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烤白薯列入北京小吃的历史不算长,约在清末民初,所以有人写诗说:“新传烤薯法唐僧,滋味甘醇胜煮蒸。微火一炉生桶底,煨来块块列层层。”诗中“新传烤薯法唐僧”,是说唐朝的僧人明瓒有烤芋法留传下来,今人的烤白薯是沿袭唐僧之
法的一种创新罢了。从中亦可知烤芋(薯为北方人对山芋的称呼)的历史悠久了。
烤白薯是在大木桶内,今人用油桶,内生小煤火炉,炉上架铁丝网,将白薯列于网上烤至熟烂,它的口味确实胜过蒸煮方法,有一种焦糊甜香味儿
举报
北方天气比较寒冷,白薯容易冻坏,而它在昔日又当一半主食,故必须认真保存。北方的白薯霜降后要入窖,既防冻又防烂,可以吃到开春。入窖的白薯,水份逐渐吸干,糖份更多,味道特别甜美。无论是烤,是煮,都充满蜜汁。尤其是煮白薯,吃到最后,蜜汁布满锅底,一块块白薯已不成形,完全浸泡在蜜汁里。这种极烂极甜的锅底白薯很受人欢迎。于是大家不叫它白薯只叫“锅底儿”。小贩也就以“锅底儿”招徕顾客。即使白薯刚出锅,高出锅沿堆得像小山一样,也照样称“锅底儿”。打算真正吃到锅底儿,要等到快卖完只剩下十来块的时候。
秋天里各种水果、花生、栗子都是引人入胜的食品。可是经济实惠无过白薯。糖炒栗子虽美,岂是一般市民经济能力所遍及?而白薯虽每日一尝,所费不过几枚铜板。而且其味之美,岂在栗子之下?
烤白薯当然是另有长处,它虽然不像锅底儿泡在蜜汁里,但烤得皮焦而香,蜜汁自内向外渗出,口味之佳更有独到之处。(大家都可以经常感受到了)到了深秋,锅底儿自然也就让位于烤白薯了。
烤白薯……
呵呵……
口水~!!
现在北京一到冬天,马路边上卖烤白薯的很多~!
几乎每次遇到都会买一块~!
感觉中就好象一个冬天要是没吃过几块烤白薯,糖葫芦什么的就白过了冬天一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16:35 , Processed in 1.14475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