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非墨

[原创]帝京景物记略(连载)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7-4-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二十五)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非墨


    暖有一副好性格。乐观、开朗、健康、左右逢源,逢凶化吉,笑起来脸宠边泛起两朵浅浅的酒窝儿。

    暖有旺夫像,谁娶了都会幸福一辈子。但暖已有男朋友了,我没见过,但据说是她上学时就好上的,关系很铁。但不知何故,暖对男友并不完全满意。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人给她另外介绍过男友,她去见了面。

    暖年纪小,是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我一向认为八十年代的人与我是隔代了,所以一般敬而远之,尽量别惹她们。但暖胯宽臀肥,生孩子肯定不会难产,看上去显得比她的同龄成熟多了。暖是北京平谷人,平谷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产的桃很有名,个大、脆甜,而且白里透红,好看。暖在平谷有个小姑与我同龄,我开玩笑说:“你干脆叫我叔叔得了。”暖不叫。

    暖是在西安上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曾聘在我们单位干过一年。由于毕竟是外聘,得不到“国民待遇”,不堪忍耐“歧视”,合同到期后“愤然”离去,就职于清华同方。我与暖真正打交道是在她离开我们单位之后的事,由于我心底里抱着“兔子不吃窝边草”较为恶毒的心理,所以走后与她独处倒很顺当了。

    暖很热情,这让我一度自做多情,想入非非——如果暖愿意,我愿意娶她。可暖后来解释说是她性格使然,造成我的错觉。暖其实是喜欢我写的文章,而我一直认为文章是一人身上的衣裳,我只想找一个真正喜欢“本我”的人而不只是文章,喜欢我的肉体而不是衣裳。所以,我和暖在一起时很轻松,我们不谈文学,而是小心翼翼地谈些她的或单位里她认识的人和旧事。有次发薪,我让她请客,她居然答应了,并在木樨地请我吃意大利比萨饼。这是我第一次吃意大利比萨饼,觉得味道一般,但吃了不少,她也吃得高兴。

    吃完饭,我请她到西城区工人文化宫电影院看电影。在电影院里碰到一名同事和他女友,暖没事似的迎上去打招呼,我倒显得有点不自然起来。看电影时,我很老实,老觉得有人在背后盯着我。看完电影,我突然有了抱一下暖的心思,突然搂了一下暖的腰,暖一把就将我推开了,嗔道:“你干嘛呢?”结果这一幕还被单位一老大姐看在眼里。老大姐曾给我介绍过剑等好几个女友,都没成。望着老大姐和她女儿远去的背影,我对暖说:“完了,明天单位可就热闹了。再也不会有人给我介绍女友了!”暖说:“那也都怪你——反正我不在你单位上班,我没事。你是不是有意的呀?”

    隔了些时候,我给她打电话,说到她住地下厨,做几个拿手的湘菜让她尝尝。她说好。她住在中国人民大学北门附近的稻香园,莲花池附近有704路公交可以直接到。暖是和好几个人一起合租的房子。到她住处,敲开门,一个圆脸女孩露出个脸孔问你找谁。我说:“我是暖的朋友。”她说她不在。我说:“她叫我等她?”我的意思是说能让我进门在家里等她吗?那女孩一脸的不信任,警惕性很高,说:“我们这都是女孩,你进来多不方便呀?!”弄得我挺尴尬的。这时正好接到暖发来的短信,说她买菜去了,一会就到,那我就在院子里等等吧。

    暖回来时,买了很多菜。见我没进屋,对那个圆脸女子很有些生气。屋里的姑娘借口有事都陆续出去了,只剩下暖和她要好的昭,昭是外地女孩,在北京打工。我送了暖一件景德镇产的碎细花瓷瓶,这是我在一次北京瓷器展览会上淘来的两件瓷器中的一件。另一件是一只扭曲的碗,属于现代瓷艺术品,我后来送给了楠子。

    我对暖说:“你可放好了,我可是用重金收购的,就像我的心一样易碎哦!”
暖信以为真,不敢收,说:“你还是留着将来送你女朋友吧。”

   “还没女朋友呢。等有了再说。到时候我送她更好的。”我笑笑。暖听此话,便也就收下了。

   说好了我下厨,香菇炖排骨,香菇是我出差到桂林时买回来的,本想送给剑,没送出去,正好带了过来,炒一个啤酒鸭。我们三人吃饭,暖和昭姑娘都觉得菜好吃,我有些得意,其实我好久没做菜了。

    吃完饭,暖送我出门,陪我到中国人民大学散步。中国人民大学一般简称“人大”,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正式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大学。按道理来讲,人大应该与清华北大相比肩的学校,但北大培养的多是狂狷之士,清华培养多是实干之人,人大培养的多为公务员,所以还是有差别的。我曾陪小王八到人大旁听过司马南的一次演讲,当时小王八正在追一名人大的在读研究生。司马南问了好些问题,人大学生居然都答不到要点上,如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司马南有些恼怒,在演讲结束时居然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人大学生水平不如清华北大,人大学生默然,竟然无一人站出来抗辩。不知是人大学生涵养高呢,还是校风即如此。暖只陪我在校园里散步,回想一下渐行渐远的校园生活,共同缅怀无知无识无烦恼的学生时代。看看天不早了,我便离去了。

   就这样,由于忙,隔了很久彼此都没再联系。突然有一天,暖打了个电话过来,问:“你们是不是分房子了?”

   “呵?——你消息还挺灵通的?”我们单位下属企业搞集资建房,给本部职工要了22套,打分排名我差两名就能分到一套95平米的房子。可到最后,没我戏。在北京,你有了房子,一劳永逸,很多事你就不用愁了。

   “你分到了吗?”

   “可能会有一套旧房子——而且单位规定:原则上只租不售。租金象征性收取一点,比市场价价便宜。”我喃喃,猜想着暖电话背后的意图,但还是实话实说。忽然觉得我没必要如此吞吞吐吐,便开玩笑说:“我的房子在马官营附近,是海淀区最南的一栋房子,两居。这样吧,将其中一间租给你,如何?”

    “可以考虑,但那儿离我现在上班地太远。嗨,问你个事,你找女朋友的事怎么样了?”

    “还没呢。”

    “还没呢!这样吧,我给你介绍一个,如何?”

    “好呵,不会是昭吧?也不会是你自己吧?这样吧,周末我请你吃饭,见面再聊,好久没见了。”暖在那边愉快地答应了。

    周五下班后,我赶到暖的住地。她还没搬家,人也没变,只是眼多了一丝淡淡的忧郁。我在人大西门附近一家川菜馆请她吃饭,吃得简单,主要是说说话。吃完饭后,我们又到人大校园里坐着,望着天空的月亮,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暖说,想把她男友的妹妹介绍给我。我说好呀。暖介绍好男友妹妹的情况,学会计的,受过一次刺激。那是前些年的事,男友妹妹与人打了结婚证,正准备办结婚,谁知那人却与别的女人上了床,这个经历似乎与梅差不多。结果便退了婚。这给男友妹妹造成难以缝合的心理创伤。暖说,那女孩挺好的,觉得你俩挺合适的。我想暖介绍的不会差,她还不至于害我,可我不是医生,治不了她男友妹妹的病。

   “行。可以见个面。”我有点搪塞和揶揄。

   “只是觉得介绍给你,有点不好。”暖说。

   “你是觉得我们关系太熟的原因?”暖不做声。“其实,我一直想找个像你这样的女子。”我大着胆子说。暖并不反对。

    不知聊了些什么,时间很晚了。我送她回去。我开玩笑说:“这么晚了,我干脆留你这算了——住你们沙发?”事实上我还从没在北京外面过过夜。

   “那不行,房间还有这么多女孩呢。”

   “能让我抱一下吗?”在房间门口,暖要进门的时候。

   “不行。”

   “抱一下,我就走。”说着我就紧紧地拥抱着她,她用双臂护着胸。我想吻她,却被她用力推开了。

    回到家,我冲昏了头。给她发短信说:“我真的想娶你。”暖回短信说:“明天我就将QQ、MSN等网络所有的联系方式删除,再也不理你了。”那天请她吃饭,其实我们滴酒没喝。

    从此,她在我的电脑上消失了。打她手机,要不就是不在服务区,要不就是不接,要不就是直接掐断了。我知道,我将暖彻底得罪了,做夫妻无望,做一般的朋友也做不了。

    可我并没开玩笑,我当时是很认真的,但暖不会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二十六)



                                    法海寺

                                  作者:非墨


    认识贾湖丽,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当然,结果如何,现在还不可预料。

    贾湖丽不是她的真名。我对她说:“我正写一组我在北京相亲和泡妞故事的文章,你在里面就叫‘贾湖丽’吧?”她笑着轻轻地捶了我一下,没表示反对。
其实,我刚到北京不久,就认识贾湖丽了,但那时候她根本就不理我。这让我多少有些诧异,我想我这人是不是看上去就很“狼”,小女孩看见了,吓得转身就跑?往后我与贾湖丽就没什么来往,就像两条永远不会碰在一块的平行线。

    直到我到北京快三年了,外面突然风传我又失恋了。朋友玟子闻讯对我说:“干脆把贾湖丽介绍给你吧?”

    我半认真半天开玩笑地说:“好啊……她长大没有?”

   “怎么没长大?都25岁啦!”玟子是东北人,在河北长大,吃面食养大的,个高,臀肥,有时说话容易激动,不太习惯我说话的调侃方式。印象中,贾湖丽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小女孩。玟子申辩说:“那是因为不熟。人熟了,她话可多了!” 玟子与贾湖丽是好友,玟子结婚后,就一直立志于将贾湖丽“推销”出去,介绍很多男人让她认识,但都没结果。

    玟子叫上我和贾湖丽一块吃饭,然后自个儿先走了,而让我送贾湖丽回家。独自面对贾湖丽,我对她说:“怎么?还舍不得嫁人?——干脆做我女友得了,今后跟着我吃北京、逛北京吧?”

    “好呵。”贾湖丽回答说,居然如此干脆,好像一个阴谋得逞似的。那为何前倨而后恭,也许我现在名气大了的原因吧。看来,虚名不是完全没有用处。

    但贾湖丽是真的对我好,我感觉得到。从此后,有什么饭局我都叫上她,周末逛京城也带上她。其实,对于北京城贾湖丽应该比我熟,她在这里上的大学,毕业后又在京城找的工作。不过,很多地方贾湖丽都没去过,包括法海寺。

    从莲花池乘981公交车一路西行,慢慢悠悠到石景山金顶街站下车,北行至模式口大街,游完田义墓,转道往翠微山上走。翠微山不高,很是幽静。一院落,种着几棵小柿子树,叶子脱尽,却挂满了红红的柿蛋,就像挂着一树的太阳,很是可爱。再往前,遇一渠,渠上有桥,桥下有水,水甚清丽,水面上源源不断从山上飘浮着红红黄黄的落叶。有几个村妇,提着吊桶从渠中打水上来,冲洗刚从地里采摘来的青菜。过桥,道分两路,路边一些不起眼的石块上,刻着一些名人的字,显得有些奢侈。

    贾湖丽叫了一声:“快到了。”

    问一妇人,果然,她指着右边的道说:“前面就是了。”

    经四柏一孔桥,青松掩映之下,果然藏有一古刹。北京闹市里的寺庙很多,却少了法海寺这种山野的情趣和韵味。法海寺依山而建,原为明英宗宠宦太监李童集资,由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的寺庙。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历五年建成。我携贾湖丽拾级到门前,见牌上写着:门票二十元/人,学生半价。我便对管理员胡诌:“我是成人。只是我带着一学生,忘带学生证了,不知道怎么办?”

    管理员是个中年女子,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心境特别好,说:“没事,让我看看,是学生就半价。但下不为例。”

    贾湖丽就站在那里,浅浅地笑着,不做声。她看上去,就像一个在校的学生。管理员说:“好吧,那两人就三十元吧。”

    进山门,古木参天,是个好去处。往上去,是四大天王殿,供着一尊弥乐佛,我和贾湖丽倒头就拜,叩了三个头,好像是拜堂似的。拜完后,我不怀好意地望着贾湖丽笑,她没在意,她很虔诚。四大天王殿的四周,挂着四幅天王画像,金刚怒目,威猛异常,很是特别。别了弥乐佛,贾湖丽问:“大肚能容容天下能难容之事,下一句是什么来着?”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再往里去,就是大雄宝殿。殿前两株高近百尺的白皮松,树龄据说已有千年,是北京地区最老的树种之一。贾湖丽没见过白皮松,不禁惊叹了一下。右边挂一两米多高的铜钟,制作极为精美,为建寺时的旧物。

    其实,法海寺最有名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有10幅完整的明代壁画。这些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门西侧、殿中佛龛背后和殿中十八罗汉身后的墙上。佛龛背后中幅绘的水月观音,右幅为文殊,左幅为普贤,周围绘有善财童子、韦陀、供养信士、驯狮、驯象人及鹦鹉、清泉、绿竹和牡丹等。殿前十八罗汉背后绘着如来、菩萨和两组“飞天”。殿后门两侧绘有“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由二十诸天神和众鬼怪组成礼佛护法的行列。此外,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的“毗卢遮那佛”及“菩提树神”也都绘得十分精美,令人赞叹不已。

    十幅壁画共绘有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经侯仁之、单士元、金维诺、薛永年等文物界、美术界著名专家论证认为:“法海寺壁画的艺术水平、绘制工艺、制作工艺及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为我国明代壁画之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作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

    为保存壁画,大雄宝殿里的灯管都已取掉。殿内阴暗,参观时必须打着电筒观赏,我和贾湖丽都不懂壁画,只是惊叹于壁画经500多年还居然保存如此精美。那水月观音更是呼之欲出,美得就像随时要从墙上走下来似的。

    我对贾湖丽说:“你就是我的观音哩!”

    贾湖丽捶了一下我,让我别在佛堂里乱说话,小心亵渎了神灵。我想起《封神演义》里写商纣王是在庙里拜女娲娘娘时,动了淫心,结果女娲一怒之下,令狐狸精妲已迷惑他,让他丢了天下。至少在我看来,商纣王也算是个多情的男人,不爱江山却爱美人,只不过他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了。这样胡思乱想着,便淡淡一笑。我可不是商纣王,我一无所有,而且我也无半点亵渎神灵的心理和资格。只是在湘西,如果要称赞一个女子长得美,就说她长得像观音一样。

    而我又反向想这个问题。英雄总是怕这怕那,担心这担心那,所以往往不敢爱不敢恨了。而江湖无赖和地痞却无所顾忌,敢爱敢恨,轰轰烈烈。这是世间可笑的悖论。

    法海寺的壁画、曼陀罗藻井、白皮松、铜钟、四柏一孔桥被称为法海寺“五绝”。在大雄宝殿背后,我们看见有人在施工,据说经国家文物局特批,正在复建药师殿和藏经楼。复建后,法海寺壁画临摹复制品将安置其中,对现有的壁画真迹实行保护性开放。专家建议,届时,法海寺壁画真迹可采取敦煌莫高窟壁画珍存方法,人均票价应在200元左右。

    如果是这样,趁着法海寺现在还人迹罕至之时,感兴趣的还是趁早去看看。此行不虚。




发表于 2007-4-18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时间没有下文,以为是被两个丫头给缠住了呢!!!!

请快乐的继续!!

[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7-4-18 22:39:59的发言:

好长时间没有下文,以为是被两个丫头给缠住了呢!!!!

请快乐的继续!!

