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439年的得胜门,素有“军门”之美誉,至今已500多年的历史。 得胜门的名称,是由元大都健德门改变而来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修建北京城时,把大都城的北城墙南移五华里,修了城门和瓮城,将原来的土城墙改为砖城墙。得胜门在军事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明.清时期,每逢出兵打仗,将士们都要从得胜门出发,以求能够“得胜而归”。可笑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时,也是出的得胜门。 得胜门以前时由箭楼.瓮城.门楼.闸楼.吊桥和护城河等建筑群落组成,是一组完整的具有典型东方风格的军事堡垒建筑。可惜于上世纪20年代包括城楼在内的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保留住了得胜门箭楼。上世纪60年代,修建环城地铁,从得胜门箭楼南侧通过,因不妨碍地铁线,得胜门箭楼才得以侥幸保存下来。 得胜门箭楼面阔7间,通高31.9米,宽34米。箭楼每面有4层箭窗,北面每面12孔,东.西每层4孔。从北二环路上看得胜门箭楼,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得胜门箭楼有一角发现裂痕,有关部门决定摘除箭楼,很多专家学者呼吁保留得胜门箭楼。当时,拆除箭楼的脚手架已经搭好,后来有关部门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得胜门箭楼才免遭厄运,得以保留。 1980年成立了得胜门文物保管所,并对箭楼进行了大修,后在箭楼下复建了真武庙。 2002年,北京市政府正在对德外地区进行改造,新建的高架桥呈一个巨大的“人”字环城越过护城河,一桥飞架南北,使东西南北的交通畅通无阻,箭楼北的护城河两岸,修建了汉白玉栏杆,沿河两岸广植花草树木,得胜门箭楼成为了一座环境优美的京城“绿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