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2-28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28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当年领唱的是谁,今天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年代的纯真与美好和着这首歌一起,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不管横在和我们当年同龄的90后面前的物质利益有多么斑斓,我敢相信,他们会羡慕我们的单纯,羡慕我们那个放声的年代。当然,我至今仍记得我们班唱这首歌领唱和指挥的人。
发表于 2008-12-28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哥:上面两张照片是机院附小65届的,因为有刘荣,我近年见过她几次。马路多年不见,小时候他演活报剧和说相声的样子还依稀记得。
发表于 2008-12-27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兄,看到这些照片,不免心潮起伏吧!

/ A" [3 r" w. t! ] Q" j/ P; r

 

/ ]6 {, q4 y4 y; `) N/ P5 Y

“777老弟”?嘿嘿,也许应该称呼老兄啊!哈哈!

发表于 2008-12-27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

( k: y' i& j8 M7 S) P

      谢谢你贴上来的文物。[em218]华老师的签名都有了,不知道谁有他的照片?这可是咱们楼主盼望已久了。

发表于 2008-12-27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8-12-26 16:26:00的发言:
; S1 q$ \9 B2 j) V( v0 b1 ^

胡涂兄.发二张照片请赏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Q# M# l, i& d/ p7 [7 P- ]

 

! P j% p. A+ J

777老弟:你好!你发的前一张照片是江西干校的知情:其中机院附小的同学有——魏金民、魏保民(兄弟),最左边站立的、胸前带着白色像章的、头戴国防绿军帽的就是孙长胜。

6 V J# G- L" R6 B g' b p' ~

     后一张居然看见了“我”?!只是不认识那个合影的同学是谁了?哈哈……谢谢,777老弟!照片收藏了。以外的收获啊。哪天我让孙长胜也上来看看。叩谢了!

! J0 {5 ?& ]3 A# s; u: Z: T. a

胡涂人兄,看到这些照片,不免心潮起伏吧!

0 A8 \7 _, }7 t0 j! c/ j9 P

 

4 F6 j& u# D: Q

“777老弟”?嘿嘿,怎见得不是“777老兄”呢!哈哈!

发表于 2008-12-27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i3 u* M9 G; X5 w; P' O4 X4 d

漫步:

( T2 n5 R g' v# \$ m

你好!

. U- [: ]% M2 O' N" {# M' ~

1966年大约是5、6月份,我们,当然还有你们,可能是在暑假开始时正常离开学校,也可能是因停课闹革命而提前放假离开学校。反正离开之前,好像我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贴大字报批判“三家村”呢。多幼稚!!

9 b' z) i' x2 R1 {

 

$ C% m& S# H9 W7 P, m6 s

但无论如何,我们那一届还算是完整地读完了六年级。离开之后不久,就文革了,就真正乱套了。。

$ c5 G$ ^3 w8 H1 T; ?1 b

 

2 D4 M8 o; i! x% \; `

因此,我们可以“豪迈地”自称为“老六年级”,也算是小学毕了业!不过,即使你是"老四年级",当然也不会因为没毕业证书而介意啦!哈哈哈!!如果高中大学研究生都毕了业,甚至当了教授,谁还在乎“小学毕了业”或“小学没毕业”呢?

" ]: D7 v5 ?5 ~) _1 [& f

 

7 _# j& |( f5 E1 g$ Q+ w

虽然这样的毕业证在之后的岁月里毫不说明什么资格(当然,在解放初是一定有用的),这一证书还是可以见证一段历史。我想,在那么混乱的年代,此举应该体现出当时几位热心的老师或者管理干部的实事求是和责任心,他们还记挂着有一批66届的毕业生,并因此发出了所谓的“三七小学”毕业证!其实,当时如果不发,又有谁会去追着他们要呢?

7 d' x. u- {' w, n2 ]. p

 

' F/ g# W, C; y* O) B0 ]7 d* }

考虑到那个时代的短暂和特殊,这个证书应该有理由作为文革“一级文物”吧!呼哈哈哈。。

9 {1 R/ ^, x8 j# G/ D# B# y

 

3 h6 c0 z' R8 S- a

另送览一“劳卫制少年级测验证”,是家兄当年的测试记录,有华老师亲笔,这应该也算是“一级文物”了吧!

