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4-22 2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学友:是否参加过小学十周年校庆?俺好像是在上中学的第二年在学校的正门看到告示:大致意思是通知机械学院附小毕业的同学回校参加十年校庆,当时是在机械学院大操场的东北角大礼堂召开的,俺还回到原来的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溜了一溜,感觉非常狭小,毕竟自己长大了,但对在校生活的那几年还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可惜的是那年头不称相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各位!谁有?给俺瞧瞧如何?俺在这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4-22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2 16:10:13的发言:

这是附小的照片,可以看到学校的图章和校长的人名章,可供各位学友参考。

 


真厉害啊!这个还保存下来了。

发表于 2007-4-22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照片一经引用为什么就变大了?怎么避免?

发表于 2007-4-22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2 17:03:00的发言:

老弟是北京通啊,但是说这张照片应是解放以前的,基本上跟没说是一样的。

顶![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照片尺寸超过100K了,但是也能看,双击左键就可以了。但是最好把照片压缩到100K以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4-22 21:42:05的发言:
各位学友:是否参加过小学十周年校庆?俺好像是在上中学的第二年在学校的正门看到告示:大致意思是通知机械学院附小毕业的同学回校参加十年校庆,当时是在机械学院大操场的东北角大礼堂召开的,俺还回到原来的小学教学楼和宿舍楼溜了一溜,感觉非常狭小,毕竟自己长大了,但对在校生活的那几年还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可惜的是那年头不称相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各位!谁有?给俺瞧瞧如何?俺在这谢谢了!

哪一年?1965年?
发表于 2007-4-22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2 12:07:09的发言:

我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校女校长是周毅,此人是从一机部教育局派来的.谭校长好像是接替她的后任(两位均是当时教育局科长级干部).此外回忆往事还记得:

1、困难期间机械学院中央大道两边把花草改种胡萝卜。秋收季节大学生前边收获,我们小学同学便后继深挖捡漏(找到后在衣服上擦两下即边吃边挖);

2、困难期间学校搞劳逸结合。下午好像没课,主要是自由活动。学校经常发给每人一包红薯面的炒面,晚自习后大家用开水冲炒面解决夜间饥饿问题;

3、困难期间学院大学生更加困难。每当我们食堂开饭时,经常有大学生透过玻璃窗看我们吃饭情形。我们同学中有人还那食物逗他们(食堂南墙临学院中央大道,与大道间隔一条排水沟);

4、每周六午餐后即可放学回家(在无校车接送后),食堂门口便别有一景。哥哥、姐姐找弟妹、要好同学相约结伴,各自奔走基本都不先回家,而是去玩和遛车(当时专找没去过的地方和不曾坐过的车而体验);

5、我曾带我妹妹们与老三去景山公园玩,碰上拍《小铃铛》中石小满与其妹妹在游乐园相找的一场戏。第二星期六又碰上在华侨大厦路口西南侧警察岗楼拍其妹妹席地而坐一场。

6、此外我和我班许越敏星期六下午爬东便门城楼一事。当时城楼内仍保持着古貌,楼内有很多层箭窗大概5至6层,从顶层到底层楼内是中空的约20多米高,整个楼心空空如也。仅在四周箭窗下由20~30公分厚的红漆脚踏木板围绕,一圈圈层层上绕至顶。板下由碗口粗的檩条横状支撑着,脚踏板宽大约100公分左右,向楼心一侧无遮挡扶手,我们俩一直拾板爬上顶层。当时小而傻,我们对楼板和檩条是否腐朽根本没有想像,一旦失足必定玩完,现每当想起此事仍后怕而惊。今年春节我们班聚会,仍与许越敏交流此事结论:“太傻”!

  我还记得周六的午餐为了方便住校生回家,总是吃馒头,炒鸡蛋之类的简单饭菜。

[em07]
发表于 2007-4-22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22 10:39:42的发言:

 


   请教诸位:在网上看到这张照片不知道是那个年代的北京啊?

