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19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告别延续几年的母校原来的论坛了,尽管很好的后续工作正在积极有效的进行,但是与以前告别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难以割舍的情怀。我今天专门看了第一页,把它放在这里,并附上坛主与三位在第一页发帖的校友的照片(还有几位在第一页发帖的校友手头没有照片)以及他们在第一页的部分发言一并贴上来,算是个纪念吧。

* W' r: Q* X& w a* `1 u

 

& [/ z2 r* _+ o)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y2 i7 t! p- B

 

- `! g2 I u5 x4 {9 u& u( d

古刹听松: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建于五十年代初,后于六十年代解散。是当时北京朝阳区最好的一所小学。有哪位或者哪位的前辈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的吗?fficeffice" />


1 e. \4 T% e% W

风雨踏歌来:一机部子弟小学在朝阳门外红庙位置,这个学校是五十年代学习苏联建立的,学生全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机关单位的子弟,来自北京各地方的一机部所属单位的 子弟,每周由单位派车接送回家一次 其余时间全部住宿,吃食堂,伙食很好,由国家补助,从部长到普通炊事员的孩子一律平等,每个班都有专门生活阿姨照管。学习,生活,文体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是完全苏式的教育,体育,文娱表演年年都是朝阳区第一。

L6 q$ `+ Y+ H( I8 x

这是一所模仿苏联,提前进入理想共产主义的学校,国家后来负担不起,于五十年代末停办了。这所学校的学习生活条件,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完全不比现在的每年几十万元的学费的贵族子弟寄宿学校差,所不同的是国家提供生活费用,基本免费上学。


' l8 ~2 ~- @$ D$ V! X6 u

M马达:就是北京机械学院附小,机械学院文革中搬到陕西,那个大院子被一家报社占了。我64年毕业,距今已是40多年了。

5 j; u5 I \1 z+ d% @8 C5 m

 

四局男孩:机院附小是
1950年代成立的,大概是1958年,是以一机部子弟为主的干部子弟学校。学校是由当时的部长黄敬动用部长基金设立的。校址在朝阳区北京机械学院内。目前这个院子是人民日报社的了。当时可乘9路无轨电车到小猪店下车,再向北(沿现在的金台路)走几百米就是学院大门。学校在文化革命中解散,老师大部分到呼家楼中心小学,也有的在一机部安排工作。当时学生大部分住  1 W$ v/ C( ~& v2 z; W. A$ S

校,每两周回家一次,后改为每周一次。1961年以前,学生是各单位派车接送,后汽油紧张,改为乘无轨电车。当时学生的家大部分集中在百万庄;甘家口;三里河一带,无轨电车沿现在101路去动物园的路线走。

! _1 H- U4 O h- E( n3 g) o

机院附小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文体等方面在朝阳区学校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尽管学校各方面条件比当时一般学校要好一些,但学校对学生绝不娇生惯养,在三年困难时期也一样吃不饱钣,也要靠吃野菜,地瓜面填肚子。与现在的贵族学校不可同日而语。


# p9 F$ Q! i; `; ?. `9 }) s1 f( E

雨中漫步:楼主:我也是机院附小毕业的,请问您是那届的?


8 P: p& m6 X8 U; p; |9 n% S! _

老三:上面的几位学哥学姐们,你们好!我是六四年机院附小毕业的,当时的六四班。我们班上的同学现在还有二十人左右可以联系上,大部分在北京,有一些已退休了。和我们一届的有吴小荣,是吴运铎的二子,长子是吴卓,比我们高一届,现在航天科技集团,是老总一级的。你们讲的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华">华ersonName>老师可能是上海人或江浙一带的,我印象中短跑还可以,其它没有印象了。我们在校时的校长姓潭,现在如果还在应有八十岁了。我们的班主任曾有几个,印象比较深的有廖永哲,书法、绘画都可以,特点是右手六指,抽烟很凶,对学生很和气,现在已不在世了。六年级时的班主任是郑尧,高高的个子,人很干脆,教我们语文。1998年国庆节前,我们班同学聚会,请了几位老师和阿姨,其中有郑尧、康瑞玲等。现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郑">郑ersonName>老师也去世了。

" ~% V+ y, q/ ]7 \2 G# |

我们班也有几个是原汽车局的,周凯就是一个。 

, |0 N5 J9 v5 D- F: x% w

当时学校北面有一条小河,周围都是菜地,再往北走就是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沿芦苇荡中的小路可以走到农展馆,我曾经在星期六回家的时候走过。现在那里应该是水碓子和朝阳北路了。

' s; @: ~9 U4 Y" l d' [

红领巾公园也是我们少先队活动的地方,植树、野炊、入队宣誓等。

9 n9 `! o) d0 D* v ~5 c6 U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许笑啊!