+ e+ D1 k0 y- Z5 v3 A

 

2 U, w5 C0 x8 [' i9 Z. u+ B

好,漫步和其他校友,请上眼。。。。

) z' S' O9 J1 Q1 Y7 S; \2 N h) Y

 

" D& @, ?( p, Q# ]% u

 

4 Q9 \* o/ L4 v
QUOTE:
- m* B1 t; {# |6 O4 v4 `

附:关于毛主席的“三七指示”(引自网络资料)

Z* u# r) q. a9 @5 o9 F

http://www.edu.cn/da_shi_ji_491/20060323/t20060323_156306.shtml

6 \ U3 R9 y2 H$ J' M1 h

一九六七年

1 F6 ?+ h$ y9 Z, P% F

3月7日,毛泽东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教学班为基础实现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的材料中批示

! V% V9 h' C9 V: A) A

:军队应对学校师生进行军训,并参与关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要说服学生实行联合。此即“三七指示”。

: C" h1 o' P( u: ^+ [5 x9 d% ^

  由此,一些高等学校提出了各种各样“教育革命方案”,进行了名目繁多的“教育革命试验”,全盘否定了

6 C6 G( O9 o( l

建国以来形成的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规章和制度。

4 l6 o% h9 |# {+ f- M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5917805.html

: t) V! V: a. [. |4 D

。。。。。。3月7日,毛泽东便在报告上写下重要的批语,后称3·7批示:林彪、恩来、中央文革小组各同志:此件似可转发全国,参照执行。军队应分期分批对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实行军训,并且参预关于开学、整顿、组织、建立三结合领导机关和实行斗、批、改的工作。先做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还要说服学生,实行马克思所说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教导”,在军训时,不要排斥犯错误的教师和干部,除老年和生病的以外,要让这些人参加,以利改造,所有这些,只要认真去做,问题并不难解决。



发表于 2008-12-27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竟然不知合影之人是谁?胡涂人真是够胡涂!O(∩_∩)O哈哈~
发表于 2008-12-27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wei:

4 B8 r/ S- W+ n+ f/ b6 }7 L

 

$ c' }: ]3 ^* b5 Z9 n

听到你为大家献上的《花儿朵朵向太阳》,合上双眼,闭目聆听,竟不知今日是何年?音乐真的可以使时光倒流,往事重回。我记得那时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唱这首歌的班很多,还记得有位高年级男同学的领唱,声音特别好听,我们会经常挤在食堂门口看他们排练。

1 X' J5 p! U, b! n9 {: u5 n& r y; d

那纸毕业证书,我们都有,今细细品来才知其记载了机院附小的沿革,感谢你的细致呀!

发表于 2008-12-27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M6 h% V( G. x& H: O% t

千秋雪:

$ a4 a* q6 R2 _# c# c' m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今日得宽余”,都在网上。

- J/ V2 k1 M! G! g! ?" K7 ?% V4 j9 T

“三七小学”的毕业证,确实够不上“一级文物”,哈哈!因为该毕业证并非稀缺。66届,总有近200同学,相当部分的人应该都有了吧?不过,其作为历史的一点注脚,还真是实实在在的。

k/ n1 c+ G2 G' S6 Y% S

那首《花儿朵朵向太阳》,是另一校友之前贴的链接,我欣赏之余,翻贴以借花献佛吧!同样的经历,应该带来同样的回忆。

, Z$ [ Y0 u: Z: W4 p% w) h4 ~

(我这句话怎么听起来像是某个歌曲的歌词??。。。《同一首歌》!哈哈。。没劲,很不愿意翻这种套话。算了,就先这样说吧)。

0 E5 x# c* \! F$ J% k/ Z/ w

 

: y4 t4 `) g6 b9 K {! \ |9 _7 o9 H8 \

虽然当时那个电影和那首歌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吟唱起来,又感觉恍如昨日,心潮澎湃!我已经将其下载留存了。。。

2 Q) M7 Z0 v7 {" M

 

9 j' [ |- P! v- c6 J; s

有说法是,过分忆旧,也许是种不健康的情绪;但也有说法是,适当怀旧,非但无害,反而有益。。。。。我相信,凭老歌以怀旧,以温故知新,以激发自己,迸发出新的力量,是很好的事!何况那些老歌都富于健康向上的情绪,岂是当今流行歌坛有些所谓咧咧咧咧的“老歌”可比呢?

