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89|回复: 20

房山甘池村的泉水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6-4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房山中部,有一个有名的甘池村,地处房山中部的丘陵地带;甘池村实际上是指四个村子;期间围绕着两眼清泉;

村名分别叫北甘池,南甘池,东甘池和西甘池;清澈的泉水滋润着村中的居民,泉水顺流而下,流入北泉水河,最

后汇聚到拒马河中。村民围泉而居,繁衍生息,自得其乐。


甘池村又隶属长沟镇,长沟镇的名也是因镇内有南北两条泉水河;可见当地山清水秀,水土丰茂。


该地历史悠久,有记载汉武帝游历中原;独对华北的此处情有独钟;流连忘返,可见景色之出众。

看到了这么多介绍,不禁心动决定有空一定要去看一看;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

独鹿、鸣泽在哪里?

2005年07月04日04:3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汉武帝雄才大略,非常之人,非常之功。历史学家评说:“冠于百王”,是“我国二十四朝之皇帝”,对中国历史影响久远。

  司马迁在《封禅书赞》说:“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汉武元光二年祭天;元鼎四年去汾阳立后土祠祭地;元封元年封禅,北上甘泉到上郡、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到陕北黄陵祭黄帝陵。上华山,东行嵩山,封禅泰山,东行海上求神仙;元封四年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而还;元封五年登天柱山,从寻阳沿长江而下,又到泰山封禅;太初元年、三年,天汉二年都东巡海上。太始三年来琅玡,到成山头祭日,到东海祠神人。

  值得记述的是,《史记·孝武本纪》:“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巡之。春至鸣泽,从西河还。”《汉书》:“(元封)四年……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偌大的华北,司马迁、班固为什么仅仅写独鹿、鸣泽,看来自有奇异独特的地方,令汉武帝徘徊不忍去。独鹿、鸣泽在哪儿呢?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圣水》:“(洹水)又东,洛水注之,水上承鸣泽渚,渚方十五里。汉武帝元封四年,行幸鸣泽是也。服虔曰泽名,在遒县北界,则此泽矣。西则独树水注之。水出遒县北山,东入渚。北有甘泉水注之,水出良乡西山,东南经西乡城西,而南注鸣泽渚。”汉代的西乡城便是今日的北京房山县长沟镇。甘泉水即今天的北泉水河。今仍有地名北甘池、西甘池、南甘池应即是西汉鸣泽的湖泊所在地。鸣泽或当时泉水激荡发出琴声,所以为寻异好奇的汉武帝所留恋。

  侯仁元教授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把独鹿山画在房山县上方山云水洞,这是不错的。上方山在房山县南部,是山麓和平原交汇处。其南即鸣泽。山峦秀丽,古木参天,有云水洞、天柱峰等九洞十二峰。隋唐以来成为佛教胜地,修有七十二庵。云水洞是个石灰石大岩洞,深邃而奇特。加上山上云气往来,雾霭飘忽,古人以为灵气、紫气,乃仙人凌虚境地。加上林苍树老,青嶂翠壁或有汉武追寻的瑶草灵芝亦未可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04日 第六版)(有删节)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2:

长沟镇情况简介


  长沟镇,位于房山区西南部,距北京50公里,与河北省涿州市毗邻,与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石经圣地云居寺、十渡自然风景区一脉相连。山区、平原、丘陵各占三分之一,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2.7万。1994年和1996年先后被北京市政府和国家建设部确定为首批北京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后,2004年、2005年被国家六部委、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爱卫会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水是长沟的第一资源和特色,也是长沟的形象、品牌和灵魂。长沟镇境内有南、北两条泉水河。北泉水河发源于镇内西北山脚下的西甘池和北甘池村,一年四季恒温16度,泉眼长年喷流不断,自古无断流,是长沟镇的母亲河。南泉水河发源于大石窝镇,穿长沟镇而过,两条河的流量均大于1.5立方米每秒。
  长沟镇坚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珍惜资源就是珍惜生命”的信念,坚持走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确立了“以绿为神、以水为魂,天人合一,永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抓环境促发展,实施水域经济战略,精心打造江北水乡。


  西甘池泉和北甘池泉分别位于长沟镇西甘池村和北甘池村内,自古无断流、无溺水,被当地百姓称之为“神泉”。2002年,长沟镇对自然形成的两泉进行了开挖、清淤、扩泉和砌护,清淤土方2万多立方米,使两泉分别形成了2350平方米的圆形和1400平方米的长方形水面,出水量分别达到0.1立方米/秒和0.2立方米/秒,形成了寻源头、观泉眼、赏水景的自然景观。

龙泉湖
  为了进一步涵养水源,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长沟镇建设了水面积达1000亩龙泉湖,游艇、快艇等水上娱乐项目将于近期对外开放。结合房山区“平十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根据地貌特征沿云居寺路兴建了荷花池,种藕养鱼,进一步凸现水乡特色。