[em17]

谢谢掌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二十七)

                                                  银锭桥

                                              作者:非墨


      银锭桥在什刹海,很小一景点,经不得游玩。

    我去过什刹海之后,就喜欢上那地挥之不去的氛围和味道。我有个感觉,感得北京其实应该是什刹海这样的,不应该像北京其他地方,似乎被异化和扭曲了,车来车往,熙熙攘攘,人到处都打堆起坨,过余喧哗和热闹。而什刹海是安静和宁寂的,京味儿足。

      记得中学课本中选过朱自清的散文《绿》,朱自清为了突出梅雨潭了不得和不同凡响的绿,不惜“贬低”什刹海说:“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年少的我却因这句话儿,记住北京有一个叫什刹海的地方。

      什刹海其实很大,由北往南,依次是积水潭的西海、后海和前海,再加上北海、中海和南海,像一串冰糖葫芦。又像一个珍珠串儿,极其随时意地挂在北京城的中间,似乎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魂魄所在。有不少历史名人的故居都藏在什刹海周遭的胡同里,有些地我确曾去过,有些地却也还不曾访。现在,后海沿岸越发火了,密密麻麻挤着些酒吧,夜来灯火辉煌,后来居上,有超过三里屯酒吧街的势头。但我不知道,什刹海的京味儿还能否保留得多长久。

      后海和前海都是湖,连接处一收拢,成了一窄窄的水道。水道上架一桥,单孔,石质。桥不高、不宽、也不长,一不留神就有走过了的可能。桥虽小,名气却大,“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银锭桥以东,转南,有一家叫烤肉季的店子,两层楼,服务并不怎么样,但名气很大。我对萨之鱼说,这可是北京文人喜欢去的地,一不留神就会碰上个名人“斑猪”之类的人物。萨之鱼信以为真。我摘张中行写的《一溜河沿——北京什刹海的一个角落》中的一段文字为证:


      小楼西邻是烤肉季,也是路南紧靠水边,比一间屋略大,简陋如临时工棚。南面没有墙,为的烤和吃的时候可以兼欣赏波光树影。屋内偏东设两个烤肉支子,木底座有圆桌那样大,周围有四条板凳。那时候北京人不多,外地人尤其少,来北京办事。都住在前门外一带,所以烤肉季虽然小有名气,像现在,座上客常满,还有不少立等的,几乎没有。人少,于“人多力量大”的高论不合,但有人少的好处。可以举出多种。一是清爽,入门去吃,没有拥挤之感,这就不像现在,入门要抢座,抢不到要忍耐。二是可以用古法吃,所谓古法,主要包括两项。一项是自烤,即用长竹箸夹子即在作料碗里搅拌好的肉片往下燃木炭火的铁支子上放,其后是可以看见油烟上腾,耳听肉片触热支子的丝丝声,鼻闻焦糊的肉香,再其后还容许自由散漫,就是,你喜欢吃嫩就少翻几下,喜欢吃老就多翻几下。另一项是烤和吃的姿势,据不成文法,要左腿上提,蹬在板凳上,然后举白干之杯,同声喊“干”,以显示这是吃烤肉,有游牧之风,与“履舄交错”的情况不同。以上这些都有诗意。在补充一些与诗意少关联的,是所吃肉片是牛肉,因为是精选的,我的印象反而比羊肉好。吃烤肉也要有今日咖啡所谓伴侣,前半是白干,后半是烧饼。烧饼是路北一家烧饼铺供应的,趁热送来,也有不成文法,要破个口,把烤好的肉片夹在里面吃。总之,前前后后要有些“野意”,与闺秀的娇柔相反,所以那时候也没有见过妇女来照顾的。烧饼之后还有小米粥,是烤肉季自做……是八十年代中期,在饮食公司工作的乡友凌公招待吃饭,说了几个地方,让我选择,其中有烤肉季,我想温昔年之梦,选了烤肉季。到那里,才知道路南的简陋木棚已经变为路北的两层辉煌。上楼,原来的土地变为地毯的软绵绵。供应的食品更大变,以菜为主,烤肉成为附庸,而且是羊肉。烤肉的支子不见了,因为不许自烤,也不能见支子上的烟气,嗅到丝丝时发出的肉香。要了一盘,也许因为有旧时的记忆,觉得不好吃。时移则事异,又有什么办法?过去的只好让它过去吧。



      张中行的文章绵厚而淡远,古朴而情重,却少有人喜欢,我以为有些不公平。季羡林先生在谈张中行的文章时说:“我常常想,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但面对浮躁的社会,“边缘化”似乎又无可奈何,也没太大坏处。萝卜曾在一次地坛书市,仅花了30元钱买了六卷本一套的《张中行作品集》,让我羡慕不已,但萝卜却不怎么喜欢张中行的文章。

      周作人晚年写文章,主要是大段大段地摘抄别人的文章,有人赞许,有人嘲讽,却也自成一格。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我便从心底里生出一股子倔气,用阿Q的话说是,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用我的话说是,周作人抄得,我怎么就抄不得?用萝卜的玩笑话说是,你“操”得,我怎么“操”不得?便抄张中行这段文字,端出来给大家看,也免了我一番唠叨的口舌。

    值得一提的是,张中行系《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第一个男人,小说中落后的、自私的知识分子余永泽的原型据说就是张中行。上个世纪30年代初,年仅23岁张中行与杨沫相识,然后相爱,后来同居五年,并生一女,后因“道不同”而分手。而事实上,张中行早在三四岁时就由家庭包办,与一农村女子订了婚,并于1926年17岁时正式结婚。妻子虽是个文盲,小脚,相貌平平,性格温顺,除了中间发生与杨沫这段感情之外,两人但却也相伴一生。

      杨沫是湖南湘阴人,妹妹白杨是著名的电影演员。据说“文革”期间,红卫兵找到张中行,要他揭发杨沫。张中行十分认真地说:“杨沫比我革命。”令小将们失望而去。杨沫后来得悉,在那种历史背景下,想不到张中行不但不落井下石,还会说她好话,深表钦佩。杨沫于1995年12月去世,张中行并没有前往参加追悼会。在遗体告别仪式的头天晚上,吴祖光曾打电话给张中行,问参不参加,他说不参加。张中行认为所谓告别,有两种来由,或情牵,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对于她,两者都没有。仪式后,张中行接到女儿来信,主旨是说生时的恩恩怨怨,人已故去,就都谅解了吧。张中行复信时说,人在时,我沉默,人已去,我更不会说什么。我对此,既极有兴趣,也感慨万千。

      这日,无事。画漫画的老鞭、北大毕业的阿辉、萝卜和他女友、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的秘书和他夫人、孩子,相约到烤肉季吃饭。他们激我,怎么不带女友来?我说,信不信,我马上就叫一个过来。说着,我马上拨打了电话。

      我拨通了萨之鱼的电话。萨之鱼是我常去玩的“贵州E友网白蚁书巢论坛”的版主,大四了,马上就要毕业,因在网上留言想让我带她逛北京城,我没答应。她在网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似的签名——“被水搁浅”,被水搁浅的鱼还是鱼吗?我常以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妹妹跟我这样的人,一定是有代沟的。所以,虽然我心里还是犯怵,但还是决心乘此机会,邀她过来见个面。我在电话里,一是介绍银锭桥的烤肉季是不得了的地方,二是介绍今天来的人如何如何了得,三是银锭桥在钟鼓楼附近,我在银锭桥上等她,让她打的赶快过来。就在我站在烤肉季的二楼上打电话时,我们从窗玻璃望见对面萝卜和他女友租了一辆双踏自行车在幸福地绕着什刹海转溜。

      时间过得飞快,天渐渐暗下来,萨之鱼却还不见踪迹,这几个却饿得饥肠辘辘。我有些后悔,她不来,我的面子实在过不去;来了,如果长得实在太丑,我的面子还是过不去——我这不是没事找事,把自己摆在支子上,让朋友们烧烤,看笑话吗。我说,你们先点菜,我到楼下银锭桥上等她……

      我靠在银锭桥的桥栏杆上,盯着穿梭而来的每个孤身的美丽女子,我希望那张望着寻人的女子就了我要等的萨之鱼。

    “老青蛙哥哥,我到银锭桥了。你在哪呀?”千呼万唤始出来,我手握着的手机终于响了。

    “我也就在银锭桥上?!怎么没见你?”我一边回着电话,一边四处张望,却没怀疑任何一个可疑目标。天呀,她不会从水里冒出来吧?这可神了。

    “不就在钟鼓楼附近?”

    “是呀。”

    “可我就在桥上?”

    “我也在。可我没见你?——你在后海边上吗?”

    “我不知道。你等等。让我问问。大爷。这是银锭桥吗?什么。不是?是后门桥?那银锭桥在哪——老青蛙哥哥,你还是来接我吧。”我以为萨之鱼都要急哭了。

      后门桥也是一处极重要的景点,又称地安桥。始建于元代,原名万宁桥,木结构,后改为石筑。俗称海子桥,因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又称后门,故桥也称后门桥。桥身为单孔石拱桥,桥两侧为汉白玉护拦,桥面较宽。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为元大都城内通惠河上的重要通水孔道。元代京杭大运河的通惠河,在此穿过全城中轴线与什刹海相汇。万宁桥上游一侧建有水闸,以控制水量,分水以入通惠河,使沿河北来的船舶可直接抵海子内停泊。万宁桥是架设在全城中轴线上的一座市井大桥。明清两代通惠河不在进入内城,但什刹海水仍经桥进入玉河,联系着皇城内的水系。

    “那好,你别动,我马上过来接你。”

    其实,从后门桥随便找条路往东走就可到前海边上,再略北行就到了银锭桥。这是个什么样的笨丫头,我去看看。我是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到达后门桥的。过街,见一小女孩跨着个小包,穿着一身浅绿色连衣裙。身材不赖,我心里暗自有了点底,近前一看,长得也不错,我便大喜起来,总算没有白等。我说:“你是萨之鱼吧。快跟我走吧,万多个人都等着你呢!”

      萨之鱼这鬼丫头嘴甜着呢,见男的就叫哥哥,见女的就喊嫂子,大家都喜欢。细问去,却是贵州玉屏人,土话与湘西没太大差别。而我也是在湘西怀化通道那个地方长大的,幼时混迹在一堆侗族孩子里,满口的侗话,曾作过父母亲的翻译,现在一个侗话词语都说不出。现在在却在北京,听到乡音倍感亲切。她自述是侗族,萨是侗族膜拜的神,鱼是侗族崇敬的图腾,萨之鱼即“啥子鱼?”,贵州方言即什么鱼。她是个有趣的人,人小鬼大,小小年纪,却开始思考哲学问题。其实,那天吃饭的朋友都弄错了,他们固执地以为萨之鱼是我的女友。老牛吃嫩草,我笑笑,不申辩,也不做声。

      烤肉季的肉也不怎么特别地好吃,只是很贵。银锭桥的风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在银锭桥上等人的感觉很特别。站在桥上让我不禁想起卞之琳诗歌《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此外,银锭桥之所以名气大,还与民国“四大美男”排第一的汪精卫还有点传奇性地瓜葛。1910年3月31日,未满27岁的汪精卫与喻培伦、黄复生等人在此桥下埋藏炸弹,欲谋刺住在后海北沿醇亲王府(北府)的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狱中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时值少年锐气,抱必死之念,简直就是谭嗣同第二。若汪精卫就此而死,定然盖棺为英雄豪杰之士。但汪精卫却命大,没死,反因此名声大噪,挣足了政治资本,为其后的境遇埋下伏笔。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桥不在大,人有趣就成。


 楼主| 发表于 2007-6-12 0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二十八)

                                % k; [* w; g) x7 A2 n0 `7 d 香山

                                 文/非墨


    有些地方似乎是一定要去的,比如香山。

    听这名字,就很香艳而温软,让人浮想联翩,骨头里生出一股子亲热劲来,总得设法跑去遛遛。自到北京,一直就想去香山看看,但都没去,心里便生了个结。一方面似乎在寻找恰当时机和机缘,或春暖花开,或秋月叶红之时,都成。另一方面,似乎在等待和选择一个解风情可人的女子同游。

    小鱼儿考完试,终于想通了,给我打来电话,邀我星期六同游香山。我同意,但要求将时间推迟到星期天。我半认真半开玩笑说,周六我约好去相亲呢。小鱼儿说,那不行,星期天我有事,要去就星期六,不然就算了。

    “那就改日吧。”说着,我毫不犹豫将电话给挂了,我不喜欢女人的命令口吻。我觉得小鱼儿一直在逗我玩,我可老大不小了,可不能再这样不明不白地耗下去了。我可不是像十七八岁的幼齿男,找女人玩,我是在找女人结婚。我常警告一鹤悠然说,别老用找情人的眼光去找妻子,也用这个观点暗自提醒自己。再说,总有个先来后到吧,我早已跟贾湖丽约好了,星期六一起爬香山,不能爽约。大不了,连续两天爬香山,多出一身汗,怕也累我不死的。

    香山位于京郊西山东麓,在北京市区的西北,我和贾湖丽在六里桥北里乘733路公交车慢慢悠悠地到达香山脚步下。香山的最高峰是香炉峰,形如“香鼎”,据说远望可见香烟飘渺,故简称香山。我也曾领教过离北京极近的河北涞水野山坡百里峡、白草畔,河南林州红旗渠,河北平山天桂山、西柏坡的风景,到过北京密云白河峡谷参加过野外拓展训练,对于我这个从南方山里出来的人来说,那哪算得上风景,居然在北京人中间很有些市场。所以,久而久之,在我心里形成了某种成见,在北方看看人文古迹就可以了,自然风景就甭提了,在南方随便找座小山也比北方的好。

    但香山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北京居然还有如此佳处。难怪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至北平时,毛泽东便一头扎进香山,住在双清别墅。这一住,就是五个月,并在此成功地指挥了渡江战役、国共谈判,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著名诗篇。直到8月23日才迁入中南海,留下很多神乎其神的传说。
从东宫门进入,可见勤政殿,这儿原为皇帝召见公卿百僚听政的地方。左转,却见佳木葱笼,景色清幽,让我叹服,这在北方很少见。我和贾湖丽寻路前行,路边满是叫不出名的花儿和果儿,俩人也不需要地图,也不分景点,见甚说甚,兴致很高。其实,自金代起几个朝代的帝王,均在香山营建过避暑离宫别苑。清乾隆十年甚至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林隙崖间,增置了殿台亭阁,修建了宫门朝房,加筑一道周长10余里的外垣, 形成规程宏大的皇家范囿,并赐名“静宜国”。当时园墙分为内外垣,共有28景。当年,八国联军焚烧了圆明园、颐和园之后,香山也在劫难逃,多处古迹被烧毁。现仅存见心需、昭庙、森玉笏、琉璃塔、西山晴雪、玉华山庄、半山亭、双清别墅和眼镜湖、香炉峰等景点。而勤政殿、香山寺、香雾窟等只剩遗址可供凭吊了。

    上学时向往香山,是因为有一种纤纤细细的“香山红叶”书签卖,很是漂亮。红豆生南国,北国采红叶,只幻想着亲手摘几片香山红叶送佳人。到香山一看,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香山真正的红叶是一种叫黄栌的植物,叶子多为圆或椭圆型,并不是枫叶枝枝杈杈地那样别致,有韵味,有诗意。

    从山上下来,我和贾湖丽在一棵枫树下坐着,看不避人的松鼠在对面的树杆上蹦蹦跳跳。我想吻贾湖丽,她本能地推了我一下,说:“你不觉得太早?”我说:“做我女友吧——这与时间有关系吗?”然后,我低头吻了贾湖丽,她没拒绝。这是玟重新介绍我认识贾湖丽的第三天,我有点犹豫起来。

    而我的情书,还在通过网络一天一封(除了周六,周日之外)地发给自称不懂文学小鱼儿的信箱里。如果文学是什么高深的东西,那么我也不懂。文学是人学,如果它变成只供极少数人放在书斋里研究的“宠物”,那么文学也应该会很快消亡了。在我看来,文学应该提供一种人生经验,或“案例”,是一个人对另一个,或者对世界“讲话”。而我的情书很特别,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也没有什么爱恨瓜葛,只是找了一些作家和诗人的文章:

    第一天:张爱玲的散文《爱》。

    第二天:周作人的散文《初恋》。

    第三天: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

    第四天: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陈小手》和散文《读〈边城〉》。

    第五天:梁实秋的散文《女人》与《男人》。

    第六天: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和诗歌《等你,在雨中》。

    第七天: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

    第八天:汪国真的诗歌《热爱生命》。

    第九天:罗门的诗歌《流浪人》。

    第十天:摘自凌宇《沈从文传》中的《沈从文的爱情》。

    第十一天:席慕蓉的诗歌《一棵开花的树》和《戏子》。

    第十二天:纪弦的诗歌《你的名字》。

    第十三天:洛夫的诗歌《众荷喧哗》和《长恨歌》。

    第十四天:三毛的散文《拾荒梦——永远的夏娃》。

    第十五天: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第十六天:顾城的诗歌《远和近》和《一代人》。

    第十七天:龙应台的散文《啊,上海男人!》。

    第十八天:沈从文的小说《丈夫》和散文《沅陵的人》。

    第十九天:北岛的诗歌《回答》。

    第二十天: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第二十一天:杨绛的散文《记钱钟书与〈围城〉》。

