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25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5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变色龙在2007-12-25 13:19:36的发言:

这张是在1号楼北面到一食堂之间的松树林里照的,松树林里有水泥桌椅,这是在最外边的桌椅从东向西方向照的,松树林挡住了3号楼(现在是机院招待所),照片上有两位是雨中漫步的同学,能认出吧!

不好意思!照片不是很清楚,我认不出来。

[em07]
发表于 2007-12-25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前排右边是我妹妹,左边也是你提到过的同学,在团结湖你们聚会过.
发表于 2007-12-25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楼主圣诞快乐!

[em01]
发表于 2007-12-26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用户已被锁定是怎么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变色龙在2007-12-25 11:20:34的发言:

还记得机院北面围墙外的小河吗?那时河上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座白色的木桥,两边都是农民的菜地和庄稼地,这张照片是我妹妹和同学在河北岸背对水碓子照的。那时我和同学在河边顺着泥里留下的一道道你印儿往里摸,准能摸到一个大蛤蜊,几个伙伴摸了一大堆拿到江安生家,让他妈妈做了一顿美味的河鲜,今年五一在我家同学聚会时谈起此事,大家还津津乐到记忆尤新!

感谢龙弟的 又一珍贵照片,我们在的时候任何建筑没有,就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绿色农田和小河,看到这幅照片回忆起很多往事。我们那个时候住宿生管理很严,一律不准离校外出,所以也没有到学校北边的小河玩过,但是童年印象是极深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8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元旦即将来临,祝福子弟小学全体校友和老师们新年愉快!
发表于 2007-12-30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步校友:我已与王荣启电话联系过了,他短信收不到,希望与之电话联系.

在此祝各位校友2008年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07-12-31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楼主新年快乐!

[em23][em23]
发表于 2008-1-1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好!

[em24]
发表于 2008-1-1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校友:新年快乐!

发表于 2008-1-1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朋友:新年好!今年大年三十晚上子时,俺们电影接龙俱乐部要组织大家开展一次春节游戏竞赛活动,是以十二生肖的老大“鼠”字为命题的电影接龙,欢迎大家届时参加,由初一到初七,看谁能最快接到最后一标!

发表于 2008-1-1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原创]希望你喜欢


[em15]
发表于 2008-1-1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校友新年好,祝大家幸福安康!

    前一段有事比较忙,很久没与各位谈天说地,新年之际又来这里。听松老弟曾经希望我能把以前给报社所写我的老师陈秀芳的文章拿来给大家看看。这是几十年前的文章,我费劲找了,却没有找到。现在我把陈老师去世后写给她老人家儿子的信登出来,一来不辜负听松的希望,二来也是表示对陈老师的深切怀念。另外还有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的成绩册及有关照片。


发表于 2008-1-2 0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不好意思我本想把信发在帖上,但是结果发成这个样子,照片我就发不成,不知是什么原因。
发表于 2008-1-2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8-1-1 23:52:29的发言:

各位校友新年好,祝大家幸福安康!

    前一段有事比较忙,很久没与各位谈天说地,新年之际又来这里。听松老弟曾经希望我能把以前给报社所写我的老师陈秀芳的文章拿来给大家看看。这是几十年前的文章,我费劲找了,却没有找到。现在我把陈老师去世后写给她老人家儿子的信登出来,一来不辜负听松的希望,二来也是表示对陈老师的深切怀念。另外还有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的成绩册及有关照片。


 

原文如下:

之郁   诸兄:

您们好,见到您们的来信得知到老师去世,我感到特别难受。常人都会对九十多岁的高龄老人的辞世有心理准备,但是老人的去世还是让人感到永别的悲哀。谢谢您们给我寄来的寿碗,谢谢您们为我向老人敬送了送别的花圈和挽联,也谢谢您们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我,使我不至于在老人离世太晚,才表达自己的哀悼。老师是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上五年级第二学期时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她以一颗慈母之心培育我们这班几十个孩子,她老人家不仅诲人不倦地传授知识给我们,而且还教我们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她无微不致地关心我们,给予了我们深切地爱。我记得有一次是给我们上语文课讲的是吴运铎少年时代,贫困的生活使他不得不与大人一起起早摸黑到煤窑拉煤炭的悲惨童年。老师流着眼泪给我们讲课文,旧社会穷人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给我们这些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感受。我们的班级有老师这样园丁的辛勤耕耘个个都健康地成长,真是一个纯洁、幸福、友爱的大家庭。我作为班干部更多得到她的关爱。不知是为了纪念校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学校要举办展览,我们班是要做一个学校的全景模型,为了赶时间,这天晚上几个班干部要加班赶制,分工让我找些松柏小树枝,作为小树安放在模型上。正巧这天机校礼堂要放映新电影,我当时不在学校住,而是在家住。我的好朋友邻班的亓桂林出个馊主意,他代我把树枝送去,让我去看电影。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去,批评了我,她说如果上级安排几个战士要迎击敌人,而他们的班长在最需要他发挥作用的时候却擅自不来,这意味着什么。她的话深深教育了我。这类错误到大我再没犯过。这年冬天,我母亲回老家了,父亲出差了,就我一个人在家,夜里我披着外衣到厕所小便,出门时没小心把屋门关上了,裤子、书包钥匙等物都被我锁在屋内,半夜三更,我也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直到天快亮了,我才找邻居帮忙,让机校来人折腾了大半天才帮我打开门。我是脸没洗,饭没吃后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到了学校,早已迟到了,我先到老师办公室,老师们看我这付狼狈相,都十分惊异,老师问我怎么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知道了情况之老师们纷纷安慰我,拿出面包、饼干让我吃,老师端来热水给我洗脸,然后又热了一杯热牛奶让我喝,老师们所送来的这股暖流,现在还在我身上涌动。我们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国家初建时期最好的几年,老师与我们一起渡过了我们人生最幸福、最美好也最令人难忘的童年时代,19553月,我父亲调到郑州市工作,我哭着求告父亲让我留在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可以寄宿),父亲当然不会答应。我随父亲到郑州的前一天晚上,老师为我开了一个欢送会,同学们纷纷给我送纪念品,书籍、学习用品等,堆了一大堆,我高兴不起来,哭成了泪人。我到了郑州,始终与老师同学保持通信联系一直到“文革”。“文革”后我通过陈老师的老同事,才找到了老师的家。当她得知我有了一个小儿子的时候,她托付您们给孩子寄来玩具,我爱人兴奋地说有爸爸的老师关心,咱们的孩子更有福气。当我60岁生日的前夕我收到老师让您们寄来的音乐生日贺卡,我十分激动,兴奋地告诉我的同事和家人,让他们都知道我小学的老师至今还记挂着她的学生,老师的爱是最珍贵的人间真情。我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问过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我也不记得我曾经告诉过她老人家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但是90多岁的老人却那么清楚地记着她学生的生日。说来惭愧,我不知道老师生日的确切时间,我接到她寄给我的生日贺卡时,我打电话询问她的生日,她不告诉我,说等到她百岁生日时,会告诉我。我没能亲自向她老人家祝贺百岁寿辰,真是无法挽回的遗憾。我童年时代亲我爱我的老师都走了,儿时与我相处过的见证过我幸福童年的老师也都走了,带走了我难以忘怀的幸福的、美好的记忆。如今我已是60多岁的人了,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已敬爱的老师,再也回不到那令人神往的童年时代,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抑制。

老师在渡过百岁寿诞后到另一个世界,按老辈人的习俗说法是一个喜丧,是属于老天爷特别厚待的人。也是特别有福气的人。老师是一个大好人,她的人生当然应该有这样一个功德圆满的结果。老师能够有这样少有的高寿,是您们作后代的充满孝心,无微不至孝敬老人,照顾老人,才使老人渡过了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您们很好地尽到了作儿女的孝道,所以也恳请您们不要过于悲伤,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们都很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我想陈老师走后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牵挂,也不会希望她的家人太过悲哀。

我于1128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到陈老师的墓前献上花篮和挽联,乘老师尚未走远,向陈老师送别,陪同我来的同志听到我说起老师的故事,也都感慨不已。说这样的师生深情,也令他们感动。我原计划再到丰台去探望您们,因为接到通知要赶回郑州参加一项重要视察,只好赶回郑州。待以后有机会来京再去拜访各位。您们是我与陈老师之间的纽带,在维系我们师生之间深厚情意,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为我作了不少事,忘不了您们对我的理解和关心。我深深感谢您们。陈老师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鞠衍行

