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心灵之花

《知青楼》-老知青和他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8-10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10 6:55:16的发言:
在劳动竞赛中,俺们比过脱大坯,就是盖房子用的土坯,先到草甸子里,用扇镰将高高的薅草伐倒打捆运回来,再用铡刀切成尺把长的草心,一层黑土一层草心堆起来用水闷透,再用齿钩倒开,下脚合成泥状,在铺满沙子的平地上 放上木制坯模,把草泥巴装在模具里,用手压实,就可以脱模,做下一块了,一个人一天可以备两到三坑料,当天可以脱几百块土坯砖,晾干后,码垛等待盖房用。虽然干的腰酸腿痛,但是当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还是心满意足。

    心灵之花:   脱大坯可累了,  你们辛苦.   我们那里也是用大坯盖房的,  我知道备料特别累,  最叫紧的是活泥,  没有齿钩是决活不成的,   老乡总是让我们利用模子,   用手压泥打坯 .   据说一块大坯有20 斤.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劳动竞赛中,俺认为最累的技巧性也最强的是从转盘窑中运红砖,那活叫累,人们用装满机砖坯子的独轮木架子车,通过桥板从晾坯棚子,一溜小跑将架子车推进砖窑,码垛;红砖烧好后,不等温度降到室温,人们又从另一口把红砖装上架子车推出窑外,这一进一出,既是力气活,又是技巧活,步子不稳,晃晃悠悠,肯定半路要翻车,如果撞倒了板子,不仅一车砖坯子要报销掉大半,甚至严重的还要车毁人伤,有技巧的人推车如同唱戏的迈着稳健的四方步,大步流星般地推车入窑,两手距离窑门的侧壁仅仅差着几公分,胆大心细,那活干得漂亮,还不累,让周围的人拍手叫好,窑温还有上百度时,就开窑放气,窑温把干活的人们热得一个个如同红脸张飞一般,人们挥洒着汗水,透着窑间的热风,把手中的伙计干了一窑又一窑,如同转盘一样连续不断。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劳动竞赛中,掘进工段的比的是进尺速度和架棚质量,也比谁的掌子面上放炮的用药量和出煤量,二者是反比关系,要的是最优化,记得有一次夜班一次进尺就是三米半,而且放的炮把新掌子面修正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真像鬼使神差一般精准无误,让那些八级技师一个劲地说,这活干得漂亮!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劳动竞赛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水掌子面上点着十二到十五个火炮导火索,而不会让水打湿炮埝,变成哑炮。而且中间只能抽着一次烟。当时,大家轮着上阵,好不痛快!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劳动竞赛中,井下还比过挥锹装车,看谁一口气装满一辆矿车所用的时间最短。那板锹个子那个大,一个足有尖锹两个那么大,几锹下去就可以看到矿车里冒尖了。干得多,自然饭量也大得出奇,记得有一次,食堂往矿上给夜班送吃的,两大屉包子和两桶稀饭刚送到矿上,就被当班的矿工们吃了个干干净净,害得大师傅又下山再送一次吃的,才够。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炊事班比的名堂就更多了,比方说谁能用一把草烧开一锅水,谁能用湿柴伙点火做饭,谁砌的灶最节煤还不冒烟,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揉出100个戧面馒头或是100个玉米面窝头,谁能在冬天发出豆芽来,等等。数不胜数。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员”中有一员是邮递员,那时俺们在远离团部几十里地的深山老林里施工作业,平时很少能够看到报纸和书信,矿里图书馆中的书报、杂志除了过期的,大部分都是战友们自己的,贡献出来给大家改善一下文化生活,那时报纸就三种,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兵团战士报和人民日报,每周连里的通信员就要搭车到山外走一趟,早上鸡还未打鸣时,就出山了,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掌灯要休息的时候。通信员在连里一般都是小巧玲珑的战士担当的,他们担当的职责不光是到团部司政后机关领领文件、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代表连首长向师团领导部门汇报工作,传达命令,有些是机密的,他们有着铁的保密纪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要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公家的事办完了,通信员们一般都要到镇子里的邮局走一趟,为大家寄点家书、买几十张邮票和信纸、信封什么的,如果有包裹寄来,自然要一块带走,再到照相馆给大家取几张黑白照片,有时间的话,还要到供销合作社给大家买点红糖、马粪纸或烟叶什么的,如果有病号在卫生队,还得代表连里去看看,顺手在野地里摘点金达莱类的野菊花给战友们。全连的战士,包括连干部全在焦急地等着通信员,好像通信员会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有些性子急的会结伴到山口外公路边去等上个把小时。通信员中有的会骑马,有的会开摩托车。记得有一年,大雪封山,通信员出山已经两天了,连里用仅有一部手摇电话机与团部联系,知道通信员早在前一天就返回了,连长预感到通信员在外面遇到麻烦了,就派了司务长带着一个班身强力壮的战士,趟着齐胸的大雪,在风雪中开出了一道长长的深沟,连里的那只大狼狗也带上了,大狼狗在连里只跟两个人最亲近,一个是司务长,另一个就是通信员,后来还是大狼狗嗅到了通信员的气息,在一棵路边大树下找到只剩一口气的通信员,大家用皮大衣裹着他,用雪给他擦脸,擦手,给他灌了点白酒,好不容易才让通信员缓过劲来,只见他指了指压在身后的邮包,嘴角微微笑了笑,又昏睡过去,大家就地砍树枝作了一幅担架,把通信员抬了回来,看到此情此景,许多人都哭了。俺写不下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劳动竞赛中,有一项是劈劈柴,东北话就是劈棒子,烧火取暖、做饭烧水,烧砖烧瓦,做酒、做酱油都得用它,一冬天要用座小山那么多的劈柴,劈柴所用的木材全是矿里废弃的木头或边角废料,枝枝杈杈,在俺看来,最好烧的是桦木皮,尤其是白桦,过去读书的时候,俺最憧憬的就是非常欣赏俄罗斯的风雪中的桦木林地风光,此时当俺身临其境时,儿时的梦想成真,心里那个花结终于打开了,绽放出阵阵的香气。但是老师傅们却告诉俺另外一个事理:桦木不成材,一年变成泥,俺不信,怎么会呢?俺到桦木林中看到的还真是这样,桦木纹理比较杂乱,一斧子劈下去,棒子劈得歪歪扭扭,不成形,既不能做窗户、也不能做檩子,更不能做立柱,但是桦木林在俺心中的位置还是像油画一般的美好。

