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新华社《瞭望》周刊主任编辑王军老师,带着他出版4年重印6次的著作《城记》,以及对北京规划的独特洞察和见解来到历史系“北京史专家论坛”,为广大同学做了一次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与保护”的精彩讲座。城市专业的郗志群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总体分为二个部分,分别是北京的历史与北京的改造与保护。 北京城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她有自己独特而深远的历史北京。自辽南京建立,到元大都——这座第一次打破坊市限制而平地而起的大汗之城,再到明清时期汇集了全国精英的首善之都,北京城可以说是古代建筑史上伟大和绚丽的作品。 城市以间-房屋-院子-胡同-街区-城市的结构层层构成,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城市的共享空间,使以胡同为肌理的城市最大化的实现了融入,也最大化的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在礼制的考虑上,大都城不但依照《周礼·考工记》完美建设,更加体现了“以家为国”的君主思想,在等级制度的约束下,发展成为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千变万化的“皇朝帝都”。 北京城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以房屋的私有制为依托,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旧城在自发的建设下日益发达,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实现了最大化,形成了集密度和舒适度为一身的真正的宜居城市。 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政治性的加强,旧时和谐的老北京城正在走向衰亡。建国以来,依照苏联的单中心-环线-放射线和新旧城址重合的模式,北京开始发展的局促而掣肘。“梁陈方案” 被批判、房屋收归公有、“吴良镛方案”的束之高阁,使北京环境、交通、文物保护、生活质量问题日益严重,而单纯的拓宽马路及增加环路,不但没有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反而是那个古老文明的北京日益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没有特色和品质的郊区型发展城市。 从建设性破坏到规划性破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提高,“保护”古城好像已经被提上了行政议程,但是在“保护”的外衣下,保护性破坏却日益的严重了。假古董的粉墨登场、老城区的支离破碎,把北京,推向了一个更加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后,针对现在的保护意见,王军老师提出了五点保护意见:房屋的产权修护、公正的交易建立、公共服务的供应、规划程序的优化、设计导则的细胞。但是这些意见能否真的付诸事件,我们只能期望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4 D8 q c1 V2 Q; E: r, A) E+ a- ?+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6 0:32: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