                                                                                        200512

; t' @7 q' X P) i6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 8:30: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08年的第一天,就和Lojy学长重逢,非常高兴。自十七大你到各地视察参观就没有再见了,现在看到你又带来那么多的新年礼物给大家,表示感谢了。

你也可以发到我或者漫步的邮箱,我们帮你贴上来。

发表于 2008-1-2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与陈老师的合影
发表于 2008-1-2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照片的程序—点击回复—浏览—上传即可,照片不能大于500K。您再试试看,好想早点看到您和老师的照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8-1-2 8:11:18的发言:

 

原文如下:

之郁   诸兄:

您们好,见到您们的来信得知到老师去世,我感到特别难受。常人都会对九十多岁的高龄老人的辞世有心理准备,但是老人的去世还是让人感到永别的悲哀。谢谢您们给我寄来的寿碗,谢谢您们为我向老人敬送了送别的花圈和挽联,也谢谢您们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我,使我不至于在老人离世太晚,才表达自己的哀悼。老师是我在一机部子弟小学上五年级第二学期时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她以一颗慈母之心培育我们这班几十个孩子,她老人家不仅诲人不倦地传授知识给我们,而且还教我们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她无微不致地关心我们,给予了我们深切地爱。我记得有一次是给我们上语文课讲的是吴运铎少年时代,贫困的生活使他不得不与大人一起起早摸黑到煤窑拉煤炭的悲惨童年。老师流着眼泪给我们讲课文,旧社会穷人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给我们这些孩子的幼小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感受。我们的班级有老师这样园丁的辛勤耕耘个个都健康地成长,真是一个纯洁、幸福、友爱的大家庭。我作为班干部更多得到她的关爱。不知是为了纪念校庆,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学校要举办展览,我们班是要做一个学校的全景模型,为了赶时间,这天晚上几个班干部要加班赶制,分工让我找些松柏小树枝,作为小树安放在模型上。正巧这天机校礼堂要放映新电影,我当时不在学校住,而是在家住。我的好朋友邻班的亓桂林出个馊主意,他代我把树枝送去,让我去看电影。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去,批评了我,她说如果上级安排几个战士要迎击敌人,而他们的班长在最需要他发挥作用的时候却擅自不来,这意味着什么。她的话深深教育了我。这类错误到大我再没犯过。这年冬天,我母亲回老家了,父亲出差了,就我一个人在家,夜里我披着外衣到厕所小便,出门时没小心把屋门关上了,裤子、书包钥匙等物都被我锁在屋内,半夜三更,我也不好意思去麻烦别人,直到天快亮了,我才找邻居帮忙,让机校来人折腾了大半天才帮我打开门。我是脸没洗,饭没吃后拎起书包就往学校跑,到了学校,早已迟到了,我先到老师办公室,老师们看我这付狼狈相,都十分惊异,老师问我怎么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知道了情况之老师们纷纷安慰我,拿出面包、饼干让我吃,老师端来热水给我洗脸,然后又热了一杯热牛奶让我喝,老师们所送来的这股暖流,现在还在我身上涌动。我们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国家初建时期最好的几年,老师与我们一起渡过了我们人生最幸福、最美好也最令人难忘的童年时代,19553月,我父亲调到郑州市工作,我哭着求告父亲让我留在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可以寄宿),父亲当然不会答应。我随父亲到郑州的前一天晚上,老师为我开了一个欢送会,同学们纷纷给我送纪念品,书籍、学习用品等,堆了一大堆,我高兴不起来,哭成了泪人。我到了郑州,始终与老师同学保持通信联系一直到“文革”。“文革”后我通过陈老师的老同事,才找到了老师的家。当她得知我有了一个小儿子的时候,她托付您们给孩子寄来玩具,我爱人兴奋地说有爸爸的老师关心,咱们的孩子更有福气。当我60岁生日的前夕我收到老师让您们寄来的音乐生日贺卡,我十分激动,兴奋地告诉我的同事和家人,让他们都知道我小学的老师至今还记挂着她的学生,老师的爱是最珍贵的人间真情。我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问过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我也不记得我曾经告诉过她老人家我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但是90多岁的老人却那么清楚地记着她学生的生日。说来惭愧,我不知道老师生日的确切时间,我接到她寄给我的生日贺卡时,我打电话询问她的生日,她不告诉我,说等到她百岁生日时,会告诉我。我没能亲自向她老人家祝贺百岁寿辰,真是无法挽回的遗憾。我童年时代亲我爱我的老师都走了,儿时与我相处过的见证过我幸福童年的老师也都走了,带走了我难以忘怀的幸福的、美好的记忆。如今我已是60多岁的人了,想到再也见不到自已敬爱的老师,再也回不到那令人神往的童年时代,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抑制。