照片引用就放大可能与上面的一行字有关。

发表于 2007-4-22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2 16:10:13的发言:

这是附小的照片,可以看到学校的图章和校长的人名章,可供各位学友参考。

 


再试一次。

发表于 2007-4-2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2 22:03:24的发言:
那是照片尺寸超过100K了,但是也能看,双击左键就可以了。但是最好把照片压缩到100K以下。

     按道理超过100K是上传不上来的,我感觉还是引用的问题
发表于 2007-4-2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2 17:03:00的发言:

老弟是北京通啊,但是说这张照片应是解放以前的,基本上跟没说是一样的。

向各位学友表示点歉意,明天给你们上传一张最新、同一角度的德胜门照片吧!
发表于 2007-4-22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2 22:24:47的发言:

向各位学友表示点歉意,明天给你们上传一张最新、同一角度的德胜门照片吧!

大哥开玩笑的不要介意噢[em01]
发表于 2007-4-22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记得那是1965年的夏天,一个星期天,当时俺所在的中学有七个机院附小毕业的,但都不是俺那个班的,他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俺那个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住在百万庄、甘家口一带,只有俺们几个航空局的子弟回后海北河沿边的局家属院,俺们那个院紧靠着老卫生部,李德全老太太(当时的卫生部长)逢周六就到俺们这院里检查卫生。俺们那院西边是原来摄政王府的花园(现在是宋庆龄故居),俺们几个机院附小的小伙伴经常到那里去游玩,采摘桑仁,那里有许多长廊、水榭、书斋、亭阁,在老城区里可以说是非常雅致休闲的皇家园林。
发表于 2007-4-22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4-22 22:33:19的发言:
俺记得那是1965年的夏天,一个星期天,当时俺所在的中学有七个机院附小毕业的,但都不是俺那个班的,他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俺那个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住在百万庄、甘家口一带,只有俺们几个航空局的子弟回后海北河沿边的局家属院,俺们那个院紧靠着老卫生部,李德全老太太(当时的卫生部长)逢周六就到俺们这院里检查卫生。俺们那院西边是原来摄政王府的花园(现在是宋庆龄故居),俺们几个机院附小的小伙伴经常到那里去游玩,采摘桑仁,那里有许多长廊、水榭、书斋、亭阁,在老城区里可以说是非常雅致休闲的皇家园林。

还有过去那个院子里的照片吗?可以上传到《有谁去过王府的?》那个坛子里,也是挺美好的记忆。

这样看来听松大哥说的就对了,机院附小是1955年成立,原名一机部子弟小学,1958年以后改为机院附小。

发表于 2007-4-23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德胜门

现在的德胜门,可以与过去的比较一下,除了箭楼之外,其余都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07-4-23 18: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3 18:13:29的发言:

现在的德胜门,可以与过去的比较一下,除了箭楼之外,其余都不一样了。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识母校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

这个暑假从早到晚我照样在足球场上混,当然父母也督促我复习一下课程,毕竟要参加考试才能录取。转眼到了暑假83号,哥哥从学校回来了,父母都没有时间,让他带我去朝阳门外一机部子弟小学去考试。我们刚到北京时住在农民旅馆,他的学校在神路街,都是朝阳门外,也离那里不远,所以很熟悉。

早上起得很早,先到西单一家饭店吃的早点,哥哥说老妈这次给他不少钱,这是个老字号,哥两好好受用一下,记得不过是油炸糕,豆浆之类的东西。

下车地点是北机院南门,当时西门没有开。走不远看到一个足球场和教学楼,正值暑假,学校看不到什么人,几个年轻人在跑道上突突突的学开摩托车。旁边有一个商店,那时称合作社,再往南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大门,大门正对机院篮球场,位于学校两座L型三层灰色建筑的中间。一进大门,迎面是一个检阅台和一个足球场,并且有学生在踢足球,我当时眼睛一亮,因为一般小学是没有足球场的。

