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贤
1 ?0 Q7 j, `0 I/ K1 c" r3 P! l7 ~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徐霞客协会副会长。
7 w0 ^" x# z) x7 t 4月13日,也就是今天,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举行“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这场争论,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北京人对如何保护身边的环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有了更主动的参与意识。( P% v4 B! e6 ^5 l, p# X' @
北京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一个昔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绿色水城,逐渐变成一个水资源匮乏、风沙满天的城市。我们要想保护北京传统文化、打造绿色奥运、构建和谐社会,就不能不回忆这段让人痛心的历史。
' y6 ^) U$ V- }6 F: | 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是北京魅力的源泉。0 ~+ {( }3 z; H8 [# F
北京是东方文明的伟大象征。欧洲著名的城市规划学家,丹麦的罗斯姆森在《城市与建筑》一书中,第一章就赞颂道:“北京,历史悠久的中国都城,可曾有过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的先例,能够比它更庄严、更辉煌吗?”他说:“北京这个城市,是一座殿堂。整个北京城,乃是世界奇观之一,它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象征着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7 u2 a; @5 w3 j4 h. j5 }
北京,一砖一瓦都渲染着浓厚的历史色彩,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深藏着历史的奥妙,曾经引起许多中外的画家、建筑专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诗人的极大兴趣,去研究它,描绘它,赞美它。
1 e% `( i/ h% I7 z$ Y 北京的美丽,在于它的城市建筑,城墙、宫殿、街道、王府以及许许多多城市细胞的建筑,但是,托起了这个人文环境、建筑环境的,首先是自然环境和自然面貌。没有北京自然环境的美,就不可能造就北京建筑文化的美。所以城市的自然面貌、自然特征,是和东方文明伟大创造息息相关的。4 i% w6 `. ^0 T, ?
自然环境面貌中,我们最直观的,最能感受到的就是生命的灵性,它大量以植被的形态表现出来。因此要了解创造北京伟大文明的人文环境,就要了解北京历史上自然环境的变迁,特别是森林植被及其和植被息息相关的动植物的变迁。昔日滔滔林海,今日只留下一个个遥远的传说。
) B `. R7 X* b/ q% U6 _ 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密切相关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改变着我们自然环境的面貌。
: K6 c L2 {, m9 \- v 北京因为有非常好的森林植被覆盖,曾经孕育了北京猿人的诞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属于蓟国和燕国。战国和秦汉时期,“燕之涿蓟”已经是“富冠海内,天下名都”。& i) Q* P9 o5 i2 v R* P+ M
隋、唐时期,幽州的人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北方的军事重地了。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曾作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可见这个地方是一片林区。
3 n4 U P. Y8 `( l# o3 z8 e 根据辽代的一些碑刻记载,这里曾经是“山中虚老乔松”,就是树没有人去砍,自生自灭。但公元10世纪,蓟城上升为辽的陪都———南京。随着城市地位的提高,人口增加,经济繁荣,木材的消耗量也较大幅度增加。辽、宋之间的长期战争,是破坏森林的一项原因。辽南伐点兵,“必先砍伐园林,然后驱掠老幼,运土木填濠堑……”森林的破坏开始超过自然更新。
5 O" G; F5 T/ z% D 元代的北京地区,空前规模的元大都以“西山兀、大都出”的气势迅速兴建。根据马可·波罗的记录:“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壮丽高展,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此者。”而这种美丽雄壮的代价,就是北京地区森林植被遭到连续大规模破坏。西山的原始森林集中过量采伐之后,在陡坡和岩石裸露的山地已经很难更新恢复了。( @5 O- c- r: n Y% n5 v
从明朝中期开始,一直到清末、民国时期,人们继续大规模砍伐森林植被。就这样,北京山上蜿蜒绵延的天然森林,平原地区苍翠的森林、草原以及星罗棋布的沼泽,在人类历史时期大规模的干扰破坏之下,逐渐丧失殆尽。
9 c- H% r; T$ e$ D0 c( f! y' }" q& r 从清泉河到永定河,北京水是如何由甜变苦,由多变少的。
M# M) `7 v" t) v* R9 H 大概是明清时期,民间流传着“高亮赶水”的传说,说龙王把北京的甜水都带走了,北京城内只留下苦涩的井水。- e! M, \" s, ~! x) J. f8 U
历史并不是这样记载的,在金中都和元大都内,有许多古代的瀑布、清泉。有些泉水还从地下冒出很高,甘甜可口,拿起来就可以喝。那时的北京,不仅水道纵横,大运河的船只可以一直开到城里,真是气象万千。
8 o( ]% p. M3 [; o8 m 随着森林被砍伐,森林涵养的地下水位下降了,瀑布和泉水消失,北京的水变得又苦又涩。0 E& e% w1 W' `3 P5 e& ^. @
永定河,也是北京森林消失的受害者。近百年来,永定河以“害河”闻名于世。它暴涨暴落,水性浑浊。雨季时更激流震荡、决口泛滥,致使河道迁徙无常。" o* y; |; d/ q8 f" ] a& b
然而,永定河曾是一条比较平稳的益河。汉魏之前,森林覆盖,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很少,它有“清泉河”之美称。北京城诞生之初,曾在它长期哺育滋润下得以发展,以“灌溉航运之利”史不绝书。
" w# p+ ~; R5 c) e1 S G$ e' T 辽金之后,森林植被的减少,使得枯枝落叶层和部分腐殖土壤受到侵蚀和冲刷,河水变成黑绿色,被称为卢沟河。元大都建筑所需的巨量木材,是集中采伐西山的森林得来的,加之利用卢沟河运木筏,水流速度很大,木筏撞击河道,使沿途山坡及两岸泥沙土壤受到侵蚀。卢沟河就变成了一条“小黄河”和“浑河”了。它泛滥改道更加频繁,至后来河床改道无有定时,也就更名为“无定河”。
# ]. b" C& r4 q% \* u/ N' @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两岸筑防洪堤,康熙皇帝将其赐名为“永定河”,希望横行难驯的无定河从此固定河床,安定下来。其实,真正“无定”的,不是河流,而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疯狂破坏。/ F o$ a1 e3 m, {, o
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倡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在研究人类社会和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人和自然的和谐,还要重视大自然本身的和谐。通过北京历史上森林植被的被破坏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如果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本身不和谐,那么就会造成许许多多的灾难,这是每个热爱北京的人都要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