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15|回复: 6

[推荐]只有北京能给你这样的满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5-25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个旅居在北京不到5年的香港人,陈冠中对北京的了解和观察却比常年居住于此的人丰富而有趣味 / P( h& _# p4 d9 r7 q4 \1 v4 r3 @1 b' O* `# O9 W+ l1 o2 d' |0 X: |

  文/陈冠中

: p" z* s( u2 l( s& s

  我想,有人批评台北,台北市人会喊冤;外人弹香港,港人不顺气。港台还停留在爱被人捧的阶段;反而,北京人最酷,像纽约人,捧她糗她都不当作一回事。

+ C& {8 U( m& |) ?1 n% X+ ?

  北京不是为北京人而设的

" Q2 m5 \' r8 ]7 C/ G

  北京已经超过宽容,甚至反客为主。同是热点移民城市,广州和上海当地人的主体性仍很强。在北京,人口统计上的老北京早就是少数民族。或许,北京才是中国最早深圳化的城。

& |9 J4 p7 v+ K/ B# [5 E

  不要以为卷舌的出租师傅代表北京人,他们许多是城郊来的所以不认得城里你要去的地方。

1 T4 @+ X/ d& f0 E l L! M

  文化朋友于奇说,北京不是为北京人而设的。首都有自己发展的轨迹,由不得只照顾北京人。譬如说,提到北京,有人想起政治,那说的可是中央政府,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而北京人多是在北京市政府。新的象征一如西北角的海淀(含中关村和各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生聚集、亚文化旺盛的地方,然越是精英的大学,越多各地农民子弟;二如时尚的东区包括三里屯使馆区,代表人物是外商、海归和八面四方涌至的生猛白领。

$ g9 n1 y5 r3 d: |! G8 U: R

  在京的外地人来得久或者不久,活得好或不好、有三证没三证,都不自认是北京人,并且会强调自己是外地来的、原籍哪里。

' o+ a7 X# c1 \% H3 \0 D

  1949年后进京的第一代,因为口音,不好意思自称北京人,要到了土生土长,语调完全北京化的第二三代,才以北京人自居。

; J3 z: r. N2 k- x; C$ V% H; q

  杨东平几年前的经典《城市季风》说,“土著”老北京受旗人濡染,故温文尔雅,而1949年后进京的新北京人则干大事。若以杨的分法,改革开放后来的可算是新新北京人。不过,身份认同上,只有土著和进京第二三代才会毫不犹豫地自称北京人,说明北京人这个专利词代表着多么鲜明的族群像犹太人,谁敢乱认?

3 A9 Y; ?& `; P9 @

  其他,非北京口音的,不管住了多久,都是京漂。

m! p: N+ ~6 b/ n

  北京人和京漂是绝配,共构北京的好风景。我听说:北京人有素质,外地人有能力;北京人不为人先,外地人急功毛躁;北京人虚有其表,京漂就成了新北京。

' {! g) @6 K6 T6 E8 w

  在一个被占领的城市里,变了少数民族后,还活得有优越感,才叫自信,显出北京人底气之厚。同时,也可推想外来统治者非等闲之辈。

% J9 P9 e/ D/ U0 G1 b

  混杂而自在的北京

% g* } ]7 r5 a, H) j9 {7 U; \8 d

  北京就是一个小的全中国。那也真够杂。

1 p2 F" B" x/ r; x$ m- [

  对我来说,够杂是住在北京的一个理由:随时冒出意想不到的人物,品种匪夷所思而独特性高。

6 y( d5 j! i) `; u# \

  北京的卧虎藏龙,是要你找半天(北京门牌模糊),走小巷摸至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一幢没卖相的无名平房,推开一扇窄窄的破门进去才发觉里面都是宝。

, e3 J5 {& o- E7 ^! R

  北京连老外都特杂,使馆的、通讯社的、外企的、亚非拉的、不懂中文的华裔、旅行团游客、背囊游客。还有一变种,即在北京混之有年、嬉嬉的痞痞的、操普通话的老外。

5 b7 I4 X5 P8 q/ d$ J/ J$ q$ H

  痞老外红须绿眼,散住菊儿胡同之类民居,每天在胡同区进出,老北京见怪不怪,因此态度也不亢不卑,令痞老外特舒服。

3 w" c6 N' E/ A1 x- ?

