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的大吉拆迁之行。 从粉房琉璃街出来后,进了米市胡同,在胡同中段西侧,一片废墟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块木牌:
是坚守?还是一种墓碑? 我说不清这块木牌的意义,只是呆呆地看着,想着。89号宅院,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怎么的主人? 昔日繁华的米市胡同,如今像周边的其他胡同一样,要么变成了残垣断壁,要么身背“拆”字等待一个由别人主宰的命运。
胡同里最引人注目的康有为故居,还是那样陈旧、破烂。据说故居是要留下的,可一位街坊也说了,胡同没了,故居依赖的生活环境没了,那这故居还有什么意义呢? 也许有一天,故居不仅留了下来,而且还会翻建一新,然后,政府就可以标榜“不仅改善了民生,而且保护了文物”。 最后的结论一定是这样的,我想。 从米市胡同一侧拐进包头章胡同,拆迁进展大致相似,有些院还在,但都已危在旦夕: 附近的中兵马街也是如此:
后兵马街也难逃厄运,原本记着这里有一座精致的小门楼,一侧墙壁上还写有毛主席语录,但这次怎么也找不到了,也许这片空地就是它留下的最后身影吧:
再向东走,潘家胡同拆得相对少些,但能感觉出临战前令人窒息的气氛:
从潘家胡同又回到了保安寺街和北大吉巷。本来已经拍了很多,画面多有重复。但想到也许这是与他们的最后会面,我还是坚持继续拍了下来:
上面这张图拍自南大吉巷与北大吉巷的拐角处,虽说以前曾多次在这个角度拍摄,但一直未曾发现,这块护墙石上竟然还有字刻!这真是意外的收获。上面大概刻有“广东全省乐善堂”的字样。没搞明白它的来历和用途,于是我就反复琢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走来:“我说小伙子,别光拍呀,有本事就把它扛回家去!” “啊?!……”我只能做无语状。 “反正也没人看着,都多少年了没人管,扛家去自己贡着,省得拆迁队的人给当垃圾扔了。” 她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我还真的抱了抱那石头,呵呵,根本抱不动。 当然,我是不会偷偷扛回家去,但它的命运如何呢?也确实令人担忧。 离开北大吉巷时,最后一下快门记录下这张还有生活气息的场景:
然后想起,曾经拍过的两个小娃娃就是在这个门楼里被我摄入镜头的:
这时,我关掉相机,默默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巷。我在心中向它挥手道别: 再见, 生活的大吉; 再见, 多彩的大吉; 再见, 无力抗争厄运的大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