老师在渡过百岁寿诞后到另一个世界,按老辈人的习俗说法是一个喜丧,是属于老天爷特别厚待的人。也是特别有福气的人。老师是一个大好人,她的人生当然应该有这样一个功德圆满的结果。老师能够有这样少有的高寿,是您们作后代的充满孝心,无微不至孝敬老人,照顾老人,才使老人渡过了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您们很好地尽到了作儿女的孝道,所以也恳请您们不要过于悲伤,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们都很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我想陈老师走后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和牵挂,也不会希望她的家人太过悲哀。

我于1128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到陈老师的墓前献上花篮和挽联,乘老师尚未走远,向陈老师送别,陪同我来的同志听到我说起老师的故事,也都感慨不已。说这样的师生深情,也令他们感动。我原计划再到丰台去探望您们,因为接到通知要赶回郑州参加一项重要视察,只好赶回郑州。待以后有机会来京再去拜访各位。您们是我与陈老师之间的纽带,在维系我们师生之间深厚情意,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为我作了不少事,忘不了您们对我的理解和关心。我深深感谢您们。陈老师会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鞠衍行

                                                                                        200512


     鞫大哥的回忆写的好,深为鞫大哥与陈老师的半个世纪的师生友谊感动,请鞫大哥及其他校友们继续把这些难以释怀的经历写出来,共同怀念我们的母校,老师和同学们。

发表于 2008-1-3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不好意思,前两天说发照片,没有上传成功,可能是因为我用数码相机照后传到电脑上,照片太大。所以没能传过去让各位见笑了。

这是我与陈老师的合影,照片质量较差,没法与校友的摄影技术相比。

发表于 2008-1-3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上六年级时,父亲给我照的一张照片,与现在的时尚相比显得土气。但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 2008-1-3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在陈老师去世后吊唁时的留影,陈老师与她的老伴都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发表于 2008-1-3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laojy)[upload=jpg,dsc01039.jpg]UploadFile...



以上是在一机部子弟小学时的成绩册,上有陈老师的评语,还有老师、校长的印章。看看陈老师的字写得多好。评语中要我要注意卫生,那时我父母都不在家,没人管我,洗脸不洗脖子,洗脚不洗脖,让人见了有失良好形象。有时陈老师就亲自动手给我洗。这样的事回忆起来恍如昨日,而老师早已骑鹤仙去。由于我保管不善,成绩册的被老鼠咬去一角。

匿名  发表于 2008-1-3 14:23:00

“一机部(干部)子弟学校”大约是50年代前期与一机部的“干校”、“机校”、“管校”先后建立的,50年代后期三校合并为“机械学院”,“子校”则成为“机院附小”。“文革”后交给教育局则改名“针织路小学”。文革前由部拨款,经费充足,师资强大,校舍设施好,管理严格,成绩斐然而著称。当时,部属机关子女住校,三校子女走读,“附小”后期,住校生较少了。可能与毛主席批评有关。

照片中学生宿舍楼、礼堂(食堂)及没显现的教学楼、足球场、水磨石滑梯都不存在了。小学大门也已向北开,

照片中主体——拐角楼(2号楼)现为报社招待所,烟囱则是办公大楼与小学礼堂之间的开水锅炉房。照片似是60年代前期拍的,在学院大门外居民楼上向东北方向拍的,可见教工宿舍楼(7号)及8号楼、9号楼顶部,学院招待所(14号楼)在小学操场的东南角,照片中被大学生宿舍楼(13号楼)遮挡了,马路标在柏树绿化带上了,应再靠右些,路的东尽头向南拐则是去学院南门,南门里路东就是学院那座大礼堂,当时算得上设备较高级了。

