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马达

有七中的朋友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史【转摘自七中网站】
                    

  在北京西城区的北二环路上有两座城门,一曰德胜门,二曰安定门。寓意武士出征走德胜门,取胜利之意。打了胜仗回营进安定门,寓意从此天下安定太平。解放后,政府在这两门之间、护城河北岸修建了一条马路,起名叫"大市口",文革后改为"安德路"。在这普普通通的大街上坐落着一所有七十年悠悠历史的学校--北京市第七中学。

一、 三十年代镜湖中学在京创立
  北京七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四月的北平市私立镜湖中学,由律师李镜湖先生创办,故取名镜湖中学。校址在锦什坊街内王府仓胡同46号。建校时有教职工三十一人,其中教员24人职员七人。学生二百余人,住校男生二十来人,女生不足十人。
  一九四一年,日伪时期的北京市教育局派李炳之接收了镜湖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七中学。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教育局派邵晓琴接收北京七中。同年,国民党政府征用王府仓胡同校址做为它用,令北京七中迁至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号。该院是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大使赵欣伯的私人官邸。占地面积8600平米。在校生共六个年级、六个班2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一九四七年邵晓琴调到女三中。由叶英桐接任校长至一九四九年。

二、解放以后北京七中蒸蒸日上
  一九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同年四月军管会派龚友明(现名杨民)、王在田、常玉、张谦四人接收北京七中。并于同年十月建立北京七中党支部,龚友明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王在田任校长。从此,北京七中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了为新中国的建设培养人才的历程。
  七中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北京郊区、县的,住宿生较多,北京市教育局为七中购置了鼓楼草场胡同、张旺胡同、酒醋局三处民房作为学生宿舍。因小石桥二号院面积狭小,房屋也少,满足不了教学发展的需要,北京市教育局于一九五二年决定拨款为北京七中新建校舍,新校址选在旧鼓楼大街豁口外六铺炕(现"工人日报?quot;宿舍北侧)。一九五二年秋开工,一九五三年秋竣工。新校址作为校本部,占地面积七十亩约46600平米,建有教学楼两座,教室18个;办公用房一座;礼堂兼饭厅一座,还有一些平房做为实验室及学生宿舍。原小石桥2号院做为七中分校继续保留,由副教导主任支慧民主持分校工作。

  一九五三年九月刘一民任北京七中校长。这之前一九五O年三月至一九五O年十一月高光斗曾任北京七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一九五O年十月至一九五三年九月刘惠民曾任北京七中校长。一九五O年七月至一九五一年一月陈池曾任北京七中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
  建国初期,经批准将原六铺炕新校舍卖给了北京工人日报社,将小石桥2号院旧校舍卖给外贸中专。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迁入新校址(德外大街安德路69号)。新校舍占地面积约35300平米,建筑面积9000多平米。有教学楼一座,含22个标准教室、三个实验室和一些办公室;学生宿舍一座,可容纳500名住宿生;饭厅兼礼堂一座;体育场约15000多平米,跑道200米。新建校舍共投资103亿元旧币(折合新币103万元)。从此七中的教学环境大大改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九五五年春,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来京,请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援人力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北京市委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全市中学有864名初中毕业生被批准,北京七中刘一民校长亲自作动员,经批准有张志江、张述圣、张同兴等41名同学与女四中、三十八中、师大附中、河北北京中学四校组成一个中队,于六月十五日高唱"共青团员之歌"离京赴甘肃省定西地区参加大西北的开发建设。
  一九五五年高三毕业生高考也取得了好成绩,文科考生地理成绩全市第一,农医科考生生物成绩全市第二。
  一九五六年二月刘宗藩调入七中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这一年的秋季北京七中开始在初一年级招收女生。从此,改变了男七中的性别界限,结束了七中男校的历史 。
  据"西城教育志"载文称:一九五六年七月北京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充实办好重点中学"的指示,决定办好重点中学18所。西城区的三中、四中、七中、八中、十三中、三十五中、女一中、女三中、师大女附中等十校为重点中学。
  自五十年代初开始,北京七中的领导就重视体育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九五八年教育系统开始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北京七中团总支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参加绿化劳动。为了落实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一九五八年七中与部分工厂挂钩,组建了生产车间,这是七中校办厂的前身,是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尝试。
就是在这一年北京七中在高一年级开始招收女生。
  据老教师们反映自1953年--1958年刘一民任校长期间,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还多次给全体教师讲授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一段时间学校的教学水平是很高的,比如:一九五四年高三有一个班四十七人,当年全部被高校录取。一九五六年高三一班四十八人,当年考取大学四十四人升学率为91·4%。录取情况如下:清华大学 5人、北京大学 5人、北京医学院 3人、外贸学院 3人、北京航空学院 2人、石油学院 2人、钢铁学院 2人、解放军工程学院 2人、人民大学 2人、天津大学 1人、南开大学 1人、北京工学院 1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人、外交学院 1人,还有北工大、唐山铁道学院、俄语学院、地质学院、河南师范学院等院校录取13人。

