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溪行者

寻访万安山法海寺残迹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6-18 1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07-6-17 23:15:44的发言:

如此一来,我只是觉得总谈态度显得渺茫。态度既然有了,我们怎样才能实行呢?原址保护的态度向来就有,等待要等待到何时呢?实在是未知,岂能不令人默然、彷徨、指摘、既而奋起反驳。但希望这日早来罢。

您既知我为何偏执地追求原址保护的意义,这便十分好。


君之用心,我何尝不懂.

但是具体的方案还要你们这样的专业人士去建议,去上书,京郊有太多的文物等你们去抢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6-1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闲客在2007-6-18 13:50:00的发言:

君之用心,我何尝不懂.

但是具体的方案还要你们这样的专业人士去建议,去上书,京郊有太多的文物等你们去抢救.

啊,承蒙您抬爱,不过我并非专业人事。出身与您相同。

发表于 2007-6-20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第一寺
发表于 2007-8-8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山闲客在2007-6-16 13:18:36的发言:

to L君,

首先,我表明自己的立场:"我是个文物保护主义者(虽然理科出身)";

其次,看君如此愤怒,想必有过什么遭遇,若是,万分同情;

第三,什么东西都要有,文物保护也是如此:

1)明显,论坛里头成员(包括我自己),大部分都是"极端保护主义(extreme  protectism)"----只要是文物,我们就该保护,只要是文物我们就不应该去碰,去挪;          "政府+开发商"派正好相反-------只要利益,不顾历史------我称其为"极端破坏主义(extreme destroism)".以上二者皆不足取,我们应该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突破平衡点(breaking point),不能只高举保护的旗帜,高喊反对的口号,拉扯横幅"反对****".而应该去理性的思考,巧妙的游离,保护(就象戒台寺的石排楼,法海寺的壁画一样----当然更要具有历史,政治,方法的高度)才是我们当下的任务,试问L君,您在愤慨之外,想过怎么保护这片"弘教禅林"吗?

第四,至于L君提及"文物保护是为了让您方便看到是么?为了让你看到,挪来挪去都无所谓是吧。那文物所在地的原状、历史风貌就是废物,没用是吧?可以随便破坏,是吗?"      得L君言,才发现自己对"文物"二字的定义,似乎都不太清楚,查了Oxford Dictionary是这么定义的: any piece of furniture or decorative object or the like produced in a former period and valuable because of its beauty or rarity,可以看出:如果文物失去美学价值,那么就不能称其文物,而美学价值的体现只有在人类的审美观念中得以解释和体现,故而必须让人看到;至于挪与不挪,搬还是不搬,得看其保护现状,象法海寺这样的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我们总不想这剩下的几块碑也不复存篶了吧?

第五,至于L君所说"各位总认为就是“文物的那件实在的东西”是好的是要保护的,可全然不顾“文物的那件实在的东西”所在的历史风貌的保护!这是大错特错!要这么说的话,故宫在那“黄金地段”太占地,干脆搬到别处去,反正地理位置又无所谓,东西都在就行,是这样吗!?"  看完前四个观点之后,也便明了我的立场了. 

这位仁兄,我有想法:一:什么是美学价值?我觉得残垣断壁同样具有美学价值。“夕阳残照,汉家陵阙。”不从文学诗歌角度,单从他描述的景物,难道没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吗?二:不能用英文解释什么是文物。因为中西方语言的语境不一样;三:建筑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当我们路过一座古建筑时,便会产生一种遐想:这座老房子里曾经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而建筑文物从她在人脑中酝酿,到选址破土营建之始被人们选定的位置同样是这个建筑的载体。你所说的“象法海寺这样的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我们总不想这剩下的几块碑也不复存篶了吧?”有点偷换概念的感觉。这不是该文物是不是应当挪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理让她更好的保留现状的问题。在西方有不少古迹仅仅是几块古老的石头有规则的散落在广袤的旷野能表明这是人工的建筑,一处古迹,但是没人想把它搬走,搬进博物馆。现在圆明园里就剩下那么个大水法的石头了,把他们也用大吊车搬走,“保护起来”,圆明园还有灵魂吗?至于你问煤炭是不是文物,有点抬杠了。还有一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建筑文物,必然包括很多建筑构件儿。如果只是剩下几块砖瓦,倒是可以送进博物馆。但如果有成规模的古迹尚存,倒是应该好好的珍惜,不宜轻易挪动。中国大地真是好风水,处处都有先民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走到哪里都能领略到不同的物产,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风俗孕育出的不同的生活及其载体---建筑。她告诉了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也应当知道我们将往哪里去。。。