楼下有人接待,考场在教学楼拐弯二楼,我进去一看,好家伙,不少学生在等候考试,一坐下来仔细看一下周围的环境,太阳照射进来,教室宽敞明亮,暖气,玻璃黑板,桌子是连体的,桌面有一个翻板,站起来打开翻板,坐下来,翻板放下来正好顶住前胸,听课,写字,看书这是很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驼背,但是我还发现一个功能,因为翻板挡住课桌底下的一切视线,无法做小动作和考试作弊。想起来,在一些苏联电影中的学生就是坐这样的桌椅。

看到这些,我很亢奋,考试开始,算术和语文两门,不难,很快我就做完了。接着是面试。两个女教师提问一些问题。比如问我为什么要上这个学校,我当然说这个学校好,她们问怎么好,我就说了一堆好话,看样子没怎么回答到点子上,接着她们问我家几口人,我如实说十口,她们互相笑笑怎么那么多人,我数了一遍家里有什么人。自作聪明说了一句,很想上这个学校,家里很挤,我住校可以减少家里负担,她们都笑了,当时我很内后悔说了这个愚蠢的理由。

考完后,哥哥来接我回家,他在学校转了一大圈,而且和学校学生们踢了会球,了解不少情况,他说这所学校很好,朝阳区第一,宿舍楼,教学楼,足球场等各方面设施甚至比奋斗小学都强。食堂伙食也好,是部里补助的。我们年级转学报考有十几个人,招56个。要刷下来78个人。问我考的如何,我如实说了,他说你怎么那么蠢,你说我们家人多干吗?我更后悔的不得了。哥哥说算了,我们去神路街吃午饭,老妈给钱。神路街有家很好的饭店,在那里住和上学那么长时间,都没捞着吃,这回咱哥两好好撮一顿。哥哥点了好几个菜,我吃的很香,考试的事情也忘的一干二净。回到家里,父母问我考的如何,我又为我画蛇添足说的那个理由后悔,妈妈说那主要看笔试,我说没问题,题目全会做。

等了一段时间,一天老爸下班,高兴的对我说,你考上了,学校录取通知下来了,叫我下午到他办公室去准备一些东西。原来学校一切生活用品全部自理,我去老爸办公室,他在给我的脸盆,脚盆,茶缸等用品上用油漆写上我的名字。接着又准备被褥什么的,家里把我去上学看的挺不得了的,主要是说我应该离开父母锻炼锻炼,说我能力很差。

弟弟也要上学了,他和楼上小路和隔壁一个小姑娘都是上的我原来的真武庙小学,我带他们去报道,我想老爸,老妈老说我能力差,我带他们去报道上学,也显示一下自己。父母和小路爸妈等当然都乐不得。那天早上,我带着弟弟他们办入学手续,也很里手,他们跟在我后面,挺佩服的。

正在这时,包蓓蓓和另外一个女生跑过来,很奇怪问:“你怎么在这里,我们到处找你,老师叫你赶快去。”我赶快打发弟弟他们回家,跟她们来到老师办公室,我说我转学了,老师问我转到哪里,我说一机部子弟小学,她马上说,我们学校有很多转到这个学校的,是不错的学校。但是她说,前些日子在复兴门车站碰到你妈妈,没有说这件事情。我解释说那里要考试,也不知道是否录取。我知道她很喜欢我们这样的机关大院的子弟,可是转学也没有主动跟她说一声,太不礼貌了。告辞时深深给老师鞠了一躬,最后说了声“老师再见”。她对包蓓蓓说你送送季月。

我们两个走出校门,我说你回去吧,她说送你到路口,到了复兴门外大街路口,天气有点热,她穿了件黄羊毛衫,鼻尖沁出几滴汗珠,轻轻对我说了声:“过马路小心,以后常来学校玩。”一时间,我对这个整整两年的同桌,学校,老师还有其他同学都充满了惜别之情。过了马路,挥手而别,看出她也很难过的样子。

