,把“鸡毛信”跪递给老爷,然后,跨上马火速离去,清脆地“哒哒”声渐渐远去,消失......
注一:
- x, v+ e1 }: L8 l1 h
僧格林沁是道光的亲妹夫蒙古科尔沁王索多那木特斋的养子,论辈份,他是咸丰的姑表兄弟,僧格林沁其人骁勇善骑射,很有蒙古人的剽悍风格,他统领的蒙古马队一直是北中国的屏障。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直隸、山東一帶捻軍四起,后奉旨“剿捻”于山东、河南、安徽。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菏泽县高楼寨附近的吴家店遭捻军赖文光部包围,全军覆没,僧格林沁被杀。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坐北 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 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 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 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 侍卫内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 为他立专祠。僧格林沁还是很爱国的,曾经打退过英法联军的进攻。
僧格林沁死后,朝廷震悼,辍朝三日,皇帝和两宫太后亲自到僧格林沁府中致祭,儿子世袭王爵。
注二:
反右运动,是指1957 年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决定从1957年起开展党内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建设的正常步骤。一大批忠贞的中共党员、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有长期合作历史的民主党派朋友、政治上不成熟的青年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被下放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失。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绝大多数被错划的右派分子都得到了平反。少数没有得到改正或平反的,也都随全国的“右派”统统“摘了帽子”。
(摘自网络)章乃器(1897-1977),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七君子”之一,新中国首任粮食部长,1957年作为“大右派”被打倒,1975年恢复名誉。一生坎坷,磨难重重。“就记忆所及,濒临死亡,何止有数十百次。”(章乃器《七十自述》)而终能克享高寿者,先生内在修养之功也。有不识者或以为这是先生修炼气功所致,实际上,气功只是小术,品德修养才是大道,在这方面,章乃器有足以垂范后人者。* N0 K3 S& l4 a' S
章乃器先生家中挂着一幅画,是“七君子事件”时,李公仆的一个亲戚给他画的,上面有章先生的题字:直节虚怀。意为做人要像竹子一样,有正直的气节和虚怀若谷的心态。这一点章先生心口如一地做到了。他有六个子女,其中女儿章含之是有名的外交家,曾是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夫人,著有《往事并不如烟》等。最近上演的电影《无穷动》请她作友情出演,饰一保姆。还有,记得章乃器曾任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
(摘自网络、丽水日报)章乃器16岁时考入浙江甲种商业学校,毕业后从实业银行的练习生做起,经刻苦自学和不懈努力,成为全国知名的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并被上海的光华大学和沪江大学聘为教授;他曾写作了大量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政论文章,并著有《抗日必胜论》、《民众基本论》、《中国货币金融问题》、《论中国经济的改造》等著作。
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九·一八”事变后,章乃器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1935年与宋庆龄、沈钧儒等组织救国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因此被捕入狱,成为著名的“七君子”之一;他不仅满腔热情地宣传“抗日必胜论”,批判各种“抗战必亡”的投降主义谬论,而且在1938年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时,竭尽全力支持新四军;1945年,他参与发起创建民主建国会,积极开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各种政治活动;1948年底他应毛泽东之邀,舍弃在香港的企业与优裕的生活,秘密北上参与筹备新政协;解放后,他先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兼财经组长、政务委员兼编制委员会主任、粮食部部长、全国工商联第一和第二届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等。
他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1940年,章乃器先后创办了“上川实业公司”和“上川企业公司”,任总经理且“获利甚多”;他投资拍摄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1947年春,他到香港创办港九地产公司,成为当地富豪。
他是一个经济学专家。20世纪30年代,章乃器发表大量文章阐述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30年代他创立了国内首家中国人办的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40年代他创办中国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张建立“立体工业经济体系”,避免平面发展和重复建设,合理利用外资,倡议财产实名制和西部开发;1952年,他任新中国粮食部首任部长,首创粮票制度,并参与制定了粮食统购统销等重大政策。
他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刚直不阿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人。
1927年,他创办《新评论》半月刊,立志“做潮流的指导者,不做潮流的追逐者”,发表不少时政文章,对国民党进行猛烈抨击。
1956年,他对党派关系、阶级关系、党与非党关系等问题提了不少尖锐的意见,批评了人为制造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简单化等倾向。
1957年,他对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新时期的阶级关系及个人崇拜等问题提出意见。尽管遭到批判和罢职,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政治见解,拒绝在“右派”结论上签字。
章乃器在受到迫害,身处逆境中仍时时以国家民族为念,并以“实践检查真理,时间解决问题”来自励,坚持体育锻炼和探索养生之道,坚信历史会作出公正的结论。
从少年时的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到后来的步入银行界、工商界,直至成为知名的实业家、金融家、政治家、“大右派”,章乃器的一生充满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保持着威武不屈的气节。他才华横溢,关心民瘼,既有强烈的爱国理想,又有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今年,是章乃器先生诞辰110周年和逝世30周年。作为章乃器的家乡人,我们为丽水的山水孕育了如此优秀的儿子而自豪;仰望星空,我们为中华大地产生了这样正气凛然的先贤而骄傲。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他,不仅仅是要让我们的后人记住他,更是为了学习和继承他的爱国民主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是为了学习和弘扬他的求真务实精神,脚踏实地为国强民富而奔走;是为了学习和发扬他的人格风范,努力做一个讲真话、做实事的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