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崇焕祠、墓和庙 袁崇焕祠、墓位于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52号,袁崇焕庙位于北京市崇文区龙潭湖公园东湖畔。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是明末抗击后金、保卫山海关和北京的著名将领。 明代万历四十七年(1619)袁崇焕考取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督御史,督师蓟辽。在任辽史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得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关锦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率部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反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磔刑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尸”,葬于北京崇文门广东义园。佘义士死后,后人将其葬于袁崇焕墓旁,并依遗嘱,世代为袁崇焕守墓。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时了解了袁崇焕的冤屈,批写“上谕”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袁崇焕祠建于清代中期。1915年,广东人张伯祯倡议,以袁崇焕配祀岳飞庙,并捐金在北京左安门内新广东义园建立“袁督师庙”,1917年建成。1952年,北京市议迁城内墓地,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四位爱国人士联名上书毛泽东主席,指出人们虽推出袁崇焕的历史功绩,希望将袁崇焕墓“特予保全,并加崇饰,以资观感”。毛泽东主席迅即批示北京市彭真市长,同意袁崇焕祠“应予保存”。同年对袁崇焕祠、墓和庙进行重修。“文革”期间,袁崇焕祠、墓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市文物局拨款重修袁崇焕庙,加筑围墙和正门。1984年6月,袁崇焕祠、墓和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北京市文物部门拨款5万元,修复袁崇焕墓。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对外开放。2004年,袁崇焕庙对外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