童年,少年的友谊超越男女,更超越贫富,门第这些世俗观念,是最纯洁和真挚的,我下面要讲的的几个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同窗的故事更说明了这一点。

5 f8 G; F! \8 d2 k% l1 s&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14:38: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灵之花在2007-4-22 22:33:19的发言:
俺记得那是1965年的夏天,一个星期天,当时俺所在的中学有七个机院附小毕业的,但都不是俺那个班的,他们的名字也不记得了。俺那个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住在百万庄、甘家口一带,只有俺们几个航空局的子弟回后海北河沿边的局家属院,俺们那个院紧靠着老卫生部,李德全老太太(当时的卫生部长)逢周六就到俺们这院里检查卫生。俺们那院西边是原来摄政王府的花园(现在是宋庆龄故居),俺们几个机院附小的小伙伴经常到那里去游玩,采摘桑仁,那里有许多长廊、水榭、书斋、亭阁,在老城区里可以说是非常雅致休闲的皇家园林。

问一下学弟,记得我也有同学住在你们那里,航空局属于一机部吗?还有同学中一些军人子弟好象也住那一带?

发表于 2007-4-23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3 21:19:14的发言:

问一下学弟,记得我也有同学住在你们那里,航空局属于一机部吗?还有同学中一些军人子弟好象也住那一带?

航空局不属于一机部。航空局是当时的二机部(军工部)的四局,也是后来的航空部的前身。我们小学除了一机部子弟外,还有五机部的,三机部的,军队的,但多多少少都与一机部有过联系。我们班上就有五机部五院的子弟,这些同学的家住在广安门内北线阁一带。吴运铎当时是五机部一所的,他的儿子也在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父母原来是一机部的,后来工作调动,到其它单位了。

听松大哥的系列故事不错,还望继续。急切等待其同学的故事在网上发表。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22 22:13:41的发言:

  我还记得周六的午餐为了方便住校生回家,总是吃馒头,炒鸡蛋之类的简单饭菜。

[em07]

谢谢学妹的回忆,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就开始这样做。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3 21:35:13的发言:

航空局不属于一机部。航空局是当时的二机部(军工部)的四局,也是后来的航空部的前身。我们小学除了一机部子弟外,还有五机部的,三机部的,军队的,但多多少少都与一机部有过联系。我们班上就有五机部五院的子弟,这些同学的家住在广安门内北线阁一带。吴运铎当时是五机部一所的,他的儿子也在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父母原来是一机部的,后来工作调动,到其它单位了。

听松大哥的系列故事不错,还望继续。急切等待其同学的故事在网上发表。

学弟不得了,解决了我多年的疑团,我就是觉得同学中好多并不是一机部的,他们大多住在老城区。我们那时候的伙食补助是一机部提供,而他们是各自的单位提供。到你们那时候取消了,我会慢慢回忆当时的经过。

发表于 2007-4-23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好!

现将本人对校长与老师们的回忆提供大家,请给于指正.

周毅校长是前任。是南方人。记得当时好像是烫短发、比较精干,带有部机关干部气质。对她印象深的原因是:我们两家在上海曾住邻居,前后调一机部。她爱人是部里某局长,家住百万庄。我三年级暑假开学转入子弟小学曾是她带我进的教室。周后又调回一机部。

谭校长是后任。北方人,好像是山东口音。形象朴实、稳重、为人和气、清瘦、进城干部形象。记得我们有时下午在操场西边水泥路打羽毛球时,他从教学楼出来沿路往北走时会很和蔼与我们打招呼。有时也去食堂查看我们吃饭,有老干部的气质和作风。真不是现在校长的样!我们毕业后还是谭校长在任。

周校长前任是谁我就不知了。

印象深的老师和阿姨有:

男胡老师:教数学,大学毕业。上海人,家在上海。发大水那年暑假开学,京沪铁路冲毁为赶来开学上课,男胡老师坐船经天津才转道北京。此事是上课时由于我们闹将他气得摔粉笔,伤心后诉说起他的一片苦心。现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不知胡老师现在何处?

