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期盼了一个月,今天终于等来了,尽管今天没怎么听到师父的讲解,但光一个人独自品位就足够我消化很久的了.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了清东陵的石牌坊,大红门,孝陵(顺治陵寝)神道,孝陵(顺治陵寝)石象生,孝陵(顺治陵寝)火焰牌楼,裕陵(乾隆陵寝),裕妃园寝(乾隆妃子),慈禧陵,定陵(咸丰陵寝),二郎庙,双妃陵(未开放只参观外围),景陵(康熙陵寝),昭西陵(孝庄陵寝,未开放只参观外围),最后远观王爷坟. 现在就来交作业吧,师父,看好. 石牌坊是清东陵前面的第一座建筑,它是陵园的樗,采用木结构建筑形式,完全用石料构筑而成。面阔31.35米、高12.48米,由五门闪柱十一楼组成,其脊吻、跑兽、瓦垅、椽飞、斗栱完全用石料雕制而成,结构科学、巧妙。折柱、花板上雕刻着旋子彩画。夹杆石的顶部圆雕卧麒麟和卧狮。看面上分别雕刻云龙戏珠、夔龙献花、双狮戏球等图案,神采飞扬,形象生动,整座石牌坊挺拔高耸,华美壮观,堪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300多年来,虽然历经多次大地震的颠簸,到今无走闪之处,如此精美巨大的石牌坊,在中国实不多见。 清东陵石牌坊 过了石牌坊就是大红门了,由于人太多,油油没抢上镜头,就拿合影来做补充吧! 大家在大红门前的合影
过了大红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大碑亭了. 然后便是孝陵的神路和石象生了. 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政的石牌坊,北达昌瑞山政的宝顶,全长6公里,将教陵几十座形制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患联起来,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层次丰富、极为壮观的陵区中轴线。它虽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项的一贯,配合了山川形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天然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窨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代陵寝中最长、最壮观、最富艺术感染力的神路。 孝陵石像生是清陵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全长870米,共有18对,其中文臣、武将各3对,马、麒麟、象、骆驼、獬豸、狮子站、卧各一对,另外有石望柱一对,每座石雕像均用整块石料雕成。这组雕像群注重神韵,表现气势和力量,其风格粗犷、朴拙、气度非凡,犹如两列威武雄壮的仪仗队排列神道两侧,使皇家陵园更加威严、神圣,显现 清王朝作为新兴王朝的蓬勃精神和锐不可挡的气势。 孝陵石像生 孝陵石像生的北端是火焰牌坊,象征阴阳两隔,南边为阳界,北边为阴间. 火焰牌坊 在后面就是孝陵(顺治陵寝)了,我们今天没有去,就直接奔来裕陵,所有后面的孝陵就没有拍.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乾隆皇帝的陵寝裕陵吧!
裕陵是清入关后第四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 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远拍 三路三孔桥
简介 隆恩门匾额
隆恩殿
配殿
丹陛
琉璃花门 祭台五供
明楼 裕陵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他的地宫了.其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往里,所有平水墙、月光石、券顶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五方佛、五欲供、二十四佛、狮驮宝瓶、八宝、法轮、宝珠、佛塔、盆花、执壶等以及30111字的藏文、梵文佛经、咒语。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像形象传神,布局严谨有序,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是研究佛学和雕刻艺术、研究清陵地宫的难得的实物资料。 裕陵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啊,今天真是人多,也听不到师父讲解,我只抢拍到了一点,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石门,上面还带佛像呢,很精美
四大天王
菩萨
顶部
拱门顶部 乾隆陵寝后漂亮的琉璃影壁,还能看到下方的盗洞,已经给补上了
出了裕陵后我们便去了裕陵妃园寝,是乾隆是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旁,始建于十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二十七年完工。 裕陵妃园寝初称妃衙门,建有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享殿、琉璃花门、宝顶,环以红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乾隆帝的宠妃纯惠贵妃薨,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园寝,增建了东西配殿(各五间)和方城、明楼、宝城;把三座园寝门及两过的面阔墙拆除,改建到享殿两旁。改建工程于乾隆二十攻(1762年)告竣,直接动用白银134004.303两。 裕陵妃园寝内葬乾隆皇帝的一位皇后、二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嫔、十二位贵人、四位常在、共计三十六人。其中较著名的人有:乌喇那拉皇后、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容妃等。 裕陵妃园寝从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入仪嫔起至道光三年(1823年)葬入晋妃止,前后达七十一年之久。 裕陵妃园寝室是清代妃园寝中规制较高的一座,显现了有清一代鼎盛时期的特色。 一孔拱桥 平桥
大殿
级别低的绿色琉璃瓦燎炉