这东北大姐太有意思了

5 U. Q! `+ D+ V8 \" c* }" Z% V q

 

发表于 2010-8-19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糊涂人的帖子又出现了,真是久违了,大家都在想念你,希望你和往日一样,排除一切困扰,倾注你的一腔热血、倾注你的智慧和才能、倾注你的写作技能,在母校的家园平台上,继续发挥你的潜能,仍像过去一样成为我们平台上的一根顶梁的柱石!

- @3 t; U# X' y( C {/ `4 z* u5 Q1 D1 A

   你新在我们的园地平台上发表了一篇:《天下无处不芳草》写得非常好!对老北京的无穷回味真是妙笔生辉,我也有同感。

) I' [8 z, z5 B2 U e( e3 |* f

   你又在此文章中,谈到了老北京论坛掌柜的对我校老帖进行锁帖处理,要再发续帖一事的看法,你的见解是:《搬迁吧——只要我校师生的心气还在,只要我们对母校、老师、同学那份情谊还在,天下何处无芳草呢?》,你说得太对了!锁帖再续新帖有什么关系,只要人心在;人气在;只要我们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那份情谊还在,天下何处无芳草?!

. z% H% L8 i/ q& ~* P2 H

   这几句精辟的话语感人肺腑,就连我这个72岁高龄的老人都动容。近一些日子我们附小的老师们,特别是八十六岁高龄的教导主任宁玉珍老大姐对我提出来,立秋后,近期我们附小老师要聚会,宁主任对我说:“小胡呀!(瞧!还叫我小胡,这样叫亲切,让我想到了40年前的她,这位老大姐就是这样叫我的,瞬息间我变小了)立秋后,我们老师们再聚在一起,聊聊咱们机院附小、我们学生们的事情吧……!再不聚会,我们都太老了,见一面少一面呀……”,这充分说明附小的教职工们,对附小、对学生们、对彼此都有着深深的情爱,就是这种深深的情爱,紧紧地把我们的心联系在一起,不弃不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坚不可摧!

6 t" K! ^( h# w" M

    这就是糊涂人所说:只要人心人情在,无论自身多么繁忙劳累,什么都挡不住附小师生一次又一次地会聚联合,她恰似铜墙铁壁,她恰似非人工所能建造的一座丰碑、铁塔!无坚不摧、永远矗立!

发表于 2010-8-18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8-18 12:26:00的发言:
, l f( N5 C O. i) n1 W& m1 \
1、为降低论坛服务器负荷,自2010年9月1日起,寻找老街坊版将对回复超过100页的帖子进行锁帖处理,原贴内容不会删除......
9 ]# U6 i/ @ L+ m6 K+ J/ a
5、我是用附小正式的名字注册的我们班,后来又有老童、愚公其他人注册了自己的班级。我感觉这样比较好,都是熟悉的人才能看到相关的内容。我试试是否能重新注册个学校,注册成功了再告诉大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nap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X& m5 R9 d; }# _. l/ ] G

支持!冒个泡,下潜了。O(∩_∩)O哈哈~

发表于 2010-8-18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到了我的好朋友-----燕赵愚公大哥上贴了,正想发贴问候您呢!身体好吗?时间久了不见您上贴,真的有些挂念啊......
发表于 2010-8-18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8-18 0:26:00的发言:
) D/ |7 {3 u5 S( X) j& q! U9 V0 o

同感,支持beiwei!

- u8 p$ s8 M% I3 v* @* R

建议:

6 y3 E2 ^1 y5 @* e

1.由beiwei 与掌柜联系,新楼建好后,老楼能否置顶一段时间;老楼可以保留多长时间。

' G) u% @; i# U" c& Q; `( q

2.老楼的文字与照片是否复制保存(老楼如沉底至最后消失,最好保留精华的部分)。

4 f. d: U1 a/ q$ ~# f

3.为将要出国半年以上的胡世坚老师,组织一次主题队会。时间最好在9月下旬或10月初,天气秋高气爽。在北海公园里的团城下集中,租用手划船(每船5人),打起“北京机院附小”的旗帜,让我们荡起双桨,并由孔雅莎等同学领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北海公园门票10元,每船每小时50元。建议用小时时间,活动并将船划到五龙亭处交船上岸,进行其他活动。除门票自购、食品自备外,船费AA制。

: Q1 R# |: |. O' |5 n! a& U1 ?

