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天桥乐对面的小肠陈吃卤煮.对那感情挺深的,那会岁数小,零用钱很少,每次去吃都得攒好几天.可是我一点都不心疼.因为觉得值得.那地方不大,一共有三张桌子,人多了都得端着在外面吃.我每次都很幸运,因为我小,大人常常把座让给我.只要一到中午和晚上那根本就没有地方坐着吃,练带走都得排队.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因为几天要拆迁,那一片都给拆了,马路上一间铺面房也没省下.显的冷冷清清.很是凄凉.往后两年里我就再没吃过卤煮了.
' F& u3 U f F6 b' [$ Y- @' @: ]很偶然的一次我坐车回家,突然听到车上有两个男的正说原来天桥的那家小肠陈搬到sogou斜对面了.当时甭提我有多高兴了.第一我非常喜欢吃.第二我们家住在菜市口.离sogo不远.从那以后我没到星期五必定去那吃个肚歪.最让人生气的是开了不到两年又拆了,从建以后就没有以前的正宗了.不知道为什么. & d4 `; P4 O3 r
从此以后我就四处吃卤煮但还是吃小肠陈的.后来我爸(绰号老马)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前门廊坊二条也有一家,挺不错的.从那以后我就在二条吃了.我每次去那吃都到对面小部买水和烟.后来就慢慢的认识了.到二条那吃卤煮的人也特多.后来我就端到对面吃.我每次不用赶早.很舒服.
7 { G0 A6 B6 ~" P1 s现在门框胡同的小吃我都吃过,给各位说说门框胡同宽不过四尺,因其京味小吃深入民心。其实现如今的“老字号”已不在门框胡同,而散布在它旁边的廊坊二条,但在老北京心目里,门框胡同仍是最风光的小吃胡同。
- Z2 x; r7 I& u% S. h1 q$ a 爆肚冯的爆肚:清光绪年间创业于北京后门桥。门框胡同小吃街的“奠基者”。现在只剩前门这一家了,现在的经营者是第五代。爆肚色泽决定成色,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老。恰到好处,最是难得。说到作料,是家中秘传。吃爆肚讲究个鲜、嫩、脆、吃法是一碗一碟,就是一碗爆肚一碗调料,所以那种带汤的根本不是正宗吃法。
$ f7 G: n. o1 e5 `1 P# f 月盛斋的烧羊肉:始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是由祖居牛街的回民在户部街创办的。老北京人均称为“户部街马记月盛斋”,世传专做五香酱牛羊肉。烧羊肉焦的酥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奇香无比。" e Y6 X& l5 U$ n
瑞宾楼的褡裢火烧:清光绪年间褡裢火烧因其形状酷似人们放置钱物的口袋褡裢而得名。门框胡同内的这一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专门打馅的老师傅已经70多岁了。褡裢火烧用馅很讲究,除肥瘦外,再加入海参、虾仁用高汤拌制。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的褡裢火烧配上酸辣汤味是最好。
5 C X; r0 M0 f, y 小肠陈的卤煮火烧:经常能看见穿着睡衣拿着盆来买卤煮火烧的。老汤已经有十多年了,离的老远就能闻见香味。据说吃卤煮火烧时最好喝白酒。
5 F4 M$ g$ @7 h: A. B8 V( V6 P 梅园的宫廷奶品:昔日是宫廷中的御膳珍品。主要是鲜牛奶、各种果仁制成的。这里不仅有奶卷还有各种奶饽饽、奶酪、奶太极、酪干等数十个品种,墙上挂着溥杰先生的照片和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