那时,物质匮乏,精神丰富,元旦联欢晚会,清明去日坛给马骏烈士扫墓,春游颐和园、香山、动物园每年轮着去,北海景山更是中队活动场所,红墙白塔,水波荡漾,星星火炬队旗在船头飘扬,此情此景,刻骨铭心。

记得62年吧,吴卓的父亲来校做报告,还带来了慰问品— 每个同学6块奶糖一条毛巾,和今天的贵族学校没法比,当时大家非常高兴。

63年元旦联欢会,有一个世界各民族小朋友欢聚节目,音乐郭老师分派王伟与崔同学扮非洲黑人小朋友,脸塗黑色,头发剪短烫卷,非常逼真,好奇的女生都摸他们的脑袋。那时候男女生隔阂大,被女同学摸脑袋的王伟非常窘迫,男同学看到他的尴尬样子,哈哈大笑。演出就在照片中的礼堂里。

发表于 2008-1-3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y大哥50多年前的成绩册竟然能保存到现在,太难得了。[em17][em17]

我们那时候也有成绩册,每个学期结束了都要把成绩册拿回家让家长签字,遗憾的是没有保留下来。

发表于 2008-1-3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雨中漫步)laojy大哥50多年前的成绩册竟然能保...

雨中漫步:在1955年的开学典礼的纪念照上有陈老师,位置就在我所在那排的前排左前方(以照片上方位为准)。
 楼主| 发表于 2008-1-3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y学长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学生成绩册能够保存50多年,可以说是奇迹。至今还没有听说过能够保留小学成绩单半个多世纪的,是laojy学长对母校和老师的极深的感情才能保留到今天,再次感谢了!

匿名  发表于 2008-1-4 10:18:00

“一机部(干部)子弟学校”大约是50年代前期与一机部的“干校”、“机校”、“管校”先后建立的,50年代后期三校合并为“机械学院”,“子校”则成为“机院附小”。“文革”后交给教育局则改名“针织路小学”。文革前由部拨款,经费充足,师资强大,校舍设施好,管理严格,成绩斐然而著称。当时,部属机关子女住校,三校子女走读,“附小”后期,住校生似乎较少了。可能与毛主席批评有关。

照片中学生宿舍楼、礼堂(食堂)及没显现的教学楼、足球场、水磨石滑梯都不存在了。现在的“针织路小学”似乎只占了“机院附小”操场的位置,大门也已向北开,

照片中主体——拐角楼(2号楼)现为报社招待所,烟囱则是办公大楼与小学礼堂之间的开水锅炉房。照片似是60年代前期拍的,在学院大门外居民楼上向东北方向拍的,可见教工宿舍楼(7号)及8号楼、9号楼顶部,学院招待所(14号楼)在小学操场的东南角,照片中被大学生宿舍楼(13号楼)遮挡了,马路标在柏树绿化带上了,应再靠右些,路的东尽头向南拐则是去学院南门,南门里路东就是学院那座大礼堂,当时算得上设备较高级了。

那时,物质匮乏,精神丰富,元旦联欢晚会,清明去日坛给马骏烈士扫墓,春游颐和园、香山、动物园每年轮着去,北海景山更是中队活动常去的场所,红墙白塔,水波荡漾,星星火炬队旗在船头飘扬,此情此景,刻骨铭心。

记得62年吧,吴卓的父亲来校做报告,还带来了慰问品— 每个同学6块奶糖一条毛巾,和今天的贵族学校没法比,当时大家非常高兴,这是前辈的关怀吗。

63年元旦联欢会,有一个世界各民族小朋友欢聚节目,音乐郭老师分派王伟与崔同学扮非洲黑人小朋友,脸塗黑色,头发剪短烫卷,非常逼真,好奇的女生都摸他们的卷发。那时候男女生隔阂大,被女同学摸脑袋的王伟非常窘迫,男同学看到他的尴尬样子,哈哈大笑。演出就在照片中的礼堂里。

发表于 2008-1-4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laoju学长保留的成绩册太珍贵了,您真是有心人,让我们看到50年前咱们小学正规化的管理,老师们工作认真,师生融洽得象亲人似的关系,现在估计是很难做到了。尤其看了10年校庆时精心的安排,节俭细致的工作作风现在社会是无法比拟的。

  文革中有幸看到了第一至第十届学生的毕业照,没有能保留下来真是太可惜了,失去了才深感其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0-13 04:24 , Processed in 1.173050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