4.这次主题队会既是4.11之后的与胡老师的纪念团聚会也是与胡老师的出国告别会,同时更好地为新楼掀起新主题、新内容,丰富、活跃版块。

9 u9 c' b# |4 R- x/ v! w3 U# Q

5.鉴于雨中漫步已于07年8月在搜狐校友录中用“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名称最先注册,就用此作为老北京网主楼外的新形式,也作为备份把相关老照片和发帖发表其中。问题是如何把以班级的如何更改为以附小为内容(打破班级界限),最好请雨中漫步负责咨询与管理。

% ^4 V) f6 P8 A% _9 C8 a5 V, s

第3、4条的“建议”妥否,还需听取众校友的意见。

, @; X6 O0 u3 m' U* a! e) U

       支持善若水大哥的建议!

; L" M9 g) p+ k/ s. h9 R

发表于 2010-8-18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10-8-18 0:26:00的发言:
6 I1 K! g6 u* v

同感,支持beiwei!

2 M( i6 i- r g# b2 ]2 B

建议:

7 a4 Y! I3 {- R8 `# K C2 ~ Q

1.由beiwei 与掌柜联系,新楼建好后,老楼能否置顶一段时间;老楼可以保留多长时间。

; d) N: a1 d8 Q

5.鉴于雨中漫步已于07年8月在搜狐校友录中用“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名称最先注册,就用此作为老北京网主楼外的新形式,也作为备份把相关老照片和发帖发表其中。问题是如何把以班级的如何更改为以附小为内容(打破班级界限),最好请雨中漫步负责咨询与管理。

# Z- O( y! a/ g1 o0 L
1、为降低论坛服务器负荷,自2010年9月1日起,寻找老街坊版将对回复超过100页的帖子进行锁帖处理,原贴内容不会删除......
2 e# n" O! I- W. \9 \. h+ `
5、我是用附小正式的名字注册的我们班,后来又有老童、愚公其他人注册了自己的班级。我感觉这样比较好,都是熟悉的人才能看到相关的内容。我试试是否能重新注册个学校,注册成功了再告诉大家。
XOD2Krdd.jpg
7gsuNKYv.jpg
发表于 2010-8-18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beiwei)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17 22:3...

这不是赝品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R; S! R h$ a% {+ v; \, s

 

发表于 2010-8-18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8-17 19:27:00的发言:
! e; |$ r6 Q+ S% V! Q+ o

 

! j& E0 [: P0 _) K6 ~8 F7 P

 

6 n( q* g/ V0 g$ R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北戴河.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F4 m+ R0 t$ S#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完稿.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A5 L3 e, S) W3 w3 }

把图贴上后,才知道搞错了,一是老叟没有这么老,二是夏天大热天,却穿着深秋的衣服,那会蒸成热馒头的。本来想再改改,后来想起冬虫夏草教导我说错就错,死也不改。于是就不改了。不过心里还是不踏实,不知老叟经逗不经逗。

4 n6 p7 B" U% A- e" x

laojy学长你好,我确实在北戴河住了一个月,你真是好眼力。谢谢你的画,我看到真老了时的样子。

6 F* t3 Z: w' k" i4 s9 e

发表于 2010-8-18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4 o, x& Y3 z6 K

关于抗战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但下面几段是我在上世纪70年代亲耳听来的,并未见诸于史书或名人回忆录等等著述中,但又不完全是野史,更不是戏说。现摘忆数段。因属“原生态”,读起来不一定完全使人赏心悦目,甚至反而添堵增疑,敬请见谅。fficeffice" />

9 p. W& D0 ^2 ?1 X" l* R

 

. L5 X& ^ Z6 X$ g$ H

一陕西关中国军老兵,抗战时在秦晋交界的中条山和日军作战,有一天,他们部队被鬼子围在一个村子里,战斗异常激烈。小鬼子训练有素,作战狠勇,武器好,火力猛。他所在的班打得没剩几个人,于是决定突围。他从一堵残墙下刚一露头,就被小鬼子迎头砍了一刀,幸亏这一刀正巧砍在他的钢盔上,把这钢铁家伙楞劈出一道深槽,竟把军刀夹住了,一时拔不下来。于是他趁机逃脱,捡了一条命。

; u: _7 h5 g* H/ f1 V6 z3 z) y

 

: @' D0 v: c" @+ }

在陕西汉中一带的群山深处,住着一位老红军,看样子是红四方面军的,因为据说当年徐向前的红军曾以大巴山为中心打游击,有留在深山老林中的红军烈士墓群为证。后来这位老红军曾任营长,但没说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有一次对日寇作战,侦察员奉命摸进一村庄,不一会回来报告说,村里住着皇协军,没有“皇军”。于是营长下令杀进去。不料一接火发现不对,全是一色儿的日本鬼子。打得那个惨呀。最后,一个营只有几个人突了出来。最后,营长不得已,执行战场纪律,将侦察员处死,用的是石头。。。。。。。说到这时,老人哽咽,听众唏嘘。老红军时任某区粮站一把手。