4 Y+ S2 K! g6 X

你记忆中看到在礼堂排练领唱此歌甚佳的那位高年级男同学,我好像也有这个印象。我妄加推测,该不会就是“胡涂人”吧?我还记得好像有老师辅导一个低年级男同学高歌《绣红旗》,哪届的不记得了,似乎是个小胖子。。

1 k! m: J2 m6 g4 i

《花儿朵朵向太阳》风靡之时,当在1965年吧!果真如此,则那时比我们年级高的,只有“胡涂人”那届啦!胡涂人是65届的。。。。。他回忆自己当年童声嘹亮,领唱此歌,深得老师同学嘉许,而今天去卡拉OK放声,却突感五音不全,言下不免感叹。

h! ~/ }1 G6 C8 B

有你的回忆佐证,看来“胡涂人”所言非虚啊。。。。。哈哈!胡涂人的嗓音确实属于比较高和细的那种。这一点,我倒可以作证。。。。如果童声时即如此,则今天听来,应该算是昔日风格犹存。顺便说一句,伟人中也有这样的声线。比如,1949-10-1,伟大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声高亢,石破天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啦!!!

6 F0 O- H0 J4 ~7 ~! V

 

8 D3 ^3 w/ n7 A9 T: @5 X3 _" i

历史悬疑:千秋雪同学当年听到,而且我似乎也有印象的一位领唱《花儿朵朵向太阳》的童声金嗓,莫非就是胡涂人么?当然,此歌为众多班级推崇排练,因此出现了若干金嗓子也未可知。。。。还是“俱往矣”吧!

发表于 2008-12-29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好像有老师辅导一个低年级男同学高歌《绣红旗》,哪届的不记得了,似乎是个小胖子。”

% U0 u7 P$ E( Y- `% `


这就是beiwei所说的小胖子。现在他的歌声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美妙动听,我们同学每每聚会他都是必唱无疑。当年咱们食堂吃饭的时候,胡世坚老师让他在台上唱歌,把他饿得够呛。真是饿唱啊![em55][em225]

发表于 2008-12-29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8-12-28 16:12:00的发言:
0 H: j! @1 |3 B3 n5 Z/ B1 M. @; g; _

雨中漫步同学,想必你也是干校知情,想必你是到了张店四砂。那张照片是在四砂北宿前所照,脚下踩的是横卧的水泥电线杆?但是,与我合影的那位同学是你吗?请教大名。当时四砂的小学同学:魏金民、魏保民、肖英、周小红、杨鲁易、邓传易、景东海等……

! ?# c6 Y. w1 @; L% V3 i

 胡涂兄:我是机院子弟,唐玉梅老师是我们同学的妈妈,她们老两口现在和女儿住在一起,生活的很好。不知你是否想和她联系?

+ \( \6 H/ Z; Y1 d3 N: h' E' x4 C

2 l! k2 _) z7 E' R

+ I$ v" r& k2 s2 ~) o# w0 @& |) G! B# z& A* j8 G" {# n3 o, K6 G, o0 c" @& I x6 v/ |& n6 y5 I3 N
; t$ [2 A- Z" p: c; t$ ~* @, v
 

{5 B% O+ {+ f/ T

 

* ^: Z7 R, t) e/ X4 n9 V

 

1 D z5 p% Q4 ~# I0 E

发表于 2008-12-29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29 2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8-10-7 11:59:00的发言:
. o# ]! I/ {1 C

全体同学合影

" o/ e& ^6 ~# 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644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 S j; j' O3 t

认出曲三和嘉祉了,还都挺精神!

