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21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望前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了也看不到人。[em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7-11-17 11:31:54的发言:
漫步学妹几天没来,还不知道老北京网已瘫了几天了。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办网经费问题,很不容易的,希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的出点主意。[em01][em0
“老北京网”的穷掌柜
http://www.jiaodong.net , T' D. V0 _! a 2007-04-19 19:47:37 中国青年报

23岁那年,张巍呆呆地站在北京崇文区东半壁街83号院,眼睁睁地瞅着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自己的家被夷为平地。他卸下老屋一扇红松木的窗棂,120多年来,这窗棂没怎么变样儿。

当他把窗棂刷上红漆,挂在新家墙上怀旧时,忽然萌生一念:“做个网页,追悼自己对老房子的哀思。”

窗棂的照片被挂上主页。他有空便上网搜索涉及老北京传统文化的资料,连同自己拍摄的胡同、四合院图片,全贴在网页上,“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玩意儿啊,不能就这么没了。”

2000年11月,张巍花300元租了服务器,又花150元买了域名,建起“老北京网”,自称“掌柜”。

网站创办的头3年,张巍白天在写字楼上班,晚上更新网站上的资料,休息日便背着相机满胡同转悠,最多曾一天拍过1000多张照片。

但他发现,“北京的变化太快,当你停下一两天后,就会发现某一处胡同或者四合院已经消失了”。一天,他去拍摄一个早就看中的四合院,但到那儿一看,已变成一片废墟。他哭了。业余时间不够用,他决定辞职。那年他26岁,任某杂志副总编。

“老北京网”吸引来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北京迷”,他们自发组织了“老北京拍记队”。每逢周末,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的拍记队队员,都会在张巍的招呼下走街串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胡同的真实风貌。

“你们拍这些犄角旮旯的胡同有什么用呀?”常有胡同里的老人好奇地问。“拍下来给您的孙子看。”张巍乐呵呵地回答。

“1949年刚解放时,北京城里约有3600条胡同,到2000年有1200条,去年就剩下459条了,加上不完整的也就700多条”,张巍如数家珍,“这700多条胡同,我们都拍过啦!”

近两年,张巍带着“拍记队”的作品,走进北师大、北工大、北语等多所高校,搞“胡同摄影巡展”及讲座,虽反响不错,但他却为此背了一屁股债。最近,刚还清老债,他又惦记着为今年的影展筹款了。“今年肯定进北大、清华,”他踌躇满志地说,“再过10年,这些大学生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了。”

“老北京网”挺火,目前,已保存了5000万字的北京史料,几十万张胡同、四合院的图片,日均浏览量达两万多人次,已有近万名会员在论坛注册。说起这些业绩,张巍忍不住眉飞色舞,“瑞典隆德大学把‘老北京网’当教材,作业是给‘老北京网’提意见,嘿嘿,都说好,没说坏的。”

最让张巍得意的是,和6年前的默默无闻相比,“老北京网”已有了自己的话语权,能引起社会对文化保护事业的关注。据张巍介绍,经他们核实,北京鲜鱼口挂牌保护的80多个院落,其中61个一度上了拆迁名单,“虽然我们不能以卵击石,但把这事向媒体和政协委员捅出去了,最终工程停了”。

发现珠市口东大街213号明代的古庙铁山寺要被拆时,张巍立刻打电话给有关部门。对方称:“你甭管,上头批了。”张巍立刻向媒体报料,“现在旁边盖了个假的,要是不干涉,悄没声儿的就没了。”

自打4年前辞职,张巍就没挣过钱,办了几年网站,把老本儿造光了,成了“啃老族”,已是而立之年,每天张嘴问退休的父母要钱,他心里挺难受,“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

“老北京网”的运转,全靠网友们自发捐助,每一笔捐款,张巍都公布在网上,向这些热心人表示感谢。不久前,有人赞助了一台不错的服务器,他很高兴:“网站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存放图片了。”

甭看张巍是个穷“掌柜”,给“老北京网”打工的人却不少,全职的6个,还有30多个版主,全是分文不挣的志愿者。跟他合作多年的韩硕说:“他是干事儿的人”。

眼下,张巍想干的事很多。他有个课题——城市保护与拆迁。他打算出一本大书《拆城记》,详细记录北京胡同的变迁,连人搬到哪去了都要有个交待。

他要培养年轻专家。网站的志愿者“虫子”是胡同专家;“斑马”是史迹专家;“玩美”是曲艺专家;“老北京人”是民俗专家。“一水儿的80后”,他信誓旦旦,“我要帮他们立腕儿!”

他还要给“老北京网”办个英文版,招聘志愿者的条件挺高:硕士以上,英语8级,有海外工作经历等。没想到竟有10多人报名。

虽不挣钱,但张巍每天忙得团团转,他说喜欢这么活着,“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老北京网,老北京网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

我认为应该跟一些新闻媒体,如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联合起来,一方面扩大影响,同时也解决经费问题。

发表于 2007-11-2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1-2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时间没有来,出什么事了?怎么咱们知青的激情没有了?

[em01]
发表于 2007-11-27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属类别:军事历史

上线时间:2007-11-16

上个世纪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名词,知青。这个名词的背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罕见的一场大迁徙,是一场名为上山下乡的浩荡运动。它历时十年,耗资三百亿人民币,牵动了上亿的城市人口和几千万家庭。从那些历经三十年风雨剥蚀的来自民间的记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被这段历史所改变的种种的命运,以及被那场运动所割裂的,一代人的青春。

标题:中国知青民间记忆

http://itv.phoenixtv.com/live/list.aspx?id=542624b3-49fc-489e-b297-0e190ee459bd&code=1200

发表于 2007-11-28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达兄一来就带来好东西,谢谢!