$ T9 _# W/ E0 Z) k1 N

 

8 x4 w9 a( P5 }) ~2 J" \' Q7 y0 q

一相识者自述,其根红苗正,父辈是老革命。抗战时,其父在冀中一带小有名气,很带传奇色彩。大概是“土八路”,神出鬼没,善打游击。人称张妖怪,从这奇特的名称,人们也许会悟出点什么来。估计就像李向阳、蒋三一类的传奇人物,善使双枪,百发百中,指哪打哪,威风八面。一次,鬼子偷袭村庄,其父和大伯也“裹”在人群中,被汉奸指认出来。被捆绑着押解去县城,途中,兄弟俩伺机逃跑。走到一条深沟,地势陡峭,鬼子汉奸疏于防范。其父一运劲,崩断绳索,紧跑数十步,飞身跃上断崖,其大伯功力不足,未能逃脱,死在敌人枪口下。另据他说,其父没黑没白地行军打仗,很少见他睡觉休息,但精力充沛,毫无困意。原来他有一个绝招——掐某穴位,就会酣然大睡,只消十几分钟,就顶好几个小时。不过也有危险——到时必须有人将酣睡者打醒,否则就会永远醒不过来。当然啦,和平年代自然用不上这些绝招怪招,久而久之恐怕也就失传了。反正那相识者未曾继承这一绝招,不然那些搓麻的、网瘾者还不都来讨教吗?!

发表于 2010-8-18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0-8-18 17:05:00的发言:
又看到了我的好朋友-----燕赵愚公大哥上贴了,正想发贴问候您呢!身体好吗?时间久了不见您上贴,真的有些挂念啊......
7 y. q+ ]: X9 H. J* P

玉龙贤弟:俺前些时候右臂疼痛,姑娘说是“鼠标手”,不让俺上网;后来不怎么疼了,转为发麻,据说是因为常用电脑,引起颈椎病。再有就是吕彤羽会长让俺整理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照片,忙不可支,所以很少上网。今日听说咱们的家园要“封顶”了,才来看了看。让贤弟挂念了,不好意思。

+ l4 n6 y1 w0 I% Z* d7 }, X2 G

  祝愿各位老师、校友一切顺利!

5 o" C* N8 t+ l5 s

  另,转吕彤羽会长的短信如下:

% X7 ]- {3 l1 ?5 B, R

  “冀中一日”的236篇短文是1941年从5万多份军民来搞中挑选出来的,稿件征集和当年油印稿的保存和发现本身都是一些很生动的故事。1959年和196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上下集,但是目前已经很难找到。“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如拟再版本书,并于明年5月27日举办“冀中一日”70周年纪念活动。望关心此事的朋友转发本短信并搜集对此活动的意见。

9 b G; f* C& N& n% M& B, z" b

                                     吕彤羽

发表于 2010-8-19 0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玉龙贤弟的关心!俺试试。
发表于 2010-8-18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上网时间长引起颈椎病大有人在,我推荐一个立竿见影的自我治疗方法:每天早晨锻炼的时候,在运动器械上找一比肩高度稍低一点的横杠(铁管子),把颈椎靠在上面,左右摆动,用横杠擀颈椎肌肉,每天早晨100下。这是在体育场看到别人这样运动,说是能治疗颈椎病,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果然见效,从此,这项自我保健项目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若干保留运动项目之一。

- v2 Q4 T# B1 G9 w1 Z- o# r

      发在这里,燕赵愚公学长和校友们参考试用,治疗颈椎病去吧。

发表于 2010-8-19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19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公学兄,久违了!很久未见学兄冒泡,学弟暗想,一定是我等言行不恭,致使学兄震怒了。果真如此,我当负荆请罪。哈哈。

% \6 m( k8 K, {: x

 

+ } d: K3 n* ]- ^" P- |

顺祝学兄身体安康。

' k, K& d( U) h6 U# l

 

# o9 r! `" A: I" y, J# V+ i

可否拨冗简介一下《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会》?