发表于 2008-12-29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ping在2008-2-17 22:58:00的发言:
# d2 @- k3 Z, a

这是小时候在学校门口照的照片,供大家回忆一下那时候的校容吧

( S# L0 q6 n: u2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g1 s+ w% `0 v! N

大个子女生是我们班的,东南角是我们班一年级时的教室。

发表于 2008-12-29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变色龙在2007-12-20 21:39:00的发言:
$ ~% `5 I8 |! d% n8 P8 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age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X5 i" o+ }& Q# v6 g

这是我班第一次聚会,当时令校友们怀念的大滑梯还在。我也是65届4班的。

发表于 2009-1-3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2 18:23:00的发言:
% y& n, } L" U1 b

漫步说的不错,确实还有个赵慷。。。。。

0 J. l3 y) }! c, }2 H% H h: B

 

' N2 x4 c9 v: L9 G2 e& B7 _

你说的杨是我班的,同那第一张相片确实有些像,但同我印象中杨的那个脸型似乎还有差别。我把第二届团体操男同学那照片中的相应的人摘出来,请看。。。。。是同一人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yang yiping.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beiwei:四方发的第一张照片我看着象我们同学杨亚平(杨一平的弟弟),可是四方和杨一平是同届的,怎么会有他弟弟的照片?所以我才说是杨一平的。团体操的照片太模糊了,不过还是可看出脸型的相差挺大的。
发表于 2009-1-3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必四方与我、beiwei、kankan6868是同届的同学了,这里面3班的同学多,你可是3班的?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不禁使人想起昨天的校园、昨天的欢乐和昨天的友情.......

发表于 2008-12-31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31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7 i% f Y6 S3 {* O

 祝大家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08-12-31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在这里老三祝各位老师、校友新年快乐!生活幸福!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U6 `0 }. T9 h/ g& P- B, s

 

+ L8 K x7 L, V1 g' W# s k

再送一个新年祝福的网址:http://www.qfans.net/love/3/year/index.htm

发表于 2008-12-31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8-12-30 18:28:00的发言:
& H; n2 C6 e* D1 n1 P

没有想到济生老兄下巴右边的伤疤是张小明所为,人已去矣,无法考证了,北海老四只好顶这个雷了。

[( L8 t, b2 v

不劳“马达兄”另做考证,“胡涂人”关于张和邓的那件事千真万确,那时我也在校。我虽不在现场,但很了解,而且此二人为家兄之同届校友,我与此二人都算熟识,因此也有资格旁证一二。

- F) C& {+ p2 d }4 \% ?8 \

 

# C" L) A }# a

1、张与邓游戏出事故时的那个游戏设备应该叫做“转亭”比较准确,而非“转伞”。“转伞”另有所指,另有模样。转亭位置在操场东侧正中,为金属制,其中心为一转轴,附带一圈座位,座位外侧是一圈垂直排列的若干金属棍,外形就像一个亭子。玩时就在座位上用脚蹬地,则转亭就可转动。得便时可以画一草图示意。

1 t" ^8 H/ E9 C2 Y1 f: x) ]

 

3 w0 J# [- G% @. ]& [; ]& C# b

2、两人当时都是12、13岁的孩子,皆不懂事!邓将自己置于险地而不觉,可谓无畏;而张给玩伴带去厄运而不顾,可谓无知。

: A/ e0 j* C0 y! u3 ]: V! n9 {7 j

 

5 u4 z% y3 I, y7 f5 v+ _

是时也,张(好像应该是“小明”?)蹬地运力,驱动“转亭”飞旋,还呵呵狂笑不止;而邓则双手抓握,在巨大的离心力下,身体被甩起来,与地面几成90度角!也许这是张乘邓不备,突然启动加速,而邓来不及跳下;也许是邓较劲,否则邓何不早早地跳下去?试想,在此状态下,一个孩子能坚持多久呢?说时迟,那时快,邓呼地一声就平飞出去,平拍在地,将下巴摔裂,侥幸活命!

