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6|回复: 23

雍 和 宮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25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自己写的导游词,欢迎大家指教!                                                      

                                                   雍  和  宮
雍和宫门前
雍和宫位于北新桥街路东,是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雍和宫南北长400米左右,占地约6.64万平方米。这座寺院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深远和殿堂的宏伟,还在于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馆藏、众多充满雪域风情的唐卡佛画和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佛像。
    下面介绍一下雍和宫的历史变迁。明代这里叫太保街,是明末太监们的官房,规模不大,只比老百姓的民房稍高一些,灰瓦屋顶,无特殊之处。清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此为其四子胤禛修建贝勒府。由于胤禛生母身位不高,故在营建府邸方面本人不敢太挥霍。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之后,才敢向朝廷提出预支三年王俸的要求,大肆修建王府,即雍亲王府。1723年胤禛继承大统,即清世宗雍正皇帝,他的家庭照例搬进了皇宫。在他大肆铲除异己的政治活动中,其御用工具“粘竿处”(特务机关)就设在原雍亲王府。在他继位后的第三年(1725年),把王府的一半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另一半赐给喇嘛章嘉呼图克图,作为黄教的上院。后来行宫部分失火,仅剩庙宇部分。1735年雍正因暴病在圆明园里去世,乾隆即弘历继位。乾隆皇帝在与当时内蒙地区的最高活佛三世章嘉若必多吉探讨后,于1744年将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乾隆此举出于四个原因:1、尊其母愿和其父在世时信佛的宗旨;2、要符合清朝对“潜龙邸”的处理规定;3、对蒙古等少数民族表示“怀柔”之道,来稳定边防;4、为其父超度亡灵。
雍和宫牌楼前
雍和宫最南端第一进院落内有一座照壁和三座牌坊,均为乾隆九年(1744年)建。与大照壁相对者,是三间四柱九楼的五彩牌坊,南面书有“寰海尊亲”,意思是说宇宙中所有的众生一起信仰佛教;北面书有“群生仁寿”,意思是说信仰佛教民众相互团结就能幸福长寿。东西两侧的牌坊均为三间四柱七楼式。东坊书“慈隆宝叶”、“四衢净辟”。“慈隆宝叶”意思是说这里存放着慈善的丰富的佛经;“四衢净辟”意思是说寺庙周围是洁净的圣土。西坊书“十地圆通”、“福衍金沙”。“十地圆通”意思是说一个人出家到成佛要经过十个阶段(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夫、声闻、罗汉、菩萨、佛),只有经过这十个阶段才能完成全部科目,对各种佛的道理运用自如,大彻大悟;“福衍金沙”意思是说佛教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犹如印度恒河里的金色沙粒,数也数不清。中坊两侧的大石狮为当年王府遗物。进牌坊向北,南北贯通的笔直大道叫“辇道”,长约150米左右,为帝后龙车凤辇所专用。
雍和宫的甬道上
辇道北端即昭泰门。昭泰门有三个门洞,中为御路,两侧垛墙上饰有二龙戏珠和寿字等图案,意为“福寿双降”。