发表于 2010-8-14 0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本哈根歌剧院
哥本哈根街景
自行车大国

哥本哈根街景
坐立在闹市街头的安徒生
市中心的观光码头
进出船只
发表于 2010-8-14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麦王宫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王宫前一群大雁在觅食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哥本哈根街景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街景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4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失去的记忆送来北欧的风光让人美不胜收。

3 G( k7 {; C3 T% B0 n

 

! i% a4 @2 v0 _( a$ z' ^0 v1 J

AI52FaJ9.jpg
安徒生老先生虽然远在异域,却是中国老少都熟悉的老朋友,小国也不乏世界伟人。

/ \2 G5 Y; i! q, d

 

+ z; F( |& `' s3 ~. A;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k3 ]# M3 W" R$ @# [% s

北欧虽然在地球北方边陲也是游人如织

! x d+ \. J! b. j1 m0 B/ @, I) l" a

 

1 O* [5 J: j)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P: k1 b! I/ c8 H! j! b

北欧有几个国家现在还保留着王室,但是却没有人说他们是专制国家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4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则与很多校友是同龄人的故事,很是感人。转录来让大家看看。

" B% @% _% S: Q6 J( F. R0 P

 

* |: E% E R$ N3 R
- w) z ^- U n9 M' r. x0 y! w$ M9 F* j/ U0 ^% z1 ?8 i& V! ?$ d- N9 Z! ~! z9 S5 |' x o9 M0 V- D' q, n& w P: j- b+ j/ Q4 E; p+ L* G( C" m6 i& C' l: p. Y) Z: m% n& O) e$ ?+ Z* }, N; E( i4 m
7 t7 g- q) Y0 f' }0 z3 i! Q

 

! L: x5 W i' Q

 

% r E! ]/ Q l# p! ~& V( Y* ]. I

 

/ B) X+ I! T4 w2 e

优秀少先队员40多年后再相聚

2 n% Z: p0 D; J" H; p) x3 [8 }

1名辅导员、1名团干部、13名学生笑声和眼泪一起飞

5 _) t7 d3 j0 A: W

嘉兴在线新闻网      2007年06月11日 15:35:23     手机看新闻    我要投稿

9 O5 ]# D9 `4 N/ U7 x! e' Z
/ `: X; p7 _# _& X* L( v 8 Y4 _$ H$ | z; o* |4 }7 f1 P. a8 G5 t' G, X9 H8 b1 _9 e7 S7 q* A6 P
# @7 D6 t% P! \3 U* l

50多岁的钱麟哭了,在面对40多年前一起参加过少代会的伙伴们纷纷掏出钱来要给她买轮椅和拐杖时,她激动得掩面而泣;曹海荣哭了,在说起昔日的老师时,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前天下午,曾参加过1963年至1965年嘉兴县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的13名优秀少先队员和当年的一名辅导员、一名团干部共聚一堂,共同回忆那段光荣的经历,并再现了当年优秀少先队员欢歌笑语、英姿勃发的热闹场面。

+ ~/ b. M/ t* ?1 `# y) E. r

    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 K" g( j, c8 ~

    曹海荣带来了当时的代表证,3张代表证和一张小学毕业照一直夹在相册里,“这么多年,不管到哪里,我都会把它带在身边。”杨要武说,看到晚报报道后非常激动,她找出了当年的奖状,并把奖状和晚报一起夹在了玻璃台板下,“我骄傲地对女儿说,那是妈妈的光辉历史。”

9 [% m+ S* w# X# e8 \& g6 y) w

    “那时能到县城开会,我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一次吃到苋菜,嘴巴边都红了,回去激动地告诉母亲。”高惠林说。“我清楚地记得学校发了我们4角钱,这是从王店坐火车到嘉兴来回的路费。”当时在蚂桥公社中心小学读书的孙荣林说。

7 \6 a; W6 b9 x7 I5 ^; U

    说起当时的情景,大家都很激动,“女孩子都梳着两个小辫子,农村来的都穿着自家织的土布衣服。”当年,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学雷锋。

( P. J* H# F# Z; J# ?1 m% w

    辅导员再说小朋友好

4 [: S+ t0 { N6 G2 O+ Z

    孙俊新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1965年他是曹庄公社的总辅导员,带领过7个孩子去参加全县的少代会,“今天我第一句话就想说,小朋友们,你们好!”风趣的话语让当年的小朋友、现在的爷爷奶奶们感到既亲切又高兴。55岁的张杏宝正是当年曹庄公社的优秀少先队员,她说,当时农村的孩子胆子很小,是孙老师手拉着手去县城开会的。

1 k N, |. K! {6 M9 r5 g

    孙俊新说,少年时代的经历对人的一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座的优秀少先队员有的已经当上了爷爷奶奶,我希望孙辈们也能像你们小时候一样,以前有很多光荣传统要传递给他们。”

