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06: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了!俺对知青的孩子们的后来经历以及对父母的评价非常关注,俺们这个楼里前后已经有五位知青的后代来家里做客了,她们对父母当年的经历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理解和认知,俺们希望所有的老知青能让自己的孩子们来参加论坛,这也是本楼建立时的一个宗旨,就像楼名所起的一样《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10-9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10-9 6:08:03的发言:
谢谢您了!俺对知青的孩子们的后来经历以及对父母的评价非常关注,俺们这个楼里前后已经有五位知青的后代来家里做客了,她们对父母当年的经历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理解和认知,俺们希望所有的老知青能让自己的孩子们来参加论坛,这也是本楼建立时的一个宗旨,就像楼名所起的一样《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心灵之花:很抱歉,想就您的发言,谈点个人看法 ,只不过有感而发而已,。

在很多的 知青话题里,都会出现“同情”这个字眼。仅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不喜欢(或许女士小姐另当别论)。我总感觉这里有点顾影自怜的味道。再看看我们大量的知青兄弟姐妹,有几个生活在同情里?回城之后,无论生活对我们提出了多大的挑战,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如既往,默默但是坚强的用自己的肩膀承担着一切,我们没有向社会索取同情,比如说,没有像“白血病基金”“残障基金”之类的募捐,虽然大部分的兄弟姐妹一生(现在几乎可以这样说了)忙忙碌碌且又平平淡淡,可是凭我们在那段生活中获得的一份坚强和忍耐,大家都走过来了。对于咱们这一代人,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这也许是社会上不为我们办募捐设基金的缘故吧),所以,对于我们,有理解就足够了。

我一直在想,知青生活为什么是我们的财富?恐怕不应当是或者仅仅是当月儿在白棉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时,在晚风吹来的一阵阵歌声中,我们对孩子讲的过去的故事。

心灵之花,我丝毫没有冒犯的意思,只不过借题发挥,谈谈感想。不谈不快,我很不喜欢同情。我喜欢的是共鸣,是激励,是自励。其实,咱们的知青兄弟姐妹们,就是靠这些挺过来的,对么?

发表于 2007-10-9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鸵鸟说的好!我们知青都是靠着自我的激励和自励,在广阔天地挺过来了.

[em01][em01]
发表于 2007-10-9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版主的兵团和珍宝岛的两张照片进行了一些处理,可能会清楚一些。但是还是没有看到版主的尊容呀![em01][em07]

 



发表于 2007-10-9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到兵团知青的影子了.看到那么多的插队的事情,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希望继续发片子呀!!!

其实生活的境遇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什么负担,孩子的理解"同情"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是社会整个发展的畸形所造成的.

文化的传承.由于急功近利的市场冲击,没有了道德的择取标准,而不负责任的人口政策,现在就如沙尘暴和地球变暖一样,自然的世界开始回报人类了,那么独生子女的政策,必然使这几代人,娇生惯养,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而万善孝为首的中华民族美德,都被这些执政的人给毁了,所以,所谓浩劫,不仅仅是十年,也不仅仅是知青,而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成为了扭曲,再拨乱反正,再改革开放,那只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鸵鸟老哥,家里装修完了吗,咱们老几个,该有机会,聚聚了吧????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10-9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6 9:33:33的发言:

刘媛文章摘录:

长城演绎着金戈铁马的悲壮,也上演着民族融合的喜剧。天镇地区长城沿线的民众多为不同时期的戍边将士的后代,这些将士的来源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形成了今天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天镇民俗历经久远,从战国到秦汉、两晋到南北朝,乃至隋唐辽金,直到元明清,基本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不断冲突、不断融合的地区,民风民俗既有少数民族的成分,又有汉族的因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体现,所以在饮食、住宅、婚丧嫁娶、祀神、节庆、老少生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特色鲜明的地方风味。

[em05][em05][em17][em17][em17][em17][em17]

长城演绎着金戈铁马的悲壮,也上演着民族融合的喜剧。”“民族融合的喜剧”,说得太好了,我在天镇逯家湾就看见过不少灰绿眼珠的村民,应该是元代色目人的后裔,虽然7、800年了,仍然可以从遗传学证明我们的民族融合。

也许有人会说“知青楼”怎么说起了“长城、色目人”,其实是爱屋及乌,留恋一个地方,自然会关心它的人文、地理、历史。

i7 h7 \! v3 G/ Y2 R, \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6:02: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9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7-10-9 14:43:23的发言:

可见到兵团知青的影子了.看到那么多的插队的事情,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希望继续发片子呀!!!