    第二十二天:余秋雨的散文《酒公墓》。

    第二十三天:高尔基的小说《丹柯的故事》。

    第二十四天:舒婷的诗歌《致橡树》。

    第二十五天: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第二十六天:冰心译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

    第二十七天:贾平凹的散文《静虚村记》和《闲人》。

    第二十八天:徐志摩的诗歌《沙扬娜拉》。

    第二十九天:郑愁予的诗歌《错误》。

    第三十天:刘亮程的散文《狗这一辈子》。

    第三十一天:丁玲的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

    第三十二天:海子的诗歌《女孩子》。

    第三十三天:邓友梅的散文《再说汪曾祺》。

    第三十四天:梁小斌的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第三十五天:钱钟书的散文性小说《上帝的梦》。

    第三十六天:林语堂的散文《女人》。

    第三十七天:卞之琳的诗歌《断章》。

    第三十八天:李敖的散文《假如我是女人》。

    第三十九天:痖弦的诗歌《如歌的行板》。

    第四十天:非马的诗歌《醉汉》。

    第四十一天:王小波的散文《沉默的大多数》。

    第四十二天:瞿秋白的散文《多余的话》。

    第四十三天:渡也的诗歌《面具》。

    第四十四天:毕淑敏的散文《成千上万的丈夫》。

    第四十五天:池莉的散文《一丈之内》。

    第四十六天:关于张中行的一篇采访《最舍不得的是生命》。

    第四十七天:郭沫若的诗歌《天狗》。

    第四十八天: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

      第四十九天:王跃文的散文《亲情四章》。

      第五十天:陈宇的采访通讯《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第五十一天:管管的诗歌《斜眼》和《山野》。

      第五十二天:陈染的散文《女性用品》。

      第五十三天:李银河的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

      第五十四天:张晓风的散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第五十五天:艾芜的小说《山峡中》。

      第五十六天: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

      第五十七天:培根的散文《论爱情》。

    第五十八天: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

      第五十九天:张默的诗歌《夜读》。

      第六十天:方方的散文《理想》和《女士购物病》。

      第六十一天:梅里美的小说《卡门》。

      第六十二天:白荻的诗歌《昨夜》。

      第六十三天:废名的散文《初恋》。

      第六十四天:王安忆的散文《世俗的张爱玲》。

      第六十五天:苏青的散文《谈女人》和《谈男人》。

      第六十六天:史铁生的小说《姻缘》。

      第六十七天:张贤亮的散文《青春期》。

      第六十八天:刘绍棠的散文《我差点跟一个比我大六岁的女孩子订亲》。

      第六十九天:苏童的小说《女孩为什么哭泣》。

      第七十天:韩少功的散文《性而上的迷失》。

      第七十一天:鲁迅的杂文《随感录二十五》。

      第七十二天:老青蛙的散文《香山》。

      够了,够了。小鱼儿近乎愤怒了。孙猴子七十二变,而我,也觉得足够了。小鱼儿质问我:“你发这么多别人写的文章,究竟什么目的?究竟想干什么?”我说:“我不想干什么。其实我什么也不想干。”也许只想完成这么一篇文章而已。

    记得学者钱穆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不必每人自己要做一个文学家,可是不能不懂文学,不通文学,那总是一大缺憾。这一缺憾,似乎比不懂历史,不懂哲学还更大。钱穆甚至认为中国人学文学其实就是在学做人,我以为钱穆把文学抬得很高,文学离我们每个人似乎很近实则很远。我不懂文学,贾湖丽也不懂,小鱼儿更不懂。不懂虽是缺憾,但我们依旧要好好活着。在世上做人,除了智商,还需要情商,有的人很聪明、很能干,却无情无义,行之不远。所以虽然不懂文学,可为什么还要阅读文学作品呢?我曾建议马车夫斯基把“文学与情商培养”作为一课题研究一下。

    我想,香山不属于小鱼儿。想着这一点,我的眼泪几乎也要掉了下来。
 
 
发表于 2007-6-14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你多带女孩去香山,那你的娶妻梦也就不远了...........嘿嘿....

不过我觉得你见过的相处的女孩实在太多了,恐怕真的要挑花眼了,一个女孩或一个男孩有一个优点点就足够好了!(其余的都是缺点!)就足以让你娶她了(或她嫁你)你可别指望有人有两个优点.........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你是一眼森林没有叶子,你该调一调焦距了..........

发表于 2007-6-14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屋及乌在2007-6-14 12:30:03的发言:

建议你多带女孩去香山,那你的娶妻梦也就不远了...........嘿嘿....

不过我觉得你见过的相处的女孩实在太多了,恐怕真的要挑花眼了,一个女孩或一个男孩有一个优点点就足够好了!(其余的都是缺点!)就足以让你娶她了(或她嫁你)你可别指望有人有两个优点.........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你是一眼森林没有叶子,你该调一调焦距了..........

媒婆论调!![em07]
发表于 2007-6-20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这媒婆多实在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7-6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二十九)

 

万寿寺

 

非墨

 

星月亭主终于在9月22日飞走了,而我因去东三环办事,没能去机场送她。她钟楼上买的,准备到法国后送给国际友人的那四套《中国民间剪纸》却滞留在了我的手里,而准备专篇写她的这篇文章却一直都没有动笔。

中秋节就要到了,怎么不过完中秋再走呢。最后见她,是在走前的第二天黄昏,星月亭主陪兰朵过来,看我同事在湾子的一套预租房,我是不收费的中介人。房子看后,兰朵有点动心,但跟同室的小霞电话协商,却被否决了。我很奇怪,小霞比兰朵小很多,为什么不是兰朵拿主意?房子隔了几天,却转租给小霞的三个朋友,这是很奇怪的机缘。看完房子,恰巧英子打来电话,邀星月亭主和兰朵马上到西单去买旅行箱。我说明天我不一定能送星月亭主,中午一块吃个便饭吧,她们同意了。

作家老上门拜访兰朵时,兰朵正患重感冒,有气无力地在家休养。兰朵央我带星月亭主和周若芷出去玩,我带着她俩去游了万寿寺。周若芷与星月亭主一般年纪,本来年幼无知,却为了自我保护的必要故意装出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周若芷湖南人,算是我的老乡,似乎是学医的,到北京不是谋职,只是玩。反正兰朵交际面广,什么样的朋友都有。周若芷的名字也是我想当然编出来的,与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周芷若毫无瓜葛。只是因为当时我问她叫什么,她却不说,也许是想提防我这个快有点变态和“狼心”十足的老男人吧。我并不介意,只是记得她姓周。周若芷的出现,在我,也许只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一闪而过——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说不定因什么样奇特的机缘,若干年后,难说不会变成新的一个丁玲,或新的一个杨沫。

从紫禁城到颐和园,如果画一条正西北方向斜线,大概在半中间就是有“京西小故宫”之誉的万寿寺。万寿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有河,旧时设有码头,河道北接颐和园,南通紫竹院和动物园,而其西侧现紧挨西三环。万寿寺始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重修后改名万寿寺,自此成为皇家寺庙。起初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又经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万寿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清高宗弘历曾两次在这里为母祝寿。清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阁和梳妆楼,形成最后格局。

当年,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多半走的是水路,每次都要在此下船,进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这还有小宁寿宫之称。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左钟楼,右鼓楼,“钟王”永乐大钟曾悬于此,大钟在乾隆八年移到大钟寺去了。再进,是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像栩栩如生,极其精美。三世佛像的后边摆放着一尊观音像,据说面似慈禧,系太监李莲英拍马屁的功绩,慈禧“老佛爷”之名源于此。

此外,北京艺术博物馆也设在万寿寺内,宝贝极多。依次有“万寿寺沿革展”、“明清家具展”、“北京文物精华展”、“佛教艺术展”、“明清瓷器展”、“绘画艺术展”、“篆刻艺术展”等。馆内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5万余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作品为佳。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绘画、碑贴、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官窑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它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所以万寿寺是很有看头的一个地方。

除中国古代艺术品外,馆内还收藏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大师的传世之作。艺术馆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经常按门类举办书法、绘画、陶瓷、印章、织绣、钱币等专题展览,轮换展出。该馆收藏的大量佛教文物也很有特色,其中唐吐鲁番佛教布画、北魏鎏金造像、元代白瓷观音和乾隆捻线绣宗喀巴大师像等都是稀世珍品。

我带着星月亭主和周若芷,很认真地从一个建筑走进另一个建筑,从一个展厅欣赏到另一个展厅。我总认为,古董和艺术品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拿着并无多大用处,有时还有害无利,记得《红楼梦》第28回有个小故事,讲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二十把旧扇子,偏这石呆子是个“恋物癖”,冻死饿死也不卖,最后却被贾雨村弄了个倾家荡产,抄没了扇子,送给了贾赦。物有所属,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东西,每件东西也在找能够拥有自己的主人。此外,我觉得博物馆的宝贝总是隔着层玻璃,不如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市场,不管真古董假古董,不管是真懂还是假懂,都可以拿到手上把玩一下。

星月亭主和周若芷对这些宝贝既不特别感兴趣,也不特别讨厌。看累了,我招呼她俩休息一会。我一屁股坐在一棵雪松树下的椅子上,突然来了点玩兴,嬉皮笑脸地说:“来,过来,让哥哥抱抱,一边一个,一手一个,左搂右抱……

“去你的。”星月亭主骂道:“怎么?现出色狼本性了?你还想不想找兰朵姐姐做女朋友了?就不怕我们告诉兰朵姐姐?”

“你们怎么知道我想找兰朵作女朋友?这叫英雄本‘色’。但这是两码子事。你们想告状就告状吧,随你们便。”

“这样吧,我们给你取个日本名字,就叫‘好色一大狼’。如何?”说着,俩人相视大笑,我亦大笑。

接着,星月亭主和周若芷开始嘀嘀咕咕,背着我,不知道在捣鼓什么。对于两个可以叫我叔叔的女孩,我就是再有邪念,也只能停留在光天化日的嘴巴上而已。管他叫什么,反正嘴上的便宜我是占了。有了精神胜利法,我便不理她们,自个儿想自个儿的心事。结果,俩人提出去西单去买鞋子,我说我不去,我对买鞋一巧不通,也毫无兴趣,我还得在这待一会,感受感受这别样的清静,享受享受这异样的氛围。

星月亭主和周若芷说着便真的走了,留下我独自在这寺里。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才走出寺院,决心绕着万寿寺的红墙外走一圈。出门,往左转,黑旧的院墙,破败不堪,飞檐上长满枯草,似又一山门。很有些沧桑感,近前一看,竟依稀写着“延庆寺”三字,看着眼熟,只是一时记不得在哪见过。绕到山门后,是一大杂院子,住着好几户人家。两寺并列,一枯一荣,境况竟然相差如此之大。

回到兰朵住处,我很诧异,星月亭主和周若芷早就回来了。细问,才知她们根本就没去西单,而是从万寿寺直接返回,在兰朵面前告了我的状。而老却被自己带来的酒灌醉了,抓着我的手说:“我真羡慕你,这里的女孩子都喜欢你呢!你好好珍惜,我告辞了。后会有期。”

我说:“哪有这等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不像你,可是名作家和评论家。我不是你们圈子里的人。你的名片我有了。回头我给你打电话,我们不醉不罢休。”

1966年出生,陕西人,是帆子老乡,可惜帆子不在。老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长于儿童文学和书评,出版过十余种作品集。荣获过“张天翼童话寓言奖”金奖,儿童文学基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江苏《少年文艺》优秀小说奖、散文奖,陕西文化厅颁发的“陕西少儿蓓蕾文学艺术奖”等二十余项文学奖。在《中华读书报》、《花季雨季》、《中外童话画刊》、《中外童话故事》等报刊上开有个人评论、小说、童话、随笔专栏,别看外表看上去并不特别起眼,却很有些名气。

代兰朵将老送下楼时,我突然记起,星星的眼睛不就是北京延庆人吗?难怪在万寿寺旁,看延庆寺的寺名,眼熟。兰朵感冒没好,老走后,心情更为恶劣起来,说:“你们男人怎么都这样?我可一直称老为老师,很尊重他的,今天怎么也变了?”似乎是说好好的一人,碰上我,就怎么变坏了呢。

究竟对兰朵说什么做什么来着,我不知道。他不像我,玩笑惯了,应该比较道貌岸然。只是星月亭主就这样走了,没能让她带点东西去法国,代我看望一下我的法国妹妹……

星月亭主应该在法国与法国妹妹认识一下的,因为我的缘故。

 

 

 

发表于 2007-7-6 1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先入为主的认为  丹柿小院  写得最好[em23]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6: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


                                       西客站

                                            文/非墨

      北京西客站不是景点。
      但我想,只要心在,何处又不是风景,把西客站作为景点又何妨?

      西客站是世界最大的铁路客站之一,共有9个站台20条线路,设计最高客运能力每日90对列车60万人次,似乎却并不实用。该工程自竣工以来,设计、施工和运作等各方面都倍受外界质疑。当然,这属家国大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像我这样的一介小民应该或能够说三道四的,不说也罢。

      我曾通过MSN对绿子说:“我前三十年是围绕湘西一个叫怀化的地方转的,我希望后三十年,或更长一点时间,能够围绕北京这个地方转。或者,围绕一个女子转。”绿子对我补充的后半句特别地认可和欣赏。

     我的北京之旅和很多人一样,是从西客站开始的。几年前的某一个冬季的临晨,天还没亮,莲花池想必已开始结冰,同事烛龙和萝卜在站台上接住我,然后把我带到西客站北面一家叫适中招待所的旅馆住下。这一住,就是一年。这家招待所与我们单位有合约,单身职工基本都在此安顿。单位的办公楼在西客站南广场,所以每天早晨我们都要从西客站地下穿过来上班,晚上加完班,再从西客站地下穿回去。西客站地下的黑暗、阴冷、恐惧和尿臭,呈显出首都北京不为更多人知道的阴暗面。虽然万幸,运气还比较好,居然没有碰上好莱乌电影里抢劫、绑架之类的暴力事件。但那段时间,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北京出差,没有归宿感,我游离在北京的空气里。

      待我和萝卜搬到红居斜街9号楼时,虽并没远离西客站,但毕竟有了一点距离,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是必要的,它让我对自己能够有一种审视和观察,确认自己确实到了北京。西客站之所以值得一写,主要还是我在这里接识了艳。这是一个猫一样的女人。女人如猫,这可不是一个好的比喻。想着这,我不禁笑了一下,又笑了一下。

      艳长得其实很漂亮,只是皮肤有些黑,但脸皮子上看不出,估计是抹了雪花膏的缘故。之所以注意她的皮肤,是因为后来小哈哈告诉我的,他看得真切和挑剔。再一次见艳时,她穿了条半截长的裤子,我终于注意到她露在外面的小腿肚子上的皮肤确实比较黑。因此,我却想起李渔《闲情偶记》里的一段话来,因为那理论有点信口开合地有趣,所以记忆犹新。李渔先说:“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诗》不云乎‘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然后提出一套稀奇古怪的理论:“人之根本维何?精也、血也。精色带白,血则红而紫矣。多受父精而成胎故者,其人之生也必白;父精母血交聚成胎,或血多而精少者,其人之生也必在黑白之间。”这段话我曾挠有兴致地翻给贾湖丽看过,她看了只是笑,并没什么惊人的评价。

      艳是湖南衡阳人,有一个很俗艳的名字。我母亲也是衡阳人,衡阳那地方很大,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城市大了,郊区也多,就像星星的眼睛是北京延庆人,暖是北京平谷人一样,她们都吞吞吐吐声称是北京人,却似乎又底气不足。艳也犹犹疑疑,说自己是衡阳人,事实上是乡下姑娘城里打扮。艳长得高,穿上高跟鞋比我还高。艳的身材也好,坠肉不多,使她既使不穿高跟鞋,同样显得出类拔萃。这对我构成极大的压力,所以我最后还是“忍痛割爱”把她介绍给了小哈哈。

      那天,我起得起,穿了件黑绒风衣,固执地要到西客站的接从长沙开来的T2次特快列车,我是到站台上来接兰朵的。站台上依稀有几个人,不怎么起眼和特别。艳比我先到,穿着一件白里略浮着淡淡米黄色的大氅,因为冷,不停地跺脚,不停地在站台上来来回回地走动,显得很突兀。我很纳闷,这样一个看上去如此精致的女人也会起这么早,亲自到站台上接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接的又是什么人?她看见了我,我也看见了她,她眼神有点奇怪地盯了我一眼,她没上前来搭话,我其实很想与她套个近乎,但我并不是一个善于招勒是非的人。

      隔了好一会,还是她凑上前来,问:“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马上就到了。”我伸出手腕给她看手表上的时间。

       她说:“哦。”然后准备离开。

       “你——你是湖南人吧?”我决定抓住机会。

       “嗯?你也——?”

