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0-4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4 8:50:02的发言:

曾经在打井队一个多月,打过一口井。这是我在农村惟一的劳动场景照片,感谢知青老唐,他的“佐尔基”照相机帮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也许,我就在这副井架上踩过轮,不在鲍屯,而是后堡。因我们村不趁,需租借,不排除用的是邻村这一副。
我们用它在坡地上打井,一打就是上百米深。这是大队活,各小队出人,24小时连轴转,白天黑夜倒着干。
我一直在架下深五六米的井筒里忙活,管换挂凿钎和取土管件。上面大轮按不同挂件有不同转法,听下面人的指令。凿时,轮子向前转半轮,再向后转半轮,将凿钎提一下砸一下运动,一点点地掘进。取土时,大轮就满转,井越深转数越多,轮子外沿缠的缆绳可放足够长,并靠它计算井深。
一次,我上轮替活,是唯一一次,还出了工伤。搭档老乡以为我干过,我也没当回事。在前一下后一下凿井时没事,但在放长绳中,我在轮子内沿踏板上的步子如走平路,使轮子重心超前,失控,加速度,直至飞转起来。俩人,一个象皮球上下弹跳,一个象壁虎紧扒在踏板上做着大回环。我就是那只皮球,没被抛出轮外,算捡了条命。在场人都以为必出人命,后来只不过是我一个手腕不能动的小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10-4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飞轮上转过一次,那是在提升锅锥的时候,竹篾脱榫,飞轮突然失去重力平衡,飞快地转了大半圈,然后就像荡秋千一样,人在内中滚来滚去,好在有栏杆挡住,人没有甩出去,当然转轮上的人们都两股颤颤,面色如土。我们那口井是在河道边上打的,4、50米就出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4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有多日没有光顾老家了,借着国庆节休息回来看看,还真热闹,天镇的知青岁月还真让俺感到亲切,虽然俺没到过山西天镇地区,但俺听你们的介绍,真是如临其境一般。天下知青是一家。俺最近翻出自己在黑龙江兵团支边时照过的一组老照片,其中有俺们许多老北京校友和战友参加师部千里野营拉练回来集体照的相,俺准备拿出来扫描一下,放在网上让大家认认,看看有没有你们认识的校友和战友。照片上有百十号人,放大了不知清晰度如何?据说可以通过电脑调一下,有会的不妨告诉俺一下。
发表于 2007-10-5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4 8:38:16的发言:


这张照片罂粟花的籽实,加工后就是鸦片,也有点像葫芦。

      马达: 谢了.原来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07-10-5 16: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回复天镇的美食—莜面栲栳等等





莜面栲栳、凉粉、黑豆腐干、油糕等等,都是天镇(包括雁北、张家口)一带人的美食,过去是很稀罕的,现在已是普通人家的食品。

[em07]
发表于 2007-10-5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5 16:49:44的发言:





莜面栲栳、凉粉、黑豆腐干、油糕等等,都是天镇(包括雁北、张家口)一带人的美食,过去是很稀罕的,现在已是普通人家的食品。

[em07]

 

      马达: 看着你们天镇的食品, 象能闻到香气了, 好吃,  现在可都是绿色食品了.

[em27][em27][em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战友、网友:俺贴了一幅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是我们当年兵团战士千里野营拉练的真实写照,百十号人中有三十几位北京老知青,大家认认,看看有没有你们认识的老同学、老战友。俺就在其中,大家能找到我吗?


发表于 2007-10-5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7-10-5 19:50:38的发言:

 

      马达: 看着你们天镇的食品, 象能闻到香气了, 好吃,  现在可都是绿色食品了.

[em27][em27][em27]

我们天镇的油糕(也叫油煮糕,煮者,煎炸也),有一种菜馅的,我感觉比豆馅的甜糕好吃些。注意油糕盘子里点缀的那几根香菜(当地也叫芫蓿),可是我们那里的特产,比北京街上买到的香多了,有一次我回天镇,到朋友家吃饭,他老婆在厨房洗香菜,我们在院里就闻到了。
发表于 2007-10-5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1000楼是谁?
发表于 2007-10-5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天中午,我和几位曾经在天镇插队的老朋友聚会,向他们介绍了这个帖子,估计又会有新人来了。期待1000帖的到来!, [' q! a( \' }8 [0 Y8 c6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5 20:37:5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宝岛烈士墓留念: 

 


发表于 2007-10-5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帖子很开心,,因为我父母也是知青。

父亲去世多年了,,现在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他讲在宁夏插队时候的事情。

替我的父亲跟帖!!

