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7-3-2 18:05:03的发言:同意!什么事情大家不要用一两个字去断定他的好坏,该实事求是的分析真相,然后采取正确的策略去实行. 圆明园遭遇“四劫”方成废墟2 S+ [- b+ f8 w4 O" N+ }9 }1 U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四十景仍剩下超过13处的景观,山形水系也并未破坏。此后100多年,遭难的圆明园是如何历经火、木、石、土“四劫”,而彻底变为一片废墟的呢?知名圆明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专家王道成向本报揭示了历史真相。
: S0 _& p5 q$ Q& j7 ^% n$ z* [7 I 1860年:“火劫”5 u! ~# ~! W: s, h; W3 i6 W( M; y6 {
1860年,圆明园遭焚毁,建筑绝大多数被烧毁,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十二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没有船,烧不到。”王道成说。1860年后,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但这场劫掠和焚烧,是这座名园灾难的开端。
& r5 J# I/ s2 `& ^9 P6 A 八国联军入北京:“木劫”
7 z4 s1 j" \$ q 王道成认为,目前并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进入圆明园劫掠,真正让圆明园遭受“木劫”的,是清王朝驻守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这次的破坏主要是大量古树被砍伐,甚至烧成木炭拿出去卖。同时,残余的陈设被洗劫,幸存的建筑物被拆毁。这些劫掠和损坏,已无数字可考。从此,圆明园的古树破坏殆尽。但此时,圆明园的山形水系仍然没有遭到破坏。
北洋军阀时期:“石劫”
9 {; c# d# [. ?; X$ K 清王朝覆灭后,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的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了圆明园的石料。比如,军阀王怀庆把圆明园的一些石料拉走,修自己的达园。抚顺张作霖的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的东西,燕京大学的翟牧师从圆明园私拆走了一对华表,至今仍矗立在北京大学西门内。. g, c5 X1 k3 @" G+ s$ z v& d* a. U
1917年至“文革”:“土劫”- `+ _; I) k* @5 z/ @6 c1 F
1917年后,一些农民开始进入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据 1980年统计,圆明园里共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住户有270多家。农民进了圆明园后,为了种水稻,要挖山填湖,因为水深了水稻种不出来;为了建房屋,要挖山取土;为了在圈里养猪羊,要挖山垫圈。
0 x% ]+ k' }& X* q+ d “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其实是近几十年才破坏的。”王道成叹道。! F' O$ m( j; a6 n6 ?
学者追忆
$ u: h1 f; ~2 j A4 B 1975年圆明园初见印象0 o% g/ c& T) j W' U4 E+ S
1975年圆明园初见印象
) ]4 d/ G4 H ^2 }2 M6 p7 C 1975年,王道成应颐和园之约,为颐和园写书,考虑到三山五园的整体性,王道成提出去圆明园看看。8 X& Z0 P/ v$ a# Z! Y
一辆吉普车载着王道成和三位专家来到当时的圆明园旧大门口,车子就没路可走了,王道成一行只好下车步行。商量着,先去看看福海,因为那里是圆明园的中心。
8 b3 Y4 U! }4 N# X0 \ P, P1 W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走进去,触目所及,完全跟农村一样。”王道成回忆说,园子里到处是矮小的农民住房、瓜棚豆架,一幅鸡鸣犬吠的景象。“我们直奔福海,入目是一片稻田,边上几棵大柳树,耳边是田里青蛙的叫声,和柳树上的蝉鸣。”回想当年史籍对蓬岛瑶台神仙境界般的形容,王道成已无法想像此地原先的模样。
: \0 S2 [: b& K4 Y “故宫禾黍,人世沧桑。”王道成的脑海里只有这八个字。 *************************************************************************************** 我看圆明园里都给植树绿化得了。。。这么大块地方植树造林,还能起到保护遗址的作用,绿化成果还能为现实的人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再怎么恢复都是画蛇添足!你们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