其实生活的境遇对于我们,已经不是什么负担,孩子的理解"同情"发生了变化.我觉得是社会整个发展的畸形所造成的.

文化的传承.由于急功近利的市场冲击,没有了道德的择取标准,而不负责任的人口政策,现在就如沙尘暴和地球变暖一样,自然的世界开始回报人类了,那么独生子女的政策,必然使这几代人,娇生惯养,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而万善孝为首的中华民族美德,都被这些执政的人给毁了,所以,所谓浩劫,不仅仅是十年,也不仅仅是知青,而是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成为了扭曲,再拨乱反正,再改革开放,那只是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鸵鸟老哥,家里装修完了吗,咱们老几个,该有机会,聚聚了吧????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老猪:我家的装修工程队早就撤出了,可是扫尾真是很罗嗦 !我的相机还存在公司宿舍,显影定影药和器材还没回家,包括胶片也随同冰箱寄存在外面。我也在期待早一天聚会。估计这个月底差不多。那天在国展碰见你,我是去家乐福买日用品,我的进度你大概也可略知了。
发表于 2007-10-9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井队的回忆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4 8:50:02的发言:

曾经在打井队一个多月,打过一口井。这是我在农村惟一的劳动场景照片,感谢知青老唐,他的“佐尔基”照相机帮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em07][em07]

照片上有一个小女孩,忘记是第几生产队长的女儿,叫三丫,那个时候有14、5岁,由于中学要到城里去上,再加上村里女孩普遍不上中学,她已经辍学参加队里的劳动(老乡的观念:反正要出嫁)。小女孩很单纯,干活休息的时候那几个年轻人总是找她搭讪,开玩笑,当然都是农村的那种小段子,常常让小姑娘面红耳赤,后来一休息她就躲在一边,不理那些人。如习凝所说,打井是大队的活,好像是大队出工分,由各小队派人,工分是10分,比我们知青在小队拿8分、9分要强,或许是这样,三丫也来到了打井队。

[em05][em05][em0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咨询

老三:能把靠牵马那个角落的几排人放大点,就能看到我了,我的左手有两个衣服洗白了点的人,再认不出来,那就等我另外几张在煤矿连队中的照片吧,那时就掩盖不住了,不过几十年过去,已经没有那些青春年华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9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能可贵的认知精神

无论您是否同意,是否喜欢,生活就是生活,经历就是经历,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历史和每个人所走过的路。不过,我很赞同您的意见,就是我们那代人大多数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走出了磨难和困境,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和铸就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一点是我们下一代人所不具备的,是我们成功的法宝!是我们成家立业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能在老北京网相识并结交,起码一点就是我们具有相同的经历和思想,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发表于 2007-10-9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7-10-9 7:51:51的发言:

在很多的 知青话题里,都会出现“同情”这个字眼。仅就我个人而言,我真的不喜欢(或许女士小姐另当别论)。我总感觉这里有点顾影自怜的味道。再看看我们大量的知青兄弟姐妹,有几个生活在同情里?回城之后,无论生活对我们提出了多大的挑战,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如既往,默默但是坚强的用自己的肩膀承担着一切,我们没有向社会索取同情,比如说,没有像“白血病基金”“残障基金”之类的募捐,虽然大部分的兄弟姐妹一生(现在几乎可以这样说了)忙忙碌碌且又平平淡淡,可是凭我们在那段生活中获得的一份坚强和忍耐,大家都走过来了。对于咱们这一代人,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这也许是社会上不为我们办募捐设基金的缘故吧),所以,对于我们,有理解就足够了。