昭泰门内的庭院中
雍和宫从前到后共有七进院落,穿过昭泰门,我们来到的是第三进院落。这里有4组高大的建筑物两两相对,紧靠昭泰门东侧的是钟楼,西侧的是鼓楼。我国寺庙向来都有晨钟暮鼓的习惯,本院的喇嘛僧众每逢初一或十五上午诵经,都要派专人上楼击钟,为这座古刹平添了几分肃穆庄严的气氛。靠后边的一组建筑为重檐式八角形的碑亭,东碑亭里的碑文用满文、汉文书写;西碑亭里的碑文用蒙文、藏文书写。4种文字的内容一样,汉字碑文是乾隆御笔。从内容上看,它不仅讲述了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的几点理由,而且也表达了乾隆本人对父皇的深深怀念之情。
雍和门
雍和门是雍和宫的第一进大殿。这座5间两进的“勾连搭”大殿,表面上看是5间房子,实际上是两个5间合并在一起改建而成的。这样的殿堂,也被叫做“明五暗十”。殿外前檐正中悬挂着乾隆所题“雍和门”蒙、藏、汉、满4种文字的匾额。此殿为什么叫雍和门而不称天王殿呢?因为它当年是雍亲王府的正门,后改成喇嘛庙,便成为庙的山门了。
天王殿门前还陈列着1对乾隆年间的青铜狮子。它们造型生动、神情活泼。东面的雄师,前爪戏弄着一只绣球,形象妩媚可爱;西面的雌狮,前爪抚按着一只小狮,流露着母爱之情。小狮仰面朝天,四爪嬉闹。这对铜狮铸造精美,显示了我国古代铜铸艺术的光辉成就。
进入殿内,便见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端坐着一个袒胸露乳、笑容可掬、木刻贴金的和尚。名叫布袋尊者,就是民间所说的大肚弥勒佛。他原名契此,法号长汀子,五代时后梁人居于浙江奉化。传说他平日手挽布袋,见人即乞,所得全部献给寺庙,自称未来佛弥勒转世。殿中供桌上摆放着乾隆年间所制的景泰蓝掐丝“五供”1堂:正中是香炉,左右为蜡台,再两边摆花瓶。供桌两边陈设古铜薰炉1对,系清代作品,外形别致,做工精巧。
布袋和尚像的左右,还各有1座3米多高的圆形紫檀木的长寿塔。塔的造型古朴秀丽,每座塔均为9层。塔壁上摆满了约10厘米高的泥塑佛像。它们是无量寿佛和白度母佛。从下到上逐层递减,据统计共有佛像274尊。
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神像巨大,金盔戎装,法身雄伟。印度佛教传说,在须弥山山腰有一座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住一王,各护一天下,分守四大部洲,即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所以又叫“四大天王”。殿内西边北端供的是东方天王,又叫“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此王手中持琵琶作为标志,护东胜身洲。南端供的是南方天王,又叫“增长天王”,能令他人盖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赡部洲。殿内东边北端供的是西方天王,又叫“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蛇,护西牛货洲。南端供的是北方天王,又叫“多闻天王”,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幢,表示福德之意,护北俱卢洲。每尊天王的脚下,都踏着两名小鬼。据说这8个小鬼代表了人间的“贪、嗔、痴、爱、杀、盗、淫、妄”等一切邪恶和不好的欲念。
绕过大肚弥勒佛身后的围屏,可看见一尊面北背南、手持金刚杵、戴盔穿甲的武士,他就是韦驮。他脚踩浮云,在身后镂空木雕流云的衬托下,仿佛腾空一般。据传,他是释迦牟尼舍利子塔的忠实护卫者。无论哪一座寺庙,韦驮像总是在第一层大殿的背后,作为庙宇的护法神而供奉。
铜鼎
从天王殿后门槛,向北十步之内,是高4.2米的青铜大鼎。此鼎铸造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为清宫内养心殿造办处的制品。它是用清宫库内积存的破烂铜器改铸而成。鼎炉外表呈黛青色,俗称鳝鱼青色,很像商代的青铜制品。鼎的上部有6个小窗,名叫火焰喷门,雕有6对云龙戏珠。底座平面上,凸雕出3个狮子滚绣球的图案。它们神情不一,造型十分生动。鼎炉的三足上雕有狻猊。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喜烟火,似狮,香炉腿上一般都采用它的形象。狻猊图案精美,造型浑厚。这样的香炉,现在全国仅有两座,一座在雍和宫,另一座在紫禁城的御花园内。据说清帝每次来雍和宫拜佛,都要向铜鼎进香。
御碑亭
绕过铜鼎,就是御碑亭。建筑结构系重檐四角攒顶式。亭顶采用黄琉璃瓦,梁柱上彩绘贴金,两檐8个角上各系风铃1个,令人十分注目。
进入饰有朱漆的栅栏门,见亭内矗立1座高6米的巨大方形石碑。碑周刻有云龙波纹及狮兽等装饰。碑的四面分别用满、汉、蒙、藏4体文字刻着乾隆皇帝82岁时所写的文章《喇嘛说》,全文678字。
这座御碑亭,不是改建喇嘛庙时的建筑物,而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建。碑文记述了喇嘛教的来源及乾隆本人对喇嘛教所采取的“怀柔之计”。《喇嘛说》一文,现已成为后人研究清代民族政策、黄教政策的重要史料。
嘛呢杆
嘛呢杆,高25米,底座分别为石雕卧狮。杆顶上挂的不叫旗子,而叫嘛呢幡,是喇嘛教“驱邪、镇魔”的旗幡。旗幡上面绣有梵文六字真言咒语,读做“唵嘛呢叭咪吽”。其中“唵”表示“佛部心”,念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只有身、口、意同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只有使自己的思想、言论、行动同佛的要求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传说此宝出于龙王脑中,如得此宝,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所以又叫“聚宝”。“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象征法性和莲花一样纯洁无暇。“哞”表示“钢部心”,是祈愿成就一切,普度众生,达到成佛的愿望。藏传佛教把这“六字真言”看作是密宗经典的根本,主张教徒循环往复地持诵思维,念念不忘,以此积功法,功法完满,可得解脱。