  一九五八年二月因刘一民校长被错划右派下放劳动。韩向黎同志于同年四月调到七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一九六一年董冀野同志任北京七中校长,韩向黎同志改任党支部书记。
  为了适应小学的发展,一九六三年教育局将七中体育场北侧划出一部分地皮建立了德外第三小学。
  一九六五年韩向黎调出七中,由张兆元同志接任党支部书记。此时七中已发展到35个教学班,初中实行二部制。到一九七零年在校班级已达42个。
一九七一年德外第三小学改为217中学,并于一九七二年并入北京七中。
  自一九七二年起,吴元俊同志任北京七中革委会副主任兼党支 部书记。这一年,六六、六七、六八三届学生陆续离京,分别到东北、内蒙、云南、山西等地建设兵团及农村插队。

8 S" k% n, D/ G+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8 8:54:4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0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杰) w$ {9 g/ H' G' y
(原名 刘渤生)1935年镜湖中学高中学生,1932年参加革命,曾参加抗日同盟军。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四届委员,全国五届人在代表。1985年离休。

 

有此一人,七中就已经光芒四射,要知道,当年他是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核工业部前身),中国原子弹的研制,是在刘杰的具体指挥下完成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这个东西,你在世界上说话就不算数(大意)。1969年苏联人曾经想联合美国人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也正是忌惮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而不敢造次,美国很多要员的回忆录提到了这件事。

[em23][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3 8:43:26的发言:

  北京市第七中学校史【转摘自七中网站】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市教育局派邵晓琴接收北京七中。同年,国民党政府征用王府仓胡同校址做为它用,令北京七中迁至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号。该院是国民党政府驻日本大使赵欣伯的私人官邸。占地面积8600平米。在校生共六个年级、六个班200多人,教职工20多人。
  

引文蓝字部分是我要订正的内容。这段文字除赵欣伯三字外,其余全错。赵是汉奸,是伪满洲国的立法院长,与国民党政府没有关系,也没有在日本当过大使。七中校史不该出这种常识错误,更何况赵欣伯的孙子还是七中68届校友,后来去东北插队,再后来去日本继承了一笔遗产。赵家在日本遗产官司胜诉一事,当年曾经见诸于各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石桥俩大汉奸  

                                                      作者: 满恒先   

                                                       出处:什刹海网 

 

我家和盛春荣老先生家是几十年的邻居。早先都住在旧鼓楼大街的小石桥胡同,1956年又一起搬到新街口外小西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北平国民党军政起义人员,盛老先生经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安度晚年。晚饭后,我常到他家听他聊老北京。我记忆犹新的一段是日本投降后,处治小石桥胡同王荫泰、赵欣伯俩大汉奸的事。盛春荣作为一个老北京和北平第五区旧鼓楼大街七保的保长,目睹了这些汉奸逞凶一时与最后覆灭的全过程。

 

  据盛春荣介绍,小石桥胡同不长,却一头一尾住过俩大汉奸。东头1号院是伪满洲国的立法院院长赵欣伯,西头17号院是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荫泰。这俩汉奸不同于那些一身黑绸裤褂,头戴礼帽,脚登洒鞋,褂子不系扣,露出胸脯和腰里的“盒子炮”,整天招摇过市的“侦缉队”们;也不似“大赤包”等追腥逐臭的小丑类汉奸。他们出入有卫兵、有汽车,斯文而又骄矜,道貌岸然。但是,他们投敌卖国的罪行,比百个、千个“侦缉队”和“大赤包”还要多、还要坏。

 