9 s+ v- @5 d2 w/ Z; h* n! ^

    73岁的团干部很激动

0 `' i: {& z) b* a3 q

    73岁的吴明德阿姨是当年县团委负责少先队工作的干部,前天,她专门赶来参加了聚会,“我也和你们一样激动,当年的那段历史你们能记得那么牢,那么有感情,为找那张照片大家还专门聚在一起,这样的事情我这一辈子都没有碰到过。”吴阿姨翻出了几十年前的旧照片,找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夏令营照片、兴趣班照片和自己的一张戴红领巾的照片,但没有少代会的合影,1964年吴阿姨去了外地搞社教工作,“我会再问问这之后的团干部。”

/ u5 q+ v% E: l; s% O7 v

    热心帮助当年伙伴

) F* T7 C) v) `2 P5 @1 N& P

    钱麟是当年新塍公社中心小学的优秀少先队员,看到晚报报道后,激动得一晚上睡不着觉,但她身体残疾,想来却来不了,记者开车去接她,她借了两根拐杖来到了报社。自从单位倒闭后,钱麟得了免疫系统疾病,吃药后导致股骨头坏死,只能坐着或躺着,生活十分窘迫。她一直想出去走走看看,但因为没有轮椅,这成了她的奢望。

|& N! C- _( i* s0 ?. p

    听说了钱麟的遭遇,大家纷纷掏出钱来,桌子上一会儿就有了1525元,“我不要,我不要。”钱麟拦都拦不住。“你有困难,我们伸手帮助是应该的。”大家纷纷说。吴阿姨从手绢里拿出身上仅有的25元,“我不知道,就带了这些。”记者婉言谢绝,担心老人回家途中要用钱,“没关系,我有老年卡,不会有事的。”当时的场面令很多人热泪盈眶。

+ |: ~8 d8 u# J) l

    “这使我们的这次聚会变得很有意义,让我们又像当年那样学了一次雷锋。”曹海荣说。

! J. K+ g+ p6 ^: \7 m; Q

    相约每年六一聚一次

! @! y8 _) z/ a$ n" t& Y

    吴阿姨说,从事了那么多的少儿工作,她和大家一样对当年有着美好的感情,至今,她还喜欢看儿童片,每到六一,她都会唱起以前的儿歌。“是啊,小孩子可以过六一,我们这些老小朋友也可以过啊。”高惠林提议,每年的六一前后,大家都相聚一次,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我看曹海荣小朋友很不错,就让他来当组长,发动更多的优秀少先队员来参加。”辅导员孙老师说。

6 t& S8 }5 t9 m2 g9 x) K

    前天下午4点30分,聚会结束后,13名昔日优秀少先队员和当年的辅导员孙俊新、团干部吴明德在报社大厅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6 e/ Q2 ~( ^- t$ w8 d; Q& N3 ~

 

2 I' c% U1 [" y. ~( Q
% q8 S! V/ v2 A; x% ]1 ]' Q6 t7 d; @) T6 j7 m5 A( V2 v# _9 @* ~& ?) L- D6 p3 K; d8 a9 w0 L5 i
" c! I2 k% ?3 V; j7 ]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晚报记者 万云风 摄影记者 盛建生    编辑: 张丽萍

/ c' T. E' W0 S+ q

. L' H v' W. `5 S/ O9 Q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 \& t6 q) H; o5 U$ k

1965年曹庄公社的优秀少先队员与辅导员、县团干部合影(后排左一为孙俊新,后排右一为张杏宝)

( V' u& p" X. P; c T8 Q1 ?, W

 

( q3 N7 f9 O/ G# M+ Z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3 J+ g( |4 D3 t' v% G6 r

 上世纪60年代的县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和团干部在嘉兴日报社合影(前排左四为孙俊新、后排右一为张杏宝)

发表于 2010-8-14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真有心!谢谢您转发的帖子。
发表于 2010-8-14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漫步:如方便的话请给我打电话,有事情商量。
发表于 2010-8-15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8-15 14:51:00的发言:
2 @+ v5 V, f4 T3 [! M

沉痛悼念舟曲遇难同胞

- n. \/ X2 i" v/ q- ]2 ~9 ~! H7 K R |

ZBapDO0M.bmp
OSvsuAFi.bmp
发表于 2010-8-15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建新帖的几点建议

; g" e6 n) g, Y0 A5 ]

      由于论坛的新规,我们的“家园”要被封顶,规定的日子马上就到了,现在燃眉之急是尽快建立我们新的“家园”。几点建议供校友们参考。

! ~+ V' |$ w+ T) K9 ?/ x3 P: Y

 

& g2 \; f# ]# ?8 B1 R y& Y

    1. 新帖的名字就用我们的校徽----“机院附小[一]”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校友们一看就知,也给以后再满100页留下位置,(机院附小[二]......依此类推)