须弥山
穿过御碑亭,一座高1.5米的青铜须弥山,坐落在汉白玉雕成的椭圆形池子里。池子下面是两块大汉白玉拼在一起的底座,座四周遍刻各种佛像,雕刻十分精细。这座须弥山是明朝万历年间掌印太监冯保施供的,后移放此处。
须弥,梵文音译,意为“妙高”,又称“金刚山”。佛教认为:须弥山居于世界中央,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组成,故曰“妙”,高“八万四千由旬”(1由旬为15公里),乃众山最高者。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在第七金山外有咸海。咸海四周为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大部洲,其外由铁围山环绕。山顶为重檐楼阁式的宫殿,名“善见城”,为三十三天之主、欲界诸天之一的帝释天居住的地方。所谓“天”,主要指有情众生因各自所行之业而获得的殊胜果报,而并非指自然界的天。据说帝释天所居住的善见城外有善法堂,他与诸天常在此相聚,商议天下善恶诸事。善见城之下为广袤的天穹,有各种星宿,星宿之间有线相连接,形成了各个星座。据天文学家说,星座的分布和标记大体上符合今天天文学的研究成果。须弥山简直就像一座天地一体的宇宙模型。创作者独具匠心地把宗教学说和自然科学巧妙地融成一体。星座之下为犍陀罗山,是四大天王所居之地,他们各自率领着八大将领守护四方。在层层山峦之间,分东南西北排列着一层层殿宇,呈阶梯式,这又是四大部洲的象征,其周围环绕九山八海。再下山峦叠嶂,共七层,很有动感。
在须弥山之下,八瓣莲花形的石槽内,蓄满了清水,象征咸海。石槽之下呈束腰形,由两块汉白玉石料组合而成。分上下两层,每层浮雕十六尊金刚力士,上层由于有石槽遮护,线条、刻痕十分清晰,而下层风化较重,但仍能依稀辨出每尊金刚力士的动势。
雍和宫
离开须弥山,来到雍和宫。这是一所结构为单檐歇山顶、面阔7间、前出廊后带厦的雄伟建筑。它原是雍亲王府的银安殿,当初是雍亲王胤禛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它相当于一般寺庙大雄宝殿。
殿内供有3尊近两米高的铜质三世佛像。正中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因为古印度教徒尊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为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所以此殿又可以叫做大雄宝殿。东为未来佛弥勒;西为过去佛燃灯。释迦牟尼两侧的站像是他的两大弟子,西为阿难,东为迦叶。
三世佛前供桌上,陈设乾隆年间制作的铜镏金“七珍”、“八宝”。“七珍”中“轮宝”,表示佛教有如金轮常转永远不息不灭;“如意宝”,表示佛教圆明光莹;“女宝”,表示佛教妙静和平;“主藏宝”,表示佛教能够坚守戒律;“象宝”,表示佛教力大无比;“马宝”,表示佛教传播广远;“将军宝”,表示佛教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任何邪魔。“八宝”中“轮”,即法轮,暗喻“轮回”之意;“螺”,即法螺,为佛家之法音;“伞”,指帏幅长垂的黄缎伞,佛以伞护众生;“盖”,即帷幅较短的白缎盖,象征佛法的力量;“花”,即莲花,不尘不染;“罐”,即有盖的圆形水罐,象征功德圆满;“鱼”,即一对腹对腹、头对头的金鱼,象征自由与解脱;“长”,指图案花纹中的盘长,佛教教义贯穿始终。这八种供物佛教界视为贵重宝物,它的形状、性质和作用,都和佛教经典中的某一句话的意义有关。供桌上供“七珍”、“八宝”寓意“佛教兴旺不衰”。在大殿内两侧还各陈列着两个大木质彩绘转经筒。供桌正前,设乾隆年间掐丝景泰蓝大五供一堂,高近3米,实为清代工艺珍品。五供东西成对摆设有木胎灵芝、银质嵌珠阴阳大法轮,重599.6两;木胎珊瑚、以及法鼓、铜磬等。
殿内东北角有地藏王菩萨,西北角有弥勒佛。西墙上的挂像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东墙上的挂像是庇护众生的“大白伞盖”。殿内两面为十八罗汉像。
讲经殿
讲经殿,是雍和宫四学殿之一,在雍和宫大殿的西南。上下两层并带廊,共14间。此殿是喇嘛们研究、学习显乘之所。所谓“显宗”,是显扬说一切有部正统理论的意思,也就是说释迦牟尼公开宣说的佛教教义。主要经典有: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戒律本论、俱舍论五部大论。殿内所供多是铜质鎏金佛像。有文殊菩萨、白度母、无量寿佛、尊胜佛母、四臂观音、绿度母等;还供有三尊彩色的空行佛母①像:狮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熊面空行母;还有两幅文物价值很高的佛画,一是极乐世界唐喀,另一是二十一度母唐喀。所谓度母,亦称“救度母”,是藏传佛教女佛名。传说为观音化身的救苦救难佛,以颜色、形态区分为二十一相。
密宗殿
密宗殿,在雍和宫大殿的东南。上下两层并带廊,共14间。此殿是喇嘛们学习密宗的地方。密宗又叫“真言宗”,所念经典叫“密乘”,自称受法身佛大日如来(即释迦牟尼)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为“真实”言教,故称密宗。后来黄教把密宗和显宗融合,成为佛教内的一派。密宗经典有:事部、行部、瑜珈部、无上瑜珈部教法。殿内中间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往北是弥勒佛、塔阿克护法佛、四臂勇保护法佛、骑羊护法佛;往南是喜饶僧格佛、重楼歇山式木佛龛。佛龛上下两层,内供铜鎏金佛像,上层从南往北为绿度母、文殊菩萨、千手千眼观音、无量寿佛、旃檀佛、释迦牟尼、四臂观音、白度母和大白伞盖佛母;下层从南往北为六臂勇保护法②、大威德金刚③、密集金刚④、上乐金刚⑤(拥抱金刚亥母。金刚亥母:藏传佛教密宗本尊佛,女身,为上乐金刚明妃,其像呈与上乐金刚拥抱形。)和阎魔护法佛,均为密宗佛像。
大威德怖畏金刚是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珈部的本尊,又名“牛头明王”,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法之功,谓之大德”。佛像为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裸体,拥抱明妃罗浪杂娃(为藏传佛教密宗本尊明王阴体),呈愤怒像,以其可怖可畏教令法界,镇伏妖魔。