配殿 明楼
皇贵妃棺椁上的经文
皇后棺椁上的龙凤雕花印记
容妃陵寝
容妃地宫 老班房遗迹
井亭遗迹 裕陵妃园寝旁边就是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皇太后的陵寝. 普陀峪定东陵是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的陵寝,位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菩陀峪,东距裕陵妃园寝0.5公里,西与普祥峪定东陵之间仅隔一条马槽沟。 慈禧陵与慈安陵在规模、规制上完全一样。尽管陵寝的修建规制崇宏,典制齐备,在有清一代诸后陵中均属上乘之作,但西太后并不满足,她利用独自掌权之机,以年久失修为借口,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下令将菩陀峪万年吉地的方城、明楼、宝城、隆恩殿、东西配殿、东西燎炉全部拆除重建,将宫门、朝房、小碑楼、神厨库等建筑揭瓦大修,地宫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维修之列,重修工程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在慈禧死前几天才告结束,历时13年之久。 重修后的慈禧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修豪华,富丽堂皇。三大殿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行梨木。梁枋及天花板上的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是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壁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三殿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盘绕半立体镀金铜龙。封护墙干摆到顶,拔檐上雕"万福流云"图案。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均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尤其是殿前的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把丹凤凌空、蛟龙出水的神态刻画得维妙维肖,是一件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这扫金的墙壁、贴金的彩画,镀金的盘龙以及精美的石雕艺术杰作,把三殿装点得金碧辉煌、精美绝伦。这促豪华的装修不仅在明、清两代看陵中绝无仅有,就连紫禁城内刀难以见到。 慈禧的棺内葬有大量价值连城的随葬品,结果引发了一场盗陵灾难。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慈禧陵,劈棺扬尸,掠走了全部珍宝。盗案发生后,溥仪派人进行了重殓,现在仍保留着重殓时的原状。 拱桥
正殿
配殿
配殿内精美的包金雕刻
精美的镂空"凤上龙下"的丹陛
漂亮的琉璃二门
石五供
明楼
地宫石门上方
出了慈禧陵寝,我们继续向西走去,经过5-15分钟的步行到达定陵也就是慈禧的丈夫咸丰皇帝的陵寝,此陵地宫未开放,但神路,碑亭,火焰牌坊保存完整.但相比慈禧的陵寝要相差很多,真可谓是"凤在龙之上"啊! 定陵陵址咸丰曾亲临阅视,认为平安峪"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虽然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但大规模营建还是在咸丰帝崩逝之后,兴工不久,在定陵的规制上曾引发了一场争论,工部侍郎宋晋认为慕陵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朴实无华,节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紧进行,应仿效慕陵规制营建。宋晋的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有力驳斥,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同进,又效仿慕陵裁撤职了大碑楼、二柱门,地宫内不再雕有经文、佛像等。定陵的规制面为后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蓝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筹办的物料,有咸丰帝生前陆续采买的,也有咸丰帝死后,从各地调运的;一类则为原宝华峪陵寝的旧料。宝华峪陵寝原为道光帝陵寝,因地宫出水被废弃。使用那里的旧料,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缩短工期的因素在内。据档案记载,所用的旧料,大部分为石料,如石门、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计65件,各种旧砖605464块,旧隔扇62扇,坎窗24扇,节省白银20多万两。 定陵地宫内层层升高,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定陵地宫内葬咸丰皇帝和他的孝德显皇后。
石望柱
石像生
牌坊
碑亭
拱桥
配殿遗址
正殿 出了定陵后,我们一路步行返回慈禧陵寝停车场,大家在车上简单吃了午饭后便去了"二郎庙","二郎庙",顾名思义供奉的自然就是二郎神,据师父说是道教中的正一教派,多是翻新的物件,油油也就没拍.简单收场后,我们带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到了"双妃陵",结果很是失望,因为这里关闭了,并位开放. 那么现在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里吧. "双妃陵"是景陵皇贵妃园寝,位于景陵妃园寝东南0.5公里处,座北朝南而建,内葬康熙皇帝的悫惠皇贵妃和 怡皇贵妃。 该园寝建于乾隆四年(1973年),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东西配殿、享殿、园寝门,后院内东、西并建两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大门以内建筑以绿琉璃瓦盖顶,厢房及值班房用灰布瓦盖顶。 给这两位妃子单独建园寝在清代是一个特例。因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弘历(乾隆皇帝)在宫中生活期间,得到了她俩的精心照料,而这两位妃子在乾隆年间仍健在,所以乾隆皇帝为表示自己的孝道,回报她俩的抚育之恩,不仅为她俩单独修建园寝,而且大大展拓了团体寝规制。 清制,妃园寝不建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而该园寝却一应俱全。另外,妃园寝享殿前不设置丹陛石,而这座园寝享殿前却设置了一块"丹凤朝阳"的丹陛石,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双妃陵外拍,依稀可以看见两个明楼
