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妙心

大家一起来凑凑属于老北京自己的东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小吃:硬面饽饽


    硬面饽饽是过去北京小吃中夜间供应的一种面食,也是常见品种。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街串巷卖小吃的减少,这种小吃也断了档。
    硬面饽饽用发面,一般发到5成,兑上碱戗干面,要硬一点,揉均匀,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揪成75克的小剂,包上20克红糖馅后按扁,要用花擀面杖交叉擀一下,擀出花纹后,用竹针在上面扎几个小透气孔,码入烤盘,入炉烤熟。要注意的是红糖馅的配制,比如用1.5公斤红糖,兑入干面300克、桂花100克、油50克,用手搓揉均匀。
    硬面饽饽的特点筋道香甜,过去均在夜间,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出售,吆喝声在夜间传得很远。故《食品杂咏》中称:“饽饽沿街运巧腔,余音嘹亮透灯窗,居然硬面传清夜,惊破鸳鸯梦一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夹饼


    产于北京。
    茯苓夹饼是清朝宫廷糕点,慈禧御膳,由茯苓、芝麻、蜂蜜、桂花、花生等加工而成,早在800年前就有记载:“茯苓4两,白面2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这种蜡煎的饼不好吃。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后来饼就越来越薄。乾隆时山东孔繁台家制的饼“薄若蝉翼,柔腻绝伦”。到了清朝中期,人们加了甜馅,用两张饼合起来,中间夹以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名曰“封糕”。形状象满月,白似雪,薄如纸,珍美甘香,风味独特。本品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之功效,长期食用,可增强体力,养颜护肤,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发表于 2007-4-24 1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侃爷

 老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脚下,有一种“宰相府里的奴才也是七品官”的骄气和傲气,尤其是八旗后裔,尽管到了端着一海碗棒子面糊糊,拿着窝头就着咸菜的地步,依然提笼架鸟,悠哉游哉。在北京绝对不能以貌取人,别看是个板儿爷,一翻家谱,都有显赫的历史,祖上不是开国元勋,就是有功之臣,都是名门望族、吃皇粮的主儿。别看家里那点儿摆设陈旧不堪、黯淡无光,可都是够级别、够档次的文物古董,最不济的也是光绪年间的宝贝,哪一件提拉出去不换个万儿八千的,由此举手投足、言谈话语间明显有股子傲气,给人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 

发表于 2007-4-24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妙心在2007-4-24 15:24:13的发言:

景泰蓝


    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在北京的大小商店,都能看到景泰蓝的身影。大到宗庙祭器、大厅屏风和板凳桌椅,小到筷子。耳环、糖罐、牙签筒和烟具等,应有尽有。

 

王刚哪节目给就纠正了应该叫"铜胎掐丝珐琅"

发表于 2007-4-25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全让楼主说了  佩服啊!!!
发表于 2007-4-26 0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啊!
发表于 2007-4-26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妙心在2007-4-24 15:29:35的发言:

北京白凤丸


    北京白凤丸,产于北京同仁堂。先将选好的药材进行蒸、炒、炙、煅处理,同时把乌鸡屠宰好;然后将宰好的乌鸡配上经过处理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密封蒸制;待蒸制好的药物脱水后,再碾为粉状,然后用精选的蜂蜜炼制成丸,最后打上蜡皮就算完成了。色泽乌黑,质地细腻,入口无渣,香味醇厚。补气养血、健身益智、滋阴润颜。对于妇女经血不调、腹痛肚胀、腰酸腿软、阴虚盗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为了去脸上的包,我现在正吃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

发表于 2007-4-26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果脯

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规格的各类产品,均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历史:北京的果脯蜜饯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后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工艺:采摘讲究,果实要成熟到果核与果肉能够分离,马上摘下送到工厂加工,鲜杏去核成两瓣,用白糖溶液煮制,或者浸糖液用抽空压缩机抽去果内水分。 

特点:选料精、加工细,所以产品色泽好,味道正,柔软爽口。色泽由浅黄到桔黄,呈椭圆形,不破不烂,不反糖,不粘手,吃起来柔软,酸甜适口。  2 e+ m! t' J! F( A!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19:33: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6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良乡板栗
良乡板栗系因板栗的集散地在良乡而得名,又因原产地在房山一带,故也叫房山板栗。其粒大个圆,壳薄易剥,含糖量高且营养丰富,既可生食,也可做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羊羹、栗粉及做为糕点、佳肴的佐料。现除房山外,怀柔、密云、昌平、平谷等地也生产板栗。