      我点点头,等T2次的多半是湖南人,或与湖南人有关联的。然后接着又问:“你是湖南哪的?衡阳的?”

      “你怎么知道?”她诧异地看了我一眼,她有衡阳口音。

      “你看上去太漂亮——”我脱口就说,自己对这话也感到惊奇,我很少恭维女人。然后,我马上用半生不熟的衡阳话解释说:“我母亲也是衡阳的。”

      就在这时候,列车开了进来。我连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掏出了手机,让她告诉我她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并拨通了她的手机。我看见她的手机响了,并快速消失在人群之中……

      后来,我们通过几次电话,要不是我忙,就是她在外旅游或有事,没有见面的机会。艳笑起来很好看,有一种我在现实生活很少见到的危险的媚,让男人看了心脏不自觉地加快了跳动,生出一丝无可厚非不易察觉的“邪念”。艳是八十年代的,但已到了结婚年龄,看上去并不幼稚,却也不是那种过分地成熟。艳学的是护士专业,毕业时正好碰到中南海来招人,把她招上了。我猜她是在中南海里做服务员,如今退役了被安排在一家国有的资产管理公司里打杂。我对八十年代出生的女子一向都是保持一种敬而远之的姿态,所以我对艳一直都没有什么奢望,只是对曾经在中南海工作的人充满了一种神秘地好奇。

      若不是小哈哈觉得天下女子总不如意,我是不会把艳介绍给小哈哈的。我和艳虽然都生活在北京,但城市太大,也许很少谋面,或者从此不再见面。艳说她已有男朋友了,多次回绝了我的介绍。其实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小哈哈与艳根本不可能结婚,他们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我只是以为艳应该是一个很矜持的女子,又有着恋爱的经验,所以想让认定天下女子都经不起追求的小哈哈在艳这儿碰个软钉子,给他一点教训。所以有一天,我跟艳打电话,再次隆重推荐小哈哈时,她居然同意了,事后才知道那天她与她男友吵架,最是脆弱之时。结果,小哈哈几板斧下去,艳很快就招架不住了,而且进展神速。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马其诺防线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一次,小哈哈和艳一起来到我办公室,与我聊天。我给他们出了一个小鱼儿曾经考过我的测试题:“假若你独自来到一片森林,你带着书、伞、信用卡、照相机和旅游指南五样东西,要将这些东西一一抛弃,请列出一个顺序?”艳首先抛弃的是信用卡,而我最后抛弃的才是信用卡。接着我问起了中南海里的一些情况,问起了原来和她一起在中南海里工作的姐妹的情况。

      “你们姐妹中混得最好怎么样啦?”

     “在国外呢。”

     “有联系吗?”

     “没有。”

     “混得最差的呢?”艳不做声。

    “那有结婚的吗?”我换了一种方式问她。

    “有。”

    “都怎么样?”

     “都很好呀——其中有一个还嫁给了一个副部级首长的儿子了呢。只是,只是结婚第三天就被杀在新房里。到现在,案子还没破哩。”

      “呵?有这等事。是情杀,还是仇杀?”我唏嘘不已,却也不好更深地追问了。有时我想,门当户对是有道理的,艳的那个姐妹也许没有承受那份幸福的福分吧。我的一番道理随口说了,说得艳不禁心事重重起来。

      后来,艳的男友得知艳和小哈哈的事,又吵闹得个轰轰烈烈,小哈哈鱼翁得利,全身而退。小哈哈对我的解释是,一是艳的中专文凭太低,二是素质一般,三是中南海的经历说不清。中南海的经历有什么说不清,再说如果真的爱一个人,这些理由又算得了什么呢。

      说不清的经历也不完全是扑风捉影。据说,军医院的高干病房的特护一个个貌美如花,但找不到对象。原解放军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大将的小女儿罗点点写了部叫《点点记忆》的书,书中记载着在北戴河的一件小事:

       “还有一个瘦小黧黑的姑娘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她姓陈,她的叔叔是一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她总是到我们浴场来是因为她当时正和在我们浴场里出入的某男(姑且叫他杨大哥)谈恋爱。我之所以对她印象深刻,似乎因为她眼睛里有一种特殊的神情,那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胆怯、自卑和哀怨。
      多年以后,我终于听到了这个凄婉的故事。原来,陈姑娘的叔叔是个劣迹累累的无耻之徒,侄女在他家不仅受够了寄人篱下的苦处,竟然还被他很早夺去了贞操。杨大哥知道真像后,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最终没有和陈姑娘建立家庭,但他却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后来不清楚陈姑娘的下落了,只知道那个可恶的老男人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继续做荒淫无耻的事,更可恨的是继续高官稳做。”

       突然想起王昌龄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几句诗来。何苦来呢?对于艳,我在心底里也暗暗看低了一等,甚至有些厌恶和“恨”意。

      又隔了很久,记不得是五一,还是十一,艳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求我帮她订两张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票。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并积极托人订了票。谁知她倒是个急性子,每天打电话来问票的情况,我反复解释,火车站不是我家开的,要提前四天才能有消息。到了第四天,票快有消息了,她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票不要了。需要票的两首长改乘飞机了。”

     “那不行。你说不要就不要了!”当时我正在喝闷酒,心情并不舒畅,脸一下便垮了,在手机里怒吼她。这女人要不得,太失信了。话说得很重。

      艳在电话那头一下子就哭了。“为什么你们都这样待我?——这算什么?票退不了,钱我出。不就几个钱嘛!呜呜……”

      我的酒一家伙就醒了,怎么会跟女人一般见识。虽然并不只是钱的问题,费了很多精力,托了很大人情,最后却不要了,这不是拿我开涮嘛。我耐着性子劝她:“你先别哭,我先试着退退票。若退不了,再说——”然后我便挂了电话。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马上变成一匹野狼,一口咬住艳的脖子,把她咬死。我见不得女人掉眼泪。但艳是第一被我骂哭的女人,而且还是通过电话。

      小鱼儿那个测试题里,书代表事业,伞代表朋友,信用卡代表财富,照相机代表回忆,旅游指南代表伴侣和夫妻。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谁叫我缺的就是钱呢。

发表于 2007-8-1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累得不知说啥号...........
匿名  发表于 2007-8-29 15:54:00
  •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一)

     

    正阳门

     

    文/非墨

     

    正阳门没多大玩头。但是若有时间,去去也不算遗憾。

    正阳门又称前门箭楼,是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宜远观,远观雄壮。出大栅栏牌坊,北行,正对着的就是正阳门。我带着贾湖丽,准备游完正阳门后,再去智化寺。由正阳门再北行,就是毛主席纪念堂。那天,去拜谒毛主席的人群井然有序地排成四路,拐折了两下,参观人群队伍从纪念堂的入口一直延伸到正阳门的后面。就像商场前排队抢购的人群似的,这让我着实感慨了一翻。我来北京这么长时间,居然一直没下决心,努力去纪念堂瞻仰一下这位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伟人和湖南老乡。我对毛主席充满着敬畏,读唐德刚有关历史评述、《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华的《红太阳是怎么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和看陈青有关毛主席的画像后,我对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以往想法和看法。由毛泽东,我倒想贾湖丽的常州老乡瞿秋白来,不记得在哪本书上,论述说毛泽东许多思想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多出于瞿秋白及瞿秋白对苏联模式的译释。

    正阳门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的分界点。北京的街道很多是正东西、南北走向的,很长,分段取名,如长安街自西向东,分别是石景山路、复兴门路、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然后接京通快速公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也是联通的,道路将正阳门从中切开,瓮城消失了,分成道南的箭楼和道北城楼两块。

    我和贾湖丽登的是箭楼后面的城楼,没有上箭楼。箭楼很有名,是北京的标志之一。记得小时候玩烟纸壳游戏,曾有一种叫“大前门”的烟很是流行,烟纸壳上印着的就是箭楼。远远地望着箭楼,感到亲切,让人温暖,让人想起已遥远了的童年,也让人想起一些模糊的人和事……

    正阳门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距我和贾湖丽登楼已565年了。其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拱券式,五伏五券,开在城台正中,是北京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4层,东、南、西3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明万历三十八年、清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二十九年,箭楼三度失火。一般来说,正阳门失守,紫禁城便唾手可得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第二年予以重新修缮。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恩凯格尔改建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瓮城月墙及东西闸楼被拆除,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盛大入城式。

    正阳门在老北京城的正南,德胜门在老北京城的北面。我刚写完《德胜门》,就从网上发给筱杨。筱杨看完文章,觉得好,很喜欢,并告诉我说她居住的上海那个区有一家名叫“德胜门”的饭店,主营北京风味的涮锅,还有各种北京的小点心,里面有长条凳、方桌和蓝印花布的门帘,还有高度的“一锅头”白酒。我只知道“二锅头”,却不晓得还有一种叫“一锅头”的酒,没喝过。这个世界太奇怪,往往因为一点无关的人、事、物、景和机缘,将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个时空与另一个时空、一种存在一另一种存在轻描淡写地联系起来。筱杨议,什么时候再我到上海,就在上海德胜门请我吃饭,我有点受宠若惊。

    马车夫斯基、一鹤悠然、我和筱杨的很多网友都曾见过她的照片,筱杨是个美女,但照片总是有欺骗性质,让人诚惶诚恐。当我带着贾湖丽,经常州,绕道上海去广州时,我决心会会筱杨,一是我确实想见见这个传说中的美女;二是网上接识很久了,筱杨也想见见老找不到爱人的老青蛙究竟长得有多恐怖;三是我也想让筱杨见见贾湖丽,让她为我参谋参谋;四是请筱杨订了两张上海到广州的火车票。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在约定的“德胜门”饭店见面,我和贾湖丽是在上海火车站外一家快餐店里,见到了久违的筱杨的。见到筱杨时,贾湖丽马上觉得有点拘束和紧张,因为筱杨长得实在太漂亮了,居然比照片还漂亮,这有点意外。筱杨是东北人,但在南方长大,在北京与她通电话时,我敏感地听出她话语里的东北口音。筱杨个子高,保留着北方人的豪爽气,能喝酒。一次,筱杨在网上对马车夫斯基说她在一次出差时,深更半夜不睡觉,却拉着年已半百的男同事,租三轮车上街闲逛。余兴未了,又到海边,爬上轮船,在甲板上溜达和聊天。马车夫斯基随手写了一首打油诗,以示劝戒:

    小妮子,不设防;

    老男人,大色狼;

    你不慎,他发狂;

    吃了亏,喊冤枉;

    这怪谁?假儿郎!

     

    筱杨得诗大笑,我读诗亦笑,马车夫斯基知筱杨和老青蛙因诗而笑,也大笑不已。筱杨有其交友任侠的一面,却也不失江南人的灵秀和娇媚,这一点竟让我想起了嫦娥。我给一鹤悠然打手机,说筱杨比照片还漂亮呢,希望他找机会来上海看看,并邀筱杨作摄影模特,拍一组真正的“写真”照片。可惜的是,筱杨早已结婚,并生有一女儿。一鹤悠然对已婚女子没有十分的兴趣。后来,我对马车夫斯基开玩笑说:“筱杨不宜搞政治,因为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漂亮的女人搞政治,是很危险的。幸亏筱杨仅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的政工部门工作,我这么想,也许有点多余。

    贾湖丽也不关心政治,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少看。登正阳门箭楼而望,只见楼下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忙忙匆匆,熙熙攘攘。我有美人同游,也不曾有半丝忧伤,不能像陈子昴,吟得《登幽州台歌》的千古浩叹。正阳门二层有北京内城九门的有关图片展,三层四层却是一个素以画长城题材和民居题材著称,名叫彭世强水墨丹青画家的个人画展。对画,我不懂,贾湖丽也不懂,但我喜欢看,贾湖丽喜欢陪着我一起看。

    彭世强是北京人,曾就读于北京四中,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近几年来以北京的长城、民居、园林和寺院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近60幅。在表现方法上摆脱了单纯墨色的作用,在色彩和墨色的融合上有新建树,画出了浓厚的北京风韵和时代特色。我却觉用色太多,有点俗艳,贾湖丽嗔怪我不懂画,别乱评。彭世强原工版画、油画和漆画,1995年秋天偶然发现了北京门头沟区川底下村,并开始以该村为背景改画水墨画。

    川底下村原名“爨底下村”,因爨”字不好认,改成现在的名字。村庄有些历史,始建于明朝初年,明清时这里曾是交通要道,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距苹果园地铁站70公里,是一个偏僻小古堡式村落。传说一村民因长得酷似康熙,并代康熙出家当和尚,而与皇家攀成亲戚,而在此盖了许多房子。现村中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京西“布达拉宫”,并被列为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彭世强画该村画出了名,出版了《水墨丹青绘京西》。

    睹画思村。这样的一个乡村,又在北京,又名列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录,倒是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

    川底下村时,我想依然带着贾湖丽。 

     

匿名  发表于 2007-9-10 08:00:00
  •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一)

     

    正阳门

     

    文/非墨

     

    正阳门没多大玩头。但是若有时间,去去也不算遗憾。

    正阳门又称前门箭楼,是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宜远观,远观雄壮。出大栅栏牌坊,北行,正对着的就是正阳门。我带着贾湖丽,准备游完正阳门后,再去智化寺。由正阳门再北行,就是毛主席纪念堂。那天,去拜谒毛主席的人群井然有序地排成四路,拐折了两下,参观人群队伍从纪念堂的入口一直延伸到正阳门的后面。就像商场前排队抢购的人群似的,这让我着实感慨了一翻。我来北京这么长时间,居然一直没下决心,努力去纪念堂瞻仰一下这位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伟人和湖南老乡。我对毛主席充满着敬畏,读唐德刚有关历史评述、《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华的《红太阳是怎么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和看陈青有关毛主席的画像后,我对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以往想法和看法。由毛泽东,我倒想贾湖丽的常州老乡瞿秋白来,不记得在哪本书上,论述说毛泽东许多思想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多出于瞿秋白及瞿秋白对苏联模式的译释。

    正阳门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的分界点。北京的街道很多是正东西、南北走向的,很长,分段取名,如长安街自西向东,分别是石景山路、复兴门路、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然后接京通快速公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也是联通的,道路将正阳门从中切开,瓮城消失了,分成道南的箭楼和道北城楼两块。

    我和贾湖丽登的是箭楼后面的城楼,没有上箭楼。箭楼很有名,是北京的标志之一。记得小时候玩烟纸壳游戏,曾有一种叫“大前门”的烟很是流行,烟纸壳上印着的就是箭楼。远远地望着箭楼,感到亲切,让人温暖,让人想起已遥远了的童年,也让人想起一些模糊的人和事……

    正阳门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距我和贾湖丽登楼已565年了。其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拱券式,五伏五券,开在城台正中,是北京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4层,东、南、西3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明万历三十八年、清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二十九年,箭楼三度失火。一般来说,正阳门失守,紫禁城便唾手可得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第二年予以重新修缮。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恩凯格尔改建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瓮城月墙及东西闸楼被拆除,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盛大入城式。

    正阳门在老北京城的正南,德胜门在老北京城的北面。我刚写完《德胜门》,就从网上发给筱杨。筱杨看完文章,觉得好,很喜欢,并告诉我说她居住的上海那个区有一家名叫“德胜门”的饭店,主营北京风味的涮锅,还有各种北京的小点心,里面有长条凳、方桌和蓝印花布的门帘,还有高度的“一锅头”白酒。我只知道“二锅头”,却不晓得还有一种叫“一锅头”的酒,没喝过。这个世界太奇怪,往往因为一点无关的人、事、物、景和机缘,将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个时空与另一个时空、一种存在一另一种存在轻描淡写地联系起来。筱杨议,什么时候再我到上海,就在上海德胜门请我吃饭,我有点受宠若惊。

    马车夫斯基、一鹤悠然、我和筱杨的很多网友都曾见过她的照片,筱杨是个美女,但照片总是有欺骗性质,让人诚惶诚恐。当我带着贾湖丽,经常州,绕道上海去广州时,我决心会会筱杨,一是我确实想见见这个传说中的美女;二是网上接识很久了,筱杨也想见见老找不到爱人的老青蛙究竟长得有多恐怖;三是我也想让筱杨见见贾湖丽,让她为我参谋参谋;四是请筱杨订了两张上海到广州的火车票。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在约定的“德胜门”饭店见面,我和贾湖丽是在上海火车站外一家快餐店里,见到了久违的筱杨的。见到筱杨时,贾湖丽马上觉得有点拘束和紧张,因为筱杨长得实在太漂亮了,居然比照片还漂亮,这有点意外。筱杨是东北人,但在南方长大,在北京与她通电话时,我敏感地听出她话语里的东北口音。筱杨个子高,保留着北方人的豪爽气,能喝酒。一次,筱杨在网上对马车夫斯基说她在一次出差时,深更半夜不睡觉,却拉着年已半百的男同事,租三轮车上街闲逛。余兴未了,又到海边,爬上轮船,在甲板上溜达和聊天。马车夫斯基随手写了一首打油诗,以示劝戒:

    小妮子,不设防;

    老男人,大色狼;

    你不慎,他发狂;

    吃了亏,喊冤枉;

    这怪谁?假儿郎!