在殿内东墙南端摆放着制作精细的密宗法器“降魔杵”和“天杖”,用以摧毁一切魔障。在南北山墙上还供着多幅佛画像,有“上师供资粮田唐喀”;千佛图、不动佛刹土、二十一度母、时轮金刚图、吉祥天母、马头金刚、狮面空行佛等,绘工精细、色彩夺目。
药师殿
药师殿,在密宗殿之北。药师殿原是学习药师经、四部医书的扎仓,主要供药师佛。殿内正中放着铜质鎏金、工艺精湛的药师佛立体坛城(“坛城”,梵语称“曼荼罗”),是药师佛修法的场所。殿内南墙上悬挂着七幅著名的乾隆年间绘制的藏医《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图。南北山墙前的展柜里供奉着《药师经》和《四部医书》。
时轮殿
时轮殿,在讲经殿之北。此殿是喇嘛们学习天文学、历书学的扎仓。清室每年的历书在此编写。殿内主供佛为时轮金刚佛⑤,是无上密乘本尊之一,基道果位一切建立,均与内、外、别三种时会密切联系,故名时轮。此佛为铜质鎏金,头有四面,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有二十四臂,代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殿内中央摆放着造型精美、木质结构的时轮金刚立体坛城一座,上有鎏金法器装饰。殿内两边展示着乾隆年间制造的学习天文的仪器:“天体仪”和“浑天仪”;还展示着学习历法的经书。殿内供奉的铜质鎏金绿度母、文殊菩萨、光明天母、十一面观音等佛像,造型工艺极其优美。殿内还悬挂有两幅著名的古西藏唐喀:一是用工笔重彩描金手法绘制的《释迦牟尼重返人间图》,一是极乐世界佛画。
永佑殿
   雍和宫正殿的后面是永佑殿,是5间两进的殿堂,建筑结构为单檐歇山式。在王府时代,它是雍亲王府的后殿,名为正寝殿,为胤禛的书房和居住之处。雍正死后停灵于此。第二年,更名为御神殿,成为清帝供祭先人的影堂。乾隆九年改建喇嘛庙时,乾隆将它改名为永佑殿,是永远保佑雍正亡灵之意。
殿内正中莲花形宝座上,有3尊高2.35米的佛像。中间是无量寿佛,西边是药师佛,东边是狮犼佛。大殿的东墙上挂有“白度母”,白救度佛母为画像;西墙上挂有“绿度母”,绿救度佛母是由4000多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绸子拼成的补像。据说是由乾隆之母孝圣宪皇太后亲手补绣,她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祈福。目前,悬挂在殿内西墙上的《绿度母》像为2002年换上的复制品。
法轮殿
出永佑殿,便来到了法轮殿。法轮殿面阔7间,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楼上又仿西藏寺院建筑风格,建立了5座铜质镏金宝塔,并悬挂着许多风铃。这种装饰宝塔的建筑是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法轮殿本身就是汉藏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本殿一直是喇嘛们讲经说法、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大殿的正中间有一尊高三丈的铜胎佛像。这就是喇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他面部含笑,端坐在一座巨大的莲花台上。右肩的荷花中插着一把宝剑,名叫智慧剑;左肩的荷花拖着一部经书。它们代表了智慧和力量。这尊铜胎宗喀巴大师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圆,历时两年才完成,是由当时雍和宫的喇嘛白甫仁等筹资铸造的。
宗喀巴,本名罗卜藏扎克扎,又称罗桑扎巴,是青海省的藏族人。1357年生于湟中县。藏语称涅中为宗喀,故名宗喀巴。他幼年开始学经,17岁去西藏学习研究喇嘛教的学说。宗喀巴在藏学习期间,对以前喇嘛教只重密宗,不习显宗,崇尚咒语,不重戒律等情况深感不满,特别是对一些教徒生活腐化的现象,感到痛心和失望。他立志清除这些腐朽风气。从此以宗喀巴为领袖,逐步形成了新的教派——格鲁派。为了与其他教派区别,格鲁派教徒一律戴黄帽,着黄衣,所以一般人都称他们为黄教。宗喀巴还有两大弟子即达赖和班禅,他俩自由转世,以救度众生。从此黄教大兴,受到明清统治者的支持,因而更促进了黄教的发展。
1982年春,喇嘛教务委员会重新给宗喀巴像的脸部、手臂用真金进行装饰,这尊佛像显得更加璀璨耀眼。
宗喀巴像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木质雕花的高台经座。它们是专为达赖喇嘛、班禅大师来雍和宫讲经说法而特设的。1954年,达赖、班禅曾分别坐在宝座上给喇嘛和教徒讲经。西经座为达赖喇嘛所用,东为班禅大师所用。
殿内东西两面山墙上,彩绘描金了几十米长的大幅壁画,名叫《释迦牟尼源流图》。共计34段,描绘了释迦牟尼从降生、学艺、出家、成佛、传教的故事。
西壁画下面摆设的木架上,陈放着《大藏经》(甘珠尔)108部;东壁画下面摆设的木架上,陈放着《论藏经》(丹珠尔)207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喇嘛们便诵颂和晾晒这两部经典。这便是雍和宫著名的晒经会,而平日念经则用其它抄本代替。
宗喀巴像的背后,就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它高近5米,宽3.5米,厚0.3米,全部由紫檀木细雕精镂而成。由金银铜铁锡5种金属制成的五百罗汉,高10厘米,他们形态不一,各具神采。可惜,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变迁,金银制成的罗汉像,大部分被盗丢失,现还幸存449尊罗汉像。
五百罗汉山前,有一小玻璃格,内展出两部藏文金字经,是乾隆皇帝亲笔抄写的《大白伞盖仪轨经》和《药师经》,是世上孤本,文物价值极高。
