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人白上演盘中好戏 | | |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7-05-02 10:49 网络编辑 : 奚小荻 | |
|
| 4月28日,京城18种民间艺术作品起程赴扬州展出,这其中就有刚刚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北京鬃人——“鬃人白”。“鬃人白”新一代的继承人白霖告诉记者,此次赴扬州带了40多件鬃人精品去展出。 鬃人好戏开演了 在西城区什刹海东官房胡同一号的一座小院内,记者见到一位慈眉善目的老爷子,拿根儿精致的紫檀木小槌,敲打着黄铜盘。盘中三个穿京剧戏装、头插翎毛、背扎小旗、衣袍下有一圈儿鬃毛的小人儿,借着铜盘与猪鬃的共振,有节奏地旋转着、追打着。老爷子说:“盘中好戏开演啦!这出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位老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大成,江湖上人称“鬃人白”,也是当下京城惟一制作鬃人的民间艺术家。 在白大成家中,记者看到了那些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鬃人。每个鬃人十七八厘米高,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秫秸秆做身架,外绷彩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依据戏曲故事画脸谱和服饰,底座再粘一圈儿猪鬃。记者粗略数了数,光客厅就有100多个。 鬃人制作技艺产生于清代末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此为北京民间工艺中的绝活,鬃人作品主要以表现京剧人物为主。在老北京胡同里长大的白大成,从小受家里的影响喜欢京剧,还画得一手好画。偶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家住平安里的老先生。心灵手巧的白大成没一个月就掌握了全部的制作过程。后来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李寸松先生的引见下,不到20岁的白大成,在南池子一间不大的房子里见到了“鬃人王”的第二代传人——60岁的王汉卿。 “王先生做的鬃人属于传统风格,纸剪的服装,胳膊像翅膀一样可以舞动,脸谱和服饰花纹都是写意式的。”白大成则对鬃人进行了改进。他创造性地为鬃人加了腿,还把纸戏装改成布绸。看到白大成改进的鬃人,“鬃人王”欣喜地收下了这个弟子。 “因为喜欢鬃人,我放弃了航空专业的学习,在家潜心学习制作鬃人技艺,并想把鬃人的手艺保留下来。”为此,当时年仅20岁的白大成直接给市政府写了一封信,申请个体经营执照。就这样他开始靠制作鬃人谋生,一干就是40多年。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鬃人终于重现江湖。一位日本民间访华团的代表,在王府井工艺美术大楼捧着这些小鬃人爱不释手。他当下买了一套《西游记》,回国后即刻发函向白大成订货。 “鬃人白”重放异彩 “文革”开始后,所有传统的戏曲都被禁演了,鬃人自然也成了“四旧”,白大成的营业执照被收走。直到1990年首届中国艺术节上,白大成才得已重放异彩。在此次艺术节上,他展示的鬃人,赢得普遍好评,其中《大闹天宫》、《八大锤》和《挑滑车》展后即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之后,他开始没日没夜应付来自欧美和日本客户的订单。一位美国朋友在北京庙会上买到鬃人后爱不释手,回国前找白大成订做了成套的鬃人。10年后当她再次来北京时,她动情地告诉白大成:“这些年我在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香港和台湾工作,鬃人一直伴随在身边。” 缺个展示场所 这些年,白老爷子没少带着他的绝艺出国展示,每次出国回来他都深深忧虑:“眼看着一个个老艺人都去了。他们走了,一门绝艺也就被带走了。再不抢救,这些文化遗产就消亡了。”为了让这门绝技传承下去,他收了儿子白霖做了关门弟子。 最后,白大成老先生说,现在,想看鬃人只能到我家里,因为我们这些民间艺术家缺少的是个展示的场所,像我家里,能放鬃人的地方全放了,放不下的只好打包装箱,看着这些艺术精品尘封起来,不能面市,我觉得很可惜。如果政府能找块地方,把这些民间艺术都展示出来,不仅是我个人之幸,也是鬃人艺术之幸,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幸。 本报记者龙露《西城报》记者石峰J029 图2:白大成 |
5 J: W, q' i! |. W2 N$ 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 18:50: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