! D% A* p# m4 N$ N! L; Z0 l& ^

我看,那样的情况下,除了有训练的人如体操选手和杂技演员等飞出去后才能站得住。

' ^, t+ ^ p3 p# [* R+ U

 

: \6 `( d6 v$ f8 o% w. X. M

张是否因此而被处分就不记得了。多年前,邓来我家一趟,谈起许多往事,但我不好同他提起这件事。。。

! U7 @9 E) G/ n3 { N

 

* k/ W& w, W: F% g8 b: n, }

3、关于此二人的其它一些逸事

9 C* I3 ^3 a) y. G$ M% i8 _

 

. q- o3 I$ _% ?; v6 B% {( C7 t$ J6 b

****

* S4 N9 b! C' w) W8 h; _8 `+ W" Q

先说张。66年底或67年初某日,张曾返校一趟。那时正在所谓“复课闹革命”,我在校园厮混,因此正好同张巧遇。
我记得当时看到两着黄军装的“大个儿”(那时小孩儿对比自己高大的大孩子的通称)一前一后,晃着膀子,骑车沿教学楼东侧小路由南向北飞驰而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嘿嘿。。

5 e* c5 R* M9 `

 

+ b+ `: |/ d- ?) n

两人行到宿舍楼门前却并不下车,而是围着宿舍楼南门外东侧的一砖砌乒乓球台绕了半周,找准位置,啪的一下,一脚重重地踏在台面上做支撑,另一脚仍放在脚蹬上。当时孩子们骑车,不是简单地偏腿下车,而是那样将车停住,可以认为是表示比较“狂”的“范儿”。这时候我认出张,张也认出我来,即互相招呼。张同我交谈几句,问及家兄近况和学校情况。之后,张在教学楼里转了转,显然意有所图(我知道)。。。。。。然后就离开了。

4 ?3 C; f+ \. a" C# a: u

我印象中,当时张着高腰军靴,黄军装(也许是呢制军装,在那个时代均为某种标志,表明非等闲之辈),佩红底黑字红卫兵袖章(红底黑字,而不是红底黄字,在某一特定时期,也有特定意义),面色黝黑,鹰视虎步,宽肩阔背,骑大链套自行车,解数纯熟,顾盼自雄而俨然玩主。同来的一个伙伴,年岁相仿,身材略低,装束类似,面无表情而始终沉默。

' g) l1 {+ h3 q

 

. y& T0 ? h2 N7 W! Q n# H

那时,我在张面前不过算是一个低年级的小豆包啦!有意思的是,我小时候感觉很多孩子是大个儿,我同他们在体格上难以匹敌,有仰视之感。而我长成之后,那些昔日的大个儿在我眼中却变成了小个子或者矮胖子。

' G. |/ k, @) c3 W$ T( y

 

1 a5 @2 b' ~2 w6 b

不料斯人已渺,呜呼哀哉!当时我还不知道有“北海XX”或者“中组部XX”之称,但后来有耳闻。从我见他最后一次的情形看,该传闻与称谓应不虚。无论如何,“都付笑谈中”啦!

2 C* n5 `2 }8 p1 d


******

2 C; Y" c/ |! k

 

% r7 c' S4 {6 C" s0 K

再说邓。邓与家兄同班,小学六年遂成莫逆。邓放学后常来我家玩儿,因此我家人均熟悉他!那时家父还经常同邓开玩笑,有时候还虎着脸逗他,弄得邓很紧张。。。。。

" m, F5 Y% Y) @0 S) Q

大约与上述我同张偶遇的同时,邓闻名于百万庄,以勇著称。按小学雅号,人称“。。。。”。关于邓,有类似王山的“天字系列”小说中的故事。那一代那一片的人可能都有耳闻,此处就不展开了。。。。

! {3 c/ Y. K5 k7 A

 

( I( `% W( H1 j6 [ V3 I

4、一点闲话

5 G& L. _$ v# n9 p* `; c" s

按现在的安全意识,当时的校园中无论是设备还是生活设施,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我班同学就曾有失足坠入宿舍楼东侧化粪池的事,也有从宿舍楼三层窗台坠下的事。前者在粪井中沉浮数次,幸被捞出,无大碍;后者侥幸未死,但断臂断腿,绑了石膏。最后是否有后遗症,不得而知。两意外发生时,我均在现场。落粪坑者的坠下和沉浮场面,落楼者在空中和着地的全过程,我都目睹。我何其幸,没有出现类似意外,而那两位同学何其不幸,做了前车之鉴。