经格北面,有机玻璃罩着一个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盆的外表贴金,呈豆瓣形,周围环刻着滚滚波涛。有的水浪翻卷出盆沿,很有大海的澎湃气势。在翻卷的水浪之中,浮雕了4条金色鲤鱼。其中一条,独占盆的一面,形状奇特。鱼的头部呈龙形,高出盆口的平面,龙须垂在盆沿上,有腾达九天之势,十分生动。盆的另一面,雕有一个天真的婴儿。他的头部高高探出盆沿之上,全身则溶于木盆之中,仿佛要拥抱一切,构思耐人寻味。
此盆名叫鱼龙变化盆,又名洗三盆。为什么叫洗三盆呢?据说当年乾隆皇帝降生后3天,曾用这个盆洗澡。“洗三”是以前的一种民间风俗。小孩出生3天洗澡,可以吉祥幸福,长命百岁。对一般百姓来说,当然用什么盆都可以,可是贵为皇子的乾隆,就与众不同了,只有用鱼龙变化盆才和他的身份相称。鱼幻化成龙,隐含有飞黄腾达的意思。
后来,雍和宫的喇嘛将此盆供于法轮殿内,放上五谷和各种钱币,表示它是吉利的聚宝盆。
东、西配殿
法轮殿前有东西两座配殿。东配殿是供奉密宗五大金刚佛的殿堂。中间供的是大威德金刚,往北是“吉祥天母护法⑥”、“六臂勇保护法”;往南是“阎王护法”、“财宝护法”。均为泥彩绘佛像。“吉祥天母护法”的形象是头上长着3只眼睛,口内叼着一小孩,骑着一匹骡子,骡子背上横搭着一张人皮,皮端处连着一个妇人的脑袋,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倒悬于骡子腹部。“六臂勇保护法”的形象是一首六臂,脚踏一个象头人身的妖魔,左手拿水萝卜,右手持人头骨。“阎王护法”的形象是手上、颈上均挂着骷髅,使人毛骨悚然。“财宝护法”的形象是左手执宝伞,右手拿银鼠,是佛教的财神爷。传说他在佛教与异教斗争是,立下了筹划计策之功,这是此殿中唯一让人感觉慈善的佛像。
殿内还陈列有两个巨大的黑熊模型,据说,1754年(乾隆十九年)乾隆帝去吉林额林加木围场打猎时,用弓箭和火枪射获了两只大熊,一只重九百斤,一只重千余斤,制造两只黑熊模型置于此,是乾隆帝籍以炫耀神威。
西配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和八位菩萨。中间是木质“旃檀佛”,因仿天竺旃檀木制的释迦牟尼佛,故称“旃檀佛”。前面是迦叶和阿难。往南是木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除盖障菩萨”、“慈氏菩萨”;往北是木质“金刚手菩萨”、“地藏菩萨”、“虚空藏菩萨”、“善贤菩萨”。八位菩萨,又称八大随佛子或近佛子。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叫“慈”(与乐);怜悯众生,拔除苦难叫“悲”(拔苦)。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戒台楼和班禅楼
戒台楼位于法轮殿的西侧。此楼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皇帝迎接西藏六世班禅进京,为自己祝寿和受戒而修建的。1984年2月,戒台楼辟为文物陈列室。展出清代宗教艺术品和乾隆皇帝的御用品共50多件,其中有些展品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堪称稀世珍宝。
班禅楼位于法轮殿的东侧,最初不过是3间供奉药师佛的法坛,名叫药师坛。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将药师坛拆除,改建成为上下两层的楼房。上层9间下层25间,总计34间。这种崇楼上下各楹式的殿堂,在北京城内的古建筑物中是独一无二的。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来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受戒,此处便成了供六世班禅休息的住所,顾而得名班禅楼。1984年10月2日起,班禅楼被辟为宗教艺术陈列室对外开放。班禅楼内共陈放了33个大型展柜,展出了300多件具有宗教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
万福阁
出了法轮殿,便来到了万福阁。万福阁俗称“大佛楼”、“万佛楼”。称其大佛楼,是因其内有18米高的弥勒大佛;而称其万佛楼,是因万福阁二楼、三楼的佛堂里,还供着大大小小不同的一万尊佛像。整座建筑全为木结构,阁高23米,分上中下3层,每层都是宽5间,进深5间,总计为75间,有飞檐3重。
进得阁中,只见幡帐低垂,室内阴暗,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占据万福阁内大部分空间的是一尊巍然耸立的大佛站像。它的头部接近阁顶,全身垂直高度为18米,地下还埋入8米。佛身宽8米。像座是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巨型须弥座。大佛是由一整棵名贵的白檀木雕刻而成的。大佛藏语名叫占巴;天竺语叫弥勒;蒙古语叫迈达拉;汉文的名字叫当来下生佛,也就是未来佛的意思。这尊大佛于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被誉为木雕大佛的世界之最。
万福阁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完工与乾隆十八年(1753年)。它的原址不过是法轮殿后面的一座7间的观音殿。当时为什么修建如此巨阁、大佛呢?据说是有两个原因。一是佛教徒认为到未来世界时,人类要比现在高大无比。那么主宰世界的佛祖,自然更要比历代供奉的佛祖要高大。因此雕刻了这尊巨大的佛像。另一个原因是乾隆十五年皇帝派兵平定了西藏郡王的叛乱,然后把西藏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七世达赖喇嘛,也就是从那时起西藏开始了政教合一。七世达赖为了报答乾隆皇帝的恩典,用重金从国外买来巨佛木料,用了3年的时间运至北京雍和宫。由养心殿造办处的匠师和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雕刻制作,雕成了迈达拉佛(即弥勒佛)。大佛雕刻完毕后,全身贴金,并镶嵌上各种珍宝。此佛像虽经200多年的时间,至今木质坚硬,没有丝毫腐朽的痕迹。这尊大佛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游人到此抬头观看佛像,有仰目落冠之势。这种空间设计,恰好达到了信徒崇仰膜拜的宗教目的。