大家最爱给炊事班劈劈柴,而且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只要看到柴堆矮了,就顺手劈上几斧子,码上垛,没有人去要连里的表扬,也没有像现代人那样要点报酬,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家干点家里的事,那给厨房水缸挑水、运粮,到菜地摘菜,下菜窖倒腾白菜,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常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7: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员”中有一员是驾驶员,俺们矿里有开绞车的司机手,有开斯大林100号推土机手,有开卡斯69的司机手,但是在俺的心中所记述的是一位驭手,俗话说就是“车老板”,那时对知青来说,非常简单,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就爱一行,俺们这位驭手跟俺们同为老北京人,同为一个学校的校友,但是一到矿上就让他干驭手,他没有任何怨言,把铺盖往牛圈旁的小草屋炕上一放就是几年,矿上套车用的脚力主要是牤牛,是正宗奶牛种牛淘汰的,个大花白,比南方水牛大,比山西的黄牛更大,力大无比,眼珠子像对大灯泡,炯炯有神,虽说是公牛,俺见到的那几头还真是好脾气,驭手说,牛是吃干净草喝脏水长大的,而骡马正好相反,牛儿有几个胃,反刍;驭手每天要给牛儿们定时倒好草料,其中少不了和上点豆饼什么的,牛儿们一边吃一边拉,两不耽误,驭手给牛儿们一边用水擦洗,一边给牛儿们唱歌,驭手把牛儿们看作自己的伙伴、知心朋友,自然牛儿们也给驭手极好的回报。在山路上,只有牛儿们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行,无论什么天气、什么泥泞的道路,牛儿们总是慢条斯理地晃着大脑袋,慢慢腾腾地往前走,只有到了晌午时分,牛儿们才心急火燎地往家奔,你想拉住他们都别想,谁不吃饭啊!牛儿们认得路,知道家门,还会识别人,不是连里的,谁也别想使它,坐车都不让你坐,一个劲哞哞地抱怨,只有驭手在才可以。驭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干着不平凡的事业。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在北大荒养过虎皮鹅?谁当过“养鹅少年-马季”,俺知道,北大荒无论是镇子里的住家还是山里的连队,除了养狗,就是养鹅,而且一色的虎皮鹅,个大,善跑,不能飞太远,吃草籽、小鱼虾,昆虫,好养,不爱得病,鹅儿一夫一妻制,平时喜欢几只或十几只扎堆生活,耐寒,产的蛋大,有营养,叫声非常洪亮,就连天上飞过的大雁、白天鹅都要往下看看田园中的同类是如何生活的。鹅儿们也喜欢护驾,尤其看护小孩子,几只大鹅把孩子驮在身上,摇摇摆摆能把孩子晃睡了还坐的稳稳当当的,如同一尊小睡佛。鹅儿们护家,有它们看家门,你可以尽管放心出门,一个老鼠、黄鼠狼也休想窜进来滋事。鹅儿们的嘴衔人非常痛,你不打门条,或主人不打招呼,它们就像看家狗一样。狂叫不听,甚是忠诚可靠。俺后来在大三线,在一个部队的油库里也看到了虎皮鹅在油罐旁站岗放哨,俺一问,敢情油库主任是东北人,还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只为鹅儿一线牵。
发表于 2007-8-11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之花:  看了本版十三篇文章, 真正体现出老知青的特色,  阅历丰富. 写了这么多,  不愧是<知青楼>的楼主. 加油.  把咱们这楼盖的更高更好.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携,共同努力,建好家园。