圣泉公园
  圣泉公园位于北泉水河下游,占地200亩,公园内集种植、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园内五湖相连又各成一体,公园四周翠树环抱,湖中碧波荡漾,岛上花草飘香,玉带桥、凉亭、四季花园设计精妙,独具匠心,十二生肖水广场内涵丰富,充满着文化气息,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正好顺路,由皇后台村徒步去甘池;心想总能看到传说中的清泉了;


乡间的小路并不好走,丘陵地带都被垫起了一道道的梁;类似梯田的结构;便于最大化的种植庄稼;

但穿越起来很是费劲。快到北甘池附近;地面的坡度要大一些,路两旁不是庄稼,种植的果树,多

是核桃和杏树;穿过村,发现村里的人和建筑都很朴实;小卖店都没有看到一个;向南一直穿出村,

看到一个池塘;水泥的;前边是一座汉白玉栏杆的石桥;上书“胜泉桥”原来这个朴实的池子就是大

名鼎鼎的胜泉。因泉水经历了水利改造,所以不能直接看到那大大的泉眼;环境整理的很一般,但

对于村里来说可能已经很豪华了。

当地老人讲,曾经有过一座胜泉寺,就坐落在胜泉的正南,可惜已经拆掉,片瓦不剩。似乎和某次

于此打了胜仗的将军有关,但已无记载。

村里的老人还讲从前的水要大得多,现在池中不断涌出的气泡就是泉水上溢。我表示怀疑!没敢直说。

水比较清但水草太多,似乎还有小鱼小虾。感觉并不是很卫生。甚至怀疑这里真的是汉武帝游历的有名

的“鸣泽”?

“胜泉桥”虽然平淡无奇,倒是所用的汉白玉栏杆的材料和雕工似乎都不错,不愧于一般的仿古建筑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胜泉的水源池


胜泉题名 

胜泉桥 

胜泉桥汉白玉石栏

9 ]& C& `. i4 N2 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20:23:1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6-4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照片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南行,我突然看到田地中有一个不大的古碑;于是近前一看;

原来是康熙年间的浙江布政使司乃管台海道事杨斗垣的墓碑。

估计该碑级别很低,在房山文物古迹大全中居然没有。


$ h' g* s0 g 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22:58: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6-4 2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7-6-4 20:22:43的发言:

继续南行,我突然看到田地中有一个不大的古碑;于是近前一看;

原来是康熙年间的浙江布政使司乃管台海道事杨斗垣的墓碑。

估计该碑级别很低,在房山文物古迹大全中居然没有。

杨斗垣职务应为:通议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参议加一级仍管台海道事
       

布政使为从二品.布政使司有佐理官参政、参议分守各道(清朝在省和府之间设道)。布政使司参议应为从四品,加一级大概是正四品。这个杨斗垣就管台海道。乾隆年间取消了参政、参议,直接改为正四品的道台,成了地方实官。

网上好象查不到这位杨斗垣的纪录。



4 p! c% ]9 k; D" x! {/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5 9:32:1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我也查不到任何资料,看样式碑似乎有很重的民间式样;

并且有些南方风格;碑驼较小整体又比较圆;碑首精致的云纹

中皇清两个字也比较特殊,很少看到这样的;

官职只是省级干部的秘书;能立这样一个碑也是不错;

可能是南方官员,调到或客死北方;所以北方留下的资料很少

并有石刻有南方造型特征。

当地的,估计也就是镇里立的文保碑。 


1 ~. `4 y5 Z9 b L*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23:19:5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有资料但是墓室也没能保存下来;

碑后不远,有一块大的方形汉白玉石条;估计是个残存的墓室构建

也不排除是供桌的一部分。

再后又一个类似个大石凳的石头,看不出是供桌,棺床,还是墓室口

石条下两侧还有雕花的石条支撑。

大石条的正面中心刻有一个铜钱的符号;很是奇怪

甚至有通行的朋友怀疑就是棺床,铜钱口代表金井!



3 n5 W. u0 j5 l8 d-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4 23:23: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6-5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看

发表于 2007-6-5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一张让黑龙比较失望的西甘池泉的片子
5 D7 Y& S1 [ ?2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5 9:18:2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6-5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笑溪在2007-6-4 21:15:04的发言:

杨斗垣职务应为:通议大夫浙江布政使司参议加一级仍管台海道事
       


呵呵,终于找到了。此杨斗垣绝非无名之辈,既然管台海道,就到台州清初历史中查,《台州文化概论》一书中果然有记:

   康熙十三年(167 4)七月,据福建反叛的耿精忠派都督曾养性率军自温州北上,攻陷太平、黄岩、海门、仙居等城池…………当清军收复黄岩县城时,清军统帅宁海将军傅喇塔曾下令屠尽全城百姓,经巡道杨应魁泣谏才得以幸免。当清军收复居县城时,诸将以城不早降,例以子女给有功,杨应魁又泣谏,傅喇塔仍然以不赏无以示劝,纵军俘掠,勒索钱财…………

