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当户墩

[原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拾趣之——皮影、木偶、木版年画、剪纸、服饰、刺绣、织锦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族盘绣

土族盘绣艺术主要流传在甘肃互助县东沟、东山、五十、松多、丹麻等乡镇。考古发现证实, 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就已出现。盘绣用料考究,加工精细,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贴上。盘绣是丝线绣,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盘绣的针法十分独特,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盘绣不用棚架,直接用双手操作。盘绣的图案构思巧妙,包括法轮、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纹、富贵不断头、佛像等几十种样式。一千多年来,盘绣以母女相传为主,亦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态度和价值判断,为民族学、美学等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7 W& [1 V; R#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04:5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黎族龙被


    “龙被史书上称为崖州被广幅布,曾是宫廷贡品,也是黎族织锦中的珍品。龙被以制作精美而闻名于世,充分体现了黎族传统纺织中纺、染、织、绣四大工艺的高超水平。不同时期的龙被图案真实地记录了不同时期黎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宗教观念及纺织工艺水平

龙被有五种开幅,分别为:单幅龙被、双联幅龙被、三联幅龙被、四联幅龙被、五联幅龙被。其中,三联幅最为常见,其色彩多为深蓝色、黑色或红色。龙被所用的布料有棉、木棉及麻三种。龙被图案多为对称分布,中心图案多取材于龙凤瑞兽,锦鸡鲤鱼等吉祥图案,四周围以各类吉祥纹样加以装饰,色彩雍容华贵而又典雅含蓄。龙被的花纹图案色彩不同,用途也不相同,红色多用于红事,如婚礼拜堂、子女祝寿、盖房升梁等;黑色多用在白事,如做鬼”(一种超度仪式)、盖棺、丧葬等。






+ a9 R2 B* n) i# T6 q" i. c6 n-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05:5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族织锦民间俗称打花,有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和花带两大品种,以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土家织锦有数百种图纹表现形式,它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平纹素色系列和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 ^, ^7 T9 m! m/ I+ \

  % \2 t. [- F6 A3 R2 n9 b










, l. K3 y. P* L& E# ?' f/ Y/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21:39:3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西辰光的指导下,我把以下的织锦名称补全.








, G& C% w7 A. K+ K- ^! _4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21:42: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N) `- m8 u* U; U9 d, D 中国的传统印染方法历史悠久,多种多样。据《史记竹书纪年》记载,公元前两千多年,皇帝制玄冠黄裳,以草木之汁染成文彩。说明此时的印染工艺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秦汉以后,已有夹缬等镂空版印花工艺开始使用。考古发现证明,汉代的印染工艺已不止夹缬、绞缬、蜡缬三种,还有印花敷彩、泥金印花等。南北朝时期,蜡缬、夹缬和绞缬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应用也很普遍,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多色杂缬和镂空工艺。唐代印染工艺广泛运用于服饰和居室饰品的制作上,图案样式丰富,有对称式、团花式、几何纹式等。豆浆和石灰水合成的浆料印制花布的工艺出现于宋代;辽宋时期,夹缬印染从多彩夹缬变为单彩的蓝夹缬,这就是在蓝夹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一直传承至今的蓝印花布工艺;明清以来,单色浇花布、各色浆印花布制作技法又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的印染工艺。

传统的染色技艺一直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着。至今,我们还能见到用扎染、蜡染、蓝印(漏版刮浆)、彩印、戳印等传统工艺制作的印染花布和各种实用工艺品,它们分别从古代的绞缬、蜡缬和蓝夹缬等发展而来,延续至今。在江苏南通、浙江桐乡、湖南湘西、云南大理和贵州苗乡,我们常能见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古朴雅致的传统印染艺术品。此外,在贵州黔东南一带苗族、侗族聚居区还保留着蛋胶布、牛皮布的传统染色方法;在广东佛山,近些年具有千年历史的香云纱制作工艺又得到了复兴。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苗族蜡染

丹寨苗族蜡染的制作者们喜欢以自然纹为主的大花,自然纹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做素材,随心所欲地创作成别致的图案,造型生动,活泼流畅,富于夸张性。其中鸟的变化最为丰富,想象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是吴元新一家,展会上妻子展示了南通蓝扎染这种特殊工艺的扎结过程,很费工夫,就靠一点一点地扎上线,再染色,洗涤,熨烫,才生产出一条条漂亮的扎染丝巾.女儿继承了父亲的手艺,现在也是个在校的艺术系的大学生,后继有人了!

- z7 U0 U9 h4 f; p9 I# B4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27: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展览介绍完毕!感谢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也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

发表于 2007-8-7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门当户墩在2007-8-6 23:29:17的发言:

   

缂丝是苏州的一种古老丝织技艺,南宋时期,就已工艺完备。缂丝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主要存在于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缂丝使用古老的木机及若干竹制的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的纺织技艺来完成。这种织物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像用小刀划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因此得名 ()

明清时期,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更为精湛,以御用缂丝龙袍及缂丝书画中的开相织品著称,并出现了缂、绘结合的新技艺。

20世纪 60 年代,艺人们以复制南宋缂丝名作为起点,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告濒危的缂丝织造技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先后成立了五家缂丝厂,缂丝织造技艺曾得到空前发展。时至今日,在现代化大工业的冲击下,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濒临消亡。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多为中老年,其发展前景令人忧虑,急需加以保护和挖掘。





此工艺延传至今真不容易(很早听说已失传),存世缂丝制品极少,比黄金贵上许多。

看到能说明问题的图象,很高兴。

发表于 2007-8-7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能把梁楷(绰号:梁疯子)作品的神韵表现出来,不得了!


