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文人墓――曹禺篇 西郊万安公墓内,曹禺――巴金题!什么都不用说了,这老哥俩,终于在墓碑上见面了。他们在坟墓里还好么? 说句真心话,真希望曹禺在33岁那年改编完巴金的《家》以后突然死去,这样世界上又多了一位梵高式的短命天才,少了一位后半生庸庸碌碌的剧院院长,国家干部,不写东西的大作家。掐着手指算算,几十年没写点像样的东西了呢?从33岁到86岁,五十三年,半个世纪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寿则多辱,对曹禺来说,还真的是早点死为好。 一位伟大的作家仅仅写了十年写不出来了。从1933年到1943年,从他23岁到33岁。他的天才比张爱玲还短命。但十年,五部戏,《雷雨》、《原野》、《日出》、《北京人》、改编巴金的《家》,这些足够使他成为埃斯库罗斯一样的人。或许做个设想,他43年以后那几年写不出来,而过了那几年后又能有好作品了。但不幸的是,他到了1949。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 (1873-1929),字宗石,祖籍江西省南昌府九龙街石门涧万庄人,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1888年15岁时中秀才,有神童之誉。因为赶上了满清政府办新政、搞洋务的浪潮,以官费就读于洋务派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在曹禺19岁那年病逝。曹禺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因此曹禺从小受基督教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表现在《雷雨》的序幕和尾声中。 《雷雨》是那种可以从小看到老,看一辈子不用计算看了多少遍的戏。雷雨是一出乱伦大戏: 不仅是蘩漪与周萍(母子),周萍与四凤(兄妹),还是三组三角畸形恋爱的大戏: 第一组:侍萍、蘩漪、周朴园--少爷和女仆的女儿,丈夫和年轻的妻子, 第二组:四凤、蘩漪、周萍--儿子和继母,儿子和同母异父的妹妹 第三组:周萍、周冲、四凤--儿子和同母异父的妹妹,儿子和同父异母的妹妹 古希腊式的俄狄浦斯情结和后世基督教的救赎精神。(PS:回到老本行了,忍不住拽两句,呵呵。)曹禺直接继承了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的风格。世界上仿佛从来没有这么悲惨的事情:在一个雷雨之夜,三个年轻人死去,两个妇人发疯。对于周朴园来说,是两个儿子死去,两个妻子发疯,还有一个儿子离家出走(鲁大海),太惨了。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无知的人对作品粗暴的删改,而《雷雨》则是一个最大的删节本,按篇幅比例来算,《雷雨》删节的比《金瓶梅》删节的都要多。序幕:在教堂的医院里(教堂,又见教堂),周朴园低沉地询问他的两位得了精神病的太太,而在尾声,繁漪在读《圣经》,还穿插着修女(评论中一律写作“洋尼姑”)的对话…… 什么时候等《雷雨》恢复全本了,那时,曹禺就在这里安息了。
1 _) x) F6 `% N* p0 e# M( [8 U[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1 22:29: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