发表于 2007-4-26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磨盘柿
北京郊区盛产柿子,品种也很多。但最有名气的要数大磨盘柿。这种柿子个头大,一般重250克左右,大的一只就有500克。大磨盘柿味美适口,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压、止血、润肠等功效。
发表于 2007-4-26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必居”酱菜
“六必居”酱菜前门外有一条胡同叫粮食店街,临街有一家店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就是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六必居酱园。 据史料记载,六必居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最初,这里是一家酒店,为保证酒味醇香甘美,这家作坊曾制订了六条操作规则:黍稻必齐,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由此得名。相传,铺面门前悬挂的金字匾额系嘉靖年间十分得宠的武英殿大学士严嵩所书。严蒿虽然是一个奸佞之徒,但其书法却颇见功底。加上他当时身为宰相权势显赫,那时候确实给“六必居”增色不少。后来,这家酒肆改行成为酱菜园,名声更振。“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却一代一代继承沿袭下来。比如:它那里制作酱菜,选菜讲究产地、讲究规格、讲究时节。 老秧瓜必要“七寸白”的成熟;黄瓜必要“顶花带刺”二两(旧秤)一条;芥菜头必要“两道门”的均匀个;糖蒜选料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进厂,每头四至五六瓣。这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然后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才能起缸。解放以后,随着北京蔬菜类的增多、产量增加、酱菜制作技术提高,六必居酱菜的品种和产量也大大增加。目前,那晶红透亮、又香又脆、色味俱佳的六必居酱菜,在全市各大菜市场都可买到。不少传统名牌酱菜,还制成罐头,远销国外。
发表于 2007-4-26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糖葫芦

跳动在冰天雪地的白色世界里的一串火红,是每个异乡客眼里最醒目的北京标志,更是每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心中一段根深蒂固的记忆。一阵秋风一阵凉,随着新鲜红果的上市,卖冰糖葫芦的小摊便“千树万树梨花开”般出现在各个胡同里弄的街头巷尾。无论男女老少,人手一串冰糖葫芦,歪着头咬上一口,薄薄的冰糖下面是饱满的红果,甜中裹着酸的滋味让人们脸上泛起和煦的笑容。

做冰糖葫芦的师傅说,现在糖葫芦口味越来越多,由原来单纯的红果到现在用葡萄、猕猴桃、橘子以及各种水果混杂在一起串成的糖葫芦,品种多达十几种,但红果糖葫芦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因为这才是老北京真正的糖葫芦。

发表于 2007-4-26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叫卖

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是穿透历史的声音。今天,当曾经回荡在老北京城的叫卖声再一次鲜活呈现出来的时候,人们在寻找一种历史的积淀,回味这个城市的脉动,回想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老北京叫卖是因北京城市地理特点而产生的一种口头民俗文化。北京城中尤其是南城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

发表于 2007-4-26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六四块玉  

  北京传统鸽种有三块玉和四块玉。
  黑三块玉有如黑玉翅,只不过把黑尾巴变成白尾巴。现在我尚未找到一只生禽,《清宫鸽谱》也未画此种,我无法在晚报上介绍它,只好今后再说了。现在先介绍黑四块玉。
  黑四块玉有如黑三块玉,但头和颈的一段是白的,加起来有四处白羽,故名四块玉。此外还有紫身的紫四块玉和灰身的灰四块玉。
《清宫鸽谱》第四部,晚清时绘,未题画者姓名,其中第三十一开为黑四块玉,但未题鸽名,我补题“筋斗黑四块玉”并加括弧,以表名为后加。其中腾空飞起一只,正在翻筋斗,可见四块玉中也有筋斗鸽。
  于氏《都门豢鸽记》讲到对四块玉的要求,也是贵圆头、白眼皮、金眼,两翅白条多少宜相等,或只差一根,和对黑玉翅的要求一样。 9 ` _6 ?& K3 `. F9 S) V3 f,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6 19:47:56编辑过]
发表于 2007-4-26 2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7-4-26 19:28:24的发言:

为了去脸上的包,我现在正吃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

是药三分毒别拿哪玩意当糖豆吃!
发表于 2007-4-26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都吃了
发表于 2007-4-26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花丝镶嵌:是在金、银、铜材料上经过敲打、攒、编、掐丝、粘丝、添丝、合胎、焊接、点蓝、刷洗、镶嵌宝石、镀24K黄金等十多种工序精制而成。此工艺处理从效果上可与纯银摆件蓖美,但比银摆件经济实惠、比铜摆件表现工艺精细、华贵、美观。
发表于 2007-4-26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石匠、瓦匠、糊棚匠等等不一而足。
发表于 2007-5-16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支炉

门头沟特产沙锅和支炉久负盛名。

发表于 2007-5-18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楼主一样热心肠的人儿

嘿嘿

发表于 2007-5-21 0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小吃天下闻名。我最喜欢“灌肠”。
发表于 2008-9-4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章!!!
发表于 2008-10-19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19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em6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 04:31 , Processed in 1.16857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