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35|回复: 1

端午节别名小考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6-19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节名小考
阎风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端午节形成了许许多多别有风趣的节名,细细考究起来,真是耐人寻味。这些别名是:
    一、端午节。“端”是开始、初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顺号。在古汉语中,有时五与午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也就是初五。原来“端午”本作“端五”,据《太平御览》卷31引周处《风土记》中说:“仲夏端五,端,初也。”即指五月的第一五日。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又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在唐朝还为避唐玄宗八月五日生辰之讳,由宰相宋璟提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二、端阳节。据《月令广义》载:“五月初五端阳节。”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由于“午”时,正值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故成为“端阳”。如今在湖北各地大都有三个端阳节,初五为小端阳(头端阳),十五为中端阳(大端阳),二十五为末端阳(尾端阳)。
    三、重午节。端午节此日,正逢月、日均为五,所以叫“重五”。《宋史》有载:“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即粽子)执扇。”有的地方也叫“五月节”。
    四、龙子节。据闻一多在《神话与诗》的考证,端午节是我国古代民族的“龙子节”,它是祭祀龙——传说中祖先的节日。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族标志,即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伏羲、女娲、颛頊、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后人也把这些著名的祖先视为龙。古代经典上说:“伏羲人面龙身”,鲧(禹之父)死,三岁不腐,剖以吴刀,化为黄龙,是用禹出……。”华夏族的后人,从此有祭祀龙的盛典,端午节便是其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认为,龙是主宰一切的神灵,天地的金、木、水、火、土分由五龙主管。《汉书•匈奴传》有“五月,大会龙城”的记载,以五月五日最为隆重,还举行龙祭、赛龙舟等的风俗活动。
    五、午节.古时按照农历以地支纪月的方式: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印月,三月为辰月,四月为巳月,五月为午月……,因为节日处在五月,故称为“午节”。
    六、天中节。唐宋时此节日午时为“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这天,太阳重入中天。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宋朝诗人王曾《端午帖子》诗云:“明朝知是天中节,旋刻菖蒲要辟邪!”
    七、浴兰令节。在屈原诗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据《梦梁录》记述:“仲夏一日,禁中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五节,又曰浴兰令节。”《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楚人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艾门上,以禳毒气。”古人往往在门上要插艾与菖蒲、石榴、蜀葵等,除虫祛病,以避温疾。
    八、兰沐节。古人认为五月开始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于是就在此日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浴。战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屈原活着时就存在。周朝时也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南北朝时,端午节又称为“沐兰节”。苏轼在《皇帝阁》诗中写道:“良辰共喜沐兰汤,毒浴何须采艾禳。”晏殊在《御阁》诗云:“沐浴兰汤在此辰,内园仙境物华新。”《升阁》诗云:“朱邸沐兰逢令节,丹廷祝寿喜嘉辰。”当时的兰花并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这种习俗发展到后来就变成剪蒲、艾等香草来洗澡了。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土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九、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辟毒。《幼学句解》称:“端午是为蒲节”。昔时端午节用菖蒲泛酒以辟毒,故云蒲节。隋唐时期此日百官戴菖蒲冠,以驱不祥。古书有“菖蒲放花,人食长年”、“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的赞誉。唐朝殷尧藩《端午日》诗云:“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宋朝诗人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诗中写道:“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医学实践证明,菖蒲具有性温味辛的特点,能开心窍,祛痰湿,对治风寒伤肺、胃病均有较好疗效,饮菖蒲酒对预防夏令外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十、女儿节。五月初五日,民间有接女归宁的风俗,即此日出嫁的女子梳妆打扮,头插石榴花,都要回娘家看望欢聚,或与娘家人一起外出游乐。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说:“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这一风俗在北京、河北等地比较流行。当时还有民歌曰:“女儿节,女儿归,耍青去,送青回。球场纷纷插杨柳,去看击鞠牵踞走。红杏单衫花满头,彩扇香囊不离手。”宁波余有了《帝京午日歌》咏此事道:“都人重午女儿节,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符当髻,衫裙簪朵盈盈新。”