  同样的道理,不管你是留长发或剃光头,穿不称身或不熨的衣服,风格不配套颜色不对称,裤脚一高一低,招摇过市,也只有在北京才如此不显眼。光是这点北京已足以把上海比下去,继续守护前沿文化的火炬,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底层类青年扑过来。

3 i- f# v# K3 ?. X/ U

  文化前辈沈昌文说,进京的上海人特别可爱,潜台词是不是留守在沪的上海人有所欠缺?上海人要明白,到北京,没人看你的衣服。一指你在北京穿衣服没压力,二指北京人种太杂,没人懂解读你那身时装。跟潮流的上海人,香港人才是你的同种。当然,也可能是北京晚上街道暗,弄不好白天刮风又污染,谁看得到。

3 b. | R' n Y3 D; T

  (北京创意产业圈里人其实也在乎外表,重点是要不像白领和不穿全服power dress,除此外百无禁忌,可暂称之为折衷主义的“北京滚乱取”Beijing Grunge.)

( u: p |! e% ~) `

  一百个不该在北京的理由比不了一个留下的诱惑

9 D9 O H; `7 W! W" k

  北京生活的好处,要是正经又具体,数出十个都不容易,我看过一些中外报刊做过类似专题,说来说去都没什么,如果只有这些理由,我今天应还留在香港九龙尖沙咀。但找一百个不该在北京生活的理由,却容易多了,随便找些京漂聊就有。而且,每一个不能活的理由听起来都颇为严重,例如男的不爱洗头发,女的三十岁就开始有皱纹,之后仪态身形就大姐大化。更有些理由直让你想立即撤,如沙漠化,沙尘暴,脏,空气不好,干到触电,干坏皮肤,缺水,塞车塞车塞车,开车的人没有小路让大路的路权概念,出租车司机不让路但会绕路,出租车特窄特脏(2005年初终于有所改变),晚上街道暗——就算自称中央商业区的朝阳区也暗,少通宵便利店,东西粗糙,到处都在拆不该拆也拆,整个北京像个大地盘,房价比上海还贵,契税高,建筑没意思,没有像样的老洋房,旧民房特破,90年代的还戴古装大帽子,新完成的地标建筑又土又大,真不知道容积率怎搞下来这点京不如沪,甚至不及近几年的鹏城和穗。

' S- w; z. C2 q3 H% M I g

  但,大家还是在北京。

' r7 X8 I( r5 y1 {

  且不说各级政府承诺了许多未来的改进,首先,东西比以前好吃多了。十年前北京人不会烧菜,出去吃则只有暴发高价和难吃两种,十年后北京人还是不会烧菜,但外面的选择也够多了。东西好吃之后,一百个不好可以暂放一边。(且不说时髦食肆可买到比港台影院还快的《哈里·波特》DVD,而在同一抓光盘里有我那个年代的黑白欧洲艺术片。)北京有了人间的基本生存条件后,混劲就来了。

' E3 C' h- p( c9 [- J1 S+ I' X1 L

  对搞创意产业的人来说,混是很重要的混的场,在商业市场和艺术自主场之中间,让创意人可以回旋,修养生息,赚点外块,左右逢源,互相揣摩,伺机出击。到了北京才知道天地有浑然之气。文化生态上,北京最像纽约创意文化以外,纽约更像上海。

U" {7 p# X% T* ^

  像这样那样的人,还能去哪?只能在北京。

( C8 |5 l4 \5 T9 C I3 K7 A

  一个理由就够了:

$ t1 N6 m# ?- ~6 W$ G3 C$ s

  京漂摇滚诗人刘辉:“因为诗歌,我花枝招展;因为快乐,我疯疯癫癫;因为自由,我丧失家园;因为理想,我不会改变。”

% F$ I% q2 V) C! h4 z: n

  更何况有人说,北京确是可爱,因为每次有文艺演出,一些其貌不扬不洗发的男士,身旁都有美女相陪。汉子有市场,说明北京浪漫不死。当然,事实并不尽然,北京现在也跟全国看齐,吸引尖果的最高效方法是钱,但如果你没钱,在北京也还不致绝望,最好是做老外,但如果你不是老外,可以试试做艺术家。当全国都在比钱的时候,北京还有人整天在比谁牛。那,北京就算有再多不是,还是有意思。

. T/ m2 v0 J9 X0 H) C" A7 @

  所以,抱愤青心态,过小资生活。

1 e2 M# M6 T+ r4 D( E: M) r

  外表雅痞,内心嬉痞倒过来也行。(而雅痞最终将归属上海)

# _2 e. N. v! J# ^) F e

  比起中产,多一分不甘心的不安分;比起美国波波士,要么更颓废要么更有气是为北京“拧巴族”。只要这些人不都跑去云南丽江,北京还继续有趣。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你大概是另外一种人。又如果你本来不是在北京的,很可能你跟我一样,来北京有三个理由,为了学习,为了事业,为了理想,用白话说是为名为利为权。不要小看这三个理由,你心里明白,只有北京能给你这样的满足。

L. ~9 J" N3 G# K* y$ [8 x

  陈冠中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曾在台北居住六年,现居北京。1976年创办《号外》杂志——成为香港最讲究品位与时尚,有文化归属感的本土杂志。上世纪80年代在香港拍电影,90年代初在内地投资文化媒体事业。1994年赴台湾。现在自称“游荡”在北京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5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非常推崇这篇文章

绝对不是虚假的码字

而且客观独到

发表于 2005-5-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大会堂同志可有日子没来了,呵呵,别来无恙!

9 R9 L" G" e$ j3 g5 [% m! w

不过我个人的观点,他对北京真的不是很了解,比如“建筑没意思,没有像样的老洋房,旧民房特破,”

& t6 C% E4 g' K; V

北京不是没有像样的老洋房,北京作为一个在20世纪50年代还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当然是以传统建筑为主,不可能有什么太多的"洋房",试想如果没有上世纪50年代的疯狂文化浩劫,没有改革开放后的野蛮拆迁阔路,北京或许会保留下那么几个"洋房",我举个例子:比如过去位于户部街上的邮政总局,是由日本人设计的欧式建筑,1976年为盖毛主席纪念堂时要拆而因为保存完好不得不动用炸药,最后楞给炸了.由此可见一斑啊,北京没有留下像样的老洋房,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3 q5 d7 I) u7 g “北京的卧虎藏龙,是要你找半天(北京门牌模糊),走小巷摸至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一幢没卖相的无名平房,推开一扇窄窄的破门进去才发觉里面都是宝。”随着暴力产业房地产的野蛮开发,北京这样的地恐怕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旧民房特破的问题,在北京呆了5年的同志,恐怕多少该知道房管所是干什么的吧,就知道把旧民房外面刷灰漆,可里面破破烂烂,成天嚷嚷“国家资金有限”而不对其进行实质性的修缮,而靠商业开放,又只能推平头,这则更不可取,造成民房破旧,是由于这方面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R% W" W/ P, C, ?; K% E/ t “在一个被占领的城市里,变了少数民族后,还活得有优越感,才叫自信,显出北京人底气之厚。同时,也可推想外来统治者非等闲之辈。”这个我可不敢在多嘴了,前阵子就因为一点小茬,我说了几句公道话,差点没把老北京论坛变战场.我就不多说了。4 h; o3 b* Z7 @) n1 X( B( }; J 此文也有亮点“来北京有三个理由,为了学习,为了事业,为了理想,用白话说是为名为利为权。不要小看这三个理由,你心里明白,只有北京能给你这样的满足。”很经典,但还没说透,为名为利为权,但却不择手段,为了“政绩工程”,北京的古都风貌没有了,有的是“金融街”“大都市街”,出于某些人的需要,一些单体建筑突兀,怪异,严重扭曲了北京的形象,难道为名为利为权,把北京变成怪物,还会有人喜欢北京吗?