我一直在想,知青生活为什么是我们的财富?恐怕不应当是或者仅仅是当月儿在白棉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时,在晚风吹来的一阵阵歌声中,我们对孩子讲的过去的故事。

于无奈无助无望之中企盼同情,这是人世间常态,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所固有,知青不幸带有这个属性。大江东去,有几个是出人头地?大家不过随波逐流而已。吟吟随波流沙,讲讲凡人小事,抚慰过往人生,有伤心动人处,能博几掬同情泪也不失为冷暖人间。我们并没有编造历史,而是在还原真实,只是命运将我们抛到低调地带,只能低声徊唱。带着被否定年代的时代烙印,进得知青楼来,实在难以高昂激越。真正悲哀不在于此,而在观念落伍。面对世象,我们无语,和60后的一拨拨比,我们可能比较守旧。若不如此,为什么进得知青楼来总有隔世之感。

匿名  发表于 2007-10-10 00:06:00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我们不乞求别人的同情怜悯,但我为曾是知青而自豪,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经历,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特殊群体。艰苦的生活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是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能在知青楼结识大家深感荣幸!

[em04]
发表于 2007-10-10 0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无奈无助无望之中企盼同情,这是人世间常态,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所固有,知青不幸带有这个属性”

确实,弱势群体期望帮助是人之常情,但是,那是当时的“弱势群体”,我们得到过多少同情?记得,当时的户籍管理制度,是要求我们再回京时必须开具大队介绍信,而在填报临时户口时,要写明“离京时间”的。逾时不离,则有积极分子三番五次来催。那时我们才十七八岁,类似这样的“无情”曾经经历多少,谁记得清?早已经对人情世情参透了,淡漠了;只有对自己人,才会撩起衣服让人看看伤疤。

当知青多少年,不会那么脆弱了。有个葛屯的知青(就是前面我提到过的清晨在德胜门卖报的),和我聊天时,谈起这些艰辛往事,满脸嘻笑,就像是在谈别人的事(其实他的艰辛,远不止这些,他的夫人有次大出血,险些丧命)。

岁月的历练,早已经把当年那些脆弱而又爱冲动的热血青年淬炼成冰冷的钢,有硬度,有韧性。不会轻易弯过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俺的性格取向上,俺比较喜欢关羽关云长的“欺强不凌弱”的性格,不知老驼鸟您是否也有同感。

发表于 2007-10-10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10-10 7:40:26的发言:

在俺的性格取向上,俺比较喜欢关羽关云长的“欺强不凌弱”的性格,不知老驼鸟您是否也有同感。

心灵之花:修炼不够呀!我现在非常没有棱角,强的咱欺不起,弱的?那有比咱们还弱的?没得欺呀。不过,不平则鸣这点胆量还是有的。

发表于 2007-10-10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忧伤是有的.至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软肋,并不是限定现在,就只能欣赏夕阳红了的借口.

我自己悔恨知青年代,就是没能正经的上过大学,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大本拿下.所以,年龄段的社会分割,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完全代表着我们在社会中,只能是弱式群体.譬如,PS我反复学了5个班(每年都跟着学),开始不怕白眼,然后,不怕嫌人讨厌,然后是孩子的闲话,然后是基本认可,最后一次,就感觉可以和老师同学(年龄有的比我儿子还小好多)共同交流了.我觉得还是要战胜心里的那个自我.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慢半步,但是,也许起跑领先的人,很大部分不见得是能够夺金牌,或者是坚持到底的.

知青,我从未因此而觉得低人一等.甚至,有时我觉得,内战十年,抗战8年,解放战争不到5年,而我们知青也是为了民族国家的进步付出了10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自卑,反正我觉得,我现在认真做的事,能和我一起理论的人,我在年龄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劣势,甚至还有成就的自豪感.

虽是一家之言,也是为知青的事情,再努力,再继续......

发表于 2007-10-10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7-10-9 7:51:51的发言:

对于咱们这一代人,只有过去,而没有未来

    觉得这话说得真精准!看了不少写知青和知青写的文字,就觉得您这概括贴切。

  不过,延伸一点儿范围说,您们的孩子们也可算是“未来”吧?