% H5 \+ C2 J- m9 B/ S$ e1 m

 

}0 k) ]" j' ~- D/ ]1 w! p

我想,今天的小学校可能就不敢安装那种浪木了吧!但无论如何,那些体育设备还是锻炼出了一届届的健康毕业生。。。。。

7 [* x* P( s: A2 L! I

 

' |1 T8 \6 O5 G

 

" B; w# m7 m5 n# q; J

记得在学校期间,我也曾有过至少两次比较大的意外。。。。。一次是校园内挖沟,可能是同地下管道施工有关,到处沟壑纵横,有些沟上架着窄木,不到5厘米宽。男同学喜欢冒险,常在上面走。我也走,没有什么问题。但一次雨后,窄木很滑,我踩上去一用力,就飞跌下去,毫无控制。结果,我几乎摔晕,头未破,但鼻血横流,幸亏沟不深。后来在卫生所处理一下就没事了。

* O5 |6 p3 J; Y: a+ _+ W1 z; I

还有一次是在机院大操场。那时差不多是在1963到1965左右,正在全民皆兵,操场上有两个“伏虎”(直径有一人多高的大圆环,为锻炼器械)。我见过大人的训练,知道如何玩,但不知道它的厉害。我上去一转,立刻就摔了出去,立刻就岔了气,立刻感觉要窒息了,缓了半天才缓过来。。。。。属于自愈。

9 X7 b9 K3 R* R

 

3 Q% E. j! f2 x1 j$ d

男孩子在那个年龄期,多有些莽撞,有些傻,因此出意外的几率很大。而女孩子天生秀气文静,玩个跳皮筋,抓拐,不会有问题。。。。据说按照统计,生男的几率比生女要略高一些;又据说女孩儿的生命力比男孩儿要强一些(其实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如此吧)。结合这些情况看,大自然的安排真是造化神奇啊。。。。。。哈哈哈哈。。

/ }8 h: J: I9 S1 M

 

发表于 2008-12-31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千秋雪3在2008-12-31 2:25:00的发言:
    beiwei的记忆太好了,从《花儿朵朵向太阳》到《绣红旗》,竟连领唱都记得模样。一代人心中有一代人永远的歌。当年,躺在北大荒场院的玉米垛上看着北斗星,唱《心中想念毛泽东》,唱《听妈妈讲那过去事情》,从独唱到小合唱乃至会哼的全情不自禁地唱出声,那叫纵情、那叫悲壮,当地的老乡直流眼泪。那个年代,大家唯一的宣泄方式就是唱,赶上下雨、下雪不用出工,各宿舍就放开嗓子唱。后来老乡们说,知青唱的怪好听的,干嘛不搭个台让他们唱给大家听,于是冬天农闲就有了宣传队。我们营几个连队唱得好的都是咱机院附小的,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录音机。
! l& }1 n& I' I. D

谢谢“雨中漫步”的佐证,也谢谢“千秋雪”对我记忆力的称许。那个时候的一些印象太深刻了。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文化生活极度单调的那个时代,那些属于我们的歌曲,实在是支持我们精神生活的支柱啊!

) V3 v' P9 w+ S; f

 

. V2 B2 v, n# |+ Y* i4 r: G- z4 K

几个连里那么多唱得好的都出自机院附小,说明小学基础打得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好!如果“胡涂人”在那儿,就又增加了一个。。哈哈哈。。。

4 ^& n! r) ?; ?6 p6 |) g. l

 

, Z. j+ E6 j" t7 f7 R

今天是2008年最后一天了。虽然实际上,时间是无始无终的,但也还是要按约定俗成,向各位道声:新年愉快,来年顺利!

发表于 2009-1-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照片我保存了四十多年,大家有认识的吗?

% b( L1 D l' E% j( _ B1 A

 

发表于 2009-1-1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校友们元旦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找到更多的校友,在这里共同回忆那段难忘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0 21:48 , Processed in 1.21376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