 

匿名  发表于 2007-10-5 22:15:00

麻烦好心人帮助我母亲寻找在黑龙江红五月5师53团13连一起奋斗过的战友:曲德君 王彦国 李兰生 王春生 谢谢!!

联系电话:051783929756

联系人:付和平

发表于 2007-10-6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刘媛通信

我冒昧地给大同长城学会的刘媛副会长发了个电邮,请教天镇长城的有关问题,刘会长很快回复,予以解答,还附了她的几篇关于长城的文章。下面就是刘会长的回复。

天镇以及周边地区的长城分布比较复杂,原因有二:

一是形成的年代不同,大同地区至少有9个朝代修筑过长城,时间跨度2400多年。

二是地形的原因和各个朝代边界线的变化导致的,长城的墙体并非只是唯一一条连贯的墙,在天镇地区尤其是北部山区有好几条在纵横交错。

另外,长城并非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简单的一道墙,而是一个由墙、台、墩、堠、烽、燧、城、堡等等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防御体系。你所说的前堡就是明朝时候的一个军营。

天镇长城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八达岭长城博物馆展示的大同长城的代表就是天镇李二口长城。但是长期以来缺少必要的研究,更谈不上开发与利用了。关于这点,天镇县这一届政府有着很多认识,也很想有所作为,上个月刚刚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形成了很多可行的东西。我由衷希望能有所突破。

附件里是我去年的一个发言稿,也可代为张贴到知青楼论坛。

(转贴者注:将陆续张贴)

发表于 2007-10-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10-5 20:45:04的发言:

珍宝岛烈士墓留念: 

 


上一张照片端冲锋枪的是心灵之花楼主吧?这张照片已认不出楼主了,前面100多人的更不用说了。那枪好像是苏制43式,口径是7.62MM。

发表于 2007-10-6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6 8:48:33的发言:

我冒昧地给大同长城学会的刘媛副会长发了个电邮,请教天镇长城的有关问题,刘会长很快回复,予以解答,还附了她的几篇关于长城的文章。下面就是刘会长的回复。

天镇以及周边地区的长城分布比较复杂,原因有二:
        

一是形成的年代不同,大同地区至少有9个朝代修筑过长城,时间跨度2400多年。
        

二是地形的原因和各个朝代边界线的变化导致的,长城的墙体并非只是唯一一条连贯的墙,在天镇地区尤其是北部山区有好几条在纵横交错。
        

另外,长城并非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简单的一道墙,而是一个由墙、台、墩、堠、烽、燧、城、堡等等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防御体系。你所说的前堡就是明朝时候的一个军营。
        

天镇长城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八达岭长城博物馆展示的大同长城的代表就是天镇李二口长城。但是长期以来缺少必要的研究,更谈不上开发与利用了。关于这点,天镇县这一届政府有着很多认识,也很想有所作为,上个月刚刚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形成了很多可行的东西。我由衷希望能有所突破。
        

附件里是我去年的一个发言稿,也可代为张贴到知青楼论坛。
        

(转贴者注:将陆续张贴)

习凝网友给我发了一个邮件,也谈到长城和天镇,特转录于下:

马达:看了刘媛的资料很有启发。如你发帖介绍,她是长城协会的,搞专门研究的,这可是大题目,投入其中,一辈子精力都受用。我知道几个这样的痴迷者,将精力财力全放在这上面,如攀野长城,徒步考察等。在北京驾车若奔野长城很难下决心,而当年咱们就那么爬了一回,现在一想起,很自豪。我看了她的论文,走了下神,想问,天镇地名由来?像天津,若刨根问底,牵强附会,考证出是明朱棣谋反清君侧,燕地发兵南征时过了一条河,就叫天子津渡,后又安到天津这个地方。天镇呢?刘文说,它始于金、元,天成、天镇的天是表天高皇帝远还是表其他,由此而来其远是狄族之远还是汉地之远。看长城划界,应判为汉地之远。金元是狄南下扩展一泄千里,不似又高又远。所以天镇雏名应早于战国以远。 习凝2007-10-05

