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7|回复: 2

[原创]从汤包到糖饼,还有相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8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上挑灯夜读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夜半三更看到汤包这段实在忍不住笑个半死: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苟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苟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般汤什直飚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棺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翻来覆去的看,笑的颠三倒四,后来自己心中用天津话默念此段,更是乐不可支。恐怕天津人自己都不知道吃汤包还能烫了后脊醸的,梁先生此文实属妙笔,仿佛读者就置身于那包子铺长条板凳上,笑看小二和隔壁桌二位当场吃包子,忍俊不禁,诙谐生动之极。说到流汤儿烫了后脊醸,我又想起个异曲同工的段子,是郭德钢相声里说的,吃糖饼能烫后脑勺。这比烫后脊醸难度还大,初听这个段子我也纳闷,难道糖饼还成了印度飞饼不成?谁知德钢师傅连说带比划,托起一个刚从饼铛里捡起的糖饼,咬一口,糖昔立马顺着胳臂肘子往下流,我想这不也烫了后脊醸了嘛?谁想德钢师傅举起糖饼顺着肘子内侧一舔,您瞧,这能不烫着后脑勺嘛?不糊脑瓢上才怪呢。
     草根精神日渐光大,郭德钢的相声虽然充满了市井气却切合我们的生活和娱乐,草根精神也发扬光大在这吃食上,现如今开着大奔寻找街摊巷铺小店里的吃喝的列位爷有的是,并且皆自得其乐,也算除了真正的草根人群之外追崇的草根化美食娱乐方式。于是想到幼时每逢周末全家必聚于姥姥家,姨夫烙得一手好吃的老北京芝麻酱糖饼,却不是郭德钢相声里面这种白糖馅咬着甜软糯香的,所以既烫不到后脑勺也烫不着后脊醸喷不了满脸花。芝麻酱用油调好,红糖和面,芝麻酱抹在薄薄的面皮上,卷起来再盘成墩,拿擀面杖擀成薄饼搁饼铛烙上,依稀记得是这么做法,出锅趁热撕着吃,脆酥甜香,全家人其乐融融。后来日子好过了,老家儿走了,吃到糖饼的日子也少了很多,偶尔逢年过节心血来潮大家哄着让姨夫给露一手,却也吃不出当年那口儿满足劲儿,所以烙糖饼大抵也算是弘扬草根精神的一种形式了吧。
    吃姨夫做的糖饼的年代,有个著名的相声大家估计都还记得,高英培先生说的《钓鱼》,就是:“我说二个他妈妈,你把大木盆给拿出来呀!好家伙,我可赶上这拨儿啦!”那个段子。里面串场的也是糖饼:“二个他妈妈,你给我烙仨糖饼!”“啊!仨糖饼啦!”他爱人一边烙着饼,一边可就琢磨上了,哎哟,二个他爸爸你可真哏啊,鱼啊你是一条没钓来,你这饭量可见长!(得用天津话才地道)
     草根年代多开心啊,顿时又让人想起那个年代的春节晚会,简单但不失喜庆,屏幕内外每个人都笑的真实。现在狗不理包子依然名扬四海,会烙糖饼甚至吃过糖饼的人可不多,现在的小孩都讲着包子带着糖三角它们和面条方便面一帮人茬架的笑话,不知何时能再吃上糖饼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很不错的帖子

鼓励原创

 

[em01] ) Y7 e0 Q- M+ U( E \ a4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8 18:14: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9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00:12 , Processed in 1.11216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