     

    筱杨得诗大笑,我读诗亦笑,马车夫斯基知筱杨和老青蛙因诗而笑,也大笑不已。筱杨有其交友任侠的一面,却也不失江南人的灵秀和娇媚,这一点竟让我想起了嫦娥。我给一鹤悠然打手机,说筱杨比照片还漂亮呢,希望他找机会来上海看看,并邀筱杨作摄影模特,拍一组真正的“写真”照片。可惜的是,筱杨早已结婚,并生有一女儿。一鹤悠然对已婚女子没有十分的兴趣。后来,我对马车夫斯基开玩笑说:“筱杨不宜搞政治,因为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漂亮的女人搞政治,是很危险的。幸亏筱杨仅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的政工部门工作,我这么想,也许有点多余。

    贾湖丽也不关心政治,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少看。登正阳门箭楼而望,只见楼下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忙忙匆匆,熙熙攘攘。我有美人同游,也不曾有半丝忧伤,不能像陈子昴,吟得《登幽州台歌》的千古浩叹。正阳门二层有北京内城九门的有关图片展,三层四层却是一个素以画长城题材和民居题材著称,名叫彭世强水墨丹青画家的个人画展。对画,我不懂,贾湖丽也不懂,但我喜欢看,贾湖丽喜欢陪着我一起看。

    彭世强是北京人,曾就读于北京四中,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近几年来以北京的长城、民居、园林和寺院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近60幅。在表现方法上摆脱了单纯墨色的作用,在色彩和墨色的融合上有新建树,画出了浓厚的北京风韵和时代特色。我却觉用色太多,有点俗艳,贾湖丽嗔怪我不懂画,别乱评。彭世强原工版画、油画和漆画,1995年秋天偶然发现了北京门头沟区川底下村,并开始以该村为背景改画水墨画。

    川底下村原名“爨底下村”,因爨”字不好认,改成现在的名字。村庄有些历史,始建于明朝初年,明清时这里曾是交通要道,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距苹果园地铁站70公里,是一个偏僻小古堡式村落。传说一村民因长得酷似康熙,并代康熙出家当和尚,而与皇家攀成亲戚,而在此盖了许多房子。现村中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京西“布达拉宫”,并被列为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彭世强画该村画出了名,出版了《水墨丹青绘京西》。

    睹画思村。这样的一个乡村,又在北京,又名列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录,倒是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

    川底下村时,我想依然带着贾湖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一)

                                  正阳门

                                   非墨

    正阳门没多大玩头。但是若有时间,去去也不算遗憾。

    正阳门又称前门箭楼,是北京城中轴线天安门南端的重要建筑之一。宜远观,远观雄壮。出大栅栏牌坊,北行,正对着的就是正阳门。我带着贾湖丽,准备游完正阳门后,再去智化寺。由正阳门再北行,就是毛主席纪念堂。那天,去拜谒毛主席的人群井然有序地排成四路,拐折了两下,参观人群队伍从纪念堂的入口一直延伸到正阳门的后面。就像商场前排队抢购的人群似的,这让我着实感慨了一翻。我来北京这么长时间,居然一直没下决心,努力去纪念堂瞻仰一下这位影响中国现代史的伟人和湖南老乡。我对毛主席充满着敬畏,读唐德刚有关历史评述和看陈丹青的画后,我对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以往想法和看法。由毛泽东,我倒想贾湖丽的常州老乡瞿秋白来,不记得在哪本书上,似乎看到过毛泽东许多思想多出于瞿秋白及瞿秋白对苏联模式的译释的相关论述。

    正阳门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的分界点。北京的街道很多是正东西、南北走向的,很长,分段取名,如长安街自西向东,分别是石景山路、复兴门路、复兴门外大街、复兴门内大街、西长安街、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建国门外大街、建国路,然后接京通快速公路。前门西大街和前门东大街也是联通的,道路将正阳门从中切开,瓮城消失了,分成道南的箭楼和道北城楼两块。

    我和贾湖丽登的是箭楼后面的城楼,没有上箭楼。箭楼很有名,是北京的标志之一。记得小时候玩烟纸壳游戏,曾有一种叫“大前门”的烟很是流行,烟纸壳上印着的就是箭楼。远远地望着箭楼,感到亲切,让人温暖,让人想起已遥远了的童年,也让人想起一些模糊的人和事……

    正阳门始建于明正统四年,距我和贾湖丽登楼已565年了。其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拱券式,五伏五券,开在城台正中,是北京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4层,东、南、西3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明万历三十八年、清乾隆四十五年、道光二十九年,箭楼三度失火。一般来说,正阳门失守,紫禁城便唾手可得了。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第二年予以重新修缮。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民国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恩凯格尔改建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瓮城月墙及东西闸楼被拆除,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盛大入城式。

    正阳门在老北京城的正南,德胜门在老北京城的北面。我刚写完《德胜门》,就从网上发给筱杨。筱杨看完文章,觉得好,很喜欢,并告诉我说她居住的上海那个区有一家名叫“德胜门”的饭店,主营北京风味的涮锅,还有各种北京的小点心,里面有长条凳、方桌和蓝印花布的门帘,还有高度的“一锅头”白酒。我只知道“二锅头”,却不晓得还有一种叫“一锅头”的酒,没喝过。这个世界太奇怪,往往因为一点无关的人、事、物、景和机缘,将一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一个时空与另一个时空轻描淡写地联系起来。筱杨提议,什么时候再我到上海,就在上海德胜门请我吃饭,我有点受宠若惊。

    马车夫斯基、一鹤悠然、我和筱杨的很多网友都曾见过她的照片,筱杨是个美女,但照片总是有欺骗性质,让人诚惶诚恐。当我带着贾湖丽,经常州,绕道上海去广州时,我决心会会筱杨,一是我确实想见见这个传说中的美女;二是网上接识很久了,筱杨也想见见老找不到爱人的老青蛙究竟长得有多恐怖;三是我也想让筱杨见见贾湖丽,让她为我参谋参谋;四是请筱杨订了两张到广州的火车票。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没在约定的“德胜门”饭店见面,我和贾湖丽是在上海火车站外一家快餐店里,见到了久违的筱杨的。见到筱杨时,贾湖丽马上觉得有点拘束和紧张,因为筱杨长得实在太漂亮了,居然比照片还漂亮,这有点意外。筱杨是东北人,但在南方长大,在北京与她通电话时,我敏感地听出她话语里的东北口音。筱杨个子高,保留着北方人的豪爽气,能喝酒。一次,筱杨在网上对马车夫斯基说她在一次出差时,深更半夜不睡觉,却拉着年已半百的男同事,租三轮车上街闲逛。余兴未了,又到海边,爬上轮船,在甲板上溜达和聊天。马车夫斯基随手写了一首打油诗,以示劝戒:

                     小妮子,不设防;
                     老男人,大色狼;
                     你不慎,他发狂;
                     吃了亏,喊冤枉;
                     这怪谁?假儿郎!


    筱杨得诗大笑,我读诗亦笑,马车夫斯基也大笑不已。筱杨有其交友任侠的一面,却也不失江南人的灵秀和娇媚,这一点竟让我想起了嫦娥。我给一鹤悠然打手机,说筱杨比照片还漂亮呢,希望他找机会来上海看看,并邀筱杨作摄影模特,拍一组真正的“写真”照片。可惜的是,筱杨早已结婚,并生有一女儿。一鹤悠然对已婚女子没有十分的兴趣。后来,我对马车夫斯基开玩笑说:“筱杨不宜搞政治,因为她长得实在太漂亮。”漂亮的女人搞政治,是很危险的。幸亏筱杨仅在一家国有企业的基层单位的政工部门工作,我这么想,也许有点过余。

    贾湖丽也不关心政治,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少看。登正阳门箭楼而望,只见楼下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忙忙匆匆,熙熙攘攘。我有美人同游,也不曾有半丝忧伤,不能像陈子昴,吟得《登幽州台歌》的千古浩叹。正阳门二层有北京内城九门的有关图片展,三层四层却是一个素以画长城题材和民居题材著称,名叫彭世强水墨丹青画家的个人画展。对画,我不懂,贾湖丽也不懂,但我喜欢看,贾湖丽喜欢陪着我一起看。

    彭世强是北京人,曾就读于北京四中,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近几年来以北京的长城、民居、园林和寺院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近60幅。在表现方法上摆脱了单纯墨色的作用,在色彩和墨色的融合上有新建树,画出了浓厚的北京风韵和时代特色。我却觉用色太多,有点俗艳,贾湖丽嗔怪我不懂画,别乱评。彭世强原工版画、油画和漆画,1995年秋天偶然发现了北京门头沟区川底下村,并开始以该村为背景改画水墨画。

    川底下村原名“爨底下村”,因“爨”字不好认,改成现在的名字。村庄有些历史,始建于明朝初年,明清时这里曾是交通要道,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3公里,距苹果园地铁站70公里,是一个偏僻小古堡式村落。传说一村民因长得酷似康熙,并代康熙出家当和尚,而与皇家攀成亲戚,而在此盖了许多房子。现村中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京西“布达拉宫”,并被列为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彭世强画该村画出了名,出版《水墨丹青绘京西》。

    睹画思村。这样的一个乡村,又在北京,又名列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录,倒是一直想找机会去看看的。

    游川底下村时,我想依然带着贾湖丽。


发表于 2007-11-1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湖丽==假狐狸?这名字取得很怪,非墨先生大师是不是很喜欢狐狸一样的女子啊?

能结就从了吧!!!

等着看您的蜜月文章哦!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二)


                                东岳庙

                                  文/非墨


    学者顾颉刚在一篇《东岳庙游记》的散文里说过一句极有趣的话。他说:“道教真是一个只有崇拜,没有思想的宗教。”

    这么说,也许马上就会有人会跳出来与我争辩、反驳、或者指责我断章取义。幸亏,这话不是我的原创,我没有版权。读到这句话时,我也很诧异,真逗,禁不住直乐。贾湖丽告诉我说,这阵子玟子心境恶劣,常与人“吵架”,包括她老公。我接话说,这就奇怪了,玟子年纪轻轻,就患更年期综合症了?贾湖丽斥我胡说八道。小夫妻吵架,习以为常后就是家常便饭,吵吵似乎倒很正常,不吵总觉得欠了点什么似的。可玟子最近常把老子“辩者不善,善者不辩”的格言挂在嘴上,不知道是什么道理?我想,学者的话不可作某方面的定论和断言,某某官员的话也大可不必成为放之四海皆准不可更改的“金口玉牙”。

    坐地铁到朝阳门,沿朝阳门外大街东行200米就到了东岳庙。我曾与萝卜访过泰山脚下的岱庙,这个东岳庙主祀同样也是泰山神东岳大帝。道教最大的两派是正一派和全真派,北京东岳庙是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而全真派的祖庭之一位于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外的白云观。东岳庙是东汉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第三十八代后裔张留孙筹资兴建。自元代延佑六年始建,历四年竣工,距今已680余年。

    庙门外有一座建于明代的三间四柱七楼彩色琉璃牌楼,正面刻有“秩祀岱宗”,背面为“永延帝祚”,不知何意,据说是明朝权相严嵩所书。没想到奸臣的字居然如此之好,所以对“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的说法我总抱以某种警惕地怀疑。庙门前有一小广场,左鼓右钟,鼓楼额书“鼍音”,钟楼额书“鲸音”。东岳庙素以“三多”即神像多、楹联多、碑刻多著称。进庙门,迎面是瞻岱门,白底黑字悬挂的一副楹联,让我坐在对面石凳上琢磨老半天,感慨良久:“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对联写得好,但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阴司报应不好说。

    东岳庙占地6万平方米,古建376间,经明、清两朝的不断扩建,形成由中院、东院、西院三院组成的规制宏丽的古建筑。庙内主要殿宇有岱岳殿、育德殿、广嗣殿、阜财殿、炳灵公殿、三茅君殿及76司庑殿等。穿瞻岱门,沿着1米多高的神路(甬道)北行,甬道旁有两棵巨大的国槐让人惊心。岱岳殿雄踞于25米长、19米宽的台基上,在“灵昭发育”、“庙宗昭贶”的匾额下,殿内供有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两侍女、两中侍、四丞相和两介士神像,可拜但禁了烟火,不允烧香。殿后有穿堂,可通育德殿,这里是东岳大帝与淑明坤德帝后的寝宫。育德殿无灯而晦暗,给人一种迷离感,不敢久留,殿内外共有11尊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明代神像,是国宝级的文物,极其精美。殿内供有天官、地官、水官,是主宰人间祸福生死之神。这三尊帝王装束的菩萨,据说原是大慈延福宫所供神像,因建文化部办公楼,庙宇被拆,才移至此。其两侧及外间抱厦分立8尊文武府臣。据说木雕菩萨腹内本空,古人曾将经卷用丝绸裹成内脏形状塞满。

    老北京人之所以喜欢去东岳庙,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神像最多,酬神最易”。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生活上无论起了何种的不安,或生了何种的要求,都可以到东岳庙里去请求解决”,使东岳庙成为凝聚北京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庙内神像最多时达三千余尊,1936年尚有神像1316尊。神像最为集中的是,在岱宗宝殿及其东西朵殿、东西配殿以及瞻岱门之间,连檐通脊的廊庑内,主掌人间善恶福祸、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冥府之神“地府判官”76司诸神。各司神像都如真人大小,多的有十二三尊,少的也有七八尊,共716尊。现在看到的全都是由“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锠主持修复的,虽好,却不是古董。

    对76司顾颉刚曾分成人事、自然界、鬼怪、阴司四类进行过研究分析,认为东岳庙76司神像比较杂乱。他是如此评价的:

    人事中,“婚姻”和“行旅”是何等的大事,但他们(东岳庙)却没有。自然界中,“五谷”和“数木”是何等的需要,但他们也没有,既然有了“三月长斋”,何以没有“终身长斋”?既然有了“胎生”,“卵生”,何以又有“畜生”,“飞禽”?“山神”之与“山林鬼神”,“土地”之与“真宫土地”有什么区别?最可笑的,既有“所生贵贱”,又有“注生贵贱”,难道所生贵贱司中是没有注册的吗?死的一方面,似乎重叠的太多了:有“促寿”,有“取人”,有“催行”,有“引路”,有“生死”,有“十五种恶死”,有“勾生死”,有“生死勾押推勘”,不知它们的权限是怎样分法?至于生只有“十五种善生”而无“十五种恶生”,死只有“十五种恶死”而无“十五种善死”,不知他们又作如何解释?总结一语,这七十六司乃是人类贪生恶死的心理的表现,可怜它表现得太卑怯了!