, M+ {7 o* A9 ]( X

我个人的一点意见,看的出陈冠中先生对北京的由衷热爱,我非常高兴,但作为一个只在北京生活了5年的人,对于一个没有仔细研究过北京的历史,地理,人文的人,这么大篇幅的评论北京,本身是十分不客观的,也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我挑其中一些写的不太合理的地,发表我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整篇文章,作者都着重宣扬的是现在北京的现代化产物,本人并不落伍,不反现代,我也相信陈老不是“枪手”,但他无形中,却给北京的迅速“国际化大都市”帮了忙,给北京的文化保护帮了倒忙。 & T( _: g( _, R+ k* H% z每个来到老北京网的同志,甭管新人旧人,有发帖,我都尽量回帖,人民大会糖同志也不例外,因为我希望我们的队伍能够壮大,但我喜欢学术争论,或许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尚未丢失的“书生气”吧,但我可只针对这篇文章啊,有什么说的不妥不对的地,欢迎各位,欢迎大会堂同志给拍砖吧。

; T9 ~8 P% V8 D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5 21:05: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每个人的眼中,北京就是各自不同的北京

如果只论建筑,那不是北京

北京是什么?在我以为,北京不是个城市这么简单

就是活历史,无论我们多么兴叹哀婉她流失的东西

那些被异化和拆除的符号

都可以以残缺和完整同时又矛盾又具像的呈现出人文感受

这是依旧能澎湃出道德关怀的集市与舞台

鲜明的四季,

在精神上能提供着阳春白雪的口粮

在物质上,原生态的北京在商业的灯光下,是诱惑感的吸引

可这样的物质支撑后,在那样的环境里,每次我去都不会觉得是庸俗的

因为人文感受是要进入到生活中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对这个城市更多的争议什么

正如她的天高云淡,可以使后海这样的人工湖,一个当年的运河码头

同样可以有着四海九州的海阔天空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figolyf__哥们

我很高兴你注意和关心这个帖子

对于陈冠中的论点在海派的文化价值上来说

是客观非完美主义的思辩

感觉得到他是爱北京的

有一种关爱是可以原谅和不在意很多方面的

有一种关爱是带有惟美认知的

比如我个人,一直非常痛惜万分的为50年前消失的城墙而恶心

站东便门城墙上可以独自逍遥心情而飞扬九天

也觉得有些新建筑简直就是垃圾

也为国贸三期终于将在6月开工而无谓的高兴

..........

北京是独一无二的

感受到的人自然有一辈子消受不完的精神营养

发表于 2005-5-27 2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大会堂同志好文笔啊!您说的对,每个人对北京的感悟是不同的,喜欢的方面和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是喜欢北京,甭管基于什么,只能说明北京的无穷魅力!

感谢大会堂同志在坛子人气儿不旺时发帖,现在咱们这类论坛喜欢发表自己言论的太少了!可能是因为大环境的原因吧,希望今后坛子里并肩战斗的不只是我和大会堂还有几位常来的斑竹,北京是我们大家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象忙碌中擦肩而过的风景

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在生活里来赏心悦目

很多人关心发都已经太直观利益了

有时不必在意是否和者众

达境而达人

不过啊哥们

难道你很不喜欢“糖”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2 23:41 , Processed in 1.14321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