/ f1 | t$ y y9 B6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4:43:4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2020022在2007-8-7 10:58:28的发言:

此工艺延传至今真不容易(很早听说已失传),存世缂丝制品极少,比黄金贵上许多。

看到能说明问题的图象,很高兴。

缂丝是现场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工艺,精致、华美、细腻。我对工艺过程的兴趣多过对成品的兴趣,所以回来看照片,居然没有拍一幅成品。可能是现在的图案和用线都太华贵了,底色大都用金线,熠熠生辉的。

制作过程却很吸引人,先拉好了经线,再比照下面宣纸上的图案,自行设计颜色,用木梭来回穿插纬线。以前的工艺是在很密的经线上用毛笔描绘图案,织出的成品上有时会透出墨线,影响美观,所以现在才改用下面衬描好图案的宣纸的方法,增加了一些工艺难度,但是会织得天衣无缝!

发表于 2007-8-7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同一学校,学到的东西不一样。

参观同一个展览,收获不一样。

您看展览真值。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展览也是个体力活,尤其还要拍照,回家搜索资料,整理分类,不过很值得!从没有这么认真地关心过这些,介绍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方老师的及时点评也是我认真的动力,不过肯定是有纰漏,我拍得还是马虎,有些照片也许是张冠李戴了,发现的朋友一定要指出来呀!交了作业我就可以安心整理去杭州、承德、长春、长白山和胡同的照片了,您看我就是制造照片垃圾的爱好者!
发表于 2007-8-7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门当户墩在2007-8-7 15:17:21的发言:
呵呵,看展览也是个体力活,尤其还要拍照,回家搜索资料,整理分类,不过很值得!从没有这么认真地关心过这些,介绍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中方老师的及时点评也是我认真的动力,不过肯定是有纰漏,我拍得还是马虎,有些照片也许是张冠李戴了,发现的朋友一定要指出来呀!交了作业我就可以安心整理去杭州、承德、长春、长白山和胡同的照片了,您看我就是制造照片垃圾的爱好者!

等着欣赏墩儿老师的其它大作。
发表于 2007-8-8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墩兄这份耐心细致认真做事的劲头,自叹弗如啊。[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8-8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刺绣  蓝印花布都喜欢!!!!!!!!!

一直关注这个帖子,谢谢墩姐的片子

[em21]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绣花针的关注!你喜欢的话,拿其中一幅刺绣的照片当头像也不错呀,和你名字也很贴切.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沧海一声笑在2007-8-8 12:35:28的发言:
墩兄这份耐心细致认真做事的劲头,自叹弗如啊。[em17][em17][em17]

就别夸我了,有兴趣,做什么也不觉得费事,沧海兄的胡同我也是要学习呀!

发表于 2007-8-9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是我国鲁西南民间的一种手工纯棉色织粗布,将一种棉布称之为“锦”,是对它的珍爱和美称。

由于织机结构的限制,鲁锦的纹样比较单一,多为几何形,整体上形成方格状的色块效果。(所以门门上面那些漂亮的织锦从图案一下就看出不是鲁锦了~而且鲁锦是棉布哦)

 

 

鲁锦织机

呵呵 这是鲁锦~ 如果有山东朋友应该能看出来 就是当地一种土布~

至于另外那些是啥,偶给你发信息啦:)收到没?

[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收到了,更正的很明白,解释的也很翔实,真的是太感谢了,不然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大家误导了!真是贻笑大方了!谢谢你及时地指出来!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中方老师还说我看展览值了,我看还是有专业的朋友来解释交流才是真的值了!

我已经按照西辰光给我的短信的内容把94楼有关鲁锦的错误改正过来,把96楼织锦的名称补充进去,被我误导的朋友一定要重新看一下才好,一是更正错误概念,二是进一步了解织锦的历史!再次感谢西辰光的无私帮助!

发表于 2007-8-10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真的太客气了~ 而且偶不是专业人事~ 汗啊汗啊~ 刚好凑巧这个知道 别的就虾米了~ 偶们博物馆的不让拍,你说咋那么郁闷~偶在门门这里才能搞到那么清楚的,偶要多谢你

[em02]
发表于 2007-8-11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辰光在2007-8-9 14:40:44的发言:

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是我国鲁西南民间的一种手工纯棉色织粗布,将一种棉布称之为“锦”,是对它的珍爱和美称。

由于织机结构的限制,鲁锦的纹样比较单一,多为几何形,整体上形成方格状的色块效果。(所以门门上面那些漂亮的织锦从图案一下就看出不是鲁锦了~而且鲁锦是棉布哦)

鲁锦织机

呵呵 这是鲁锦~ 如果有山东朋友应该能看出来 就是当地一种土布~

至于另外那些是啥,偶给你发信息啦:)收到没?

[em02][em02]

我们那儿称此为花格粗布。

解放初期的色彩不如近几年响亮,且掉色严重。

现在的图案种类多,多作饰品,礼品用。洗涤仍掉色,但,轻多了。

前几年见过用此料设计的系列

时装,很好。

发表于 2007-8-14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啊,墩儿老师的东东,我收藏了先。。
发表于 2007-9-9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民间艺术我都想学!!去哪拜师学艺呢??请高人指教! 13810567040
发表于 2007-9-15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墩兄很佩服你的敬业精神,加油,向你看齐.
发表于 2007-9-27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巨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7 22:37 , Processed in 1.20794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