发表于 2007-10-10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猪871在2007-10-10 11:29:05的发言:

忧伤是有的.至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的软肋,并不是限定现在,就只能欣赏夕阳红了的借口.

我自己悔恨知青年代,就是没能正经的上过大学,但是我现在,已经把大本拿下.所以,年龄段的社会分割,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完全代表着我们在社会中,只能是弱式群体.譬如,PS我反复学了5个班(每年都跟着学),开始不怕白眼,然后,不怕嫌人讨厌,然后是孩子的闲话,然后是基本认可,最后一次,就感觉可以和老师同学(年龄有的比我儿子还小好多)共同交流了.我觉得还是要战胜心里的那个自我.有些事情.我们可能慢半步,但是,也许起跑领先的人,很大部分不见得是能够夺金牌,或者是坚持到底的.

知青,我从未因此而觉得低人一等.甚至,有时我觉得,内战十年,抗战8年,解放战争不到5年,而我们知青也是为了民族国家的进步付出了10年,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自卑,反正我觉得,我现在认真做的事,能和我一起理论的人,我在年龄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劣势,甚至还有成就的自豪感.

虽是一家之言,也是为知青的事情,再努力,再继续......

非常赞同老猪, 也十分钦佩,知青的经历是一笔财富,是可以让人坚忍不拔的财富,这段经历能让人十分平静的对待“虚荣”,看淡身外之物。我的同学50多岁,还在一门一门的考“大本”。

发表于 2007-10-10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yaofeilu在2007-10-10 12:52:42的发言:

    觉得这话说得真精准!看了不少写知青和知青写的文字,就觉得您这概括贴切。

  不过,延伸一点儿范围说,您们的孩子们也可算是“未来”吧?

那些话只是无奈之下,聊以自慰而已。我们的孩子,自有他们的路去走。我只是想说:在那个艰苦而又迷茫的年代,大多数的知青,没有迷失,没有沉沦,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不过是没走错路而已,没有什么成就;当然在这过程中,需要很坚强的自持力,需要在心中藏一个梦。

我们希望未来,不要再发生时代悲剧,不要再牺牲那么多的热血青年。不要生活在梦里。

记得二十年前,看到过劳元一写的一篇文章:我不忏悔。很有意思。他对那个时代的分析,很有道理,建议大家找来读一读。

发表于 2007-10-10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123.115.*.*)在2007-10-10 0:06:26的发言: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em04]

到底是大诗人,写的太好了!

[em17][em17]

[em17][em17][em17]

[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10-10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是那边的知青啊?

哈哈,

还有裴德的??

知道啊。哈哈。

发表于 2007-10-10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10 19:31:00的发言:

到底是大诗人,写的太好了!

[em17][em17]

[em17][em17][em17]

[em17][em17][em17][em17][em17]

不好意思,昨天又忘了登录就发帖了。我认为泰戈尔的这句话说得很深刻,是对我们那段生活的总结。
匿名  发表于 2007-10-11 00:33:00
QUOTE:
以下是引用习凝在2007-10-9 22:37:42的发言:

于无奈无助无望之中企盼同情,这是人世间常态,特别是为弱势群体所固有,知青不幸带有这个属性。(大江东去,有几个是出人头地?大家不过随波逐流而已。吟吟随波流沙,讲讲凡人小事,)抚慰过往人生,有伤心动人处,能博几掬同情泪也不失为冷暖人间。我们并没有编造历史,而是在还原真实,只是命运将我们抛到低调地带,只能低声徊唱。带着被否定年代的时代烙印,(进得知青楼来,实在难以高昂激越。)真正悲哀不在于此,而在观念落伍。面对世象,我们无语,和60后的一拨拨比,我们可能比较守旧。若不如此,为什么进得知青楼来总有隔世之感。

 我同意带括号里边的说法。知青里有多少事业成功的?来知青茶楼就是回忆过去,讲讲各自那个地方的事情。讲过去并不是为了让别人同情,而是自己说的都是事实,都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进茶楼来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我不是在我20岁左右的时候了,现在我说不出来了。说说发展,说说未来。我觉得这些话是公司的老板和他下边的职工说的。现在大多数的知青都退休了,现在只有锻炼好身体,快快乐乐的生活。我们坐在舒适的躺椅上,和孩子说说上山下乡的事,也未尝不可。

发表于 2007-10-11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10 19:31:00的发言:

到底是大诗人,写的太好了!