万福阁内的三面墙上,悬挂着七世达赖喇嘛为祝贺雍正行宫改为喇嘛寺庙赠送给乾隆帝的珍贵礼物——41幅唐喀(轴画),描绘了释迦牟尼本生记108组故事,绘法精细,光彩如初,表现出古代藏族的绘画艺术文化。这套41幅《如意宝树释迦佛本生记》大型唐喀佛传故事连环绘画,每幅长119厘米,宽76厘米,四周饰以朱红、明黄两色团龙纹绫缎;每幅画面上的中心位置,都细致地绘出佛祖释迦牟尼佛经变三十二相触地、说法、定慧、接引、无畏、转法轮、证无漏、示涅槃等法相,佛祖的形象被刻画得很美,“眉毛好似弯弓状”,“眼睛好似竹弓般”,“手掌如同红莲花”,叠坐式的脚背“好似龟背拱起状”等等;同时在每幅不足1米的漆布画面上,以云雾、山坡、溪流、海面、山峰、宫殿、亭台景观与建筑为背景,围绕32种不同示相的释迦牟尼佛,连续描绘出108个典型故事,几千个事件情节的场面及所涉及的上万位民族、肤色、性别、年龄、国度迥异的人物;且每一传教说法的场景均采不变质的赤金,书以藏文字简要的说明,这些描金的藏文均使用红颜色莲瓣形图案标示,既相互衬托又与整个画面融为一体;纵览全卷整体,其构图之神妙,画工之奇巧,人物之众多,情节之曲折,可称神来之笔,大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如若详观细赏即会眼前一亮;画匠们利用娴熟的技法,竟在画幅巴掌大小的空间中,一丝不苟地刻画了数十位人物的面孔和形态;且这些人物与面孔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表情与神态,或安详、或恬静、或深思、或遐想、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沉思,每张面孔都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反映了画师们的高深的艺术修养及全部画卷夺人的艺术魅力。
万福阁内东西墙前还摆放着供奉十八罗汉的六座精致的大佛龛,为元代制作,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佛龛造型体现着三个民族文化的交融:上部为藏式佛塔;中间为尼泊尔佛阁造型;下部为汉式莲花佛座。在弥勒大佛的两旁各摆放着一株3.9米高的“凤眼香”。相传它是民国初期一位施主赠送给雍和宫的非常珍贵的海里干枯的一种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成为稀世珍品。
在万福阁的后部,有一座“观音洞”,内有一座木雕“普陀珞珈山”,山上正中供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俗名“送子观音”。在观世音像的周围陈列着许多水中游戏的鱼虾,以及善才童子、龙女等塑像。
永康阁
万福阁的东侧是永康阁,是上下两层共10间的楼阁,上架飞廊,下设地道,使它与万福阁连成一体。阁内有一八角塔形的楼阁,叫转轮藏。取“法轮常转,自动不息”的意思。佛教认为,转轮藏旋转一周,相当于念诵了一遍经文,同样能使人免去一切灾难和痛苦。阁内地下有一个大于转轮藏的圆形土坑,坑内竖立着一根插在轴槽内的巨大的铁柱。转轮藏就套在这个巨大的铁柱上。铁柱的最上端,直达转轮藏顶部藻井中的轴槽内。坑内有一靠齿轮相衔转动的机关,当铁柱转动时,转轮藏也跟着旋转起来。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时,造成永康阁地基下沉,转动机关失灵,经修复后于1989年重新对外开放。
延绥阁
万福阁的西侧是延绥阁,是座上下两层、10间独自屹立的楼阁。阁外第二层楼面上搭造了悬空飞廊,阁下修建了地道,是延绥阁与万福阁上下连成一体。阁内中央是一座巨型狮子座的大莲台。莲台上有一朵木刻金色的大莲花骨朵。莲花台下地道内,按设有一种枢纽式机关。昔日喇嘛下到地道中,转动这个机关,大莲花骨朵即刻开放成一朵多层的莲花。在那千层万缕的花蕊中的莲蓬上,端坐着一位面相庄严,双手合十的释迦牟尼佛像。人们把它叫做开莲现佛。如果再转动机关,莲花合闭又恢复到含苞未放的莲花骨朵状。莲花开开闭闭,佛隐隐现现,是很吸引人的。
照佛楼
万福阁前的东侧为照佛楼,是上下两层共10间的楼房。这座楼原是乾隆皇帝之母烧香拜佛的佛堂。殿内供释迦铜像(旃檀佛)。当年乾隆之母为了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便命能工巧匠用珍贵的金丝楠木给旃檀佛精心制作了一座巨大的佛龛,并给照佛打制了一顶重10多公斤、七成金的五佛冠,在佛前额镶嵌了一颗罕见的大毫光珠。可惜这两件珍贵文物,均在解放前夕丢失。历经近300年历史,但外貌依然如故的佛龛,成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
整个佛龛和火焰背光,全部采用龙抱柱造形。佛龛分内外3层,但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佛龛采用透雕的手法,共雕刻了99条云龙。在那水浪浮云之中,它们有的腾云翘首,有的在碧波中遨游,有的二龙戏珠,有的群龙起舞,真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感觉。
雅木达嘎楼
    万福阁前的西侧为雅木达嘎楼,为上下两层带廊共10间的楼房,以楼内主供“雅木达嘎佛”(即大威德金刚)而得名,在这里他不叫大威德金刚,而被叫做大黑神或大黑天。传说这大黑天是位司武之神,能退强敌。现在楼内北端还供着关羽塑像。相传乾隆帝将雍正行宫改为喇嘛庙时,因赞赏关羽的“忠、义、勇”品格,于是旨令请关羽老爷作为雍和宫的护法佛,所以在雍和宫西跨院内曾设有供奉关羽塑像的“关帝殿”。修建雍和宫大街时,将雍和宫的西跨院拆除了,于是便将关羽塑像移供到雅木达嘎楼内,以保持雍和宫寺庙的传统。
绥成楼、东西顺山楼
绥成楼是雍和宫寺庙的最后一个院落,正北是上下两层共十四间带廊的楼房,是雍和宫的最北面的建筑,叫绥成楼。一楼正中供有大白伞盖佛母;往东是绿度母佛、宗喀巴大师、克珠杰(一世班禅)、根敦珠巴(一世达赖)、格桑嘉措(七世达赖)、罗桑巴丹益西(六世班禅);往西是白度母佛、无著菩萨(古印度大乘佛教瑜珈行派创始人)、龙树菩萨(古印度僧人、学者,1038年受西藏阿里王之请来西藏传播佛法,译经授徒)、圣天(龙树菩萨的弟子,古印度称他是超级佛学大师)、勃伦敦巴。二楼上供有五祖师塔,做工精细,是典型的喇嘛塔。
绥成楼的东侧有十四间的楼房,叫东顺山楼;西侧也有十四间的楼房,叫西顺山楼。北京地铁雍和宫站出口占去了一层的七层。东西顺山楼均不对外开放。
雍和宫的景观就介绍到这里。