. U+ s A! S/ [3 Z/ y8 l, n% s! k8 F

 

5 K) `' P; U, |& j* D

    2.楼主请胡老师开篇,因为胡老师的网名就是她的中文名字,还是一目了然 简单明了,

! e! @" T4 c" i `6 G; L

 

5 e. [+ P4 l4 U9 ]

   3.请胡老师尽快开篇,新帖开了后,就在老帖上发个通知,请校友们去新帖上发言,也让不经常上网的校友们看到后知道去新帖找“家”。

1 e8 M: q# M. f2 m+ `; v

 

, {3 [+ n8 ^ Y4 I% L& X

    抛砖引玉,校友们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尽快提出,被“封顶”的日子就要到了,可别让我们的家园没了下文!

' n- c1 K% T# p0 q

 

( i1 x9 e" u9 i" b" z5 `

 

. @% J# h' L G1 d J: A

                                                                    拜托各位啦!

发表于 2010-8-15 0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8月11日22:59.00,北京网创办人掌柜的,发出通知:“为降低论坛服务器负荷,自2010年9月1日起,寻找老街坊版将对回复超过100页的帖子进行锁帖处理,原贴内容不会删除,但禁止发表新跟帖,请各位老街坊同学们发布新帖继续您们的情谊,请相互转告!”之后,紧接着论坛上就出现了西水车、雨中漫步、鞠衍行、美好记忆等学友们的紧急跟帖,他们关心、咨询、敦促、推荐人选、建议下一步如何操作此事。尤其今晚看到好心眼、热心肠的美好记忆学友“关于建新帖的几点建议”的帖子后,更为感动,特别是看到“拜托各位了”这句话,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所以才着急下笔写此帖,怕你们太担心了。
   我知道大家心中都在为此事非常焦急,生怕我们的论坛就此夭折,怕学友们以及那些关注过此帖的703,808人次的朋友们9月1日后找不着家,遭到失去家园的痛苦,所以大家非常关注,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看。我的心情又何尚不是如此呢?!
   不过此事,经过几日紧锣密鼓地反复酝酿,多方征求意见,权衡利弊,最后方案已经出来了。为了延续古刹听松的开篇帖子,为了大家寻找方便,决定新主题用《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以示区别。新帖负责人是受大家拥戴的网名:beiwei学友(网名:北纬、北魏)!此帖责任重大,恭贺他走马上任不负众望!辛苦啦!

+ h; K- \% ~" B, H2 [

   请大家放心,这个详细方案,过几天北纬(beiwei)、善若水就会在网上向大家阐述,你们就会一目了然了。我们的家园仍然健在,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持续发展。我们可爱的家、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不弃不离!

发表于 2010-8-15 2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几幅照片以示沉痛悼念

2 O; I: T# _1 O0 f

 

7 I3 f) x1 q( h5 Y/ 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1 r; T0 B* R% C: k+ n7 f2 B1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7 g8 H2 y1 x( [0 ^8 ~$ ]3 V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g+ ] [ _% [4 _+ j: w, c0 ] I

FwHFyQh2.jpg

" K9 m0 o3 K8 i# ?1 Q, K# A

 

% |/ Q" s5 P; s# ?9 l( }7 R

                                                                        转录几首诗以表哀思

* l; ~3 I) r5 t; z% @& B

 

$ r S, h" G& H2 [

 

( { R) m3 w! B" w: }/ r5 Q7 \

泥石湮埋舟曲哀,痛伤人命挽难回;

- x" u: \0 [8 ^) d+ }+ D5 ~7 Q4 B2 \

红旗半降全民恸,千古爱心能胜灾。

+ @) v' k- r+ _. s

 

6 S7 L$ b. d2 b( s2 c, c6 j8 G; N

 

" j: c) u6 B' f

红羊巨劫九州哀,噩耗飞传梦境回;

. j3 k9 \- N; o" t: {

大爱无疆奔国难,军民奋力救殃灾。

4 K$ g& `8 z! _3 _4 f

 

5 r( {! l+ U7 g# i7 O9 u! i8 {

 

' T8 N- z/ P# s+ v6 q& \; J n

万水千山共举哀,悲歌热泪渐低回;

( U/ N: I5 _/ o$ p

苍天抖擞重睁眼,看我黎民勇抗灾。

& Y) L7 V* Y2 `& | A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r8u4pEYG.jpg
发表于 2010-8-16 0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0-8-15 3:10:00的发言:
! I2 l; `! J( |/ w0 r

        

( X( Q- L3 l- h" |, k) P

      经过几日紧锣密鼓地反复酝酿,多方征求意见,权衡利弊,最后方案已经出来了。为了延续古刹听松的开篇帖子,为了大家寻找方便,决定新主题用《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以示区别。新帖负责人是受大家拥戴的网名:beiwei学友(网名:北纬、北魏)!此帖责任重大,恭贺他走马上任不负众望!辛苦啦!