  王荫泰(18861947)早年曾留学德国,做过北洋政府的筹边使署总务厅长、外交部次长、法部总长等职。1931年前后,王任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等职,是蒋介石“铣电”(即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夕发给张学良臭名昭著的“不予抵抗,力避冲突”电文)的坚定拥护者。作为大汉奸王克敏的亲信和追随者,“七七事变”不久,王荫泰即参加了以王克敏为首的北平伪临时政府,任“日华经济协会”的实业部总长。该机构专门为日寇掠夺华北“二白”(棉花、盐)和“二黑”(煤、铁)等战略资源,用于支撑侵华战争。1940年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王荫泰任常务委员兼总务厅长官、农务总署督办、内务厅长。到了1944年,王荫泰“荣升”“委员长”,成为一个“特任级汉奸”。抗战胜利后的1945125,戴笠以“敬备菲酌,恭请光临”为名,在北兵马司1号(汉奸王时 宅邸)将王荫泰等抓捕,不久解往南京,1947年被枪毙。

 

  赵欣伯(18901951)早年生活在日本,曾获日本明治大学法律博士学位。1926年携妻儿回到沈阳,任张作霖的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顾问。在任时,处处维护日本人的利益,是有名的奉天亲日派。“九一八事变”前,他积极参与伪满洲国的坐胎与催生,被称为“满洲国的产婆”,甚至“满洲国”这个“国号”以及改长春为“新京”都是他的主意。“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任伪奉天(沈阳)市长、伪政府的“立法院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顾问等职。赵欣伯不但在政治上厚颜无耻,“搂钱”上更是“多管齐下”。1945年日寇投降后,他被捕羁押在北平第一监狱。不久,他使出行贿的招数,弄了个“保外就医”逍遥法外。正此时,东京国际法庭开庭,审理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我国选派的大法官倪征燠急如星火地回国收集日寇侵华的证据,找到赵欣伯时,他答应写证据材料。但当倪大法官索要赵欣伯写的材料时,他反悔了,不单把已写好的材料丢进火炉烧毁,还说不再写任何东西。原来,赵欣伯听说,“大日本皇军”没有完,还会东山再起。赵欣伯的愚昧顽固可见一斑。1951720北京市公安局依法传讯赵欣伯,他自知罪孽深重,急火攻心,血压升高,猝死看守所。

 

 那时笔者正值年少,对抗战这段史实以及日伪、国民党、共产党的关系还不十分了解,曾向盛老先生请教:蒋介石为什么迟至日寇投降近四个月才对汉奸动手?盛老先生不愧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新人,他认为:抗战胜利后,国共签订的《双十协定》明确规定国民党必须“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又因全国人民要求严惩汉奸呼声甚高,蒋介石不敢对罪大恶极的汉奸网开一面。但是,他不会马上就对汉奸下手。这是因为:一是蒋介石一贯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民党反动派与汉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还理不清谁是嫡系,谁是异己。后来在抓和审(汉奸)的过程中,还是发生了“汉奸抓汉奸”、“小汉奸审大汉奸”的丑闻。例如,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派到北平的肃奸委员会主任马汉三,本人就是一个汉奸(马曾任民国时的民政部长,曾住小石桥胡同24号院,即现在的竹园宾馆)。他曾因包庇金壁辉(日本特务川岛芳子)被戴笠抓住把柄。1946316,戴笠乘飞机失事,马汉三也在19489月以汉奸罪被枪毙。再如,河北省高等法院二庭庭长何承焯在审理王揖唐汉奸案时,王当庭指认何是汉奸。无奈,何承焯只得退庭;二是“8·15”日寇宣布投降后,蒋介石忙于“接收”和“受降”,实际是与共产党“抢地盘”。所以,他需要时间,需要这些汉奸、伪军;三是蒋介石为扩充军备,急于追缴敌伪的财产,更需要这些汉奸为他守财、敛财。盛春荣特别提到,小石桥胡同的大汉奸王荫泰被捕后,他作为七保保长,曾亲自参加、组织人员对17号院的“逆产”进行查封、看守和搬运。

 

  值此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回忆起盛老先生关于小石桥王荫泰、赵欣伯俩大汉奸的讲述,特意到北京市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在《北平军警宪逮捕汉奸人员登记表》中记有:“自1945125日起,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别动队、宪兵19团、警备司令部会同保安警察队等拘捕汉奸175名……”在汉奸登记表中确有小石桥1号院的赵欣伯,17号院的王荫泰(档号JI1460)。

以上一段文字记述了赵欣伯的居所和被当汉奸处理的情况,可供大家参阅。

4 z$ ?; r* Q" ~4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3 16:43:10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6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女儿是七中毕业的.