发表于 2007-8-9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要重修

9 y) B1 n" B3 j5 c& J0 f/ r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9 16:51: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0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帮败家子儿。。。现在重修就是精装修,跟毁,跟破坏没什么本质区别。而且谈不上手艺。。。fucking shit
发表于 2007-8-10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修了!没钱~
发表于 2007-8-10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庙门不倒寺重修
发表于 2007-8-10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法海寺的过街塔门绝对漂亮!梁思成两口子拍过照片~
发表于 2007-8-12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riverman在2007-8-8 20:22:34的发言:

这位仁兄,我有想法:一:什么是美学价值?我觉得残垣断壁同样具有美学价值。“夕阳残照,汉家陵阙。”不从文学诗歌角度,单从他描述的景物,难道没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吗?二:不能用英文解释什么是文物。因为中西方语言的语境不一样;三:建筑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当我们路过一座古建筑时,便会产生一种遐想:这座老房子里曾经住过什么人?发生过什么事?而建筑文物从她在人脑中酝酿,到选址破土营建之始被人们选定的位置同样是这个建筑的载体。你所说的“象法海寺这样的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我们总不想这剩下的几块碑也不复存篶了吧?”有点偷换概念的感觉。这不是该文物是不是应当挪的问题,而是怎样管理让她更好的保留现状的问题。在西方有不少古迹仅仅是几块古老的石头有规则的散落在广袤的旷野能表明这是人工的建筑,一处古迹,但是没人想把它搬走,搬进博物馆。现在圆明园里就剩下那么个大水法的石头了,把他们也用大吊车搬走,“保护起来”,圆明园还有灵魂吗?至于你问煤炭是不是文物,有点抬杠了。还有一点,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建筑文物,必然包括很多建筑构件儿。如果只是剩下几块砖瓦,倒是可以送进博物馆。但如果有成规模的古迹尚存,倒是应该好好的珍惜,不宜轻易挪动。中国大地真是好风水,处处都有先民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走到哪里都能领略到不同的物产,不同的气候,不同的风俗孕育出的不同的生活及其载体---建筑。她告诉了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也应当知道我们将往哪里去。。。

riverman(河伯??)兄弟说得在理,批评我挺接受。但河兄没有懂我的用心。

您提到我不能用西方概念来解释中国的文物,我觉得也正确。但您提到的“在西方有不少古迹仅仅是几块古老的石头有规则的散落在广袤的旷野能表明这是人工的建筑,一处古迹,但是没人想把它搬走,搬进博物馆。”这也是西方对文物的操作策略,在中国行得通吗?人家那是有钱,政府愿出资,有钱保护;人文环境也好,即使没钱保护,至少也没有这么多人去破坏,去“开发”。中国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您提到了“万园之园”,不错,那是政府还舍得投点资,搞点l“历史工程”,京西那么多寺庙国家怕也管不过来了。

文物保护要与时俱进,分析现在的经济、政治、历史形势,要用系统的观点来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只追求我们要什么,我们要怎样,梁思成是MASTER级的建筑师了吧?当时就范了这样的错误,去和政府斗,和一把手领导斗,在国外行得通,在大陆,那哪儿行?!

我们应该群策群力,多想点子来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遗迹,不管是“入馆”还是“现场”。

A一张梁先生的过街塔,权作念想。


0 ~3 G O$ U# 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2 15:10:19编辑过]
发表于 2007-8-12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8-10 10:27:19的发言:
不修了!没钱~

修庙往往是赚钱的买卖
匿名  发表于 2007-8-13 10:03:00

兄台真是有才!我怎么没想到我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叫河伯?很中国,有感觉。对于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我只能祈祷了!第一:中国当官的实在我是不敢恭维。一言以蔽之:他们没这个觉悟。第二:文物保护法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文物部门当局也是官僚作风。第三:就我个人而言,我周围的人也根本没有文物意识。他们对这些精美的石石块块的感觉是木然的。我觉得这代表了大多数的群众对文物的态度和意识。依靠群众去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遗迹,福焉?祸焉?我真不能想象。不知我的看法是否片面。请兄台赐教。

匿名  发表于 2007-8-13 10:32:00

兄台真是有才,我咋没想到我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叫河伯。真有感觉。似乎站在了历史的长河边。先说明一点,咱们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感觉从兄台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抒发一下我对当前古建遗迹保护状况的感慨。希望以后能多多赐教。

我先去干活了。回头再聊。

发表于 2007-8-13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台真是有才,我咋没想到我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叫河伯。真有感觉。似乎站在了历史的长河边。先说明一点,咱们互相切磋,互相学习。感觉从兄台身上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抒发一下我对当前古建遗迹保护状况的感慨。希望以后能多多赐教。

 

我先去干活了。回头再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08:17 , Processed in 1.14704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