    我看76司神像,匆匆忙忙,走马观花,和我到拉萨布达拉宫看菩萨像一样,不明就理,偶有所得,欣然忘食,这也许是学者与普通游客的区别吧。

    历史上东岳庙碑石数量首冠京城,多达160余通,但多损毁于文革期间,现共有89通石碑,完好的仅18通。其中最旧最珍贵并保存完好的是由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丹篆额全名《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此外,老北京 “机灵鬼儿、透亮碑儿、小金豆子、不吃亏儿”的顺口溜,指也是东岳庙的四块碑石。我不懂书法,也不知道这些民谣,所以对碑只是远远地望望,便望而怯步了,并没深入玩味。

    我感兴趣的是御碑楼前立的铜特,传说是文昌帝君的坐骑,是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的动物,老北京人俗称铜骡子。原件已移到白云观,这里的是复制品。老北京曾流传“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便能感应神通,病自然就好了。又传摸了铜骡的下体,能滋阴壮阳,早得贵子。许多人慕名而来,可是在摸的时候又害臊,男人遮遮掩掩,鬼鬼祟祟,女人忸忸怩怩,羞羞搭搭,要摸又怕人笑话,但是求子的心切,没有法子,索性摸上一把就跑,为此闹出了不少趣事和笑话,铜骡子也被摸得锃亮。“摸铜骡子”这一茬,事前我却不太清楚,没有摸铜骡子的下身,只带着贾湖丽只摸了摸铜骡子的头,可能是比较傻的缘故,希望自己别像蠢驴一样傻吧……

    我已两次去东岳庙。第一次是在中秋节前,因贾湖丽有事,我独自去的。第二次是在与贾湖丽同登正阳门,游完智化寺之后,走着去的。两次去,感觉不一样,收获也不同,我觉得像东岳庙这样的地方是可以多去几次的。东岳庙于1997年在后罩楼改设为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室设。后罩楼三面怀抱,上下两层,共七十四楹,九个连续展室和四个独立的展厅。我去时,有分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五部分的人生礼俗文物展、北京人生产工具展、北京人生活起居展、东岳庙历史展和徐艳丰扎刻艺术展。

    第一次去,在后罩楼前小院举办具有浓郁中秋节特色的游园活动,好些老北京庙会玩意儿吸引了不少兴致勃勃的老外。我从东侧门进后罩楼小院,一副嫦娥明月图,图前燃香,祭桌上摆满各式祭品,祭桌前设两团蒲,用于拜月。左转,有各式兔儿爷的泥塑卖。再前去,有好几人在玩抖空竹。旁边立一牌子,上前一问却是猜谜的,谜没猜出,倒有一个玩法,古诗出上句找下句,我随便就找得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和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居然在领奖处领得两套关于东岳庙的明信片。第二次去时,我还向贾湖丽炫耀了一番,一向认为读书无多大用处的我,居然在此还派上了一点用处,得到小小的一点纪念。

    在后罩楼小院的西侧门,在“中国首届民族艺术节”上荣获了金奖的民间艺人张谦正在表演“拉洋片”,我没有凑近前去看,而是远远地看他表演,很有趣。张谦,北京密云卸甲山村人, 56岁,个子不高,戴黑色瓜皮帽子,黑脸黑褂黑裤黑鞋,尖嘴猴腮,贼眉鼠眼,见了就能让人乐的人物。却说张谦自幼喜爱文艺,最拿手的是天津快板,表演“拉洋片”却是半路出家,并非祖传的玩意儿。张谦的表演很有特点,放得开,在说唱的同时添加快板,夸张的肢体语言再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随着锣鼓的伴奏,时而鲜活,时而含蓄,音调抑扬顿挫,行腔张弛有度,口儿正,味儿足,看镜子后的“洋片儿”倒在其次,看他的表演却是主要的了。

    第二次带贾湖丽去时,却没见到张谦了,虽然我仅一面之交,却有点怀念起他来。人生多是如此,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疼痛。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三)$ ?; i/ o) E8 r8 y! k

 

大钟寺

 

非墨

 

当萝卜终于认出贾湖丽并非什么了不得的神秘人物之后,贾湖丽就是三年前那个贾湖丽而已,贾湖丽不是那女子的真名。萝卜满肚子乐事,他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通了其中的一些玄奥之后,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三草先生”。我听了,先是一愣,然后也狂笑,深以为然,并不得不佩服萝卜半职业化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能力。萝卜说:“老青蛙,你这可是老牛吃嫩草,兔子吃窝边草,好马吃回头草——三草先生?高人呵!”

对此,我深感无奈,也并不想辩解。在武汉的老同学铁云再次到北京出差时,关心的还是我什么时候结婚,我是初中、高中和大学同学中“最后一个匈奴”——唯一一个未婚者。在长沙上学时,我和铁云是上下铺,因为我名字里有一个“风”字,他一度改名称自己叫“铁云”,这样我们就成了几乎形影不离的“风云”二兄弟。十多年过去,铁云除了眼角多了一些皱纹,眼里隐含了几丝难以觉察的沧桑之外,依旧是好身材,和读书时一样长得精瘦,瓜子脸,一副谁也不能欺骗的精明样子。上大学时,就是铁云聪明,而我傻。

铁云在北京办完事,正好是周末,要求我陪他游北京,地点由我订。我跟贾湖丽商量了一下,建议去完大钟寺后,若时间还充裕,就去潘家园或报国寺的旧货市场看看。铁云没表示反对,他虽不搞收藏,但我知道,他对旧货和古董是有些兴趣的。我还悄悄背着铁云,对贾湖丽说,等我写到大钟寺的时候,就写他了。贾湖丽轻声骂了我一句,好一个假私济私的家伙。

红居斜街有932公交汽车可直达大钟寺,大钟寺在北三环之外。萝卜还没谈朋友时,我和他曾经过去一次。陪铁云来,是第二次,大钟寺其实也是个可以多来几次的地方,我曾多次向小王八推荐。我的上司曾对我们说,他最不喜欢的就是看寺庙,因为寺庙的构造和布局大同小异。大钟寺也不例外,布局严谨对称,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大钟楼等。但影壁已毁,方丈院位于寺的东侧。

大钟寺原名觉生寺,清雍正十一年始建,建成时并无出众之处,十年之后,也就是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永乐大钟由万寿寺移入寺内,寺名遂随钟声播扬京城内外,觉生寺的本名倒被遗忘了。1985年,在寺内辟建“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专门收藏、研究、鉴定、展览中外各类钟、铃文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文物藏品700余件,辟有历史沿革展室、外国钟展室、战国编钟展室、钟林一展室、钟林二展室、精品钟展室、古钟简史展室、铸造演示厅、钟王五绝展室、永乐大钟展室、九亭钟园展区等11个展室。

大钟寺原为清帝祈雨场所,虽然早已绝了香火,但我喜欢寺里的安静。这种安静,我认为在北京是稀罕的。而大钟寺最吸引游客的倒不是这种氛围,而是那口号称“世界钟王”的永乐大钟。永乐大钟有“五绝”:第一绝是形大量重、历史悠久。大钟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560多年,由德胜门内铸钟厂铸造,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营建京师的三大工程之一,另两件是故官和天坛。大钟高6.75米,直径3.7米,钟唇厚18.5匣米,重46.5吨,却没有钟楼上挂着的那口同样是永乐期间铸造的无字钟重。永乐大钟铸成之后,存放在汉经厂,直到万历三十五年才被移到万寿寺,并在万寿寺悬挂了20年左右,每日由6个和尚撞钟。到明末天启年间,大钟被弃于地。清雍正时,经朝臣们争论,根据阴阳五行说,金水相生,大钟属金,北方属水,决定把它安置在京城之北,雍正皇帝命在新建成的觉生寺内再设计建造钟楼,并开始移置大钟。

第二绝是钟上铭文字数最多。钟楼门上高悬“华严觉海”字样匾额,据说是乾隆御笔。贾湖丽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摇摇头,说:“我只知道佛经里有部《华严经》,可能与此有关。”细究,原来永乐大钟曾叫“华严钟”,因几百年来误传大钟所铸经文是《华严厉经》的缘故。近年查明,钟体内外皆铸有经文,外面为《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里面为《妙法莲花经》,钟唇为《金刚股若经》,蒲牢(钟纽)处刻《楞严咒》等,计有经咒17种,共230184字,无一字遗漏,皆汉字楷书,字体工整,古朴道劲,匀称地分布在钟体各处,相传是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沈度,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人,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董其昌对二沈颇推崇,称“文(徵明)、祝(允明)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明太宗尤重度书,李绍《皇朝世说新语》载:“太宗徵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沈度官至侍讲学士,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并称“二沈先生”、“大小学士”。我对筱杨、素素说,想不到沈度还是上海人呢。上海往往让人想起张爱玲,而非其他。

第三绝是音响奇妙优美,素传这钟“幽雅感人、益寿延年”。明、清两朝,每逢辞旧迎新之际,大钟寺的和尚都要撞钟108下。据说一是因为一年有l2个月、24个节气、72个侯,三数之合为108;二是因为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钟,人听了钟声便可消忧解愁。2004年12月31日21:30在此举行了以“同心、同声”为主题的2005大钟寺新年鸣钟祈福迎新活动,共撞钟108下,但我没去现场,只是在第二天的《北京晚报》看见这条消息的。

第四绝是力学结构最佳。永乐大钟的悬挂纽是靠一根与钟体相比显得很小的铜穿钉连接的。别看穿钉很小,却恰恰在它所能承受四十多吨的剪应力范围之内。

第五绝是高超的铸造工艺。永乐大钟是采用泥范法(中国的三大传统铸造工艺-泥范法、铁范法和失蜡法之一)铸造。先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用草木和三合土做好内壁,上面涂上细泥,把写好经的宣纸反贴在细泥上,刻好阴字,加热烧成陶范,然后再一圈圈做好外范。浇铸时,几十座熔炉同时开炉,炉火纯青,火焰冲天,金花飞溅,铜汁涌流,金属液沿泥制的槽注入陶范,一次铸成。永乐钟铜质优良,致密坚固,合金纯度考究。大钟含铜80.5% 含锡16%,还有铅、锌、铁、硅、镁等元素。这种成分配比,与《考工记》中的“六齐”项下的“钟鼎之齐”的记载极其近似。钟壁薄而经得起重击,音质音色驰名天下。大钟铸好后,待到冬天,先每隔一里挖一口井,再沿路挖沟引水,泼水结冰,然后开始搬运;大钟在路上步步滑行几十里才至宫中。再滑到冰土堆上,然后建钟楼,钟挂于楼顶,春天解冻后移走土而钟悬。大钟支架四臂八叉,钟纽分上下两节,中间用穿钉固定于横梁上,用木杵轻轻一撞,便发出震心惊魂的钟声。

上大学时,铁云很有女人缘,而我以一鹤悠然的话评价是“当初为一腼腆少男,凡见女子未语而面先赤”。铁云与同班掌心纹交好,又通过掌心纹认识她同宿舍建筑管理专业的随州同乡敏。敏看上去稳重而有心计,好强而努力,铁云倒是油嘴滑舌、甜言蜜语,会说笑话,会逗乐,常逗得敏心花怒放。谁也不经意,背着大家,铁云与敏已开始勾勾搭搭了。那时我懵懂,虽陪铁云一起去过一次长沙植物园和校园的后山坡扛刀,却没意识到铁云和敏那是在恋爱。

事实上,铁云在这方面早慧,上高中时他就有一女友,考上武汉民族学院。一次学校放假,我到武汉访我爷爷,他也跟了去。我不太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但铁云第一次到这里,就深深地爱上这座城市,后来他告诉我说那时他心里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设法定居在这座城市里。然后铁云让我陪他去见他女友,他女友倒不俗,很热情,并把她同班同宿舍一怀化副专员的女儿介绍给我认识。那是一个很清纯的女孩,后来回怀化,我曾去过地委大院,在她家当着她父母的面,她请我喝过一杯浓浓的橙汁,太甜,我不太喝得惯。

铁云问我他女友怎么样?我说这怎么好评价,挺好一姑娘。

铁云又问:“比掌心纹怎么样,比敏又如何?”

“这个怎么好比较——各有各的好处吧。”我喃喃回答,觉得铁云问得奇怪。很长时间后,我才弄明白,铁云来武汉的目的却是与女友分手。

我们毕业离开学校时,我和铁云、掌心纹、小刀等各奔东西,而敏、法国妹妹还在学校里读书。这时候,铁云和敏并没什么结果。我辗转在广东修了几年铁路,而铁云却漂泊到四川内江修成渝高速公路。当我回到怀化修整时,我感到前程缈茫,没甚事,决心独自去内江访访铁云,看看他是怎么生活的。当时通讯不方便,还没手机,临上车前,我给铁云发了一份电报,

这是我第一次入川,一路不顺,所以四川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到达内江,铁云并不如我愿,没来车站接我。当我辗转找到他工地住处时,却被告知他不在,前两天刚动身去广西投两江机场的标去了。我千里迢迢,却扑了个空。我问铁云什么时候返回,都说不知道。我又问铁云收到我的电报了吗?收发室说,没有什么电报。我进退两难,决定暂且住两天再说。几天过后,我发给铁云的电报姗姗来迟,终于放到了我的手上,我感慨良多,而铁云何时返回却遥遥无信。最初期望铁云陪我游成都的打算也因没了兴致而放弃,我准备打道回府——一个人灰溜溜,途经贵阳时,下车会了会同学小刀。小刀当时还没认识桐梓新娘,也是事没有,经常熬夜打麻将。

听掌心纹后来介绍说,铁云与敏一直藕断丝连,敏毕业后分到武汉,也经别人介绍好些男朋友,但她都觉得不如铁云。待到修建大京九铁路时,铁云调到湖北黄陂工点。有一次我恰巧出差路过黄陂,到他所在工地,却说他才离开,到武汉会朋友去了,又错过见面的机会。后来,我才知道他到武汉去会的就是敏。再后来,铁云和敏通过方方面面的关系,将铁云调到敏的单位,俩人结了婚。铁云和敏,一红瘦一绿肥,一外向一内敛,一精明一沉稳,倒是很互补的。铁云结婚时,也没通知我和其他同学,当时我对婚姻一片茫然,单位的人安慰我说:“急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我自己安慰我自己说:“大丈夫何患无妻?”

时间就在漫无目的中悄悄流逝了。等到“五一”节,在铁云我们几个的倡议和召集之下,在长沙开个同学会。我本想邀贾湖丽一块跟我到长沙,让同学们帮我参谋参谋。我哄贾湖丽说:“跟我去长沙吧?”谁知她思家心切,执意要回常州。

我甚至意味深长地说:“你不跟着我,我可是回长沙会老相好去哦。”

贾湖丽倒铁了心,不上当。还说:“你去就去呗,谁拴着你?像你这么丑,真有女子喜欢上你?”弄得我怪没面子的。

“猪八戒曾经说过,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我倒搬出《西游记》里猪悟能先生的一句名言来。

“老猪说过这话?不会是你编的吧?”贾湖丽根本不吃这一套。我曾对绿子介绍说,贾湖丽是那种软硬不吃的女孩,绿子倒很中肃,警告我别当着贾湖丽面这样乱说。

在长沙同学会上,铁云倒是起我的哄,我只好拿出贾湖丽的照片搪塞,其实我对贾湖丽没底,谁知道将来她会嫁给谁。铁云邀我同游大钟寺,其实也是为了看看传说中的贾湖丽。我曾对月儿调侃说:“我是无地图旅行,无目标生活。”月儿信以为真,作为格言记在心上。而在长沙同学会上,铁云不无得意地说,当时在学校,他早就瞄准了武汉这座城市;甩了高中女友,苗准的就是敏。敏能干,在外比铁云还强,省事,铁云基本不要操什么心。掌心纹的老公也是同班同学,在一旁听铁云如此表述,唏嘘不已。

一个有生活梦想,并能为梦想奋斗不止的人,往往能够梦想成真。我曾对贾湖丽转述过一个案例,说英国有一个富翁去逝了,留下一个遗嘱,谁能猜到他为什么富有的答案,将获得他一百万英磅的遗产。他将答案锁在银行的保险柜里,到期公布。大家都来猜谜,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后是一个七岁小女孩获得了一百万英磅的遗产。

“你猜猜,小女孩猜的答案是什么?”