发表于 2007-8-6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3 9:03:00的发言:

 

刘杰
  
(原名 刘渤生)1935年镜湖中学高中学生,1932年参加革命,曾参加抗日同盟军。建国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四届委员,全国五届人在代表。1985年离休。

 

有此一人,七中就已经光芒四射,要知道,当年他是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核工业部前身),中国原子弹的研制,是在刘杰的具体指挥下完成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这个东西,你在世界上说话就不算数(大意)。1969年苏联人曾经想联合美国人对中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也正是忌惮中国有了原子弹、氢弹,而不敢造次,美国很多要员的回忆录提到了这件事。

原来刘杰是七中的,虽然是前身,也真是七中的荣耀.[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8-6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8-7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6 21:30:52的发言:

 


 


     马达;  当年七中同学聚会,  看这体型,  瞧这神韵,   都是社会中坚了.& V2 w$ }. k# v- {# U Y) l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6 21:30:52的发言:

 


 


上图为七中同学与班主任王振风老师(前排左5)聚会。四十多年前, 王老师的学生踏进校门,都是十几岁不谙世事的男孩、女孩,四十年过去,岁月沧桑刻在了脸上,然而,没有变化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舐犊之情和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敬仰。

* F% n5 L1 U+ l5 ^: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8:50: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7-8-6 18:29:08的发言:

   我的女儿是七中毕业的.

让你女儿上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的好同学老D,66年我们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一起到大庆参观学习,从哈尔滨到萨尔图(大庆所在地),坐的是闷罐车,又冻又累,折腾了一夜(一直用大庆精神鼓舞自己),到萨尔图一下车,首先买了一顶狗皮帽子,这帽子在我插队的时候发挥了作用。老杜后来到了哲里木盟的扎鲁特旗插队。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他当年的风采,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我先贴上,谁让我们是老同学呢。

% y! b+ r" _- u!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8:45:1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8-7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7-8-7 8:31:46的发言:

     马达;  当年七中同学聚会,  看这体型,  瞧这神韵,   都是社会中坚了.
 

 

[em01][em01][em01]

回行人大姐:“神韵”如果还有的话,那是见到老师的喜悦;体型是两头小,中间突出,有人笑称为中坚”?

0 H. I3 R2 t o4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7 16:30:3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7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7 16:29:11的发言:

回行人大姐:“神韵”如果还有的话,那是见到老师的喜悦;体型是两头小,中间突出,有人笑称为中坚”?


 

      马达:   兼而有之.

[em01][em01]
发表于 2007-8-7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7 16:15:56的发言:

这是我的好同学老杜,66年我们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一起到大庆参观学习,从哈尔滨到萨尔图(大庆所在地),坐的是闷罐车,又冻又累,折腾了一夜(一直用大庆精神鼓舞自己),到萨尔图一下车,首先买了一顶狗皮帽子,这帽子在我插队的时候发挥了作用。老杜后来到了哲里木盟的扎鲁特旗插队。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他当年的风采,不管他同意不同意,我先贴上,谁让我们是老同学呢。


 

      看这照片是否拿错了,  怎么看像是<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队长.

      

[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行人在2007-8-7 21:59:13的发言:

 

      看这照片是否拿错了,  怎么看像是<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队长.

      

[em01][em01][em01
我的同学获如此高的评价令我高兴,他确实有刘大队长的干练和勇气。鸭舌帽又称前进帽,是50—60年代标志性的物品,那个时候崇尚工人阶级,王进喜就是戴前进帽。当年同为标志的还有陈永贵的白毛巾,在北方插队的同学不会忘记。
发表于 2007-8-8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8-8 17:34:03的发言:
我的同学获如此高的评价令我高兴,他确实有刘大队长的干练和勇气。鸭舌帽又称前进帽,是50—60年代标志性的物品,那个时候崇尚工人阶级,王进喜就是戴前进帽。当年同为标志的还有陈永贵的白毛巾,在北方插队的同学不会忘记。

