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专题-----门墩 又有新的朋友提起。我们既要参加拍记活动,有面的收获。也要有点的专题,集中探讨。我很赞同。 其实,从月专题,到墩的颐和园系列,都是这个目的。而现在所做的这个帖子,依然是这种思路的产品。 可能,在运做上有什么缺点,希望大家提出来继续把这件事作好。 6月专题-----门墩系列
大门的枕石俗称门礅, 门墩由门座(又称门台、门枕)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上面做成鼓形,称为门鼓,或抱石鼓。
& t8 t( _" C; w6 Z. B 又称门座、门台、门鼓,是用于中国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一个石质的构件。门墩是摆放在四合院大门门楼两端的枕石。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整体称门枕石,门外部分称为门墩,主要有箱形和抱鼓形两种。门枕石在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门内部分有一海窝用于插入门纂(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门的开关的作用,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门墩所以又叫抱鼓石。
, K# v6 y5 _3 q4 W 门礅的雕刻颇为讲究,选材考究,工艺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圆石鼓的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图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圆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饰。8 |9 n2 a- d. f/ j
如:狮子绣球、双狮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现在,许多门前还可见到一些完整的门枕、门鼓。这些雕刻都十分精细,工艺极高。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北京的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常见的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P' ^( f& _5 T5 m. \( J1 | 但还有狮子形,多角柱形,水瓶形门墩。 门墩通常由须弥座,抱鼓或方箱,以及兽吻或狮子(有说是狻猊)几部分构成。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有差异。 须弥座是整个门墩的基础,一般会刻有莲花的形状,上面通常有锦铺。抱鼓是一个竖立着的鼓,再鼓面和鼓的侧面通常雕刻有各种吉祥纹样,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福在眼前(蝠在眼钱),岁岁平安(穗穗瓶鹌),福禄寿(蝠鹿兽)等图案。方箱式一立方体,四面都刻有不同的纹样。在抱鼓或箱体上面雕刻有兽吻或狮子。整个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 由于文革中的「破四旧」以及没有及时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北京四合院门墩上的狮子大多已残破。随着老城改造和拆迁,门墩越来越少,北京博物馆石刻艺术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内的枕石园收藏和保护了一些门墩,并向公众展出。
5 J! y+ Y2 d# e* p% O 有雕饰门枕石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7 w- y/ s; C) p 突出在门外侧的门枕石,每天都看得见。想要装饰一下儿,这也是人之常情吧。于是,很早以前的某个人在门枕石外侧部分
2 \ l! l: X4 ^% v8 M 先刻上了一些装饰性的线条。- J4 _2 E* g9 a
宋代编写的《营造法式》(公元1103年出版)中记载了这些例子。这个门礅是当时最复杂的。所以可以说当
: G" ~7 I" X W- o; w 时箱型门礅或者抱鼓型门礅还没出现。 箱子型门墩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0 U; @6 \2 p; ~+ x1 x
公元1100年以后,某个人把门枕石的外侧部分做的稍高一
5 m/ A' i0 b; U& E: Q 些,又有人在它的各个面上都雕上了装饰性的线条。有的
$ h; G5 n+ @4 {# \* } 人为了使门墩更加引人注目,把它做得更高些。后来,又在线条中刻上了图案,图案不断丰富。再后来,门枕石部分和门枕石向上延伸的部分界线逐渐分明,上部成了箱形,下部成了放箱子的台子。
( F; }( w( l( p3 l5 V5 Q 抱鼓型门墩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 M8 @0 q5 g+ D! O- K9 g
有人试着在门枕石上刻了一个通报来客的鼓,有的人在鼓面上雕出莲花。因为样子很漂亮,所以有人跟着模仿。9 n' N" C7 I6 ~+ D, f1 j5 `, b
后来人们又想方设法美化台子有人把台子做成了水中荷叶形,不但造型很漂亮,而且“并蒂同, H/ b5 S; m1 B" D
心”代表着夫妻美满,很吉利,于是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一种样式。其次,受欢迎的门墩是在祥云上雕出莲叶形,再在: n# O, [+ T. A- l7 Q/ i
上边放鼓。 北京地区门墩的起源,应该与蓟州郡县的建制有关,最早的门墩如今当然很难见到了,而早期的门墩,仍可以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来。北京现存最早的门墩是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前的一对石墩,有人说它是隋唐时期遗物。其中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存妙应白塔寺,贤良寺)。北京门墩的发展和辽中都、元大都的兴建也密不可分,而明清两代则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北京的门墩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也很多,文化内涵丰富。从现存的门墩看,虽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大多残破不全,完整无损,品相入眼的比较少见了。但是,这些展现在图片中的门墩,基本是2006---2007年作者在北京胡同中拍摄的,如果有兴趣可以按图索骥,还是可以领略一些门墩的艺术魅力的。 这一期的主题是门墩。 昨天和虫子请教,滚墩石玉抱鼓石的区别。受益不小。又查了一下资料。知道了二者的区别。滚墩石是双鼓夹门的建筑结构部件,形式是双面,而且是设在二门的位置,二门的结构还必须是单卷单篷结构。如果二门连接回廊,同样也是不设滚墩石的。 也可以称之为门墩的兄弟-----滚墩石,这是门墩系列的第一组。
1 正面看滚墩石 
2 侧面看滚墩石

3,从二门前面看滚墩石

4 从二门里面看滚墩石

5 正侧面看滚墩石

6 滚墩石与门墩并置。这是在北京现能见到的门墩,是很罕见的一种景象,究竟有什么讲究,还请高人指点。

7 东四附近某胡同

8 张自忠路路北的一个胡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