俺准备了三百六十个短篇,每周十篇,要登到年底,不知有否兴趣看到底?都是俺们的经历加一点体会。三百六十行,一行一篇,外加一百零八个劳动竞赛故事片断,够您欣赏的,遗憾的大家都应动动笔来写,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俺仅仅做点抛砖引玉的工作。

本周俺的任务完了,下周预告是八大员中的炊事员和卫生员。祝各位网友快乐!

发表于 2007-8-11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插队的地方-山西天镇鲍家屯


当年的知青房和房间内的炉灶(还是拉风箱)


$ c$ p2 E* K7 v& T0 Z' w'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1 15:44: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1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到农村就住在这里。房东大爷和大娘已经去世,女婿现在是村支部书记。
发表于 2007-8-11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队长们!(最大年纪79岁,每天还要看拉一车土。)

发表于 2007-8-1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队长和他的孙女。

发表于 2007-8-11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11 11:18:24的发言:

谢谢提携,共同努力,建好家园。

俺准备了三百六十个短篇,每周十篇,要登到年底,不知有否兴趣看到底?都是俺们的经历加一点体会。三百六十行,一行一篇,外加一百零八个劳动竞赛故事片断,够您欣赏的,遗憾的大家都应动动笔来写,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俺仅仅做点抛砖引玉的工作。

本周俺的任务完了,下周预告是八大员中的炊事员和卫生员。祝各位网友快乐!

     楼主;   有三百六十篇呀.    真多.   现在流行出书,   明星在出书,   主持人在出书,   咱们老知青也 出一本书吧.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1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11 15:40:28的发言:

我插队的地方-山西天镇鲍家屯



围墙内是当年的知青房,知青走后,房子卖给村民,他们加围墙,改造成现在的样子,30多年过去,还有一点模样。

发表于 2007-8-11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11 18:07:03的发言:

围墙内是当年的知青房,知青走后,房子卖给村民,他们加围墙,改造成现在的样子,30多年过去,还有一点模样。

马达大哥,你后来回过鲍家屯吗?记得你第一次回北京带了许多胡萝卜,印象中带的胡萝卜是发黄的,而不是小时侯常见的红色的胡萝卜.