     七中真是出人才.    同学的前进帽很是提气. 崇尚工人阶级,   后来戴这帽子的很多,  现在时代前进了,    好象没有人带了.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7-6-24 23:24:10的发言:

当年在北京队的还有一个59年全运会跳高冠军--段其炎,跳2米零1,他用俯卧式创的的校记录是1米88,一直到文革开始都没有人接近这个水平。不知现在校记录是多少。

[em17]

我查了七中的网页,59年全运会,段是第一名,65年全运会是第三名。

2 X- X0 K& R- x6 I4 N( Y&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30 0:07: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0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8]
发表于 2007-8-10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怎么看像是<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队长. 我看像“铁道卫士”里的高科长。版主哪

找的照片,冒充你的同学!老杜是谁?你又是谁?不好意思!

 

 

[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0 14: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达: 上一楼的看法不错,  是有点像<铁道卫士>中的侦察员, 高科长.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1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看来,当年的明星很朴实,不会像如今的明星,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七中的简介里提到一个50年代校友是电影演员,是演《雁南飞》的男1号,形象很朴实。 [em05][em06][em07][em08]
发表于 2007-8-11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赵尔康
北京戏曲学院毕业。北京电影制片厂演
员,曾主演电影《归心似箭》等片,主题歌是雁南飞。


[em07][em07]
发表于 2007-8-11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qizhong在2007-8-11 0:10:00的发言:
楼上:看来,当年的明星很朴实,不会像如今的明星,涂脂抹粉,搔首弄姿。七中的简介里提到一个50年代校友是电影演员,是演《雁南飞》的男1号,形象很朴实。 [em05][em06][em07][em08]

      同意你的观点.  现在演的假,  希望当年朴实的明星能回来. * t$ p5 K% ~; }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8-1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 六十年代北京足球队,队长李忠歧,后卫好象是7号,听说是七中的。81年考取足球国家级裁判。现在如何不详。[em05][em05][em05][em12][em12][em12]
发表于 2007-8-11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介绍一先你自己,好吗?[em01][em01][em01]

 

 

 

 

 

[em03][em04][em06][em07][em0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廉正有约在2007-8-11 15:58:55的发言:
  六十年代北京足球队,队长李忠歧,后卫好象是7号,听说是七中的。81年考取足球国家级裁判。现在如何不详。[em05][em05][em05][em12][em12][em12]
QUOTE:
是否为齐崇立?他是官园体校48年足球班(当时是按年龄分班),是七中足球队的队长,后来在北京队踢中后卫。80年代以后不详。
+ S' T7 t2 o; R+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1 16:25: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1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查了个遍,转了一圈,又回起点了。丈三和尚摸不着所以。偶说的是李忠歧,你说的齐崇立,他还不入流。所问非所答。呵呵。[em06][em06][em0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1981年批准足球国家级裁判名单(24人)

  张继成、李忠歧、唐风翔、胡少典、傅国元、白 健、王学智、邢柏树、王永权、崔仁奎、张金铨、朱德祥、徐炳胜、姚松鹤、程嘉福、张华藻、许兴华、储志远、邓锡权、蒙祖锐、蔡国敏、张昌炎、王育兵、于敬岭

  1982年批准足球国家级裁判名单(21人)

  胡宗谋、蔡三源、丁业昌、刘亚夫、曹凯军、张亚东、尹有和、陈晓昆、贺洪山、丁文治、李致富、张 渡、高世杰、苏君太、宋柏溪、沈洪庆、卞 嵩、温中由、王铁生、张宝贵、包林川

  1984年批准足球国家级裁判名单(20人)

  徐明新、董清成、徐 群、孙崇勋、孙铁基、李安迪、蔡建华、李德铭、刘兆文、王中流、刘嗣伟、刘乃亮、张芝兴、吴征麟、张生杰、熊正明、聂卫东、倪玉明、王正清、何志林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廉正有约在2007-8-11 15:58:55的发言:
  六十年代北京足球队,队长李忠歧,后卫好象是7号,听说是七中的。81年考取足球国家级裁判。现在如何不详。[em05][em05][em05][em12][em12][em12]

廉正有约所说,李忠歧是六十年代北京足球队队长,81年为足球国家级裁判。

发表于 2007-8-11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了,斑竹。勇于修正,好人也![em03][em03][em03]

 

 

 

 

 

[em12][em12][em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14:48 , Processed in 1.20205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