贾湖丽想了想,然后摇摇头。

“答案就两个字,野心。穷人没有做富人的野心,安于现状,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停止了奋斗的脚步。一个有野心的人,也就成功了一半。我也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胸无大志”

“那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是呵——我就像这大钟寺里的永乐大钟。永乐大钟不是五绝吗?我可是七绝男人……

“切。”贾湖丽不屑地笑了,知道我又开始胡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六)

                              大栅栏

                              非墨


    要是你用标准普通话问这个地名,北京人会明确告诉你:“不知道,北京根本就没这地。”因为地道的北京人不这么说,他们把“大栅栏”叫成“大什栏儿”,“栅”字音读“什”,发音极轻,在舌头上打个滚就过去了,一气呵成,很好听,也很自信。便便的天使和小鱼儿念叨“大栅栏”时,都很顺溜。

    我是在大栅栏见到Jenny的。Jenny是湖南怀化人,虽然并不怎么喜欢怀化这个地方,却因为对怀化怀着某种割舍不下的情感,所以我对所有怀化人心底似乎总存有一种天然的亲近。Jenny和我是校友,她是玉兰白在大学时的同班同学同宿舍,都是学机械的。在校时,我既不认识Jenny,也不认识玉兰白,我是学土木工程的,两个专业学起来都累,我们学校流行一句戏言:“学土木的越学越土越木,学机械的越学越僵越机械。”

    她们毕业后,玉兰白分配到湘潭的一家工厂,而Jenny上了研究生,在长沙留校当了老师。玉兰白是我在网上认识的一网友,因工作和家庭原因,后来又考回母校,继续读研。和玉兰白在网上初识时,她有意隐瞒已嫁人的情况,导致我掉入陷阱,与她有过一段让我啼笑皆非的网恋。其实,我这人并不轻易相信什么人,所以我多多少少总有点儿佩服玉兰白网络本事。网恋,也不图什么,只是作为那段时间的一种精神依托。后来,还算好,玉兰白终于良心发现,于心不忍地告诉我事实真像。我虽然非常伤心,但也没有从单位办公楼跳下去的勇气和理由。我一直回避欺骗,我不相信像我如此愚笨的人,居然还会有人费心思来骗我,况且还在虚拟的网上。现在回想去,正如贾湖丽对我的评价:“老青蛙这人还是比较单纯和幼稚的。”我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我这人活在这世上是不是显得过余简单了。

    对玉兰白,想想,我有时恨不得咬她一口,但又无可奈何,因为从来就没见过,无从报复。只是有一次,她告诉我说,她要做丁克家庭,像绿子一样不要孩子。我便想做点好事,试图改变她的想法,也以此“报复”一下她。我苦口婆心地在网上对她说要孩子的几点理由和好处,并极力推荐她看周国平写的《妞妞》。玉兰白听我的劝,果然买回了《妞妞》,读后竟然大哭一场,决心要孩子。玉兰白奇怪地问我:“别人的女人生不生孩子你也管,你的闲事可管大?!还有什么事你不管——?”那当然,我口是心非地在网上回答说,这是我网上的主要工作之一。真的?玉兰白信以为真,其实她没那么容易相信人。不久,玉兰白便如愿怀孕,后顺利生下一女孩。她说感谢我,我说不用谢,孩子其实是父母生命的一种延续状态。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底里还是感到一丝淡淡的惆怅。

    玉兰白说,为了表示感谢和歉意,她将Jenny介绍给我,希望Jenny能成为我女朋友。我一口应承了,其实这时候我心里对玉兰白已缺少了信任。Jenny属虎,也已老大不小了,经常挂在网上,包括周末。有时,我在网上问她在干嘛。Jenny说在加班。我又问加班干嘛。Jenny回答说画图。我感慨了一翻,高知女子多是工作狂,哪来时间谈恋爱?而高知女子多是本份人家和好女子,自视甚高,却又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们没多少时间去搞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她们向往浪漫,却没有多少机会去放浪。我对高知女子总是充满一种莫名地同情和好奇。高知女子面对这个男权世界似乎总在拼命抗争,似乎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回某种本属于自己的权力。春天来了,高知女子就像一块冰,拒绝融化。Blueworld和Jenny一样,也是一个高知女子。

    我想见Jenny,主要是想看看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肯嫁人。我知道我与她是没戏的,一方面我不善于搞“一夜情”之类的故事,另一方面我对情感很认真也很现实,我是找人结婚,不是找人玩,我在北京,她在长沙,牛郎织女我不会干。除非她是天仙,我也许会——笑话,高知很少漂亮的。再说如果是天仙,还会留着等你?老青蛙是哪根葱,谁不知道呵。

    我和Jenny见面正是北京“非典”期间,她说与同事、导师来京参加一个国际机械博览会,先说是住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附近,后导师临时改变主意,住到了大栅栏。我心里倒好笑,觉得这导师倒是个有情人,大栅栏旅馆的房间倒是旧点,但老北京味足,处在闹市,离有名的八大胡同也不远。只是离办展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远了点,每天来回折腾,要辛苦些。

    关于八大胡同,应该有很多故事,但那些故事与我都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八大胡同是老北京的红灯区,但旧时的妓院并非完全像现代人想像的那样暧昧。记得梁实秋在《北平年景》里说:“打麻将应该到八大胡同去,在那里有上好的骨牌,硬木的牌桌,还有佳丽环列。”赛金花、小凤仙曾住在八大胡同的陕西巷里,郁达夫在《街灯》、《寒宵》、《祈愿》等多篇文字里提到“北京的银弟”也在其间,与沈从文有过关系的酉西会馆似乎也在附近……对这些,我没更多时间、精力去细玩味和考证。
下班后,我打车到大栅栏,准备在前门总店请Jenny吃全聚德烤鸭。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18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大栅栏原名叫廊房四条,明清时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经朝廷批准,在北京各街巷胡同两头纷纷建立了木栅栏,约有1700余处,黎明开启,入夜掌灯时关闭。尤以廊房四条东、西口建起的两座大栅栏“高大坚固”与众不同,成为街巷的装饰标志物,人们习称“大栅栏”,久而久之取代了原来的街名,演化为正式的街名。

    在清末全盛时大栅栏有店铺约八十家,而且家家是名店铺。有同仁堂乐家药铺、瑞蚨祥孟记绸布店、长盛魁干果店、东兆魁帽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一品斋鞋店、东鸿记和张一元文记茶庄、厚德福饭庄、聚庆斋饽饽铺、月盛斋熟肉店、天蕙斋鼻烟铺、豫丰烟店及广德、三庆、庆乐、大观楼等戏园、电影院等,都是在群众中久负盛名的店铺。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过去正月十五,大栅栏逛花灯是轰动北京的活动。

    当我站在路边等Jenny从对面小巷里姗姗走来时,已饥肠漉漉。“非典”弄得到处都人心惶惶,首都不像个首都,人也不人了。还没走到全聚德,我领着Jenny进了路边“都一处”吃烧卖。“都一处”的烧卖是一绝,牌匾据传是乾隆御笔。Jenny穿着一件白色散着零星儿碎花的衬衣,中等身材,眉目清秀,胸不大,下额上长了颗痣,说是美人痣吧,却有黄豆般大小,有点显眼。Jenny话不多,敏感,她明显感到我因“非典”的焦燥,她说:“我爸爸说,‘非典’还没感冒死的人多呢。”我吃着烧买,很高兴,觉得Jenny还有些趣,我可不是个怕死的人。

    后来,我又到大栅栏,请贾湖丽和她对我充满好奇的女友在“都一处”吃了一次烧买,让静在前门全聚德请我和帆吃了一次烤鸭。帆子也是学机械的,后来我想应该把Jenny介绍给他认识一下的,帆子没有兴趣。

[em01]
发表于 2008-2-22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非墨老兄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这样的渴望:把文中提到的书和人都翻出来看一看!!

好久不来了,欢迎常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3-7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七)


                         田义墓

                           文/ 非墨


    到法海寺之前,我先带着贾湖丽几经周折终于在模式口街边,找到了不起眼的田义墓。这是北京唯一保存尚好的太监墓地,居然只是石景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所以门票极便宜,信价比高,这多少让我感到有点诧异。

    田义墓偏,去的人少。人少就显得静,静得过分,让人有点毛骨悚然,从心底里生出一丝恐怖,贾湖丽甚至寸步不离紧跟着我。我甚至认为,天黑之后,这儿定然是拍恐怖电影的好地方。田义墓北依翠微山,南临村落,建成于明万历年间,沿中轴线依山势顺次建有门楼,华表,石像生,棂星门,碑亭,享殿,寿域门,石五供,墓碑,坟冢等建筑。

    北京民谚流传说“法海寺的木工,田义墓的石工”,田义墓的石雕堪称一绝。由石门进入,石额坊上横书“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神道”。门北有一对石制八角形华表。华表为须弥座,束腰部位雕有狮、象、鹿、骆驼、马等动物的浮雕。在华表后为文武石像生,左武右文,三米来高侧立着,雕刻犹其精细,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振憾感,让我凝视良久。武官金刚怒目,一身铠甲,手支钢鞭。文官留须,头顶乌纱,身穿长袍,手持玉笏,一幅温良恭俭让的模样。我纳闷,如此精品,何以没被设于五塔寺的石刻博物馆收走呢?掠他人镇宅之宝,设立专项博物馆,虽方便了参观者,利于文物的管理和保护,但与游览并没有什么好处。

    石像生后为棂星门,呈四柱三门牌枋形,中间有石门两扇,石门两侧前后各有四面浮雕,阳面刻有雄狮,显示其震慑作用。右边的一幅有大小狮子2个,寓为太师,少师之意,阴面浮雕为两幅双鹿图,一鹿昂首行走,一鹿俯首觅食,一动一静,谐和自然,双鹿周围有松柏竹梅。树枝间有蝙蝠,鹿脚下花草盛开,象征福禄寿,表达长寿吉祥的寓意。

    依次北行,有三座碑亭为八角砖石结构,分别为万历十年、十一年、三十三年建,碑亭上部呈圆形券顶,正中有石雕蟠龙二条。中间的碑亭为敕谕南京守备碑,碑文记载有田义为南京守备的圣旨全文。与其他地方不同,田义墓的石碑不是驮在龟蚨背上,而是立于一长方形碑座上。整座雕刻宛如一幅山水画卷,中间有雄狮呈待吼之状,身上的狮毛呈绒状,旁有松树两棵,枝叶在画卷的上方填补了上部的空白。一条小溪翻滚浪花从石雕的右上方潺潺流下,流入一片翠竹之中,浪花飞溅之状宛如工笔画卷。它的绝妙之处在于四只昆虫形象逼真。上部松树枝叶之间有一只蝉,翼之纹络清晰可辩。蝉后有螳螂一只寓意为螳螂捕蝉,下部有棉蝗(俗称扁担勾)和蝈蝈各一只,四只昆虫均刻在石上,却犹如画在纸上一样。整幅浮雕凹凸部分非常明显,立体感强烈,宛如一幅精美的工艺品。

    穿过已残破的享殿,进入寿域门,迎面是巨大的石雕,石五供,上有逼真的石香炉,供品有桃、石榴、柿子均为石雕供器物。最后面有五座坟冢,坟的构造不同明清以砖砌圆形的常见风格。它的宝顶是三合土从地面到锥形宝顶。四周有的为八角形,有的是由八块弧形石料砌成。石上的雕刻有法螺,法轮,莲花,宝瓶等八宝法器,有的雕刻民间传说的各种人物及故事。主要人物有道教的八仙,故事有西汉的苏武牧羊、羊续悬鱼等。我带着贾湖丽,下到田义墓的地宫转了一圈,地宫很小,有些阴冷,贾湖丽紧贴着我的身后,头顶着我的背,踩着我的脚跟,什么也不敢看。

    武官石像生的身后,有一院,1998年被辟为宦官文化陈列馆。宦官制度在中国有三千年多历史,该馆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分别从宦官的制度沿草、宦官的来源、宦官的职掌和使命、宦官的婚姻家庭和生产、宦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历史上著名宦官、宦官制度的研究资料等七部分进行了介绍。

    宦官主要有俘虏、罪人、民间被诱骗进贡到宫中者、为升官发财自愿阉割者四种来源。古代,男性被阉割时,在缺乏麻醉的原始手术状态下进行,被阉割者仰卧在炕上,一人固定其腰部,另外二人分别抓住其两条腿,并用布扎紧下腹及大腿上部,生殖器和阴囊用辣椒水清洗,这种原始的方法,实际是消毒过程。而后主刀者问被阉者“后不后悔”,待其说:“不后悔”之后,随之用刀将阴茎和阴囊割下。为避免术后尿道被堵塞,需用白蜡管插入尿道,并用冷水浸湿的纸将伤口包扎。这种原始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残酷的折磨人的过程。被阉者在术后要由人架起走二、三个小时才能躺下休息,术后为避免频繁尿尿,三天之内不能喝水,待三天后拨出白蜡管,尿液喷出,手术即告成功。据说,那种口渴,伤口干裂的痛苦使人痛苦异常,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手术存活率比较低,据史料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不久,就一次阉割十岁以下男童六七百人,存活者约“十之二三”。

    鲁迅认为:“中国历代的宦官,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被阉割后而入宫的太监,在生理和心理上属于不阴不阳的变态人,心理和心态极其扭曲。有一次,我与贾湖丽游颐和园永寿斋时,墙上有一介绍,太监供蛇、狐狸、黄鼠狼、刺猬为自己的守护神,这四种动物倒是见不得人,何以这四种动物为守护神,却不得而知。民间传言,自古宦官成为良臣者万无一人,所以明刘瑾、魏忠贤,清安德海、李莲英之流,多为祸害,被人诅咒。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宦官中也有杰出人才。该墓主人田义生于明嘉靖13年,卒于万历33年,别号渭州,陕西华人。他八岁净身入宫,因聪明过人,被选入内书堂学习,万历皇帝时升为文书房管事,在处理皇帝奏章时由于谨慎认真,又封为内官监太监。因其办事得力、功德显著,又被任命南京副守备。西边的碑亭中专为此记载了田义奉旨押发秦府永寿王府辅国中尉怀庸送至凤阳一事,由此深得皇帝信任。后官至司礼监印,酒醋面局印,总都礼仪房等重要职务。1998年春石景山文化文物局对解放前曾被盗的墓址进行重新挖掘,从地宫中出土的墓志铭中载田义“周慎简重,练然志成,历事三朝,未尝有过……独公始终宠遇不衰,禄米岁增,至六百余石”。评价甚高。此外,发明造纸术的蔡伦、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都在历史上留下很高的声誉,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太监们的雄性荷尔蒙已经没有了,我不知道,如何用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抑制-升华”理论来解释太监们的成就。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于1996年12月在北京广化寺因病辞世,享年94岁,中国延续三千年的宦官制度终于消亡——但沉淀在中国心底的太监心态和心理何时才能完结呢,我不知道。

    中国文人有两个不好的榜样,一个是楚逐臣屈原,一个是受过腐型被阉割过的司马迁。从宦官太监联想到司马迁,从司马迁又联想到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的外延与内涵往往被人为地缩小了,“中国文人”被人强奸了,经世济用常常被摒弃于中国文人圈子之外,小乘修练大行其道,中国文人变成几个酸腐名儒的代名词,再过多久也许连小乘修练都会被摒弃了。

 

 

 

发表于 2008-3-7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段好像没写完啊。大侠.
 楼主| 发表于 2008-4-1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八)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非墨

                                     

    一些天然复杂而积淀深厚的地方,总让我感到恐慌和害怕,因为我担心自己无法理解或被理解。我似乎总与外界保持一定距离,垫着脚跟拼命地张望。可我又究竟在张望什么呢?我又能张望到一点什么呢?