发表于 2007-8-11 2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11 15:48:57的发言:


刚到农村就住在这里。房东大爷和大娘已经去世,女婿现在是村支部书记。

40年前,都是村里的好房子,人去事非,蓬草丛生,沧桑多变,令人感慨。
发表于 2007-8-11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部人在2007-8-11 19:08:33的发言:

马达大哥,你后来回过鲍家屯吗?记得你第一次回北京带了许多胡萝卜,印象中带的胡萝卜是发黄的,而不是小时侯常见的红色的胡萝卜.

这些照片是回鲍家屯刚照的。当地的胡萝卜是发黄的,可能是品种不同,或是塞外海拔高,气候冷的原因。

发表于 2007-8-11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11 6:42:47的发言:
记得有一年,大雪封山,通信员出山已经两天了,连里用仅有一部手摇电话机与团部联系,知道通信员早在前一天就返回了,连长预感到通信员在外面遇到麻烦了,就派了司务长带着一个班身强力壮的战士,趟着齐胸的大雪,在风雪中开出了一道长长的深沟,连里的那只大狼狗也带上了,大狼狗在连里只跟两个人最亲近,一个是司务长,另一个就是通信员,后来还是大狼狗嗅到了通信员的气息,在一棵路边大树下找到只剩一口气的通信员,大家用皮大衣裹着他,用雪给他擦脸,擦手,给他灌了点白酒,好不容易才让通信员缓过劲来,只见他指了指压在身后的邮包,嘴角微微笑了笑,又昏睡过去,大家就地砍树枝作了一幅担架,把通信员抬了回来,看到此情此景,许多人都哭了。俺写不下去了

[em17][em17]

[em23][em23][em23][em23]

发表于 2007-8-12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10 20:24:01的发言:

在劳动竞赛中,俺认为最累的技巧性也最强的是从转盘窑中运红砖,那活叫累,人们用装满机砖坯子的独轮木架子车,通过桥板从晾坯棚子,一溜小跑将架子车推进砖窑,码垛;红砖烧好后,不等温度降到室温,人们又从另一口把红砖装上架子车推出窑外,这一进一出,既是力气活,又是技巧活,步子不稳,晃晃悠悠,肯定半路要翻车,如果撞倒了板子,不仅一车砖坯子要报销掉大半,甚至严重的还要车毁人伤,有技巧的人推车如同唱戏的迈着稳健的四方步,大步流星般地推车入窑,两手距离窑门的侧壁仅仅差着几公分,胆大心细,那活干得漂亮,还不累,让周围的人拍手叫好,窑温还有上百度时,就开窑放气,窑温把干活的人们热得一个个如同红脸张飞一般,人们挥洒着汗水,透着窑间的热风,把手中的伙计干了一窑又一窑,如同转盘一样连续不断。

想起当年烧砖,不同于机砖窑,人工脱坯,我记得脱坯有定额,每天1200块;出窑,背砖是很累的,10分工,我没有干过全部程序,背过砖.想起最近刚刚披露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奴役童工!哎~~~[em15][em15][em05]

; x1 z& k2 w# k!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2 6:03:4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2 0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8-11 8:11:18的发言:
谁在北大荒养过虎皮鹅?谁当过“养鹅少年-马季”,俺知道,北大荒无论是镇子里的住家还是山里的连队,除了养狗,就是养鹅,而且一色的虎皮鹅,个大,善跑,不能飞太远,吃草籽、小鱼虾,昆虫,好养,不爱得病,鹅儿一夫一妻制,平时喜欢几只或十几只扎堆生活,耐寒,产的蛋大,有营养,叫声非常洪亮,就连天上飞过的大雁、白天鹅都要往下看看田园中的同类是如何生活的。鹅儿们也喜欢护驾,尤其看护小孩子,几只大鹅把孩子驮在身上,摇摇摆摆能把孩子晃睡了还坐的稳稳当当的,如同一尊小睡佛。鹅儿们护家,有它们看家门,你可以尽管放心出门,一个老鼠、黄鼠狼也休想窜进来滋事。鹅儿们的嘴衔人非常痛,你不打门条,或主人不打招呼,它们就像看家狗一样。狂叫不听,甚是忠诚可靠。俺后来在大三线,在一个部队的油库里也看到了虎皮鹅在油罐旁站岗放哨,俺一问,敢情油库主任是东北人,还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只为鹅儿一线牵。

