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前说“六铺炕”这个地名说不清,是因为它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沿革,至少有5种说法。 现在大家已经说了4种了。
以下是引用伯阳子在2007-1-31 10:46:00的发言: “六铺炕”是当年急递值勤的铺所,固此得名,实与茶馆酒肆以及蒲坑类无关。
德胜门,安定门外原有6铺不假,但是这6铺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现在也不会把6个派出所放在一个大院里。
以下是引用DOUZI在2007-1-31 11:16:01的发言:原来报纸有过关于六铺炕名字的文章,摘录一段 [quote] “六铺炕”,我看到过两种解释:旧时北城墙外,是一片乱坟地,荒凉冷僻。从安定门外到德胜门外,自东向 西,有一条脚夫们踩出的小道,就是现在安德路的前身。途中,开有一小店,专供脚夫们饮水歇息。小店之 小,土炕上只能放下六床铺盖,所以人称小店为“六铺炕”,此地便以小店得名。还有一种说法稍显不同:所 谓“炕”,并不是指供人睡觉的土炕,而是指小店院中用砖石黏土垒成的土台子。因小店穷,买不起正经的桌 子,只能垒土作台,权当桌子用。一个土台,称作“一铺炕”,小店里有六个这样的“桌子”,所以叫“六铺炕”。 究竟哪种说法准确,我无从判断,只待民俗学家们有兴趣时去考证吧。但这两种说法都能证明一个事实,就 是这地方在旧时穷困荒凉的状况。过去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贱北贫”之说,六铺炕这个地名就直接见证了“北贫”。
[/quote] 1.“小店之小,土炕上只能放下六床铺盖”,明显解释不通。(除非不是店,我下面还要说)明清时,晚上是要关城门的。远道而来的旅客只能就近住宿,等待天亮了进城。住6个人未免太少了。 2.“东富西贵,南贱北贫”的“北”指的是北城,不是城北。 “六铺炕”如果是"指小店院中用砖石黏土垒成的土台子",那就不是旅店,而是性质为"雨来散"的酒店. 清末民初,安德外多菜地,风景宜人,玩累了喝喝酒,困了眯一觉儿. 野店无名,就记住那6张土台子了,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五种说法:下等窑子。 看过《骆驼祥子》的人一定还记得,祥子到西直门外白房子去找小福子的事。 六铺炕当年也有外貌是白房子的下等窑子。 ; a1 N$ y8 ?;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14:23: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