鸡也能展翅,但飞不高。假设历史长空也安个雷达,便处处有痕。然后再出个假命题,是鸡还是鹰从空中划过?其实历史是有眼的,此假设应成立。不揣冒昧,为泰斗诗句作个旁注,以慎滥用。

发表于 2007-10-11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习凝在2007-10-11 14:14:51的发言: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鸡也能展翅,但飞不高。假设历史长空也安个雷达,便处处有痕。然后再出个假命题,是鸡还是鹰从空中划过?其实历史是有眼的,此假设应成立。不揣冒昧,为泰斗诗句作个旁注,以慎滥用。

鸡也罢鹰也罢,只要你飞过,OK!有奥林匹克精神。不见特奥会也很受重视么。[em05] $ J5 c6 N* @" P) |#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1 17:33: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1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7-10-11 17:31:47的发言:

鸡也罢鹰也罢,只要你飞过,OK!有奥林匹克精神。不见特奥会也很受重视么。

你误会了,这是指牵动知青命运的上山下乡运动,它阻碍了一代人的整体升腾飞跃。政治谬误下,如何会有那句诗的高远意境?无法,只有将其比作鸡只,反其意境而用之。至于各个具体人的心态悉遵各表,而对那段历史,我就只得拿那个政治谬误来说事了。

发表于 2007-10-12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123.115.*.*)在2007-10-10 0:06:26的发言: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泰戈尔

诗人的哲理蕴涵在优美/简捷的文字中,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留白"正是泰戈尔的伟大之处,为后来的补白者增添了无尽的话题.

知青的翅膀如何划过天空?不需要那么多哲理,不论是沉重的翅膀还是轻盈的翅膀,只要你曾经飞过,就请记录下来,贴在知青楼里.

发表于 2007-10-12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如果我们还在用浪漫的诗意去描绘上山下乡运动,会很背时。它是共和国历史上晦暗的一页,报章都不愿提起它了,一个怪胎,走了大段的弯路,耽误一代人,国运也受损。回到现实中来,看一代知青是怎么挺过来的,即使有人不断自我宽解,不怨天尤人,可一代人的背运远非一个“飞”字能轻松带过。背负沉重的此飞与出神入化的彼飞难以同日而语。需进一步解释的是,拿鸡和鹰的故事褒贬知青自身岂不荒唐,所指的恰恰是那场运动,拿它作比更直观些,它带领我们是划破一道长空,还是不过跌落一丛草窠呢?过来人应该知道个中苦涩。

匿名  发表于 2007-10-12 16:21:00
对于那场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有谁自愿“飞过”?终身难忘幼小的翅膀是怎样受伤的!错!错!错!涩!涩!涩!
发表于 2007-10-12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习凝在2007-10-12 13:32:21的发言:
QUOTE:
如果我们还在用浪漫的诗意去描绘上山下乡运动,会很背时。它是共和国历史上晦暗的一页,报章都不愿提起它了,一个怪胎,走了大段的弯路,耽误一代人,国运也受损。回到现实中来,看一代知青是怎么挺过来的,即使有人不断自我宽解,不怨天尤人,可一代人的背运远非一个“飞”字能轻松带过。背负沉重的此飞与出神入化的彼飞难以同日而语。需进一步解释的是,拿鸡和鹰的故事褒贬知青自身岂不荒唐,所指的恰恰是那场运动,拿它作比更直观些,它带领我们是划破一道长空,还是不过跌落一丛草窠呢?过来人应该知道个中苦涩。

说得是。其实,不仅不是飞,恐怕也不是一般的度过,而是扛,是挨。

我喜欢谈知青话题,是因为我们共有那段经历,熟知其中的滋味,不是局外人士能够体味得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6 08:35 , Processed in 1.46853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