女钱老师:教数学,南方人。左腿轻度残伤,气质非常好。和蔼可亲,从没见过她发火,辅导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致致。其姐姐是老革命“钱瑛”。钱老师家住操场北面教工宿舍楼中间单元一层。

廖老师:班主任,教美术。

待后续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4-23 18:13:29的发言:

现在的德胜门,可以与过去的比较一下,除了箭楼之外,其余都不一样了。


有没有复兴门的,还有我们朝阳门的,我们都是坐班车穿过城门洞的,你们来学校时已经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3 21:59:19的发言:

各位好!

现将本人对校长与老师们的回忆提供大家,请给于指正.

周毅校长是前任。是南方人。记得当时好像是烫短发、比较精干,带有部机关干部气质。对她印象深的原因是:我们两家在上海曾住邻居,前后调一机部。她爱人是部里某局长,家住百万庄。我三年级暑假开学转入子弟小学曾是她带我进的教室。周后又调回一机部。

谭校长是后任。北方人,好像是山东口音。形象朴实、稳重、为人和气、清瘦、进城干部形象。记得我们有时下午在操场西边水泥路打羽毛球时,他从教学楼出来沿路往北走时会很和蔼与我们打招呼。有时也去食堂查看我们吃饭,有老干部的气质和作风。真不是现在校长的样!我们毕业后还是谭校长在任。

周校长前任是谁我就不知了。

印象深的老师和阿姨有:

男胡老师:教数学,大学毕业。上海人,家在上海。发大水那年暑假开学,京沪铁路冲毁为赶来开学上课,男胡老师坐船经天津才转道北京。此事是上课时由于我们闹将他气得摔粉笔,伤心后诉说起他的一片苦心。现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不知胡老师现在何处?

女钱老师:教数学,南方人。左腿轻度残伤,气质非常好。和蔼可亲,从没见过她发火,辅导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致致。其姐姐是老革命“钱瑛”。钱老师家住操场北面教工宿舍楼中间单元一层。

廖老师:班主任,教美术。

待后续

58年前后校长好象姓马。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7-4-22 22:24:31的发言:

     按道理超过100K是上传不上来的,我感觉还是引用的问题

100K以下引用没问题。这些引用有问题的查看属性都是100K以上的。

发表于 2007-4-23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葡萄园友人在2007-4-23 21:59:19的发言:

各位好!

现将本人对校长与老师们的回忆提供大家,请给于指正.

周毅校长是前任。是南方人。记得当时好像是烫短发、比较精干,带有部机关干部气质。对她印象深的原因是:我们两家在上海曾住邻居,前后调一机部。她爱人是部里某局长,家住百万庄。我三年级暑假开学转入子弟小学曾是她带我进的教室。周后又调回一机部。

谭校长是后任。北方人,好像是山东口音。形象朴实、稳重、为人和气、清瘦、进城干部形象。记得我们有时下午在操场西边水泥路打羽毛球时,他从教学楼出来沿路往北走时会很和蔼与我们打招呼。有时也去食堂查看我们吃饭,有老干部的气质和作风。真不是现在校长的样!我们毕业后还是谭校长在任。

周校长前任是谁我就不知了。

印象深的老师和阿姨有:

男胡老师:教数学,大学毕业。上海人,家在上海。发大水那年暑假开学,京沪铁路冲毁为赶来开学上课,男胡老师坐船经天津才转道北京。此事是上课时由于我们闹将他气得摔粉笔,伤心后诉说起他的一片苦心。现想起来很对不起他,不知胡老师现在何处?

