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聚会上,话题本是义务服务。有一位很有文化而且令我非常尊敬的生于60年代的人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现代的年青人没有奉献精神了,我们年青时受得教育可都是学习雷峰为人民服务。现代的年青人都太实际了。特别是独生子女。。。” 闻此言,心中彼有不同之感。立刻站出来为独生子女们辩解了一番。回家后,依然思索此事。忽然有一种“一个人见解的正确不能因为她的学识修养的高低来衡量”的感觉。再有学问的人也会有偏见。也许我的言论也会被别人认为是偏见,但我还是想站出为独生子女们说两句。 我想:人生下来时都如同子玉般纯洁无瑕。在社会中慢慢成长,如同子玉从山上滑落到溪涧中。如果溪涧清盈,子玉也会晶莹透彻,被冲刷的珠圆玉润;如果溪涧里泥沙混浊,子玉也会被撞得遍体鳞伤、千疮百孔。可以用子玉来比喻孩子们,他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就会有怎样的成长。50/60年代的人们(特指一些公务员和国企员工),你们现在每月拿着退休金,医保,住着单位分的房子,衣食无忧的生活着。你们有精力和时间去做一些公益的事。可你们知道现在多少个大学毕业生应聘一份工作吗?你们知道现在去医院看个感冒要多少钱吗?你们知道现在年青人几年的积蓄也只能买个卫生间大小的房子。 当一个人甚至一个社会物质生活得到保证的时候,他们才会注意到精神生活方面。如何让一个快饿死的人去给别人提供义务服务呢??? 60年代时还没有电脑,所以也不会有学生们日夜泡吧不回家;60年代时人人工资都一样,所以没有攀比和嫉妒;60年代时考大学可以只考虑自己的兴趣,而不用管这个专业以后能不能挣钱;60年代时可以有兄弟姐妹相陪而不是现在孤独一人。。。。 60年代的苦我们没有吃过,而现代的苦他们也不会体会。 怎样的环境就会有怎样的人,如果把所有错都怪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怪在独生子女们身上,我觉得有点冤枉和无辜了。在我们责问别人之前,不防先想想我们自己做了什么?60年代的人现在大多都是国家的顶梁柱,机关的干部。然而,只有一个梁思诚站了出来,北京城就在少数人的正义呼声中被拆了。只有一个孔繁森出现,还那么快就走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还是在受到偏见时的感觉),希望没有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我只希望人们都可以互相了解体谅。就像葛优演的那部电影所表达的---------《活着》不容易。 - w: v. a0 \" W; a)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0 17:24:1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