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房山考察略记(中) 9 @5 {; g7 }& B) h* W3 Z
作为历史遗迹,所有的现象都可能包涵有重要的文化信息,这都是我们追求寻找的目标。离开庄亲王墓石牌坊,我们向南穿过公路,跨过桥梁,踏着乡间的公路,来到磁家务矿区,直行5分钟,就看到一个巨大的圈形花塔在一栋办公楼的侧面,那塔旁就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堂。 一、万佛堂 万佛堂在房山区磁家务村南面,也就是房山区西北云蒙山南麓的万佛堂村。北靠大山,前的流水,两侧各有一座辽代和元代古塔,环境十分优雅。万佛堂始建于唐代开元到天宝年间,原名龙泉寺,后改大历禅寺,又称万佛龙泉宝殿。大家拾级而登,整个万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几经兴废,现存为一座明代无梁殿建筑, 歇山顶,汉白玉石券门上有十分讲究的浮雕,门楣上嵌有四方连续莲花瓣石匾,上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透过石窗缝隙,庄严的佛像在隐约的光亮中可以瞧见,沉默充满了寺内的殿堂,寂静弥漫了寺外的山岭。唐代繁华的遗迹,里面尽有他巧妙的布置,浮雕万佛堂内三壁嵌满镌刻的“万佛法会图”汉白玉浮雕。正中雕释迦佛坐像,两侧雕分乘狮、象的文殊、普贤菩萨,前后还有天王、伎乐等诸神,浮雕雕刻十分精美,只是山门上锁不得入内,也只好在头脑中想象,古寺的佛堂没能闻到香火的浓重,也没有听到往事前尘诵经和木鱼之声。大家来来回回循墙而走,望望这里,看看那里是那么好奇,只有民众才是真正的信仰,我们的目的就是考察与赏鉴。 二、孔水洞' \% k) P$ m o; K- w& i+ w
万佛堂下有孔水洞,孔水洞由人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原为天然溶洞,洞内有泉,可乘舟驶入,洞壁存有隋大业十年(614年)刻经和隋唐时代雕像。刻经大部溺于水中。 离洞口不远的石壁上有隋唐时代的造像和刻经。在旁观的老先生告诉我们1982年该洞干涸,他们用矿道车清出很多淤泥并出土铁器和几条唐代金龙(现存首都博物馆)。从洞口至洞底有70多米,他亲自下到了洞底,洞底放有石供台。以前为吃凉西瓜,晨时放入,午时就会随甘咧的泉水涌出,吃起来十分的暇意。 看见无水,松园就迫不急待跳将下去,幸好儿到洞里发现大木梯一个,搬运的水池口,大家都如愿了。地洞中的黑暗限制了他们,因准备不足,未带照明设备,全屏闪光灯探路!洞中寒气很大,凉爽异常!也湿滑的很,没敢深入,使他们不能再多逗留一刻,多一刻欣赏,人人泥猴,无可奈何退了回来,途中老五的相机差点壮烈了!拿出洞来,擦掉泥土,一切完好,想当初他们入洞探险,在洞中观佛是洗涤心灵的好方法,佛保护了他们。 三、万佛堂花塔和密檐式舍利塔 再说幽静的古寺之外的佛教文化中的一种特有建筑万佛堂花塔,该塔修建于辽代,砖混结构,高30米,现24米,塔上部呈笋状,装饰着小龛,龛内各供佛像,每龛下饰有伸头向外的砖雕象首或狮头,塔之下部为圆形花簇状塔身, 右侧的元代八角七级密檐式“龄公和尚舍利塔”古塔,高约18米,该塔也是从木结构楼阁式塔发展而来,在第一层的塔身,饰以佛龛,佛像,门窗,斗拱等雕刻。这在形式上受印度、东南亚佛教的影响,在塔上使用大量的雕饰,同时也是我国古塔从高大质朴向华丽精致发展方向。 此双塔岁月历久,从塔身上看出传统文化相关系,五行八卦,风水阴阳在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维。站在万佛堂花塔塔旁的山上,极目无碍无遮,尽情地俯仰,只有右侧的山恋碍我双眼,山下那殘存为城中而不得一见,青石片瓦房顶的宇庙,隐蔽在前人种植的古松之下,身旁大尾巴鱼和小小青蛙在他们微笑的粉靥上,我们看到了青春一代朦胧的纯洁与安静之美。
* J7 Q9 M/ r2 f, N 感谢小小青蛙提供照片两张
( `! Q! A2 L8 _8 o- {'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3 19:54: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