注  释:
①空行,又称勇士空行,空性母。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类,世间空行职责主要是护卫佛法,出世间空行可以作为众生皈依处。空行的形象一般为女身,舞立姿势,头戴骷髅冠,手执月刀、骷髅碗等法器。
②六臂勇保护法,梵名“玛哈嘎拉”,“玛哈”为“大”,“嘎拉”为“黑”,故又称“大黑天”,藏语称“恰珠贡布”。此像为一面六臂三目,呈忿怒相,身披白象皮,三目怒瞪。左右上两手抓象脚皮,分握头颅骨念珠和三叉戟,左右中两手分持鼗鼓和羂索,左右前两手置于胸前,分执钺刀和盛血顶骨颅器。其颈挂人头璎珞,并缠绿蛇,腰围虎皮裙,赤足立于仰卧象头天神毗那夜迦身上。象头天神左手执盛血顶骨颅器,右手执萝卜,象征国土安宁如意。
③大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藏语称“吉杰多吉”,汉译“大威德金刚”,亦称“怖畏金刚”,是藏传佛教密乘无上瑜珈部修习本尊之一,其像为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头戴五骷髅冠,赤发上冲,颈挂骷髅项链,腰系璎珞。其特征各有表义,最上一头为如来形,表明他是无量寿佛化现的忿怒相,也有说文殊菩萨化现的忿怒相,以次表示慈悲与智慧;九面表示大乘佛教的九部经典;二牛角表示佛教二谛理;三十四手加上身语意三业表示佛教修行的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四智、四精进、四禅定、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手中分别持有法器,其中有法轮、摇鼓、钺刀、弓、剑、戟、铃、杵、人骨棒、索钩等,也各有象征。如钺刀、戟等,意为断除贪、嗔、痴等欲念;而弓和剑表示力量。十六足表示十六空性,左足踩人兽八物表八种成就,右足踩八禽表八种自在。其头上的赤发表示般若涅槃果位;后面的火焰背光表示教令法界,降伏邪念;座下莲花表出离轮回,莲上红日表心如太阳当空,遍知一切。大威德金刚像为双身像,此像身体大部分为青蓝色。按密宗教法讲:“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 大威德金刚前二手抱佛母,又称明妃,名“罗浪杂娃”。这里,男代表方法,女代表智慧,总体表现的是方法与智慧双成,悲智双运、理智不二的最高佛理。其双身裸体,象征清净无染,脱离尘垢界,总体表现扫除魔障所显示的大愤怒、大无畏、大胜利的英雄气概。
④密集金刚,梵名称“库夫雅萨玛迦”,藏语称“桑堆”,为藏传佛教五大本尊之一。此像为双身,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其主尊身蓝色,象征着佛教最高真理。三头六臂,三面色各异,左右两张脸,右面白色,左面红色,表示慈与悲,有息灾降魔之功德,每面三眼头顶双金刚。头戴五佛宝冠,象征五佛或五菩萨。中间两手分别持铃与杵,象征方法与智慧双成。上两手持法轮与宝珠,分别象征法轮常转,所求成就,下两手执利剑和莲花,象征割断无明,清净无染。所抱明妃称“金刚母”,也是三头六臂,各手均执法器。此像削肩细腰,造型带有古印度造像艺术的特点。
⑤上乐金刚,又称胜乐金刚,藏语称“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是藏传佛教密乘无上瑜珈部修习本尊之一其像呈站姿,足下为莲花座,表示出离尘世。莲花上有太阳,象征光明普照,遍知一切。左右有四头,分别为蓝、白、红、黄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增益、息灾、敬爱、降伏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有三眼,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头戴人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上方有半月白色,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双金刚,表示方法与智慧双成。腰间所围虎皮,象征着无畏和勇猛。项间挂由五十人头骨串成的念珠,以五十头骨代表五十字母(藏文有五十个字母),象征通晓全部经典。上乐金刚有十二只手,象征克服十二种缘起的方法。其中双手抱明妃,其余各手执金刚铃、金刚杵、斧、月刀、三股戟、骷髅杖(天杖)、金刚索、金刚钩、人头等物。上乐金刚双腿的站姿为,右腿伸,足下踩玛哈得瓦神,神匍匐在地,四臂各执法器;左腿曲,足下踩符号女,仰面躺卧,手中亦持物。
⑥时轮金刚,藏语称“堆柯”,蒙古语称“洞阔尔”,是藏传佛教无上密乘父续部修习的本尊,也是时轮密法义理的象征。时轮金刚呈站姿,与明妃相拥,均为四面,每面三只眼。主尊有二十四臂,明妃为八臂。其手中各持法器,有铃、杵、斧、钺刀、弓箭、螺、法鼓、法轮、莲花等,寓智慧、吉祥、福德、摧破、降伏、无染等意。其颈缀珠链,耳系金环,胯佩璎珞,手腕、脚腕饰以手镯和脚镯,足下踏欲望神、邪魔、外道,以示降伏。藏传佛教认为,时轮金刚密法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12世纪前后传入西藏。此密法认为,一切众生均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之中,并以时轮表示“三时”;修习此法过程中应控制体内的“有生命的风”,以保长寿,通过“五智”和“禅定”合一相应法,追求即身成佛。
⑦吉祥天母,梵名“室利德威”,藏语称“贝殿拉姆”,为藏传佛教女相护法中最殊胜的护法尊。此像为蓝色,呈忿怒相,面三目,头戴五骷髅冠,赤发上冲,以弯月和孔雀翎为顶饰。右耳以小狮为饰,象征听经,左耳挂蛇,表示忿怒。颈挂人头璎珞,身着天衣,下着虎皮裙,脐上绘有太阳,表示智慧。每年正月初一,相传她要骑着太阳周游世界。吉祥天母左手托嘎布拉碗,象征幸福,右手上扬,持金刚杵权杖,象征震慑邪恶。腰间挂有帐簿,表示记录人间所做的恶事,随时加以惩处。而腰间黑与白两骰子各有寓意,白色的主规劝教化,黑色的主惩罚。她侧身骑在骡背上,骡后臀有一目,并以绿蛇为辔,人皮为鞍,代表妖孽之皮,或象征大义灭亲。其鞍后有一口袋,象征主管生死与病瘟。相传吉祥天母骑骡飞行于天上、地上、地下三界,故又称“三界荣耀女王”。