[em09][em09]

[em09][em09] ! r/ G/ O* ^7 S* N2 E.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9:28: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6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媛文章摘录:

天镇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许多年来,现代化的城市已经日益变得面目全非,而天镇的城堡与村庄仍然在顽强地抵抗着时间的侵蚀,它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烦扰,宁静而悠远,深厚而绵长,我对它充满了深情,充满了热爱。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富有追求和平、进步和社会繁荣的顽强精神,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着光辉的地位。分布在天镇的长城,就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天镇即为代郡、延陵地,赵武灵王在这里修筑长城以保家卫国。汉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今天我们依然能够在天镇北部看到汉代长城的遗迹。北魏初年,拓拔氏定都大同,天镇地属京畿内地,曾在今新平、张西河、平远堡、南高崖等设置亭障并修筑有长城。金建天成县,到了元朝始称“天镇”。到了明代实行卫所制,大修长城及沿边诸兵堡,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2年)置天城卫,兼镇虏卫,天镇卫号称“东路最冲。这些众多的边防设施结构严谨有序而浑然一体,好象一盘井井有条的棋局,是我国历史上罕有的“巍然天镇”。

悠久的历史为天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多种文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军事、政治、经济、民族、风俗、语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这些文化形式综合演进,形成了有别于江南文化、黄河文化的晋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边墙文化”,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天镇的边墙文化又最具代表性,是晋北传统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长城演绎着金戈铁马的悲壮,也上演着民族融合的喜剧。天镇地区长城沿线的民众多为不同时期的戍边将士的后代,这些将士的来源范围相当广泛,因此形成了今天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天镇民俗历经久远,从战国到秦汉、两晋到南北朝,乃至隋唐辽金,直到元明清,基本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不断冲突、不断融合的地区,民风民俗既有少数民族的成分,又有汉族的因素,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体现,所以在饮食、住宅、婚丧嫁娶、祀神、节庆、老少生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特色鲜明的地方风味。

[em05][em05][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10-6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10-6 9:06:24的发言:

上一张照片端冲锋枪的是心灵之花楼主吧?这张照片已认不出楼主了,前面100多人的更不用说了。那枪好像是苏制43式,口径是7.62MM。

 

     楼主的变化太大了.   年纪大了,可看枪的型号到不离谱.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网友、校友和战友:非常惭愧,俺利用假期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一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来,又在网上鼓捣半天,扫描,更换格式,增加清晰度,刚发出一幅幅照片,没曾想赶上本楼达到1000楼的幸事,俺虽然用老照片占了个制高点,但俺心里明镜着呢: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老知青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要同喜同乐,共同为我们的家园添砖加瓦。谢谢大家的支持和谅解。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网友、校友和战友:俺贴的第一幅照片是俺们在黑龙件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四师组织的十二个团级单位的千里野营拉练,每个团出一个重新组合起来的建制值班连队参加拉练,当时俺所在连队在完达山麓的兴凯车站集结待命,等待由东方红、虎林一线的连队的到来,然后按序列号编队向师部密山县挺进,一共是十二个连队,沿着密山-鸡西-鸡东-海林-牡丹江-穆棱-密山,穿山越岭,踏冰卧雪地走了将近二十天,在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中走了千里路程,人生难得有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俺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拉练结束了,团里为大家接风,在团部照个集体相,俺当时有幸在该连炊事班工作,因而照相时,俺们还都在做饭呢,连围裙、套袖都来不及摘,大家找找看,俺们炊事班的人在哪儿坐着呢?那里就有俺的埋汰样,实在不好意思,权当留个纪念吧!希望大家共同品尝一下过去的生活岁月吧!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网友、校友和战友:俺的第二张照片,就是马达兄说的那张趴冰卧雪的练兵场面,是俺所在机炮排的排长和一个班长,趴着操作机枪的是哈尔滨知青,跪姿手持冲锋枪的是牡丹江知青,照片是俺用苏联幕帘式快门135相机给他们拍的,而俺操作六零迫击炮的照片没找着,非常遗憾!夏练三伏、冬炼三九,那滋味不比农田劳动好多少,搞不好手脚就冻僵了,脸上还要冻出水泡来。东北地区冬天那个冷,白天也要在零下二三十度,身上穿的全不济事,有点风就能吹个透心凉,打个哈气都能在眉毛上结成霜,馒头刚吃完一口,第二口就把嘴巴给冻在馒头上了。冬天的寒冷让人们就想着夏天,夏天那个蚊虫又让人们想着冬天。日日夜夜,知青们没有不想家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第三张照片登在了1001楼上,不经意中俺突然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巧合,这正好是1001页,正好与俺们儿时看过的《一千零一夜》贴上了,那是俺们的梦想,俺们到珍宝岛烈士墓前祭奠,扫墓,大家还是用俺的那部手机留下了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里依然没有俺,有俺的那张还是没找着,当时俺们连排干部到位于宝清县的烈士墓前祭扫时,大家还宣过誓,要做烈士那样的人。这是那个时代年轻人都具有的理想和梦想。. Y# g [2 U4 X7 N2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6 16:45: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宽恕在2007-10-5 22:07:45的发言:

看到这个帖子很开心,,因为我父母也是知青。

父亲去世多年了,,现在记得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听他讲在宁夏插队时候的事情。

替我的父亲跟帖!!

 

好孩子,你能替你父母跟帖,俺们感到非常宽慰,希望你母亲能够有机会来俺们《知青楼》一叙,这是上辈人的家园,俺们无论到哪里插队支边,俺们都是一家人,心连着心啊!拜托你一定要带口信给你母亲,祝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07-10-6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10-6 15:35:44的发言:
各位网友、校友和战友:非常惭愧,俺利用假期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一些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来,又在网上鼓捣半天,扫描,更换格式,增加清晰度,刚发出一幅幅照片,没曾想赶上本楼达到1000楼的幸事,俺虽然用老照片占了个制高点,但俺心里明镜着呢: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老知青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要同喜同乐,共同为我们的家园添砖加瓦。谢谢大家的支持和谅解。

     楼主占领了1000的制高点,祝贺!同喜同乐,加油!

[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7-10-6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楼主占领1000的制高点!希望楼主继续带领大家把我们的知青楼越盖越高!

 

[em17][em20][em23][em23][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网友、校友和战友们:不好意思,俺由于笔误,把1011页中相机写成了手机,那时哪有手机啊?真是天大的笑话,特此更正。

那时连里的电话全是使用1号电池的那种手摇电话,通过总机台转送的,非常原始、落后,哪像现在这样方便;大家看到俺的第一张集体照中有两个战士牵着马,那就是骑兵通信员,在老电影里常见,后来有了摩托车、再就是汽车通信;还有两个坐在地上的女战士,一看她们前面摆得行头,你就能猜出她们是干什么的,她们后面和旁边坐的一共十一位就是炊事班全体,有带套袖的、有把步枪当烧火棍拄着的、有像几天几夜没睡醒似的、还有的以为是坐山雕来了,我们班应当说是最累、最辛苦的一个班了。

照完这张相,吃完俺们做的最后一顿晚餐,大家就地解散各回各原来的连队去了,离别时许多战友都哭了。俺又写不下去了。

发表于 2007-10-8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61.149.*.*)在2007-10-5 22:15:30的发言:

麻烦好心人帮助我母亲寻找在黑龙江红五月5师53团13连一起奋斗过的战友:曲德君 王彦国 李兰生 王春生 谢谢!!

联系电话:051783929756

联系人:付和平

有嫩江县红五月农场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10-8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韵京情在2007-10-6 23:47:19的发言:

祝贺楼主占领1000的制高点!希望楼主继续带领大家把我们的知青楼越盖越高!

 

[em17][em20][em23][em23][em23]

您能在《北京知青网》上帮1003楼的付和平找到他母亲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的战友吗?我们《知青楼》的前一部分文稿中好像有五师的网友,需要往前浏览一下,我们也向所有老知青们呼吁一下,看看有没有线索。拜托了!

发表于 2007-10-8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10-8 18:20:46的发言:

您能在《北京知青网》上帮1003楼的付和平找到他母亲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的战友吗?我们《知青楼》的前一部分文稿中好像有五师的网友,需要往前浏览一下,我们也向所有老知青们呼吁一下,看看有没有线索。拜托了!

已经在北京知青网的《寻亲访友启事》版块里帮他登载了消息。祝他母亲早日找到战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5 21:47 , Processed in 1.19460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