    我可能什么都看不到。离开炎黄艺术馆,风有点大,我带着贾湖丽徒步寻找中国现代文学馆。在芍药居小区文学馆路45号,我们看到一座红墙蓝瓦的大宅院,开始还以为是谁家的别墅,走近一看,原来就是要找有文学馆。掌心纹在网上读了我写的小说《你为什么不结婚》、《等待》后,告诉我说她想起了巴金《家》里的梅,希望我再接再厉,多写点如此冰洁聪明的女子,以养眼。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根本没读过巴金的《家》,电影也不喜欢,而且潜意识里觉得《家》模仿《红楼梦》,却又没有《红楼梦》写得好,读《家》还不如多读一遍《红楼梦》。说实在话,我不太喜欢巴金的作品,读的也少,但我很佩服他的人品,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一个没拿一分钱工资的真正自由撰稿人,一个专靠稿酬就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人。

     当我还在湖南怀化时,因为闲,上班也无什么大事,我曾认真地啃读过巴金的《随想录》,一百五十多篇文章写得朴实、简单而沉重。知其雄而守其雌,知其智而守其拙,巴金在《随想录》里主动放弃了各种写作技法,回归到写作的“童稚”时代和“原生态”,我深深地被他的忏悔和真诚感动。在我看来,中国人是极其现实的,没有过真正意义的宗教,中国人是缺乏忏悔精神和救赎意识的民族。在《随想录》中,巴金提议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和中国“文革”博物馆,前者实现了,后者落空了。巴金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惟有不忘“过去”,才能作“未来”的主人。他希望“不让历史重演”,但中国历史总在轮回的怪圈里反反复复,中国人的思想更多的是逃避而非直面,更多的是追寻而非反醒。“文革”博物馆之所以到现在还建不起来,我以为有其更深层次的中国土壤原因和不可言说的逻辑,而非巴金们天真和善良的想法就可以成就的。但巴金提出,而别人不提,说明巴金比其他具有话语权的人更为率真,因而也更为难能可贵的。

    该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中心,集文学博物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文学资料研究、文学交流的功能于一身。其任务是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报刊、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资料、档案资料和有关的研究资料。文学馆现共有藏品38万件,其中书籍23万册、杂志2100多种、报纸142种、手稿13824件、照片16173件、书信11600件、录音带360盘、录像带442盘、文物4380件。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目前已建立的有巴金、冰心等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文库共81座。一个文学家在此能占一席之地,等于名字和著作步入圣殿,存在某种象征意义。在我看来,就像佛陀端坐寺庙的神台,耶稣走进教堂的神坛,所得所失,承继或嬗变,我有点说不太清楚。

    中国现代文学馆有“九绝”。第一绝是门口的巨石影壁,是专门从山东莱州劈山取来的樱花石,八米长,两米半高,厚一米,约五十吨重,顶部刻意削成山状,以求“残缺”和自然美。影壁前后都刻有巴金的话。前面是“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背面是:“我们的新文学是表现我国人民心灵美的丰富矿藏,是塑造青年灵魂的工厂,是培养革命战士的学校。我们的新文学是散播火种的文学,我从它得到温暖,也把火种传给别人。”我不知道是何人所选,巴金说过很多好话,为什么却选这么两段?

    第二绝是名人题写的四个馆名,文字一样,字体不同。在红色花岗岩墙面上,嵌着用产于河北曲阳“草白玉”石头雕成的“百花齐放”浮雕,据说是第三绝。文学馆主厅正门是江泽民总书记所提馆名,而东、北、西三面却是由巴金、冰心、叶圣陶所提写。我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体现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说明“文以载道”的传统要求融化在中国文人的血脉之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个“紧箍咒”。在此,我不想对此有更深的辩说,只是借用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了题为《文学的理由》的演讲中一段话表明我的态度:“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只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作家刘再复曾经感叹说:“中国二十世纪的杰出作家群中,真正具有彻底的文学立场的作家很少。像茅盾这样有才华的左翼作家,也不得不把自己的作品变成政治意识形态的形象转达形式(如《子夜》)。1949年之后,连老舍、巴金也不能不放弃文学立场,把文学变成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即使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也不能不声明过自己愿意‘听将令’,把自己的部分作品变成‘遵命文学’。左翼作家之外,像张爱玲这位本是反潮流的作家,最后也守不住文学立场,写了《赤地之恋》这种政治号筒式的小说,演成天才夭折的悲剧。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老作家中,能把文学立场贯彻到底的,似乎只有沈从文,可是他的后半生几乎没有作品。”

    推门进馆,门把是巴金的手模翻做的,很别致,也很有创意。正门的两侧,高3.6米、总宽28米的彩色玻璃镶嵌画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鲁迅《祝福》、郭沫若《女神》、茅盾《白杨礼赞》、巴金《家》、老舍《茶馆》和曹禺《原野》中的人物。正门前厅的东西两侧分别立着两个大青瓷花瓶,每个高3米、重1.5吨,上面有五千多名中国作家的签名字迹。宽大的过厅两侧是两副令人震撼的18米长、2.8米宽的巨副油画壁画《受难者》和《反抗者》,分别取材于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叶圣陶、艾青、许地山、沈从文等的作品。这是文学馆的第四至第七绝。

     文学馆设有四个面积分别为500平米的展厅,底层和一层展厅为可更换展厅,二层和三层为固定展厅。我和贾湖丽去时,一层展厅正展出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七位文学大师的写作和生活环境的模拟实景为主要内容的“二十世纪文学大师风采展”;二层展厅展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展”,我一一给贾湖丽介绍,如数家珍,好像在给她上一堂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让她佩服不已——天呵,老青蛙,你居然还真的懂得文学。我曾对帆子说,泡妞一定要扬长避短,避实就虚,让女人敬佩和崇拜男人。但也不尽然,有时候处处想标榜聪明,适得其反,却处处显示愚蠢。

    “文学是什么?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不,其实我并不懂文学,我只是不务正业,很多年来没事时,读过不少这些没用的杂书而已。”我对贾湖丽很认真地解释说。我时常幻想能够超越生活的常规和平凡,我还时常幻想能够超越生活的神圣和传奇,事实上我什么也不能超越。贾湖丽对此半信半疑,似懂非懂。文学馆的三层展厅是“作家文库展”,主要展示18位作家的模拟书房,全部都是作家捐赠的藏书和实物。三层展厅四壁的大书架共收藏属于“作家文库”的藏书8万册。设在底层展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藏书票画原作展”,展示五十二位当今国内最有影响的画家为文学馆开馆创作的藏书票画。

    走出主厅,已是黄昏,就快闭馆了。文学馆还有一个庭院,是按朱自清《河塘月色》意境设计的池塘和喷泉;在绿地和草丛中,有当代一流雕塑家们分别为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叶圣陶、朱自清、丁玲、艾青、沈从文、赵树理等13位文学家制作的雕像。除冰心的雕塑是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的外,其他是铜或铁质的。这是第八绝。

    第九绝是在文学馆东门内小广场上,在两列罗马柱廊中央,摆置着一块从北京房山找来的奇石,体积巨大,像一尾展开的孔雀屏,中心有一个溜溜圆的孔,透空,而且连着一个缺角,是一个逗号,似乎是寄予中国的文学事业以“逗号”的未完待续。目前,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徽就是一个“逗号”。这个设计和寄寓都是我比较喜欢的。

    除了展览之外,目前最有意义的是每两周在文学馆B座多功能厅举行一次的星期义务演讲——《在文学馆听讲座》,时间为周日上午9:30-12时。自2002年7月,《在文学馆听讲座》于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每周三定期播出,我就经常看该节目,但没有在现场听过讲座。贾湖丽很少看这样的节目,她和我母亲一样,喜欢看那些甜甜蜜蜜、泪泪滴滴,花时间但不需要动脑子的电视连续剧。

    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有时想,人生真的需要思索吗?这是另一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京景物记略之三十九)

 

 

慈善寺塔

 

文/非墨

 

 

去慈善寺塔,是因为到定慧寺附近访鬼哥的一点因缘。

一个景点、或一个人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够碰到一起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总有点儿什么前因后果吧。有的人同在一座城市,同住一条街道,甚或同住一个楼道,却一直没有什么交往,可是若干年后到了北京或另外一座城市突然接识突然亲切起来,有了交道和交情。

鬼哥是贵阳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这人笨,所以心底里并不大喜欢贵阳人,贵阳人有点怪怪的、让人难以琢磨得透的机灵和诡秘。幸亏鬼哥算不上怎么地道的贵阳人。我这么说,足见老青蛙内心不干净、为人不厚道,而且打击面太大,肯定会树敌很多,容易遭人闷棍。什么的人才算得上“地道的贵阳人”呢?至少“地道的贵阳人”的内涵与外延,我都无法确定。而事实上,我虽然是个湖南人,却与贵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认识的湖南朋友不多,接识最多、影响最深、交情最厚还是些贵阳朋友。

认识鬼哥,时间其实很长。那时,他还在贵阳,在当时我所在单位的上级单位的党委宣传部里任宣传干事。由于鬼哥与同学小刀有些交情,交情的热传感性很强,所以与我也有了些交情。后来,在修南昆铁路时,我和鬼哥在工地上又为一点小事,合作过一次。在修株六铁路复线时,鬼哥原来的老丈人却是我的直接领导,因这关系似乎又近一层。其实细想去,也就这些了,没有太多或更深的交流和沟通,没有能够成为知交和诤友。只是后来,鬼哥突然就消失了,由于没有什么很深的交道,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和不妥,日子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各自向前行走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轨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交叉碰在一块,又不知道何时,又会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待我到了北京,通过小刀,才知道鬼哥住在太平小区。太平小区离莲花池很近,就在我单位的对面,近得离奇。想不到居然会如此的近,心底里便生出一点“他乡遇故知”的俗感来,自己也唏嘘不已。鬼哥给我打电话,那时我正无所事事,他让我抽空到他家吃贵阳米粉。米粉是鬼哥上午托人从贵阳空运带过来的。我也想念贵阳米粉,想念与一鹤悠然、马车夫斯基在贵阳双峰路上吃米粉的日子。

鬼哥的家在首航超市的旁边,临街,小两居穿堂的老房子。见到他时,鬼哥居然还是老模样,瘦瘦精精的,一脸腊黄,一点也不显老。房子里除了他,还有一女子。因这女子,我吃了一惊。后来,与鬼哥独处时,他才吞吞吐吐告诉我了一个大概。几年前,他因病及其他原因辞职去了海南,后辗转到了北京攻读经济学研究生。一个学中文的大专生,去读经济学硕士,着实让我佩服了一下。更让人佩服的是,一年后他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并将在苏州读大学时的初恋现已离婚的百合从兰州接到了北京。而我怀疑,太平小区的这女子与他只是同居关系,我对此只是充满疑惑,并不敢多言别人的隐私。吃了米粉,味道着实不错,在北京要吃这样地道的贵阳米粉,难。

最大的秘密可能就是没有什么秘密。世界本来很简单,也许是被人为地复杂化了。对于鬼哥的事情我并不探寻和细问过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隔了一段时间,鬼哥给我电话说,将家搬到东五环之外红松园附近去了,虽偶尔还通个电话,因隔得实在太远,所以还是疏了来往。又隔了一段时间,鬼哥突然告诉我将家又搬到了定慧寺,并告诉我说,搬到朝阳区是一重大失策。为何失策,我并没深究。我坐公交车到定慧寺时,远远地看见昆玉河边一塔,还以为塔下就是定慧寺遗址。到了鬼哥新家,就说,等吃完饭,希望一起去访访定慧寺。

在鬼哥定慧寺租居的房子里,我第一次看见了百合。百合与我同年,大学毕业后,在兰州一所中学教书,结婚并生有一子。她儿子,我和贾湖丽后来在南四环的草桥鬼哥与百合购买的二百多平方米空荡荡的复式楼里见过,尖嘴猴腮,好像有点营养不良,或是像他亲生父亲。儿子一般像妈,怎么没遗传百合的优点呢?百合长得漂亮,皮肤白,眼睛大而忧郁,北人南像。贾湖丽对百合长像和气度,赞不绝口,甚至事后还痴痴地对我说:“要是我到她那岁数,还能那么漂亮,那该多好呵。”

鬼哥究竟在折腾什么?我有些困惑。爱情是什么?爱情也许只是一团虚幻。我们从少年时,就开始苦苦等待和满世界到处寻觅爱情,而事实上爱情就像是我们放飞的一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留在我们手里的,也许只是舍不得丢弃的一点可以追索的依稀线索。我不问,鬼哥也不答。这样很好,相安无事,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难堪。吃完午饭,百合保持着南方午睡的习惯,准备休息,我便邀鬼哥一起去访定慧寺。鬼哥说定慧寺就在楼下附近,虽是近邻,却从来就没去过,值得去看看。那时候,百合刚到北京,正在恶补英语,准备考研。我们出去,一举两得,也可以不打扰百合的复习。

下楼,往西去,不远,在街边的红墙上嵌着写着“定慧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该寺初名善法寺,后改名云惠寺。清康熙四十一年,赐名定慧寺。该寺在明、清两代属京西名刹。现仅保留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明代建筑风格。并保存有明正德、万历,清康熙、乾隆敕谕碑记等五块。寺内松柏多株,以松抱槐和皂角树而独具特色。但该寺似乎为属军管区,门口为军人把持,不得进入。我只能站在外面,远远地像特工一样向里望了望。

这多少让人感到一点遗憾。但我倒兴致勃勃邀鬼哥,顶着烈日,望街对面远远的塔去。塔在玲珑公园内,门票也如莲花池一般,极其便宜,这些地方多是附近居民平常休闲纳凉之地,外地旅游之人多不来。此塔附近居民称玲珑塔,官方称谓叫慈善寺塔。来到塔前,绕塔三圈,塔虽残破,却极具沧桑感,是座好塔,入心入肺。鬼哥倒觉此塔平常。

细究此塔,还有一段典故。话说明万历皇帝神宗10岁继位,上皇后尊号为“仁圣皇太后”,上生母尊号为“慈圣皇太后”。他的生母李太后原是宫女,在宫中本来没有地位,只是一不小心被皇帝宠幸了,却偏偏怀了孕并生下儿子。而这儿子也很争气,没被宫庭斗争害死,当了皇帝。儿子当了皇帝,作母亲的仍然没有地位,吃饭时仁圣太后和万历帝坐着,慈圣太后却要站着。在明万历时期,内廷有仁圣皇太后坐镇,外朝有大学士张居正把持,而万历皇帝尚幼,才10岁,在这种情况下慈圣太后依靠什么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地位呢?一天,慈圣太后夜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神说她是九莲菩萨转生。政治有时候就这么奇怪,借着这梦,她趁热打铁,捐资在北京阜成门外修建一座慈寿寺,供奉九莲菩萨。寺中还修建一座高塔,名“永安万寿塔”,俗称慈寿寺塔,亦称八里庄塔。明朝人信佛,从此再没有人敢欺负慈圣太后这位现世“九莲菩萨”,不光如此,史载这位九莲菩萨还常有灵验的奇事。自古宫廷斗争是非常险恶的,慈寿寺可以说是这位草根”皇后为自保而建的,也说明慈圣太后是很有心计的女人。

慈寿寺及塔建于明万历四年,距今已四百多年历史,基址原为明正德太监谷大用墓地。清光绪年间慈寿寺废于一场大火,仅剩这孤塔。慈寿寺塔为八角13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50米,仿北京天宁寺辽塔建造。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40个小龛,刻有200多个人物,体态形式各异,有的依旧栩栩如生,有的却已风化。塔基上面是3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东西南北四面有砖雕券门,南面券门额书“永安万寿塔”,其余四面为券窗,门窗两侧原有泥塑金刚力士神像,现已残破。密檐上每根檐椽都挂有铁制风铃,原共3000多个,有风时铃铃作响,人称“玲珑”,现在塔下辟为玲珑公园可能源于此。每层檐下均有24个佛龛,内供铜佛。塔刹为铜质鎏金宝瓶。慈寿寺塔是明代密檐塔的代表作。塔的两侧立有石碑,左刻紫竹观音像,右刻鱼篮观音像及关圣帝像。塔前不远处,还有两株古银杏树。

北京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即使外表看来寻常的地方或寻常的人,都暗藏着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和事件。自从尼采判了上帝的死刑,上帝死了,我们还能相信谁?有人说:相信自己。但我是谁?老青蛙是我吗?自我同样是值得怀疑的。

 

 

发表于 2008-7-2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塔基座中部,有一圈佛教乐器的砖雕,十分精致可爱,据说是全国孤例。我98年去看的时候,门票五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7:20 , Processed in 1.226440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