 



* b: Q+ V" h6 J' m, l) }+ W2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5 8:25:3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2-25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没能一字一句读完,但老北京网鼓励网友原创,我们不论干什么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我们一定要用心,肯下工夫,我们才能做得精彩,做得有价值,文章加精.
 楼主| 发表于 2007-2-25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飞哥的鼓励.我会陆续把我手上的资料放到网上的.

发表于 2007-2-25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貌似发在旅游版更好

这里是史地文化研究版

发表于 2007-2-25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7-2-26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像是您拍的吗

真好

发表于 2007-2-26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室内不是不让照相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像是以前在雍和宫认识的一个上师给我的。
发表于 2007-2-26 15: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师

深了......

发表于 2007-3-1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若多些图就好了[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3-1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雍和宫是黄教上院,所以我不太喜欢在里面拍照.
发表于 2007-3-2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象要考导游的感觉.支持一下.[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3-2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身就有导游证!

发表于 2007-3-6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做导游这行的,我猜也是,看到老北京英文论坛中您写的英文导游词了,佩服佩服!我对这行很感兴趣,以后要多想楼主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李杨在2007-3-6 23:14:43的发言:

楼主是做导游这行的,我猜也是,看到老北京英文论坛中您写的英文导游词了,佩服佩服!我对这行很感兴趣,以后要多想楼主请教!

首先我现在已经不做导游了,嘿嘿……请教不敢当,以后可以一起探讨。

我就喜欢和美女说话!

[em02][em02][em02][em20][em20][em20]
发表于 2007-3-29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篱采菊在2007-3-6 23:37:37的发言:

首先我现在已经不做导游了,嘿嘿……请教不敢当,以后可以一起探讨。

我就喜欢和美女说话!

[em02][em02][em02][em20][em20][em20]

我就喜欢和帅哥说话

呵呵

发表于 2007-3-31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导游的不错考过几次没考上
发表于 2007-5-24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雍和宫就在俺家门口,去过大概十二三次了吧,每次出来都感觉神清气爽[em01]
发表于 2007-5-28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可真好       上次没有去雍和宫,下次可得去看看
发表于 2007-5-29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棒了,如果再加进一些内容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有三点建议:

1、图文并茂更直观,印象会更深刻。

2、雍和宫作为汉地藏传佛教上院,佛教理论深奥,我的感觉是游客更多的时候会将目光集中在造像本身的含义,应适当多涉猎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3、现在很多专门介绍雍和宫的书籍和文章中很少提到它的匾额和楹联,那里面蕴藏的知识更加丰富,深入的了解、通俗的介绍会给游人留下更加深刻地印象。

发表于 2007-5-30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的文章,有如又去了一回。
发表于 2007-6-2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7-6-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7-22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点没搞懂:雍和宫的牌楼院,三座牌楼的等级不相同,而且四柱三门九楼的“寰海尊亲”牌楼在院的北侧,面对着大照壁,这样的布局很少见。例如大高殿三座牌楼,景山寿皇殿三座牌楼,牌楼的等级是相同的;门前带大照壁的景德街二座牌楼,也不是这种布局。我的感觉:北侧的牌楼应该是建于东西牌楼之后,行宫失火后补建的。

哪位老师讲讲?谢谢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4:26 , Processed in 1.16956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