女钱老师:教数学,南方人。左腿轻度残伤,气质非常好。和蔼可亲,从没见过她发火,辅导时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致致。其姐姐是老革命“钱瑛”。钱老师家住操场北面教工宿舍楼中间单元一层。

廖老师:班主任,教美术。

待后续

数学胡老师教我们时还很年轻,应在三十岁左右,一脸的络腮胡子,同学们传说他胡子比刀硬,剃胡子,剃刀只能用一次。印象中胡老师教学还是非常认真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五年级时,他常在上课之余给我们完成作业的同学出一些“难题”,我们往往要费很大的劲,用很多的时间,还是不能做出来。后来上了中学、大学,才知道是所谓“方程”。他对同学们不苟言笑,总是板着脸。我们太小,并不懂事,常拿胡老师开心,恶作剧,老师也常还以颜色,用粉笔头打我们的头。记得有一个同学因为在上课时捣乱,被胡老师提起来从门缝里塞出去。几十年了,同学们每每聚会还要提起这一段典故。

钱老师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教我们数学的。她上课的特点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絮,逻辑性比较强,讲过的东西容易记住。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每次讲课都要留上三、五分钟给我们讲故事,稻川芳子、《小布头奇遇记》就是在钱老师课堂上听完的。

钱老师的腿是在我们从三年级升四年级时摔坏的,休息了一个学期还是没有好,以后上课就要用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们的讲课很有特色,请多介绍。
发表于 2007-4-23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照片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3 22:27:07的发言:

100K以下引用没问题。这些引用有问题的查看属性都是100K以上的。

未必。德胜门照片246KB,也没有出现引用问题。

发表于 2007-4-24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4-23 21:02:03的发言:

()初识母校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 r8 H8 o( T, J0 t& q+ W* w

这个暑假从早到晚我照样在足球场上混,当然父母也督促我复习一下课程,毕竟要参加考试才能录取。转眼到了暑假83号,哥哥从学校回来了,父母都没有时间,让他带我去朝阳门外一机部子弟小学去考试。我们刚到北京时住在农民旅馆,他的学校在神路街,都是朝阳门外,也离那里不远,所以很熟悉。$ c6 z9 N: b6 ~, ~2 D

早上起得很早,先到西单一家饭店吃的早点,哥哥说老妈这次给他不少钱,这是个老字号,哥两好好受用一下,记得不过是油炸糕,豆浆之类的东西。 4 x2 z! X. U/ v6 I, N

下车地点是北机院南门,当时西门没有开。走不远看到一个足球场和教学楼,正值暑假,学校看不到什么人,几个年轻人在跑道上突突突的学开摩托车。旁边有一个商店,那时称合作社,再往南就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大门,大门正对机院篮球场,位于学校两座L型三层灰色建筑的中间。一进大门,迎面是一个检阅台和一个足球场,并且有学生在踢足球,我当时眼睛一亮,因为一般小学是没有足球场的。. W2 C% d, X, }3 g

楼下有人接待,考场在教学楼拐弯二楼,我进去一看,好家伙,不少学生在等候考试,一坐下来仔细看一下周围的环境,太阳照射进来,教室宽敞明亮,暖气,玻璃黑板,桌子是连体的,桌面有一个翻板,站起来打开翻板,坐下来,翻板放下来正好顶住前胸,听课,写字,看书这是很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防止学生驼背,但是我还发现一个功能,因为翻板挡住课桌底下的一切视线,无法做小动作和考试作弊。想起来,在一些苏联电影中的学生就是坐这样的桌椅。 & q1 j; _& M/ s& h1 f

看到这些,我很亢奋,考试开始,算术和语文两门,不难,很快我就做完了。接着是面试。两个女教师提问一些问题。比如问我为什么要上这个学校,我当然说这个学校好,她们问怎么好,我就说了一堆好话,看样子没怎么回答到点子上,接着她们问我家几口人,我如实说十口,她们互相笑笑怎么那么多人,我数了一遍家里有什么人。自作聪明说了一句,很想上这个学校,家里很挤,我住校可以减少家里负担,她们都笑了,当时我很内后悔说了这个愚蠢的理由。 # {) r; b1 t E. E G

