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01|回复: 6

[转贴]渐行渐远的京味吆喝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3-2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渐行渐远的京味吆喝

" l, s# T4 ^3 _$ }

+ x2 t- L7 A( u3 m1 K2 h/ k; U7 u

郝青 文

6 c# Q; B8 d/ s

2 d5 L3 P, V% x: b& j: V

  走在北京的庙会上,一声“冰——糖葫芦儿——刚蘸得的葫芦儿哎……”不用吃,大老远的听见这叫卖声,嘴里就忍不住流了口水。

! R7 Y+ D8 F$ b w

  一个多世纪前,这是老北京冬日一个最平常不过的声音。北京旧时各业小贩的“吆唤”,有不同的腔调,合为“市声”,颇能显现“北京味”的特色。张恨水曾在《市声拾趣》中谈过北京的

) C' F! l2 j8 E$ ]6 t; d

7 V4 ?: n) }6 k2 c k M7 Z

吆喝:“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

" K' M7 }1 G- ?7 d3 q: Z

  吆喝首先用词讲究,形容词、动词、感叹词要用得精到,必须合辙押韵;语调强弱、语句快慢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比如夏天卖西瓜的吆喝:“吃来呗弄一块尝,这冰人儿的西瓜脆沙瓤儿;三角的牙儿,船那么大的块儿,冰糖的瓤儿;八月中秋月饼的馅儿,芭蕉叶轰不走那蜜蜂在这儿错搭了窝;沙着你的口甜呐,俩大子儿……”这小小的一段唱词就像一篇文学作品,又是排比,又是比喻。既有直白的自夸,又有隐晦的铺垫,每个词都紧紧围绕西瓜做文章。听了这么好听的吆喝,买家很自然地被打动了,而后再吆喝一声价格:“俩大子儿一牙儿。”

3 W6 j) y7 R. a4 \

  叫卖的人气得足,句与句之间断气时间不能长,口齿要清白,韵味要浓,唱的时候要合理运用花腔、滑腔、甩腔,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加韵尾,很多时候最后一个词的音调转折最有韵味。吆喝的时候,舌头一翻腔上去就是八度,“站稳了”之后还要拖出音的渐弱渐强,九曲八回的转折之后再翻一亮腔,最后拉长韵,把整个音都拖满了。这才是吆喝的真功夫。

8 ]6 U) c7 _8 {. T- y, c

  叫卖是一种文化,除了形容词要好听、合辙押韵、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外,唱词还要全,不能出漏洞。“香菜呃辣青椒茄子扁豆硬蒜苗,顶花的黄瓜白花的藕呃,卖扁豆西红柿挂霜的架冬瓜呃,饶香菜嘞韭菜嘞……”为什么买冬瓜要饶香菜?这里面“藏”了一个时间差:把冬瓜洗完做上锅后,再择香菜,出锅时刚好放香菜。几句话透着合理,即使是平头百姓,也要活得精致讲究,这才是老北京文化的精髓。

1 E# n3 n5 w6 a, G6 G

  如今,北京天坛公园里还能听见“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这是晨练的一大群人,把吆喝作为他们的练声曲了……北京人现在不容易听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话了,更甭提五行八作那些多姿多彩的吆喝。不过,京味儿叫卖“吆喝”已经引起专家重视。(《北京晚报》2.20)

! R9 c* c- ~4 N, R* i' K, _- H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3-2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着吆喝,在琢磨他买的东西,往一块那么一想,就觉得好吃
发表于 2005-3-3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时候开一个“小贩叫卖训练班”,把传统的东西再都找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05-3-3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老北京小贩的叫卖声,是他们自己原创,还是一直沿袭下来的。有师傅教他们还是从小老听就会了呢。
发表于 2005-3-3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从小老听就会的!不用教的.

发表于 2005-3-3 1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吃冰糖葫芦。
发表于 2011-6-7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网组织 老北京京味儿文化学习班  老外也教 准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1 09:59 , Processed in 1.12089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