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点滴. t i8 y* ^. w# |( C1 G
2 L" _% g1 U9 E1 V) [* r
+ l4 C( m- ~! H: S
1958年我参加高考,那年我17岁。当时我就读位于北海后门的北京四十中,家在海淀,住校,平时每星期回家。
Q2 L3 U( Q$ B# j) g 五月,高中毕业考试完就开始了高考复习。住校的同学作息和平时一样,走读的同学每天依然到校。先是各科先生(当时我们管老师称呼为先生)分别系统的讲解课本内容及重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再后先生就在休息室休息,同学有问题就去问。若有共同的问题,或发现特别应当注意的,先生就会到教室给全班同学重点讲解。晚自习时间仍是七点到九点,十点熄灯。起床时间为早六点半。宿舍在三层,复习期间熄灯后有的同学在二三层楼道点上蜡烛看书,但这是不允许的。
! e" R0 R( T0 ~1 a& C 六月,无论住校生还是走读生可以回家复习,先生仍在校答疑。当时我也想回家,不是家里条件比学校好,而是可以自由一些,至少可以睡个懒觉,有母亲照顾。父亲不让,一是在家生活没有规律;二是没有先生辅导;三是大杂院乱的很,没有复习的环境。所以,高考复习几乎都在学校,偶尔回家。 + R! s1 u1 b7 |1 S3 |6 \
七月初高考,大概是三天。考场在四中。那时学生的心态好像都很好,考完试顶多也就对对答案,相同答案的人多就认为是正确的了,没有人去估分。记得临考前两天,我还和两位小学发小(一位在十九中,一位在北大附)骑车从海淀到展览馆电影院看了场电影,电影名字忘记了。高考前几天我就回家住了。考试当天带着头天准备好的凉白开、馒头、咸菜,揹着书包,从海淀中关村骑着自行车奔向了考场。下午考完回到家,母亲早已准备好了洗脸水、绿豆汤,先降温,再祛暑。晚上,在院子地上铺上凉席,我躺在上面,母亲在旁边坐在小板凳上,给扇着扇子,轰蚊子。夜稍深,叫我回屋睡,怕受夜寒。早上起床,母亲早已把早点准备好了。吃过,便又去参加考试了。
4 `; c+ f7 w F6 i7 D 八月二十四号是我们班返校的日子。早上我依然骑车从家返校,当骑到永祥里(平安里东)时遇见了同学李曼,她说已接到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录取通知。闻听此言,顾不得到学校了,我磨头就又往家骑。快到家门口时,只见邮递员在大门外喊——信。一看信皮,就知道:被天津大学录取了。拿着通知书别提多高兴,稍事休息,喝了点水,蹬上车又奔城里到父亲单位处(东单三条),给怹报喜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