此杨应魁就是杨斗垣。《四库全书》卷六十     史部十六有《保台实绩录》·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纪台州兵巡道杨应魁政绩。应魁字斗垣,射洪人,以兵部郎
出巡台州。适闽逆耿精忠遣兵犯关,囤台州,应魁从贝子富喇塔驻台,拊循兵民,
条画守御,颇著惠爱。故郡人作此以志其功。自固根本,至修庶政,共分二十目,
目各为一篇云。

上述资料应该可靠吧。只是其墓碑为何在房山,还请大家指教

- z8 ]1 a% ~& u7 g& Q' _8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5 10:24: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泉位于北甘池南

西行数百米则到了,西甘池西的当地老人称为北大泉的泉眼;

也被改造过,一侧是蓄水的水池,中间加了一个休闲的台阶;

超过水线的水随着台阶中的空隙流入并不宽的河道,河道的西侧

还有个村级的休闲广场,有健身器材和一个雕塑。


看得出当时规划还好,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池浑水,水草遍布,

还有淡淡的异味;河道更是接近干涸,所剩的水看上去和污水

河无异;


看到眼前的实物,回想来前看到的文章,感到了巨大的落差;

原始的泉水生态太脆弱了,没有合理的规划,地貌水质的变化,

人口的增长,过度的开采消耗,让从前的景色一去不返。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却看到了整个城市的缩影;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叫杨应魁的还真多;光绪年间山西有一个,

明代还有个礼部员外郎杨应魁;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闽藩书生立功

        清康熙初年,天台有一介书生,在平定闽藩之乱中出谋献策,运筹帷幄,招抚叛军,建立了功勋。此人名叫丁邦彦,字良珍,号素侯,螺溪村人。从小爱读兵书,纵谈时务,更兼长得魁梧俊伟,人们说他不像秀才,倒像位儒将。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二月,“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平西王”吴三桂叛乱,从福建分兵三路攻打浙江。东路以右翼总兵曾养性为伪都督,聚众十万由温州趋台州,攻占仙居、温岭、黄岩。九月,陈兵灵江两岸,占据小梁山,造成围攻府城的态势。十一月,伪总兵朱福由仙居率兵北出天台,在黄水、紫凝山、孟湖岭一带劫掠,一度占领天台县城。叛军无恶不作,百姓遭殃。诗人朱螺舫以长诗述其惨象:“军声百里瓦屋崩,赤城山摇连禹穴”、“仓廪已绝囊囊空,不死刀兵死饥饿……”
    丁邦彦目睹故乡惨遭蹂躏,官绅束手地无策,只身前往军门,和分巡道杨应魁同谒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傅喇塔,呈上密摺,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指出当前敌驻江南,占据仙居,已造成犄角之势,而我军聚集府城,欲渡不能,欲战无机,坐费粮饷,倘天台再失,郡城仍然难保,提出“先破仙居之敌,后解郡城之忧”的作战方略。
    贝子接书颇为赏识,予以奖赏,但在行动上还是执行自己“先破临江之贼,则仙居自服”的既定方案。康熙十四年正月十九日,贝子趁敌架高浮桥时发起总攻,叛军发炮还击,组织反攻,并一度冲入府城。副都统阿什兔中炮身亡,兵民死伤无数。
    丁邦彦再次上书贝子,强调“破仙居即所以破沿江之隘”的策略,并从便于利用地势、供应粮草舟楫、部署兵力和孤立、分化敌人等十个方面(“十便”)加以论证,说否则就有“三难”,后果不堪设想。
    丁邦彦这篇策论剖析精微,利弊晰然。贝子心服口服,当即召见宴请,聘他随军咨询,并决定按照他的方略实施。正月二十五日,贝子发兵,破白水洋敌营,二月初一收复了仙居县城;七月,贝子又根据西邦彦和武生许振世提供的地图,派遣副都统穆赫林等,分兵由仙居茅坪及黄岩北山岭小道出宁溪,包抄敌后,敌惊遁而去;八月,收复黄岩、温岭。
    七月二十七日晚,灵江120艘敌船驰往宁海,连夜构筑营垒。丁邦彦获讯,建议贝子及时派出数千精兵袭击,获得功。八月八日,沿江和宁海之敌逃遁,台州乱平。丁邦彦又受命去敌营,招抚了1190名官兵,还收缴了大量兵器。
    丁邦彦屡献奇策,参赞军务,对平定台州以闽藩叛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贝子称赞他“陈言皆合,有济军功,且招抚多人”,表示要“另候题叙”。后来因贝子病逝、官场办事拖沓,他只得个吏目的微职。一位将才就这样被埋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文章中提到了杨应魁,相当于对“保台实绩录”的一个详解;

不过杨应魁只是一个参与者,既不是统帅,也不是出谋者

发表于 2007-6-5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7-6-5 10:48:42的发言:

叫杨应魁的还真多;光绪年间山西有一个,

明代还有个礼部员外郎杨应魁;

当代还有百八十叫的
发表于 2008-1-6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旦拍的西甘池泉片子

 

 


匿名  发表于 2008-1-15 14:49:00
好,我就是西甘池的居民,有时间大家来看看?
发表于 2008-1-21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黑龙,《房山文物古迹大全》是本怎样的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08:22 , Processed in 1.1772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