       记得电影叫"牧鹅少年-马季".   我们的插队地方很少见到鹅.  说道看家,护院除了狗,   就是大公鸡了.   有的老乡家养的大芦花鸡,      看家比狗还厉害,      见了生人能飞起来啄人,     并且在空中飞着啄你,  时不时的头上就有一包.   而且不把你追出院子不罢休.    每次去老乡家时,   老远就的喊主人出来接你,    用小鞭子赶着大公鸡,   否则就进不了家门.# e. h; @3 E, I0 d" b9 a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3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11 20:18:06的发言:

这些照片是回鲍家屯刚照的。当地的胡萝卜是发黄的,可能是品种不同,或是塞外海拔高,气候冷的原因。

黄胡萝卜是另一个品种。我记得当年我们那里的胡萝卜产量很高,每年冬天,都会有北京的人来收购胡萝卜,经询问,是买回去喂牛,牛很喜欢吃。如果用牛肉炖胡萝卜,也非常好吃。

马达,看到当年的那些住房,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感觉很亲切。咱们就是在这些泥房子里,度过了一生中的黄金年华。时至今日,我依然无怨无悔。

发表于 2007-8-15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雁北风光



雁北是我们当年插队的地方,现在依然是蓝天白云,秋高气爽。

发表于 2007-8-15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刀削面表演


[em04]
发表于 2007-8-15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因为网事繁多,所以好几天没来知青楼了,大家好!

看到马达贴的刀削面的照片,使我想起在东北过年时吃的粘豆包。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开了。各家的女主人先把粘高粱米和大黄米用水浸泡几日后磨碎,把水分空出和好面饧几个小时,然后把红小豆煮烂、捣碎,包好就可以上锅蒸了,通常要做很多,在外面冻好,放到大缸里储存起来,以预示来年大丰收。吃的时候可以蒸一下沾糖吃。

[em02][em04]
发表于 2007-8-15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韵京情在2007-8-15 11:41:30的发言:

最近因为网事繁多,所以好几天没来知青楼了,大家好!

看到马达贴的刀削面的照片,使我想起在东北过年时吃的粘豆包。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开了。各家的女主人先把粘高粱米和大黄米用水浸泡几日后磨碎,把水分空出和好面饧几个小时,然后把红小豆煮烂、捣碎,包好就可以上锅蒸了,通常要做很多,在外面冻好,放到大缸里储存起来,以预示来年大丰收。吃的时候可以蒸一下沾糖吃。

[em02][

听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em07]

我哥哥从东北回家探亲时带回来的黄米,磨成面后摊成饼用油煎好了沾糖吃也很好吃的。

发表于 2007-8-15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韵京情在2007-8-15 11:41:30的发言:

看到马达贴的刀削面的照片,使我想起在东北过年时吃的粘豆包。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开了。各家的女主人先把粘高粱米和大黄米用水浸泡几日后磨碎,把水分空出和好面饧几个小时,然后把红小豆煮烂、捣碎,包好就可以上锅蒸了,通常要做很多,在外面冻好,放到大缸里储存起来,以预示来年大丰收。吃的时候可以蒸一下沾糖吃。

[em02][em04]

正月里老乡把黄米准备好磨碎,把小豆煮烂、捣碎,做成馅,炸成油糕,放在缸里,冻起来,可以吃半个月,山西叫油糕.我们村一年每人可以分几斤黄米,很金贵,都是来客人或过年才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4 08:29 , Processed in 1.182323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