    十一、小儿节。据《汉口小志》记载,端午为“小儿节”:“小家儿女,多扮马夫,热时汗流浃背不计也。”
    十二、粽子节和解粽节。据传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凭吊屈原。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说:“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遂投汨罗以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角条于节日投江以祭之。”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云:“五色丝及欄叶,皆汨罗水之遗风也。”又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按民间传统,包裹粽子时一般先将芦叶浸泡在水中,一方面为了清洗叶上脏东西,一方面也是防止叶子枯黄而失去特有的清香,在包裹时,在糯米中掺以红枣、赤豆、火腿、咸肉等。粽子有三角粽、多角粽、筒形粽、小脚粽、牛角粽等多个形式。有一首《端阳诗》还这样描写江苏一带端午节的传统饮食习俗:“端午时节碌忙人,剥粽蘸糖当早茶。苋菜落油和片粉,面筋捣蒜拌黄瓜。一方白肉连皮啖,两尾黄鱼带鳔叉。烧酒醉来无物解,平桥脚下买枇杷。”在诗中端午传统菜肴就有粽子。另外,古人在端午吃粽子时,爱做一个一个游戏,人们解下粽叶后,要比较粽叶的长度,谁的粽叶长谁就是胜者。故端午节又名“解粽节”。如今印尼的华侨、华人也有过端午节食粽子的习俗(印尼土语叫“苏麻洋粽”,SEMAJNGTOANG,即粽子节之意)。传说是郑和下西洋时,把它传到这里的,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影响着华侨华人和当地一写土著居民。
    十三、龙船节。每年的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龙舟竞渡,十分壮观。据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旧唐书•杜亚传》云:“江南旧俗,有竞渡之戏,方舟并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又据《吴县志》记载:“端午为龙舟竞渡,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于河,龙船之人争入水相夺,以为娱乐。”过去苏州地区流传有一首无名氏的《划龙船乐府》云:“汨罗已死三十年,招魂野祭端阳前。苏州龙船夸绝胜,百万金线水中迸。冶坊浜口斟酌桥,楼头水面争妖娆。小龙船划疾如驶,大龙船划乱红紫。胜会争夸十日游,青帘画舫结灯球。四更堤外笙歌散,博得人称假虎丘。”就描绘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景:“江中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
    十四、龙门节。17世纪版《日本岁时记》记载:武士阶级兴起后,为祝福男孩,端午便为“鲤帜带”、“龙门节”了,屋顶上挂起鲤鱼帜,或于端午那天将京都天龙寺的悬瀑称为“龙门”。
    十五、“女节”和“男节”。中国古人旧称端午为“女节”,在日本则称端午为“男节”。学者李辛儒认为,“五”字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刻画符号中为“×”形,表示天地交会,阴阳合德,故双“五”重复的五月五日,在古人心目中便成了神秘的日子。中国和日本的这种阴阳反差恰能让我们作出判断,即端午节最初形成时,肯定与男女之事密切相关。
    十六、射柳节。射柳为古鲜卑族风俗,在举行秋天祭祀时,众骑环绕所植柳枝弛马三周。辽金史都记载了射柳仪式。宋人作为一种游戏,折柳环插球场,军士弛马射柳,其矢镞阔于常镞一寸多,中柳即断,名叫藉柳。明时宫中常于清明或端午日常行射柳之戏,以鹁鸽贮葫芦中,挂在柳上,射中葫芦,鸽即飞出,凭鸽飞的高低决胜负,名叫剪柳。古时北京地区练武,因此把端午节称作“射柳节”。
    十七、地腊节。据《云笈七籖》三七《斋戒•说杂斋法》记载,道教把五月五日又叫做“地腊节”。此日人们要去香场沐浴,驱逐瘴气,祭奠神祖,以保平安。又据《道藏•岁书》:“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十八、诗人节。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内迁重庆,一些革命诗歌工作者发起组织一个诗歌组,负责推动抗日救国的诗歌运动,主持人是方殷,参加活动的有郭沫若、老舍、严辰、安娥、何容、长虹、臧云远等数十人。1941年春,方殷倡议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订为“诗人节”,大家一致同意,臧云远等起草《诗人节宣言》,交郭沫若审阅后,公开发表。从此,每年端阳就成了诗人的节日。第一届诗人节,是1941年的端阳举行的,这一天,到会的有400多人,于右任先生以诗人的身份参加了大会,被推为大会主席,并作了讲演。冯玉祥将军即席赋诗,由老舍为之朗诵。文协方面由郭沫若报告了屈原生平。胡风作了演讲。常任侠朗诵《离骚》原文,光末然、高兰分别朗诵了郭沫若的《离骚》译文。以后的日子,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反共高潮的一次再次的袭来,诗人节的活动也渐渐中止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6-19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23:53 , Processed in 1.18757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