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23|回复: 6

老字号要搬家 难寻落脚地儿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7-4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青年报:冯祎 (07/06/29 15:39)


  已迁走 新址未定 没搬迁 却要“退休” 南城三成老字号拆迁后没有继续营业———

  【南城老字号】 现状

  已迁走 还没找好落脚地

  代表:锦芳小吃 锦馨豆汁店

  上周三,位于红桥市场北侧的锦芳回民小吃店,结束了它在那里的营业。很多食客得知其搬迁的消息后,纷纷赶来吃最后一茬小吃,锦芳不得不把关闭的店门再度打开。

  次日中午,经理刘须水带领员工小心翼翼地将挂了近百年的招牌摘下,刘须水说,现在正在对三个新址进行筛选,但即便是新址最终敲定,之后还要进行装修。“什么时候能再开业,还能不能有原来的辉煌,我这心里一点儿谱都没有。”

  在磁器口,有“喝三碗才过瘾”盛名的锦馨豆汁店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虽然店内仅能容纳20人左右,但每天早晨拿着袋子排队打豆汁儿的顾客也算是这里的一景。“拆迁之后的地方还没有选好,有可能会停业一段时间。”一位员工说。

  未搬迁 很可能彻底“退休”

  代表:小肠陈

  前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南横东街的小肠陈卤煮店。周围的平房已基本拆除,只剩这间店还在迎接念旧的顾客。自去年底传出将要搬迁的消息后,这里每天都要接待七八十人。

  负责人张英女士表示,老店即将拆迁,但到现在也未选好新地址,这家老店很可能要彻底“退休”了。

  走得急 昔日老号今不在

  代表:王老头炒货

  尽管买个花生、瓜子也要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但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老北京们还是会首选玉蜓桥的王老头炒货。这家开了30年的老店也算得上是民间“老字号”了,而今年3月,因该店所在的市场防火检查不过关,被勒令停业整改。

  “市场不合格,王老头的店也要受到牵连。”附近一位居民惋惜地说,自从王老头炒货在这里关门后,这家炒货店就彻底没了音讯。

  到新家 难寻当年人气儿

  代表:天源酱菜

  随着前门老字号纷纷转移到后海成立“九门小吃”,部分老字号也开始登上了“大雅之堂”。虽然有了新家,但记者发现,有的老字号“登堂入室”后人气却并不旺。

  位于宣武门一饭店内的天源酱菜每天只接待十余名顾客。由于酱菜味道会飘到饭店,两家店铺还经常为此闹矛盾。而都一处的烧卖自从搬到方庄后,也被淹灭在了这条繁华的饮食街上。

  【南城老字号】 问诊

  租金高

  不能承受之重

  在北京的老字号中,除了全聚德等属于“财大气粗”类型,大部分还属于小本经营。以小肠陈为例,由于物价上调,现在南横街这家老店每个月基本处于不盈利状态。幸好这家店面的产权归店主所有,省去了一笔房租。

  张女士表示,这间老店一直处于收支平衡状态,但他们仍在坚持的主要原因是,要维系陈家这块儿祖上传下的金字招牌,同时也难舍专好这口儿的老主顾。

  在接到搬迁通知后,总公司曾想把这间老店移至两站地外的太平街一带。但咨询价格后发现,购买价每平方米高达4万元,租金也炒到一个月两万元。“按照目前的经营状况,租金都付不起。”张女士说。


  遇改制 成了“牺牲品”

  因为搬迁,以经营炒肝出名的天兴居已与食客阔别两年了。作为便宜坊集团的一员,其开张的时间也是遥遥无期。

  宣武翔达集团旗下的八大楼,自上世纪90年代陆续拆迁后,至今只剩下东兴楼、泰丰楼两大楼还在营业。关张时间最长的一家是鸿兴楼,已经“消失”了15年。

  翔达集团的陈主任表示,这些老字号纷纷收归各餐饮集团旗下,而企业内部的投资、改制,也把一些老字号“牺牲”掉了。

  盼“回家” 希望很渺茫

  记者发现,许多老字号都想迁回原址。锦芳豆汁店的店主表示,这些老字号一般都开在旧城区内,顾客吃的是原汁原味。为了保证客人不流失,最好还是能“回家”。

  而爆肚冯、月盛斋等小吃店也纷纷表示,希望道路改造完毕后,还能搬回原址,但基于资金考虑,这种希望很渺茫。

  【南城老字号】 开方

  部分老字号可申请补贴

  老字号协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据统计,目前南城约有三成老字号拆迁后没有继续营业。为保护这些老店,北京商务局已表示将对部分老字号进行“补助”,最高金额可达300万元。

  申请这项资金的老字号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成立于1956年前,或有国家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的称号。符合条件者,可到商务部网站改革发展司栏目下载申报表格。

  对于一些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老字号,工作人员表示,协会将会有选择地寻找一些后继传人,让他们重出江湖,对一些濒危的老字号申请保护。

  专家支招

  借老品牌 开发新产品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梁小民教授认为,原来的老字号都是家族企业,为自己打工,与家族命运息息相关。而这些老字号国营或公私合营后,个人没了控制权,本身变化就很大,许多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传统、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选择才是不变的道理。许多不适应变化的老字号消亡是正常的,例如一些老字号还在以油炸食品为主,就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从保护传统的方面来看,一些老字号还是有必要复兴的。首先要适应新形势,老品牌做新东西。其次,不要过分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应以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保护为中心。再有,一些有市场前景的行业,应该倡导私人收购经营。


  

- p3 H- V$ a$ S$ G/ u)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7 9:34:51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7-4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急死我了,我编辑了半个小时还有乱码

发表于 2007-7-5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头炒货——民间“老字号”

真正的老字号来源于民间,成长在民间,现在有的老城区连居民都没有了,他能有土壤么 咳

发表于 2007-7-5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的鱼,你乱麻部分逐行copy一下再试试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得大自在在2007-7-5 15:18:17的发言:
飞的鱼,你乱麻部分逐行copy一下再试试呢

谢谢您的提醒,因为当时直接从网上复制来的

我现在是从记事本里抓过来的,没有问题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得大自在在2007-7-5 15:16:33的发言:

王老头炒货——民间“老字号”

真正的老字号来源于民间,成长在民间,现在有的老城区连居民都没有了,他能有土壤么 咳

您说的没错!

有一天我们会对后代说:"孩子,从前有一座老北京城-------------- 

发表于 2007-11-8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有趣而且奇怪的话题,北京城内没有北京人?搞笑真的很搞笑!!!!!

现在除了满大街不是很正宗的成都小吃,哪里还看得见北京小吃的影子?就算能够迁回原址,哪里有市场呢??人都迁到城外了,不太可能天天坐bus端着一锅豆汁吧!!!!!

看看现在的酒店,除了几家老字号和一小部分酒店经营的是京味菜肴,到处是川菜、湘菜等外地餐厅,更甭提北京的小吃了,而且这些吃食现在也大多是外地人在做,原汁原味的几乎就绝迹了,味道很不正宗,外地人尝过后,只说北京小吃很难吃,却不知道他吃的是已经走了味的北京小吃,而且还贵得惊人,唉!

怀念西单原亨德利钟表店后面胡同的灌肠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3:19 , Processed in 1.52379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