带着失落的心情,我们最终决定到景陵(康熙陵寝)去参观,好在一切都顺利,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景陵吧! 景陵是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陵寝,位于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该陵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十日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完工。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桥、望柱、石像生、下马碑、神厨库、牌楼门、神道碑亭、二柱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这些大大小小的建筑以一条宽9.70米的神路贯穿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该神路南与孝陵神路衔接,北端直达宝城,弯环如龙,盘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东陵界内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筑规模稍逊于孝陵,建筑规模总体上是以孝陵为蓝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创。如圣德神功碑亭内立双碑;石像生缩减为5对;改龙凤门为牌楼门等。景陵在葬在葬制上也有重大变革,开创了先葬皇后,附葬皇贵妃的制度;另外还摒弃了尸体火化入葬的传统而改为土葬。景陵的建筑风格及丧葬形式大多为后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圣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兴建的,用以彰扬先皇一生的功业,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愿,亭内竖立了两块石碑,分别镌刻满文、汉字,用以记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亲自撰写,长达4300多字,是后世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桥至牌楼门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响而呈弯环的曲线,无法像其它陵寝际样对称布置,于是当时的建筑设计人员就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进行设置,一改其呆板的模式而呈现出灵活多变、步移景换言之的效果,体现了当时人们的聪明和才智。
牌坊
碑亭
拱桥
正殿
龙和凤平行的丹陛
景陵的地宫也没有开放. 出了景陵我们便到了今天陵区的最后一站,就是昭西陵(孝庄皇太后),但是可惜的是,这里已经在11月1日就开始闭馆了,真实遗憾啊,一个伟大的女人的陵寝.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寝。 该陵座北朝南,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座琉璃花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死,遗命将其葬在孝陵附近,按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与皇太极合葬,入葬盛京(沈阳)昭陵既不想破坏祖制,又不愿意违背祖母遗嘱,只得在东陵建暂安奉殿,并将祖母生前喜爱的寝宫--紫城内慈宁宫东侧的一座庑殿顶的殿堂拆运到清陵建暂安奉殿,以停放棺椁,终康熙一朝,未能解决孝庄文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历数绵长、子孙蕃衍为由,认为此地颇吉,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入地宫。 同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建筑规制非常独特:⒈其它陵园的隆恩殿均为歇山顶,而昭西陵隆恩殿是庑殿顶。⒉其它陵寝隆恩殿前仅一道门户,而昭西陵却建有两道门,相应地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⒊陵前未开挖马槽沟,未建三孔拱桥。 孝庄文皇后是葬在东陵内辈分最高的人。后世子孙对她非常尊重。每次皇帝到东陵,都要先到这里拜祭,然后再去其它陵园。 碑亭,现在就剩下遗迹了,碑严重风化,亭子早就塌了
紧锁的大门,依稀能看见明楼
遗迹,一片荒凉 虽然没能进去,可大家的热情一点也没有减退,夕阳西下,我们又马不停蹄的赶往陪葬陵区去探询几位王爷的陵寝,可陵寝遗迹多在山脚下的村落中分布,我们隐约能看到碑,却因无处停车而最终放弃,离开蓟县,返回北京. 哈哈,我的作业就写到这里了,不知道我的师父能给我打几分.东陵是个好地方,但要想全部看完,一天还真的有点来不及,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想油油还是会再去的,今天收获不少呢,和大家相处的也很融洽,现在就已经开始期待下次活动了. 再次谢谢辛勤的组织者(掌柜,虫子,城根老师,勾超,老北京人等),还有为我们提供资料的斑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谢谢你们!
3 v9 W, y3 _& I$ q* d; n[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9 9:01:2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