[em07]
匿名  发表于 2007-11-28 14:54:00

我是一机部子弟小学58 级毕业的,同班的有许多人,我还都记得。我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发表在前2006年的《儿童文学》了。

我刻的同学,徐福、施加驹、温得友、刘秀信、钱海亮、郭庆丰、郭庆安、等等,有的还有来往。问候所有的同学们!

体育教师是华秋岳,可能是被打成右派了。但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体育教师!

荆其柱

发表于 2007-11-29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古刹听松)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

我是1958年毕业的

不想近半个世纪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

真是弹指一挥间!

前几年曾找寻过当年的班主任张老师

打听到时她已过世...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那么多

机院附小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美好

[em09][em09]
匿名  发表于 2007-11-29 21:56:00

不知是大哥还是大姐,您好!

我是66年文革开始上的小学(那时已改叫机院附小),您说的应该是张薇老师吧,老人家去世时八十多了,我是老人家的邻居,在7号楼住,我们有时很想在此留些帖子,但我们太小,怕与你们聊不到一起。你们还想找那些老师,也许我们能帮忙。

你们的小弟弟

发表于 2007-11-29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大姐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学弟,66年文革开始时上的学,您说的老师应是张薇老师吧,是几年前去世的,走时八十多了,我是她老人家的邻居。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古刹听松在2007-11-29 21:50:40的发言:

热烈欢迎又一老校友的到来。您和您的班主任张老师在这张照片上吗?单击照片后,将鼠标移至照片右下角,出现放大图标,击活后可放大。您可以尽情的找您的同学和老师,如果您需要我可以把原照片发给你。另外,您清华的吧。


% b) a; W0 Y1 J( b2 F4 L' w9 W9 n3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0 8:21:3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30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机院附小学弟在2007-11-29 22:38:40的发言:

大哥大姐们: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学弟,66年文革开始时上的学,您说的老师应是张薇老师吧,是几年前去世的,走时八十多了,我是她老人家的邻居。

你能在55年那张照片上找到张薇老师吗?几个校友都提到过张老师,很希望能一睹风采。谢谢!
匿名  发表于 2007-11-30 17:48:00

有谁能组织大家聚一聚吗?

匿名  发表于 2007-11-30 18:10:00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您保存了整整52年!!!

照片中没有我,我是56年从交通部小学转入插班的。

但有我的同学和老师,我与他们已失散多年。

谢谢您,我已将照片下载

匿名  发表于 2007-12-1 20:37:00

校长的名字是马太昌,就住在小学北面的宿舍楼(7号楼)    一个老校友

发表于 2007-12-1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日子一直在瞎忙,刚过来一看,感觉大家比我还

忙,嗨!可能我还算是闲人.QQTLL.机院附小学弟.又来了新人真心的表示热烈欢迎.


: y0 r; u m' Z* O6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 21:50:01编辑过]
匿名  发表于 2007-12-1 23:16:00
来了新人,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0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166.111.*.*)在2007-11-30 18:10:07的发言: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您保存了整整52年!!!

照片中没有我,我是56年从交通部小学转入插班的。

但有我的同学和老师,我与他们已失散多年。

谢谢您,我已将照片下载

这张1955年全校师生校园合影照片是雨蒙蒙提供的,我随后将把原5M照片发到你的邮箱。那要比网上的清晰的多。你大致说一下你的同学和张老师位置,我们可以放到网上来。可能能有后来的同学认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221.218.*.*)在2007-11-28 14:54:48的发言:

我是一机部子弟小学58 级毕业的,同班的有许多人,我还都记得。我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发表在前2006年的《儿童文学》了。

我刻的同学,徐福、施加驹、温得友、刘秀信、钱海亮、郭庆丰、郭庆安、等等,有的还有来往。问候所有的同学们!

体育教师是华秋岳,可能是被打成右派了。但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体育教师!

荆其柱

您的回忆文章是否能够发到网上来?另外1955年学校全体师生校园合照原照我已经发到QQTLL邮箱,她也是58届的。您最好在老北京网注册,否则不一定能发帖。

华老师也是我的体育老师,是我们近十届学生共同的老师。非常想念他。但是他好象没有打成右派。他现在在百万庄,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收集到他的照片。

发表于 2007-12-2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看不出来个几个新人啊?[em06]
发表于 2007-12-2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蒙蒙能否对刚发的照片做个说明?我只认出金久雄老师、汪惠芬老师和牛宗亮大叔。谢谢!
发表于 2007-12-2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客人(123.112.*.*)在2007-12-1 20:37:09的发言:

校长的名字是马太昌,就住在小学北面的宿舍楼(7号楼)    一个老校友

马校长现在还住在7号楼吗?
发表于 2007-12-2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了好多新人,热烈欢迎!因新来的人没看到照片,从发一次.






























+ d% i3 e% ` u2 ]# w+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 22:02:3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雨蒙蒙的再次奉献。

终于看到华老师了。这张照片带学生训练穿白运动服者为华老师,虽然不怎么清楚,但是神态能认出来。运动服上的字是什么?

2 l# m) a% d# T6 }/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7:25: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3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松大哥:有时不登陆发帖显示是客人,有时又看不到自己发的帖,是什么问题啊?

发表于 2007-12-3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是在学校的那个位置照的呀?

发表于 2007-12-3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漫步你好:你的眼力太好了,这张PP可能是别的小学的,因为老师还教过别的学校.
发表于 2007-12-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em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4 14:57 , Processed in 1.17232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