^1 \+ G: B7 Y; s

拥护胡老师及“政治局”的正确决定。一是感谢胡老师为此前后奔忙,道个辛苦。二是欢迎拥护beiwei担负重任,延续母校网坛。三是向开创母校网坛的古刹听松致以深深的谢意,他仍然是我们心中的老坛主。希望他有空常回来看看说说话,谈谈心,发发重要指示。

R! H# {( |4 A+ q+ C+ i: s& \

 

# J/ S' X9 {. N2 H8 Q! E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5 Q/ z, ?: h9 V" s

就让赵本山代我说个好

2 g8 Z" ~1 a$ e X! U |

 

$ m. J. R' O3 }2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2 u% B3 ?3 ], R& I0 k

少先队员代表向胡老师、古刹听松、beiwei致以敬礼。

发表于 2010-8-16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月十五日北戴河村也降半旗向在舟曲灾难中遇难同胞至哀。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5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沉痛悼念舟曲遇难同胞

发表于 2010-8-18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8-16 22:27:00的发言:
支持beiwei!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 N1 G: R- S, x- _

同感,支持beiwei!

. {2 B( L8 v# h9 q3 R4 R2 V

建议:

8 s% _6 d9 R+ }& `7 n

1.由beiwei 与掌柜联系,新楼建好后,老楼能否置顶一段时间;老楼可以保留多长时间。

5 H3 `# I7 N+ n& Q! U8 c

2.老楼的文字与照片是否复制保存(老楼如沉底至最后消失,最好保留精华的部分)。

# s. i$ \: v0 U8 J

3.为将要出国半年以上的胡世坚老师,组织一次主题队会。时间最好在9月下旬或10月初,天气秋高气爽。在北海公园里的团城下集中,租用手划船(每船5人),打起“北京机院附小”的旗帜,让我们荡起双桨,并由孔雅莎等同学领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北海公园门票10元,每船每小时50元。建议用小时时间,活动并将船划到五龙亭处交船上岸,进行其他活动。除门票自购、食品自备外,船费AA制。

9 v- G; b! `6 t, |& G$ K

4.这次主题队会既是4.11之后的与胡老师的纪念团聚会也是与胡老师的出国告别会,同时更好地为新楼掀起新主题、新内容,丰富、活跃版块。

8 r# F& Z2 V1 e$ @7 o, }

5.鉴于雨中漫步已于07年8月在搜狐校友录中用“北京机械学院附属子弟小学”的名称最先注册,就用此作为老北京网主楼外的新形式,也作为备份把相关老照片和发帖发表其中。问题是如何把以班级的如何更改为以附小为内容(打破班级界限),最好请雨中漫步负责咨询与管理。

, t+ k M; U; ?+ ?8 C/ Y

第3、4条的“建议”妥否,还需听取众校友的意见。

发表于 2010-8-18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17 22:34:00的发言:
" J) ?- Z1 q: _

想复制鞠大哥转发的抗战照片,但因我手艺太潮,几次都未能成功。只好将有关照片的若干轶闻做无画面叙述吧,先为给大家带来不便而致歉。

# e8 d$ t* M0 E; D6 T& R; O" J! n

解的好!

6 r! t2 {! ?, I' X3 R7 @( e' Z

 

% I. t$ p6 Z! G1 G* Z. F1 G

“岗村宁次”的刀多,“军人魂”短剑也不少。据说到山西平遥旅游,满街都是卖这个的。

& r/ e8 {7 A/ r! a- I" L

 

7 r6 g' _, ?4 y5 m$ B

我还确实见过真的“军人魂”。一位朋友有家里长辈所留的一把。我请他给我看看,那是十年前的事儿了,我当时拍了几张照片。请看图。

5 }$ i+ \. z4 A% `7 i

 

4 f, {9 V( ]- _% y

他家庭背景情况我略知一二,因此我想这把“军人魂”不是赝品,是传承有序的东西,并应该属于“文物”,而非“管制刀具”。照片上刀锋寒光闪闪夺人二目,实在有些像“管制”,呵呵……

1 t* f0 L% S7 G9 v

 

: x& s% x5 X; j7 y0 w' L6 }

 

X9vOsSsP.jpg
u9Tt2wCi.jpg
tSdy5DGT.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0:55 , Processed in 1.21460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