考完后,哥哥来接我回家,他在学校转了一大圈,而且和学校学生们踢了会球,了解不少情况,他说这所学校很好,朝阳区第一,宿舍楼,教学楼,足球场等各方面设施甚至比奋斗小学都强。食堂伙食也好,是部里补助的。我们年级转学报考有十几个人,招56个。要刷下来78个人。问我考的如何,我如实说了,他说你怎么那么蠢,你说我们家人多干吗?我更后悔的不得了。哥哥说算了,我们去神路街吃午饭,老妈给钱。神路街有家很好的饭店,在那里住和上学那么长时间,都没捞着吃,这回咱哥两好好撮一顿。哥哥点了好几个菜,我吃的很香,考试的事情也忘的一干二净。回到家里,父母问我考的如何,我又为我画蛇添足说的那个理由后悔,妈妈说那主要看笔试,我说没问题,题目全会做。 , Y* }1 p' ~2 T* U' E7 k5 E+ {

等了一段时间,一天老爸下班,高兴的对我说,你考上了,学校录取通知下来了,叫我下午到他办公室去准备一些东西。原来学校一切生活用品全部自理,我去老爸办公室,他在给我的脸盆,脚盆,茶缸等用品上用油漆写上我的名字。接着又准备被褥什么的,家里把我去上学看的挺不得了的,主要是说我应该离开父母锻炼锻炼,说我能力很差。 . b7 b6 Q3 I- q3 a2 }8 z

弟弟也要上学了,他和楼上小路和隔壁一个小姑娘都是上的我原来的真武庙小学,我带他们去报道,我想老爸,老妈老说我能力差,我带他们去报道上学,也显示一下自己。父母和小路爸妈等当然都乐不得。那天早上,我带着弟弟他们办入学手续,也很里手,他们跟在我后面,挺佩服的。- Y- M5 Q5 @7 v. @$ M+ v

正在这时,包蓓蓓和另外一个女生跑过来,很奇怪问:“你怎么在这里,我们到处找你,老师叫你赶快去”。我赶快打发弟弟他们回家,跟她们来到老师办公室,我说我转学了,老师问我转到哪里,我说一机部子弟小学,她马上说,我们学校有很多转到这个学校的,是不错的学校。但是她说,前些日子在复兴门车站碰到你妈妈,没有说这件事情。我解释说那里要考试,也不知道是否录取。我知道她很喜欢我们这样的机关大院的子弟,可是转学也没有主动跟她说一声,太不礼貌了。告辞时深深给老师鞠了一躬,最后说了声“老师再见”。她对包蓓蓓说你送送季勇。 * @7 C0 a9 `; l/ e0 B. g# T( I: z) z

我们两个走出校门,我说你回去吧,她说送你到路口,到了复兴门外大街路口,天气有点热,她穿了件黄羊毛衫,鼻尖沁出几滴汗珠,轻轻对我说了声:“过马路小心,以后常来学校玩”。一时间,我对这个整整两年的同桌,学校,老师还有其他同学都充满了惜别之情。过了马路,挥手而别,看出她也很难过的样子。' w$ A1 m% R# ?# U( |# V) ~

童年,少年的友谊超越男女,更超越贫富,门第这些世俗观念,是最纯洁和真挚的,我下面要讲的的几个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同窗的故事更说明了这一点。 U! K, _: H( a2 v3 z

     感觉只有咱们学校的桌椅是这样的,好自豪。就是打扫卫生不太方便,我们每次都要把桌子立起来,打扫下面,力气小的同学还弄不动呢。

[em07]
发表于 2007-4-24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虽然是局外人,但我很喜欢听你们的童年的事儿,其实我一直在悄悄地关注着你们每一个人的回复帖,感觉好温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3 23:23 , Processed in 1.18577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